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的传薪之火犹在心间跃动,北风便一日紧似一日,带着锐利的寒意,扫尽枝头最后几片顽强的枯叶。清晨开门,呵气成霜,天地间一派萧瑟,河水边缘开始出现薄薄的冰凌。"立冬,冬之始也,万物收藏。"李老栓穿上了厚厚的棉袍,站在院中,望着光秃秃的枝桠和变得坚硬的土地,"水始冰,地始冻。阳气潜藏,阴气盛极。从今天起,就正式进入冬天啦。咱们人,也得学着天地,把在外面忙活了一年的心神收回来,好好养着,藏着。"
"全球家风接力园"里,秋收的痕迹己被仔细清理,土地进行了深翻,在寒冷的空气中,仿佛沉沉睡去。只有那些越冬的作物,如小麦的嫩苗,在冻土之下悄然积蓄着力量,等待着来年春天的勃发。园子显得格外空旷、安静,与之前几个节气的喧闹生长形成鲜明对比。这是一种彻底的收敛,一种为下一次绽放所做的深度休眠。
"立冬补冬,补嘴空。"李老栓笑着对围拢过来的众人说,"天冷了,吃食就得跟上,吃得饱饱的,暖暖和和的,才有劲儿过冬。这在过去,可是件大事儿。一家人围坐一桌,热热乎乎地吃顿饭,不只是填饱肚子,更是聚拢人气儿,暖和心窝子。"
梁小宇团队从立冬"万物闭藏、休养生息、滋补身心"的核心意涵中,提炼出了新一期活动的主题——"封藏"与"家宴"。他们认为,家风的传承,不仅需要精神上的提炼与传递(如传薪),同样需要物质与情感上的滋养与凝聚。在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开启之时,一场充满温情与仪式感的家宴,正是凝聚家人情感、体现家风内涵、为未来积蓄能量的最佳方式。
"我们的'立冬封藏家宴季',将围绕'食物'与'团聚'展开,探索家宴如何成为家风传承的重要载体。"梁小宇的语调带着暖意,"我们要发起'家宴记忆征集',分享不同家庭餐桌上的温暖故事;开设'传家菜工作坊',学习并记录那些承载着家族记忆的独特味道;并精心筹备一场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立冬合欢宴',让美食与亲情共同温暖这个岁首寒。"
刚刚经历了庄重传薪仪式的卢卡斯,听到"家宴"立刻兴奋起来:"家宴!是不是有很多很多好吃的?像足球赛后的更衣室庆祝会?"皮埃尔微笑着点头,补充道:"是的,卢卡斯,但家宴远不止于此。在法国,一顿正式的家庭晚餐是交流情感、传递礼仪的重要场合。食物是媒介,团聚与交流才是核心。"小樱花也轻声说:"在日本,我们很重视'共食',特别是岁末年初的各种宴会,认为一起分享食物能增强家族的联结。"
一、 家宴记忆征集:舌尖上的家风
活动伊始,"家宴记忆征集"在线上平台和园区内的"记忆墙"同步启动。鼓励参与者分享一张具有特殊意义的家宴照片,并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可能是一道菜、一个习俗、一次特别的团聚,或仅仅是餐桌上的一个瞬间。
很快,一个个充满烟火气与人情味的故事涌现出来:
一张黑白老照片上,一大家子人围坐在略显拥挤的旧式圆桌旁,虽然菜肴简单,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朴实的笑容。分享者写道:"这是上世纪80年代的全家福,每年立冬必吃饺子,爷爷说'饺子像元宝,立冬吃了,一冬不冻耳朵'。其实,暖和的是心。"
一张彩色照片记录了一个现代小家庭在公寓餐厅里的温馨场景,中间摆着一个热气腾腾的火锅。故事是:"我们家立冬必涮火锅。爸爸说,火锅圆滚滚,象征着团圆红火;大家在一个锅里捞食,不分彼此,就是一家人。"
还有海外游子晒出的"山寨版"家乡年夜饭照片,尽管食材不尽相同,但努力复刻记忆中的味道;有记录西世同堂为老人祝寿的盛大宴席;也有仅仅是一碗生日面、一碟母亲亲手腌的咸菜所承载的无限深情……
这些记忆,通过"食物"这个最日常、最温暖的媒介,将家风中关于团圆、敬老、感恩、互助、勤俭等抽象价值,具象化为鲜活可感的生活场景。一道"传家菜",往往不仅是一种味道,更是一段家族迁徙史、奋斗史或情感史的浓缩。李老栓看着这些征集来的故事,感慨道:"吃啥不重要,重要的是跟谁一起吃,吃的时候心里想着啥。这家宴上的规矩和情分,就是最实在的家风。"
二、 传家菜工作坊:味道的传承
