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八年的春天,广州的雨下得缠绵。梁国安的小摊从夜市搬到了天河区的临街铺面,虽然只有几平米,却比之前的地摊规整了不少 —— 玻璃柜里摆着电子表、收音机,墙上挂着蛤蟆镜,柜台前还贴了张手写的 “假一赔十” 告示,是他特意让隔壁文具店老板帮忙写的。
这天上午,一个穿着中山装的男人走进店里,拿起一块电子表反复查看,眉头皱得很紧:“老板,你这表是正品吗?我上次在别的地方买了块一模一样的,用了三天就坏了。” 梁国安赶紧走过去,拿起表耐心解释:“叔,您放心,我这表都是从广州无线电三厂进的,每块都有出厂编号,您要是不信,我给您试走几天,坏了我全额退款。”
男人将信将疑地付了钱,临走前还特意记了店铺地址。梁国安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有点发虚 —— 最近广州市场上的劣质电子表越来越多,不少顾客都怕买到假货,他的生意也受了影响。傍晚关店时,他特意绕到广州无线电三厂,想再进一批货,却被告知厂家最近在整顿,暂时停止供货。
“那咋办啊?” 梁国安站在厂门口,看着来往的货车,心里犯了愁。要是断了货,店铺只能关门,可他刚交了三个月的房租,还想着攒钱给家里寄点。这时,一个穿着夹克的男人凑过来:“兄弟,是不是没拿到货?我这儿有一批,质量跟三厂的差不多,价格还便宜。”
梁国安跟着男人到了一个偏僻的仓库,里面堆着一箱箱电子表。他拿起一块,表壳摸起来很粗糙,表盘上的字也模糊不清,一看就是劣质品。男人拍了拍他的肩膀:“兄弟,这表卖出去,利润翻一倍,你要是进货多,我再给你打个折。”
梁国安的手攥得紧紧的,脑子里又想起父亲梁守义的话:“别赚亏心钱,不然晚上睡不踏实。” 他放下电子表,摇了摇头:“不了,谢谢你。我还是等三厂供货吧。” 男人撇了撇嘴:“傻帽,有钱不赚。” 梁国安没理会,转身走出仓库,虽然心里着急,可脚步却很坚定 —— 他知道,就算生意不好,也不能卖假货。
回到店铺,梁国安坐在柜台后,翻出父亲的照片,照片里父亲站在老槐树下,笑容憨厚。他用手指擦了擦照片,小声说:“爹,我知道该咋做了。” 第二天一早,他在店铺门口贴了张告示:“厂家整顿,暂时缺货,恢复供货后会通知大家,之前购买的电子表,可免费保修一年。”
没想到,这张告示反而引来了不少顾客。之前买过表的顾客都说:“梁老板实在,咱们信他。” 还有顾客主动帮他介绍生意,说等他有货了,一定来买。梁国安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暖暖的 —— 原来,老实做人,真的能被人信任。
几乎是同一时间,天津师范大学的校园里,梁竹正抱着书本往教室走。这是她上大学的第三年,每天除了上课,还要忙着写论文,周末还要回家照顾孩子。有一次,孩子发烧,她想请假回家,却被导师告知,论文答辩时间快到了,必须抓紧时间修改。
“娘,孩子怎么样了?” 梁竹在电话里,声音带着急意。赵氏叹了口气:“孩子好多了,你别担心,好好忙你的论文。我会照顾好他的。” 挂了电话,梁竹坐在图书馆里,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她觉得自己不是个好母亲,孩子生病,她却不能陪在身边;也觉得自己不是个好学生,论文修改了好几次,还是没通过。
导师看出了她的心思,找她谈了话:“梁竹,我知道你不容易,又要上学,又要照顾孩子。但你要相信,你现在的努力,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孩子。” 梁竹点了点头,擦干眼泪,重新拿起论文,一页一页地修改。她每天只睡西个小时,白天上课,晚上就在图书馆修改论文,周末回家陪孩子的时候,也会把论文带回去,趁孩子睡熟了继续改。
论文答辩那天,梁竹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衬衫,手里拿着厚厚的论文,紧张得手心都出汗了。当听到 “通过” 的那一刻,她忍不住哭了 —— 这三年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走出教室,她第一时间给家里打电话:“娘,我论文通过了!” 电话那头,赵氏的声音也带着激动:“好,好,竹啊,你真棒!”
