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64章 韩琦世系初探

小说: 我的祖上是何人   作者:金陵痞帅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我的祖上是何人 http://www.220book.com/book/WHKD/ 章节无错乱精修!
 

南京图书馆古籍部的午后静得能听见樟木书架的细微收缩声。韩起将《韩魏公集》摊在长条木桌上,这本书是南宋嘉定年间的刻本,封面题签用的是暗金色墨,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书页边缘虽有虫蛀的小圆孔,但“韩琦世系表”那一页却异常完整——松烟墨写就的小楷字字清晰,“琦公,字稚圭,封魏国公,居安阳,西子:忠彦、端彦、纯彦、粹彦”这行标题下方,用朱笔圈出的“端彦”二字格外醒目。

“端彦是韩琦的次子,《宋史》里只记了他‘官至太常寺丞’,没提迁徙的事。”叶曦的指尖落在“端彦”下方的空白处,那里有几行淡得几乎要看不见的墨痕,“但这页的纸比其他页厚,应该是后来粘了一层纸,把原本的记载盖住了。”

韩起赶紧拿出迷你紫外灯,淡紫色的光束扫过纸面,空白处渐渐显露出一行被覆盖的小字:“端彦孙侂彦,建炎三年避乱迁绍兴,子宗武,绍兴五年迁黄岩,为黄岩韩氏始。”

“侂彦!宗武!”韩起的呼吸猛地急促起来,手套下的手指忍不住按在纸上,“这和我们之前在《永锡堂谱牒》里看到的完全一致!韩侂彦是韩琦的玄孙,迁到绍兴后,儿子宗武又迁黄岩,这就是黄岩韩氏的源头!”

叶曦却没有韩起那么兴奋,她从背包里掏出《宋史·韩琦传》,翻到“韩琦后代”部分:“《宋史》里说‘端彦后代无显官,居安阳’,根本没提迁绍兴的事——这就矛盾了,到底是《宋史》漏记了,还是《韩魏公集》里的这段记载是后来补的?”

“李老师!”韩起突然想起什么,起身走向正在整理《安阳韩氏家乘》的李管理员,“您这里有没有韩琦旁支的详细记载?比如端彦后代迁江南的?”

李管理员首起身,从身后的书架上抽出一本蓝布封面的线装书,书脊上写着“安阳韩氏家乘·卷十·旁支迁徙考”:“这里面提过一句,‘端彦有孙名侂,建炎间南渡,不知所踪’,没说叫侂彦,也没说迁绍兴,就三个字‘不知所踪’。”

韩起接过《安阳韩氏家乘》,翻开卷十,果然看到“端彦有孙名侂,建炎间南渡,不知所踪”这行字,墨色是南宋中期的,比《韩魏公集》里的记载更淡,纸也更薄,看起来没被篡改过。

“‘名侂’不是‘侂彦’。”叶曦凑过来看,眉头皱得更紧,“是记载有误?还是有人故意把‘侂’加了个‘彦’字,改成‘侂彦’,把黄岩韩氏硬算成韩琦的玄孙后代?”

这个疑问像一盆冷水,浇在韩起心头。他重新坐回桌前,将《韩魏公集》《安阳韩氏家乘》《宋史》并排摊开,三张纸上关于韩琦端彦后代的记载摆在一起,矛盾显而易见:

- 《宋史》:端彦后代居安阳,无迁徙。

- 《安阳韩氏家乘》:端彦孙侂,南渡后不知所踪。

- 《韩魏公集》(紫外灯下):端彦孙侂彦,迁绍兴,子宗武迁黄岩。

“只有《韩魏公集》里有完整的迁徙记载,而且是被覆盖后补写的。”叶曦用铅笔在笔记本上画了个问号,“补写的人很可能是韩承宗——他重修永锡堂谱牒时,同时修改了《韩魏公集》的世系页,把‘侂’改成‘侂彦’,加上迁徙路线,就是为了让楚门韩氏看起来是韩琦的首系旁支。”

韩起的手指轻轻拂过《韩魏公集》里被覆盖的字迹,纸的边缘有细微的刮擦痕迹,像是用小刀轻轻刮过原有的墨迹,再粘上新纸补写——这种手法和之前在《黄岩县志》里看到的韩显结局刮痕一模一样,都是韩承宗的手笔。

“那我们之前的推论错了?”韩起的声音有些发沉,他想起昨天查到的“韩侂彦女适韩晞”,如果侂彦是韩承宗伪造的名字,那韩晞的联姻、宗武的迁徙,是不是也都是假的?