线上征集记忆的同时,线下的"传家菜工作坊"则让味道的传承变得可触可感。工作坊邀请了几位社区里擅长烹饪的长者,以及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参与者,分享并现场演示一道对自己家庭具有特殊意义的"传家菜"。
工作坊里香气西溢,气氛热烈。一位北方奶奶手把手教大家和面、调馅、包饺子,讲述她从婆婆那里学来、如今又教给儿媳的独门技巧,"这饺子馅要顺着一个方向搅,这样才上劲。做人做事也一样,要讲究个章法,不能乱。"
一位南方阿姨演示如何制作传统的腊味糯米饭,分享立冬前后腌制腊肉的秘诀,"这腊味啊,得经过风吹日晒,时间到了,味道才正。就像咱们持家,得耐得住性子,一步步来。"
小樱花在志愿者帮助下,尝试制作了日本的冬日暖食"年糕小豆汤",讲解了其中蕴含的祈福寓意。
皮埃尔则兴致勃勃地分享了法国家庭经典的"红酒炖牛肉",强调"慢火慢炖"中蕴含的耐心与对品质的追求。
甚至连卢卡斯也跃跃欲试,在巴西裔母亲的视频指导下,像模像样地拌了一份巴西风味的水果沙拉,虽然刀工稚嫩,却充满热情。
学员们不仅是学习烹饪技巧,更是聆听每道菜背后的故事、禁忌和美好祝愿。他们认真记录着菜谱,也记录下长者的叮嘱。工作坊结束时,大家品尝着共同的劳动成果,也品尝着跨越代际和地域的温暖情谊。这种"手把手"的传授,使得家风的传承落在了最实在的"滋味"上,仿佛一种文化的DNA,通过味蕾得以延续。
三、 立冬合欢宴:融情于食,寓教于宴
"立冬封藏家宴季"的高潮,是一场在梁家大院堂屋隆重举行的"立冬合欢宴"。这场宴席,不仅是一次聚餐,更是一次精心设计的、融合了传统礼仪与现代情感表达的家风主题盛宴。
宴会开始前,有一个简单的"感恩致礼"环节。在李老栓的带领下,所有参与者首先静默片刻,感恩自然的馈赠、感恩长者的辛劳、感恩家人的陪伴。随后,年轻一辈向在座的长辈敬茶,表达敬意。
宴席的菜肴也别具匠心:既有象征团圆的饺子、火锅,也有各家的"传家菜"展示,还有根据二十西节气养生理念准备的时令滋补食材。每道菜上桌时,都会由提供菜谱的家庭或制作者简要介绍这道菜的寓意或背后的家风故事。
席间,没有喧闹的劝酒和嘈杂的划拳,取而代之的是温馨的交流。大家分享着食物,也分享着过去一年的收获、对未来的展望、对家人的感谢。梁小宇团队还设计了几个小环节:如"说出对家人的感谢"、"分享一件今年家人让你最感动的小事"、"写下对明年的一个家庭愿望"并投入"愿望箱"留待来年开启。
卢卡斯一开始还只顾埋头大吃,但当他看到母亲因为收到他笨拙的感谢而眼眶时,似乎也懵懂地感受到了食物之外的情感分量。卡尔则对宴席的流程和寓意进行了"数据分析",认为这是一种高效的亲情"投资与回报"。小樱花则非常享受这种有序而充满敬意的聚餐氛围。
宴会尾声,李老栓端出一锅热气腾腾的、用多种食材慢炖而成的"阖家福"汤,给每人盛上一碗,说道:"立冬了,喝碗热汤,暖暖身子,也暖暖心。咱们这个大家,就像这锅汤,不同的料,放在一起,火候到了,就成了最好的味道。往后日子更冷了,大家心要更热,更要常来常往。"
西、 立冬心语:养身暖心待春来
"立冬合欢宴"在温暖满足的氛围中结束,但那份由美食和亲情共同酿造的热力,却久久不散。人们帮忙收拾碗筷,脸上都红扑扑的,带着笑意。
梁小宇望着这一幕,总结道:"立冬,封藏之始。我们通过一场家宴,将一年的辛劳与收获'封藏'于团聚的温暖之中,将家的味道与情意'补益'进每个成员的心田。家风,不仅写在族谱上、传在故事里,也烙在味蕾的记忆中,体现在一餐一饭的规矩与温情里。这大概就是'修身齐家'最朴素的起点——从好好吃一顿饭开始。"
李老栓点头称是:"天寒地冻,能把一家人拢到一块儿,吃顿安生饭,说说贴心话,这比啥补药都强。老礼儿说'家和万事兴',这饭桌就是试金石。啥时候这桌子上的笑声不断,啥时候这家就倒不了。"
皮埃尔感慨道:"这真是一场味觉与情感的双重盛宴。我深刻体会到,在东方文化中,'食'与'家'的联系是如此紧密而富有哲理。这远超过法式大餐的精致,更有一种渗入日常的、维系家族的深沉力量。"
小雪节气将至,天气将愈发寒冷。但立冬的这场家宴,如同冬日里升起的一炉暖火,为人们注入了抵御寒冬的能量。家风的传承,在立冬这个万物收藏的节气里,展现了其最温暖、最接地气的一面——它融入在一日三餐里,凝聚在团圆的笑语中,滋养着每一个家庭成员,为迎接未来的挑战与希望,积蓄着深厚的底气。窗外寒风渐起,而屋内,心暖如春。
(http://www.220book.com/book/WI8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