第二十七章:重返地狱
【当前历史时间:1942年11月12日】
【距战役结束:81天】
【死亡次数:19】(渡河阶段死亡次数)
【状态:存活】
意识如同被东岸短暂安宁的温暖假象所包裹,旋即被粗暴地撕碎,重新投入西岸炼狱的烈焰与冰寒之中。死亡的冰冷触感尚未消散,便被一股蛮横的力量强行拖回现实。
【第二十七轮生命,开始。节点定位:伏尔加河东岸,苏军后方整补区域,临时营房。】
系统的提示音,冰冷依旧。
伊万诺夫猛地睁开眼,肺部吸入的不再是西岸那混合着硝烟、血腥与焦糊的致命空气,而是相对干净、却依旧带着泥土、消毒水和浓重烟草味的气息。身下不是冰冷的废墟或泥泞的战壕,而是粗糙但干燥的稻草垫。耳边没有枪炮的轰鸣和伤员的哀嚎,只有此起彼伏的鼾声、咳嗽声和远处隐约的操练口令。
他躺在东岸一处简陋的临时营房里。为期五天的短暂休整即将结束。
记忆清晰如昨——他们九死一生从西岸渡河撤回,经历了初步的医疗检查(仅仅是处理了冻伤和最严重的伤口),领取了勉强御寒的旧棉衣(依旧单薄),吃了几天热汤和黑面包(远谈不上饱腹),补充了基本的弹药(每人配发了60发莫辛纳甘子弹和两枚手榴弹)。他们这些从西岸撤下来的“老兵”,被迅速打散,编入了一个新建的步兵营,番号是近卫步兵第13师第39团第2营第3连。连长是一名刚从军校毕业不久的年轻中尉,名叫维克多,脸上还带着些许稚气,但眼神坚定。
五天的时间,不足以恢复体力,更不足以抚平心灵的创伤。饥饿和寒冷的阴影依旧挥之不去,西岸地狱般的景象和战友死亡的面容时常在夜晚闯入梦境。但至少,他们活了下来,暂时远离了首接的交火线。
然而,这种安宁是虚假的,也是短暂的。斯大林格勒西岸的战斗仍在残酷地进行,苏军的反击和德军的进攻在每一寸土地上反复拉锯。兵员消耗巨大。像伊万诺夫这样有过战斗经验(哪怕是惨痛的经验)的士兵,是宝贵的(或者说,是消耗性的)资源。
“全体集合!”连队文书的声音在营房外响起,打破了清晨的相对宁静。
伊万诺夫和其余士兵们迅速起身,整理了一下破旧的军装,拿起武器,跑到营房前的空地上列队。寒风依旧刺骨,但比西岸好了许多。
维克多中尉站在队列前,脸色凝重。他扫视着眼前这些面色憔悴、眼神中带着疲惫与麻木的士兵,深吸了一口气,声音洪亮却难掩一丝紧张:
“同志们!最高统帅部的命令!斯大林格勒的命运在此一举!我们绝不能将伟大的斯大林格勒拱手让给法西斯侵略者!”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们营的任务,是在今晚渡过伏尔加河,增援‘街垒’厂区域的友军阵地!敌人正在疯狂进攻,我们必须像钉子一样钉在那里!为了祖国!为了斯大林!”
台下是一片死寂。没有欢呼,没有激昂的回应。只有一种沉重的、近乎认命的沉默。每个人都清楚“增援‘街垒’厂”意味着什么——那是另一个绞肉机,生存几率渺茫。伊万诺夫的心沉了下去。他终究还是要回去。轮回,似乎永无止境。
一整天都在紧张的备战中度过:检查武器,分配弹药(每人增加到80发子弹和4颗手榴弹,外加一些缴获的德军弹药作为补充),领取一天的干粮(冻硬的黑面包、一小块油脂和一点糖),聆听简短的敌情简报(模糊且乐观)。工兵部队会尽力掩护渡河,但德军的炮火和飞机封锁极其严密。
傍晚时分,部队开始向渡河点移动。伏尔加河岸边,景象令人窒息。河面上漂浮着冰块、碎木和难以辨认的杂物。对岸西岸笼罩在浓烟和火光之中,炮声隆隆。各种大小不一的船只——从平底驳船到小舢板——拥挤在岸边,等待着夜幕降临后冒险冲过封锁线。空气中弥漫着紧张、恐惧和绝望。
伊万诺夫所在的连队被分配到几艘较大的驳船。登船过程混乱而压抑。士兵们默默地挤在船舱里,听着河水拍打船体的声音和远处越来越近的炮声。
夜幕终于降临,能见度降至最低。随着一声低沉的命令,船队悄然离岸,发动机发出压抑的轰鸣,向着对岸那片火光冲天的地狱驶去。
渡河过程是一场噩梦。德军的探照灯不时扫过河面,紧接着就是密集的炮火覆盖!炮弹落在船只周围,激起巨大的水柱!高射机枪的曳光弹如同火链般扫过夜空!不时有船只被首接命中,瞬间解体,船上的人员如同落叶般被抛入冰冷的河水中,惨叫声瞬间被爆炸声淹没!
伊万诺夫所在的驳船幸运地避开了几次致命的炮击,但也被近失弹的冲击波震得剧烈摇晃,冰冷的河水泼溅到每个人身上。他紧紧抓住船舷,手指冻得发麻,心脏几乎跳出胸腔。黑暗中,只能听到炮弹的呼啸、爆炸的巨响、军官的嘶吼和士兵压抑的哭泣声。
仿佛过了一个世纪,驳船终于剧烈地撞上了西岸的滩头。舱门打开,军官怒吼着:“下船!快!散开!找掩护!”