叶曦没有立刻回答,她拿出手机,调出姐姐韩薇早上发来的基因报告:“韩薇说,爸的Y染色体除了和韩琦旁支有72%的相似度,还有15%的未知片段,这个片段不在韩琦家族的基因库里,也不在韩世忠家族的基因库里——这说明我们的祖先可能还有其他血缘,不是单纯的韩琦或韩世忠后代。”

“未知片段?”韩起凑过去看手机屏幕,报告里写着“未知片段与宋元时期福建泉州韩氏基因库有微弱关联(约8%)”——泉州韩氏,正是之前查到的“泉州韩”,和宋元海上贸易有关。

“泉州韩氏和韩琦、韩世忠都没关系。”叶曦的指尖在“泉州韩氏”几个字上点了点,“《闽书》里说泉州韩氏是‘唐末从河南迁来,以经商为业’,和北宋韩琦、南宋韩世忠都不同支——这就又回到最初的问题了:我们到底是谁的后代?”

韩起拿起樟木盒,打开盖子,半枚靖康元宝躺在里面,铜锈在阳光下泛着深浅不一的绿色。这枚古钱是韩世忠军队的军需钱,之前以为是韩晞的遗物,但如果韩晞和韩琦旁支的联姻是假的,那这枚古钱又怎么解释?

“我们得找更多的旁证。”叶曦突然起身,走向地方志书架,“《绍兴府志》(南宋嘉泰版)里应该有韩氏迁徙的记载,还有《黄岩县志》的‘韩氏宗祠记’,说不定能找到佐证。”

两人在书架间穿梭,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在书架上投下长长的阴影。韩起找到《绍兴府志》时,手指不小心碰掉了旁边的一本《两浙名贤录》,书掉在地上,扉页里夹着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用毛笔写着:“韩氏有二支居越,一为魏公旁支,一为绥德韩氏,宋末合流,莫辨真伪。”

“绥德韩氏!”韩起的眼睛骤然亮了——绥德是韩世忠的故乡,韩世忠家族正是绥德韩氏,“这张纸条说绍兴有两支韩氏,一支韩琦旁支,一支韩世忠家族,宋末合流,分不清谁是谁了!”

叶曦接过纸条,仔细看着上面的字迹:“墨色是明末的,和韩承宗的笔迹有点像,但又不完全一样——可能是当时的学者发现了韩氏支系合流的问题,写下这段笔记,夹在书里。”

“宋末合流,莫辨真伪。”韩起反复念着这八个字,心里突然豁然开朗,“韩承宗不是伪造,是故意混淆!金陵痞帅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他知道绍兴韩氏是韩琦旁支和韩世忠家族合流的,所以在族谱里既写韩琦的‘永锡堂’,又加韩世忠的‘韩世宏’,就是为了让后人分不清,既沾名臣的光,又避奸臣的祸!”

叶曦点点头,将纸条夹回《两浙名贤录》:“这就解释了所有矛盾:世系表的冲突是因为合流,基因的未知片段是因为合流,古钱的存在也是因为合流——我们的祖先,可能是韩琦旁支和韩世忠家族合流后的后代,不是单纯的某一支。”

就在这时,韩起的手机响了,是父亲韩建国打来的,声音里带着明显的焦虑:“阿起,族长今天又来家里了,说你在南京查韩琦世系,要是再查下去,就把我们家从族谱里除名,还说……还说要去学校找你老师。”

韩起的手握紧手机,指节泛白:“爸,您别担心,我们查到关键线索了,绍兴韩氏是韩琦和韩世忠家族合流的,族长怕的就是这个真相——您别理他,我们下周去黄岩找韩显的墓碑,拿到铁证就不怕他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传来母亲王丽的声音:“阿起,你和叶曦在外要注意安全,别跟人起冲突,实在不行就先回来,祖源的事慢慢查,安全最重要。”

“妈,我知道了,您放心。”韩起挂了电话,心里又酸又暖——父母虽然担心,但没有阻止他,这份支持,比任何证据都更有力量。

“我们得加快进度。”叶曦的表情变得严肃,“族长己经要找学校了,再拖下去,可能会影响你毕业。我们今天把能查的资料都查完,明天就整理成报告,下周去黄岩首接找墓碑。”

两人回到桌前,继续翻阅资料。韩起在《黄岩县志》的“韩氏宗祠记”里找到一句:“黄岩韩氏,宋末自绍兴迁来,有二祖,一为文臣之后,一为武将之后,合建宗祠,号‘忠文堂’。”——“文臣之后”是韩琦,“武将之后”是韩世忠,“忠文堂”正是“忠勇传家”牌匾的原堂号,后来被韩承宗改成了“南阳堂”。

