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卫,红桥区,梁家大院。
一九五二年的夏天来得猝不及防,老槐树的浓荫还没来得及铺满整个天井,西厢房就传出了接生婆高亢的吆喝:“又是丫头!梁老爷子,您家七姑娘落地啦!”
天井里的石磨旁,梁守义正攥着旱烟杆往烟锅里填烟丝,闻言手一抖,烟丝洒了半炕沿。他抬头望了望西厢房糊着麻纸的窗棂,烟锅里的火星子明明灭灭,映着他皱成沟壑的脸。“丫头好,丫头是爹娘的小棉袄。” 他对着空气嘟囔了一句,声音轻得像被风刮走的烟圈。
里屋,梁老太太赵氏正用粗布巾裹着刚降生的女婴,眉头却没舒展。“他爹,这都七个了……” 她话没说完,就被梁守义的咳嗽打断。梁守义走进屋,凑到炕边看了看孩子,小小的一团,闭着眼睛,鼻子像极了赵氏。“叫啥?” 他问。赵氏叹了口气:“按先前排的,该叫‘盼’了。梁盼,盼个啥,你我都知道。”
梁守义没接话,转身走到外屋。外屋的八仙桌上,摆着六个粗瓷碗,碗沿都有磕碰的缺口 —— 那是大姑娘梁梅、二姑娘梁兰、三姑娘梁竹、西姑娘梁菊、五姑娘梁荷、六姑娘梁桂的吃饭家伙。如今,要再添一个了。
大院里的邻居都知道,梁家就盼着个带把的。民国二十五年,梁守义娶了赵氏,头胎生了梁梅,第二年生了梁兰,第三年梁竹,连着三个丫头,街坊们背后都嚼舌根,说梁家祖坟没冒青烟。首到民国三十一年,赵氏终于生了个男孩,梁守义激动得在大院里摆了三桌酒席,给孩子取名 “梁国栋”,盼着他将来能成栋梁之材。可没等梁国栋长到三岁,一场急病,没了。
那之后,赵氏又接连生了梁菊、梁荷、梁桂,全是丫头。梁守义嘴上不说,心里却堵得慌,每天天不亮就去拉板车,把力气都耗在码头的货堆上,好像这样就能把 “盼儿子” 的念头压下去。
梁盼的到来,没给梁家带来多少喜气。大院里的孩子们还是聚在老槐树下玩 “跳房子”,大姑娘梁梅己经十五岁,帮着赵氏做饭洗衣,偶尔会偷偷摸一摸妹妹的小脸蛋,眼神里带着点复杂的情绪 —— 她知道,这个妹妹的到来,意味着家里的口粮又要分匀一些,也意味着爹娘心里的 “盼头”,又沉了沉。
这年秋天,梁守义拉板车时被一辆军车蹭了一下,腿摔破了皮,在家歇了半个月。赵氏每天熬药,梁梅就去码头帮着卸煤,挣点零钱补贴家用。那天傍晚,梁梅扛着半袋煤块走进大院,看见一个穿灰布军装的男人站在天井里,正和梁守义说话。
“梁同志,组织上考虑到你家人口多,又有伤病,特批给你家一个去纺织厂当学徒的名额,包吃包住,每月还有津贴。” 男人的声音洪亮,震得老槐树叶沙沙响。梁守义的眼睛亮了,首起身子问:“真的?那…… 那给哪个孩子?” 男人看了看梁梅,又看了看里屋的方向:“按规定,优先给适龄的孩子,你家大姑娘年纪刚好。”
梁梅的心猛地跳起来,手里的煤袋差点掉在地上。纺织厂,那是国营单位,多少人挤破头都想进。可她刚要说话,赵氏从屋里走出来,拉了拉梁守义的衣角:“他爹,梅梅要是去了纺织厂,家里的活谁干?兰兰才十三,竹儿才十一,她们顶不起来。”
梁守义皱起眉,看向梁梅。梁梅低下头,看着自己沾满煤渣的手,喉咙发紧。她想去,真的想,可她也知道,娘说的是实话。里屋传来梁盼的哭声,赵氏赶紧进去哄。男人见状,叹了口气:“那你们再商量商量,名额保留三天,三天后要是没人去,就给别家了。”
晚上,梁家关起门商量。梁梅坐在炕沿上,看着弟弟梁国栋的小相框 —— 相框里的小男孩穿着虎头鞋,笑得露出两颗小牙。“爹,娘,我不去了。” 她突然说,“让兰兰去吧,兰兰比我机灵,学东西快。” 梁兰在一旁愣了,随即红了眼:“姐,我不去,我要在家帮你。”
争执到半夜,梁守义拍了板:“让梅梅去。梅梅是老大,该替家里分担。家里的活,我歇好了就去拉车,兰兰和竹儿多搭把手,总能过去。”
第二天,梁梅跟着男人去了纺织厂。临走前,她把自己攒的两个铜板塞给梁兰:“给妹妹们买块糖吃。” 梁兰攥着铜板,看着姐姐的背影消失在胡同口,眼泪掉了下来。
梁梅走后,大院里的日子照旧。梁守义的腿好了,又去拉板车,只是每次回来,都会给梁盼带一块糖球。梁盼长得快,一岁多就会走路,跟着姐姐们在天井里跑,声音脆生生的,倒也给沉闷的大院添了点生气。
一九五五年的春天,赵氏又怀孕了。这次,梁守义没像从前那样焦虑,只是每天晚上睡前,会摸一摸赵氏的肚子,说:“不管是小子还是丫头,都是梁家的娃。” 赵氏笑他:“你倒想开了。” 梁守义叹口气:“国栋走了,我才明白,孩子健健康康的,比啥都强。”
这年冬天,赵氏生了。接生婆的吆喝声再次响彻大院:“是个小子!梁老爷子,您家二小子落地啦!”
梁守义正在院子里劈柴,斧头 “哐当” 一声掉在地上。他冲进屋里,看见赵氏怀里抱着一个男婴,眉眼像极了他。“叫啥?” 他声音发颤。赵氏笑着说:“叫梁国安,平平安安的安。”
梁守义抱起梁国安,小心翼翼的,好像抱着一件稀世珍宝。天井里的老槐树上,几只麻雀叽叽喳喳地叫着,像是在庆祝这个迟来的男孩。梁家的八个孩子,终于齐了 —— 梁梅、梁兰、梁竹、梁菊、梁荷、梁桂、梁盼、梁国安。
没人知道,这八个孩子的人生,会随着时代的浪潮,掀起怎样的波澜。就像没人知道,大院里的老槐树,会在未来的岁月里,见证多少悲欢离合。
(http://www.220book.com/book/WI8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