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的寻根之情尚在心间萦绕,几日后的清晨,推开门窗,一股凛冽的清新空气扑面而来。最引人注目的是,院落里那些耐寒的花草叶片上、屋瓦的背阴处,覆盖上了一层薄薄的白霜,在初升的阳光下,闪烁着晶莹剔透的微光。“霜降,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李老栓穿着厚厚的棉马甲,指着草叶上的霜花对围过来的孩子们说,“看,天老爷开始下霜了。这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冬天就在门口等着了。草木凋零,虫蛇蛰伏,天地间一下子安静下来了。”
放眼望去,“全球家风接力园”里,秋收己近尾声。稻田收割后留下整齐的稻茬,像大地的琴键;玉米秆堆成了金色的垛子;大豆田里只剩下的土地。曾经繁盛的枝叶大多凋落,只剩下遒劲的枝干指向天空。万物呈现出一种收敛、沉淀乃至萧瑟的景象。然而,在这片看似沉寂之下,却蕴藏着生命的力量:过冬的小麦刚刚冒出嫩绿的芽尖,一些块茎作物在泥土深处积蓄着能量,连那层覆盖的寒霜,也被老人们视为杀灭害虫、保护某些作物根系安然过冬的“被褥”。
“霜降杀百草,但杀不尽的是根里的生机。”李老栓意味深长地说,“这跟咱们传家是一个道理。遇上不好的年景、难熬的关口,就像下了场严霜,看着是凋零了,但只要根脉里的那股精神气儿——就是咱们常说的家风——没断,等到来年开春,照样能发出新芽,甚至长得更壮实。”
梁小宇团队从霜降“万物凋敝却蕴含生机、严霜覆盖下等待新生”的深刻意象中,获得了关于家风传承韧性与未来希望的灵感。他们决定将新一期活动的主题定为“蕴育”与“传薪”,聚焦于家风如何帮助家庭乃至家族在逆境中存续,并如何有效地传递给下一代,使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生机。
“我们的‘霜降蕴华展望周’,将是一次关于传承与希望的深度探索。”梁小宇的语调沉稳而充满力量,“我们要开设‘家风故事 Resilience(韧性)工作坊’,分享家庭如何在逆境中坚守信念;举办‘未来家风景’创意大赛,邀请孩子们描绘他们心目中的理想家风;并特别策划一场‘传薪仪式’,象征家风之火,代代相传,永不熄灭。”
刚刚对家族历史产生浓厚兴趣的卢卡斯,对“传薪”这个词感到好奇:“传薪?是传递木柴吗?像奥运火炬那样?”皮埃尔这次眼中充满了敬意:“这是一个极其美丽的比喻,卢卡斯。意味着将知识的火焰、精神的火种,从一代人手中郑重地交给下一代,让它继续燃烧,照亮未来。”小樱花也深深点头:“在日本茶道中,也有‘一座建立’的精神,强调每次茶会都是独一无二的,但精神内核却要传承下去。这很像传薪呢。”
一、 家风故事 Resilience(韧性)工作坊:冰霜下的根茎
“霜降蕴华展望周”的重头戏之一,是名为“冰霜下的根茎:家风故事 Resilience(韧性)工作坊”的活动。这个工作坊旨在创造一个安全、信任的空间,邀请不同家庭分享他们的家族在面对重大困难、挑战或时代变迁时,是如何依靠内在的家风力量得以存续、恢复甚至成长的。
工作坊采用自愿分享和引导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起初,气氛有些凝重,但随着几位长者的率先开口,记忆的闸门和情感的洪流便汹涌而至。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先生,平静地讲述了家族在战乱年代颠沛流离,曾祖凭借一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家训,宁肯挨饿也不取不义之财,保住了家族的清白和尊严。“那会儿,活下来都难,讲气节好像很奢侈。但现在想想,正是这股‘傻’劲儿,让咱们家无论落到啥地步,脊梁骨都是首的。”
一位中年女性哽咽着回忆了下岗潮时期,父母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靠着“人勤地不懒”的信念,从摆地摊做起,供她读完大学。“那时候觉得天都塌了,但我爸总说,‘只要肯吃苦,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这句话,成了我后来工作中遇到任何困难的定心丸。”
一位年轻的设计师分享了祖辈作为手艺人,在机器化大生产冲击下,如何坚守对“匠心”的追求,最终其独特技艺在新时代被重新发现和价值认可的故事。“我爷爷说,可以饿肚子,但不能丢了对活儿的那份敬重。这份‘轴’,现在成了我最宝贵的财富。”
还有家庭讲述了面对疾病、离散、误解等逆境时,家人间的相互扶持、信守承诺、乐观坚强是如何帮助他们穿越“人生严冬”的。
这些真实的故事,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生命的质感与力量。它们生动地诠释了,家风并非仅仅体现在顺境中的锦上添花,更是逆境中的雪中送炭,是家族得以在严酷环境下保存火种、等待春来的生命之根。听众们无不动容,许多人在分享中看到了自己家庭的影子,获得了宝贵的慰藉与力量。工作坊结束时,一种基于共同人性坚韧的深刻连接感在参与者心中油然而生。
二、 未来家风景创意大赛:童心绘明天
与回顾过往的韧性工作坊相呼应,“未来家风景创意大赛”则旨在激发孩子们对家风传承的主动想象和创造性表达。大赛鼓励孩子们通过绘画、手工、作文、短视频甚至编程等多种形式,描绘他们心目中在未来(比如20年后)自己的家庭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希望传承或创造怎样的家风。
活动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响应。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为“家风”这个主题注入了令人惊喜的活力与色彩。
小樱花用水彩画了一幅画:未来的家庭居住在一个绿树环绕的房子里,家庭成员和智能机器人一起在花园里劳作,画面温馨和谐。她解释说:“我希望未来的家风是‘与自然和谐共生’,还有‘善待所有生命’,包括机器人朋友。”
卡尔则制作了一个简单的动画短片,展示未来通过全息投影技术,即使家人分散在全球各地,也能每周在虚拟空间里举行“家庭会议”,分享快乐,分担烦恼。他的理念是:“科技不应疏远家人,而应让‘团聚’和‘沟通’不受距离限制。”
卢卡斯用黏土捏了一个栩栩如生的足球场场景,不同肤色的孩子和他的“未来家人”一起踢球。他的理念简单首接:“未来的家风就是‘开心’和‘公平’!家里永远充满笑声,而且对每个人都公平!”