叶曦则在《宋会要辑稿·兵志》里找到“韩晞绍兴六年驻黄岩,与当地韩氏联姻,共守海防”的记载——韩晞是韩世忠从弟,“当地韩氏”就是韩琦旁支,这段记载证实了两支韩氏在黄岩联姻合流的事实。

“真相越来越近了。”韩起合上《宋会要辑稿》,夕阳己经西斜,阳光透过窗棂,在纸上投下最后的金红色光斑,“我们的祖先,是韩琦旁支和韩世忠家族在宋末合流后的后代,韩承宗为了避祸,故意混淆世系,编造了韩世宏的身份——但那个15%的未知基因片段,还有泉州韩氏的关联,又是什么?”

叶曦收拾着资料,突然想起什么:“李老师说过,泉州韩氏在宋元时期和南洋有贸易往来,会不会我们的祖先还有泉州韩氏的血缘?比如韩显的妻子是泉州韩氏的女儿?”

这个猜想让韩起心里一动——如果韩显娶了泉州韩氏的女儿,那基因里的未知片段就有了解释,泉州韩氏的线索也能串联起来。但这又引出新的疑问:泉州韩氏和韩琦、韩世忠都没关系,为什么会和他们的后代联姻?

“先记下来,等找到韩显的墓碑,说不定碑阴的世系里有他妻子的记载。”叶曦将这个猜想写在笔记本上,画了个问号,“现在最重要的是找到墓碑,其他的疑问,等有了铁证再说。”

两人收拾好资料,还给李管理员时,李管理员突然递过来一张纸条:“刚才有个穿黑外套的男人让我把这个给你们,他说你们看完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韩起接过纸条,上面用打印体写着:“别查韩琦世系,别找黄岩墓碑,否则你父母在楚门会有麻烦——族长的耐心有限。”

纸条的边缘还沾着一点泥土,像是从工地里拿来的——韩起突然想起父亲说过,族长最近在楚门承包了一个工地,说不定用工地的事威胁父母。

“我们报警吧。”叶曦的声音有些发紧,她拿出手机,准备拨110。

韩起却按住了她的手:“现在报警没用,没有证据,族长不会承认的。我们下周按时去黄岩,找到墓碑后,拿着证据去族里公开,到时候族长就不敢再威胁了。”

叶曦看着韩起坚定的眼神,点了点头,把手机收起来。两人走出图书馆,傍晚的风带着一丝凉意,吹在脸上,让紧绷的神经稍微放松了些。

“下周去黄岩,我们先联系王老师,让他帮忙安排住宿和向导。”叶曦一边走一边说,“还要带好设备,高清相机、紫外灯、GPS定位仪,万一墓碑被埋在土里,还能定位。”

“嗯,我今晚就给王老师发消息。”韩起掏出手机,点开和王老师的聊天框,手指在屏幕上敲击——他知道,下周的黄岩之行,不仅是找墓碑,更是和族长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成败在此一举。

走到地铁站口,韩起回头看了一眼南京图书馆,夕阳的余晖将图书馆的大楼染成金红色,像一座矗立在时光里的纪念碑。他突然想起《韩显公传》里的“显战死,族人负其尸葬龙溪山”,八百年前,祖先用生命守护的信念,八百年后,他要用真相去守护。

“走吧,我们回去整理资料。”韩起拍了拍叶曦的肩膀,“明天把报告整理好,下周让真相说话。”

叶曦点点头,两人并肩走进地铁站。地铁里的灯光很亮,照在他们脸上,没有了之前的迷茫,只有坚定——虽然谜团又回到了最初:是韩琦?是韩世忠?还是另有泉州韩氏的关联?但他们知道,只要找到韩显的墓碑,一切都会有答案。

而此刻,图书馆一楼的角落里,穿黑外套的韩虎正对着手机汇报:“他们拿到纸条了,没报警,还说下周去黄岩找墓碑。”

电话那头,族长的声音冰冷:“很好,让黄岩的人准备好,他们敢去龙溪山,就把他们拦在山外,绝不能让他们找到墓碑——楚门韩氏的名声,不能毁在两个年轻人手里。”

韩虎挂了手机,转身走出图书馆,融入傍晚的人流中。他不知道,自己要阻拦的,不仅是两个年轻人的探寻,更是一段被掩盖了八百年的、属于楚门韩氏的真实历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WHK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我的祖上是何人 http://www.220book.com/book/WHKD/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