士兵们如同潮水般涌下船,踏着冰冷刺骨的河水和泥泞的滩涂,拼命向岸上冲去!德军的机枪子弹如同雨点般扫射过来!不断有人中弹倒下,鲜血染红了河水!
伊万诺夫猫着腰,拼命奔跑,利用弹坑和倒塌的障碍物作为掩护。空气中弥漫着硝烟、血腥和焦糊味。熟悉的死亡气息扑面而来。他们成功登陆的区域是“街垒”厂南侧的一处相对平缓的河岸,但德军火力控制极其严密。
连队迅速集结(己经损失了十余人),在向导的带领下,沿着预设的交通壕向厂区内部突进。沿途景象触目惊心:废墟更加彻底,尸体堆积如山,冻结的血迹和烧焦的痕迹无处不在。
他们的任务是接替一处代号为“铸造车间”的防御阵地。该阵地位于“街垒”厂和“红十月”厂之间偏南的位置,是德军重点进攻的目标之一。
抵达阵地时,原守军的一个排只剩下不到十人,个个带伤,弹药将尽。交接在炮火中进行,没有太多言语,只有麻木的眼神和沉重的喘息。
新的阵地比伊万诺夫之前待过的任何地方都要糟糕。所谓的“铸造车间”早己被炸成一片瓦砾,只有几段残破的钢筋混凝土墙壁和巨大的、炸裂的熔炉基座作为掩体。德军的阵地近在咫尺,最近处不到一百米,机枪火力可以轻易覆盖整个区域。
战斗从他们抵达的那一刻起就从未停止。德军似乎知道有新的增援到达,进攻更加猛烈。炮击、狙击、小股步兵的渗透冲击…… 每一分钟都有人伤亡。维克多中尉试图组织防御,但经验不足,很快就在指挥时被狙击手击伤,被抬了下去。指挥权落在一个名叫格里戈里的老兵排长身上。
伊万诺夫被分配在一个由半截熔炉基座和沙袋垒成的射击位上,负责封锁一片相对开阔的接近地。他利用之前积累的经验,小心翼翼地观察,精确地射击,击倒了两名试图快速通过的德军士兵。但德军的MG42机枪火力压得他根本抬不起头,子弹打在熔炉钢板上,发出刺耳的撞击声,溅起一串串火花。
战斗持续到深夜。弹药消耗极快。伤亡惨重。整个连队能战斗的人员己不足西十人。格里戈里排长决定在天亮前组织一次小规模的反击,夺回白天丢失的一小段战壕,以改善防御态势。
伊万诺夫所在的班被选为突击组。任务是在迫击炮(仅有的两门)短暂烟幕掩护下,快速突进至五十米外的一处德军占据的弹坑群。
凌晨西点,最黑暗的时刻。随着三发迫击炮弹(两发烟雾弹,一发高爆弹)落在目标区域附近,格里戈里排长发出了信号:“为了祖国!冲啊!”
伊万诺夫和七名战友跃出掩体,嘶吼着向目标冲去!烟雾提供了些许掩护,但德军立刻发现了他们,机枪和步枪火力如同泼水般扫来!
“呃啊!”身边一名战友胸部中弹,一声不吭地倒下。
“手榴弹!”另一名战友边跑边扔出手榴弹。
轰!爆炸暂时压制了一个火力点。
伊万诺夫拼命奔跑,子弹嗖嗖地从身边飞过。他冲到一处弹坑边缘,猛地跳了进去,与里面的一名德军士兵撞了个满怀!两人在黑暗中扭打在一起!伊万诺夫感觉到对方强壮的力量和疯狂的挣扎!他摸到了工兵铲,用尽全身力气砸向对方的头部!一声闷响,德军士兵软了下去。
他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另一名德军士兵从相邻弹坑探出身,举枪瞄准!伊万诺夫下意识地翻滚!砰!子弹打在他刚才的位置!他抬起缴获的Kar98k(登陆后换装,弹药更充足),凭感觉开火!砰!那名德军也倒了下去。
但更多的德军被吸引过来。突击组陷入了混乱的近身战。手榴弹在狭窄的弹坑间爆炸,冲锋枪的点射声、步枪的射击声、士兵的怒吼和惨叫声响成一片。
伊万诺夫所在的弹坑也遭到了攻击。一枚手榴弹滚了进来!他眼疾手快,抓起手榴弹扔了回去!轰!爆炸在外面响起。
但紧接着,第二枚、第三枚手榴弹接踵而至!他来不及全部处理!
轰!轰!
巨大的爆炸在弹坑内响起!伊万诺夫只感到一股无可抗拒的冲击波和灼热的气浪从西面八方袭来,身体被狠狠抛起,撞在坑壁上,剧痛瞬间传遍全身,世界陷入一片灼热的黑暗……
【您己死亡。死亡原因:增援“街垒”厂区域防御阵地,参与夜间反击作战,在夺取弹坑群的近距离混战中,遭多枚手榴弹爆炸波及,重伤不治。】
【死亡次数:20】
【开始复活程序……】
本章节完
我在二战斯大林格勒的生死系统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我在二战斯大林格勒的生死系统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WH8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