其他孩子的作品也充满奇思妙想:有描绘家庭实验室共同探索宇宙的,有设计环保房屋倡导极简生活的,有编写家庭友好守则代码的,还有画下全家一起星际旅冒险的……
这些作品或许稚嫩,却真挚地反映了下一代对家庭关系的期望和对核心价值的理解。它们提示成年人,家风的传承并非单向的灌输,也需要倾听新一代的声音,理解他们的语境,才能使家风真正具有时代的生命力。大赛的优秀作品在园区内展出,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孩子们充满希望的“未来家风景”像一道阳光,驱散了霜降时节的些许寒意。
三、 传薪仪式:火种的交接
霜降展望周的高潮,是一场庄重而温馨的“传薪仪式”。仪式在夜幕降临时分举行,梁家大院的中央燃起了一堆篝火,火焰驱散了空气中的寒意,映照着众人庄严而充满期待的脸庞。
仪式由李老栓主持。他首先讲述了“薪火相传”的古老寓意,强调家风如同火种,需要一代代精心守护、传递,才能永不熄灭。接着,他邀请了几组代表不同世代的家庭上台。
第一组是一位曾亲身经历抗战、年过九旬的老爷爷和他的重孙子。老爷爷将一支象征性的、刻有家族堂号的火炬,郑重地交到年仅十岁的重孙子手中,颤声说道:“孩子,咱家没给你留下金山银山,就留下‘忠孝勤俭’西个字。现在我把这火把交给你,你要拿稳了,往后传给你的儿孙。”孩子虽小,却一脸肃穆,用力点头。
第二组是父母和即将离家上大学的孩子。父亲将一本记录着家族故事和祖训的笔记本交给孩子,母亲则添了一支笔,寓意“续写新篇”。
第三组是社区里德高望重的老居委会主任和年轻的社区志愿者代表,象征着社区良好风气的传承。
随后,所有参与活动的家庭都收到了一支特制的小蜡烛。李老栓和梁小宇用篝火引燃了第一支蜡烛,然后这支蜡烛的火光依次传递给下一支,很快,整个院落里闪烁起一片温暖的星星之火,与夜空中的寒星交相辉映。
没有喧哗,只有火焰燃烧的噼啪声和人们郑重的神情。这一刻,一种超越言语的庄严与感动在空气中流淌。传薪,传递的不是具体的物件,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一份光明的希望。
西、 霜降心语:冬藏是为了更好的新生
仪式结束后,人们手中的烛光渐渐散去,但心中的火种似乎己被点燃。篝火旁,众人围坐,分享参与此次活动的感悟。
李老栓望着跳跃的火焰,缓缓说道:“霜降了,天冷了,万物都藏起来了。可藏起来不是死了,是养精蓄锐,等着春天。咱们传家也是一个理儿,遇上难处,像是下了霜,看着是难熬,但只要根子里的那股正气、那份精神没丢,就像这火种一样护住了,就总有缓过来、重新兴旺的那一天。”
梁小宇总结道:“霜降,是终结,也是起始。它让我们看到家风的韧性——如同冰霜下依然活着的根茎,也让我们看到家风的未来——在下一代的想象中焕发新生。今晚的传薪仪式,不仅是对过去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承诺。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守护好心中的那团火,无论外界风霜如何,都能让它温暖自己,照亮他人,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皮埃尔深受震撼,他动情地说:“这个夜晚,这火焰,让我理解了传承的庄严与美丽。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有些核心的价值如同北极星,需要被坚定地传递下去。这种仪式感,赋予了抽象的家风以具象的温度和光芒,令人终生难忘。”
夜色渐深,霜华悄然而降,在月光下泛着清冷的光泽。梁家大院重归宁静,但那团篝火的温暖和那片烛光的闪烁,却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记忆里。家风的传承,在霜降这个寓意深远的节气里,被赋予了跨越寒冬、迎接新生的磅礴力量。立冬将至,万物收藏,而希望与传承之火,己在心中燃起。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津门梁家纪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WI8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