梁竹知道,她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家人的支持,也离不开父亲梁守义的教导 —— 父亲常说 “知识能改变命运”,现在,她终于相信了。
而在深圳,梁兰的服装作坊己经扩大成了工厂,有了几十名工人,订单也越来越多。这天,一个客户拿着样品找到她,说想订一批服装,要求用便宜的面料,却按好面料的价格付款。“兰姐,这事只有咱们知道,你要是同意,利润翻一倍。” 客户笑着说。
梁兰看着样品,心里犯了愁。要是用便宜的面料,确实能多赚不少钱,可这样做,就是欺骗客户,也对不起跟着她的工人。她想起父亲梁守义常说的 “踏实做事,别亏待别人”,当年父亲拉板车,就算自己饿着肚子,也不会欠别人一分钱。
“对不起,我不能同意。” 梁兰摇了摇头,“我们工厂用的都是好面料,要是您觉得价格高,我们可以再商量,但用便宜面料冒充好面料,我不能做。” 客户愣了愣,随即笑了:“兰姐,你实在,我信你。就按好面料的价格订,我相信你的质量。”
梁兰看着客户的背影,心里松了口气 —— 原来,踏实做事,真的能被人认可。晚上,她在工厂里转了一圈,看着工人忙碌的身影,心里满是欣慰。她想起刚创业的时候,只有十几个工人,挤在一个小厂房里,现在,工厂越来越大,工人也越来越多,她知道,这都是因为父亲的教导,让她守住了 “踏实做事” 的家风。
这年夏天,梁守义的身体不太好,赵氏给孩子们打电话,让他们有空回来看望。梁国安、梁竹、梁兰都赶了回来,还带来了自己的成绩 —— 梁国安的店铺生意越来越好,还雇了两个帮手;梁竹顺利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天津师范大学当老师;梁兰的工厂又接了一笔大订单,打算在深圳再开一家分厂。
一家人围坐在老槐树下,看着父亲梁守义,眼里满是关切。梁守义握着他们的手,声音虽然虚弱,却很坚定:“你们做得好,没辜负我的期望。记住,不管以后走多远,都要守住‘老实做人,踏实做事’的家风,这样才能把日子过好。”
孩子们都点了点头,眼眶里泛起了泪光。梁国安说:“爹,您放心,我会把店铺开好,不卖假货,不赚亏心钱。” 梁竹说:“爹,我会当好老师,教好学生,把‘知识能改变命运’的道理传给他们。” 梁兰说:“爹,我会把工厂办好,不亏待工人,踏实做事,让跟着我的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傍晚的阳光洒在老槐树上,树叶泛着金光。一家人坐在院子里,聊着天,笑着,声音里满是幸福。梁守义看着眼前的景象,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 他知道,梁家的家风,会在孩子们的身上延续下去,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开出更美的花。
秋天的时候,梁国安的店铺又进了一批货,这次是从广州无线电三厂进的,质量很好。不少顾客都来买,生意比之前更红火了。他还在店铺里设立了 “售后服务区”,专门为顾客维修电子表,不少顾客都说:“梁老板实在,咱们以后都来你这儿买。”
梁竹在天津师范大学当老师,教的是中文系,她把父亲 “知识能改变命运” 的道理告诉学生,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考大学的经历,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不少学生都说:“梁老师,您的故事让我们很受启发,我们会好好努力的。”
梁兰的工厂在深圳又开了一家分厂,雇了更多的工人,还引进了新的生产线,生产的服装质量更好,订单也越来越多。她还在工厂里设立了 “奖学金”,专门奖励家里困难的工人子女,让他们能好好上学。工人都说:“梁总实在,跟着她干,我们心里踏实。”
冬天的时候,梁家人又聚在了一起,过春节。大院里挂起了红灯笼,贴满了春联,到处都充满了节日的气氛。梁守义坐在堂屋的椅子上,看着眼前的孩子们,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赵氏端着刚做好的贴饽饽,放在桌上:“快吃,刚出锅的,热乎着呢。”
孩子们拿起贴饽饽,吃着,笑着,心里满是幸福。梁国安说:“娘,您做的贴饽饽,还是小时候的味道。” 梁竹说:“娘,明年我想带学生去咱们家看看,给他们讲讲咱们家的故事,讲讲爹的家风。” 梁兰说:“娘,明年我想把工厂的工人都带到天津来,让他们看看咱们家的大院,看看爹的老槐树。”
赵氏笑着说:“好,好,都好。你们都是好孩子,没辜负你爹的期望。” 梁守义看着眼前的景象,端起酒杯,大声说:“好!咱们梁家的人,不管走到哪里,都要记住‘老实做人,踏实做事’的家风,这样才能把日子过好,才能把咱们家的故事传下去!”
大家都举起酒杯,碰在一起,清脆的响声在大院里回荡。窗外的雪下了起来,落在老槐树上,像是给树枝裹了层白纱。屋里的灯光亮着,映着一家人的笑脸,温暖又热闹。梁家人知道,不管未来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守住父亲教的家风,就没有过不去的坎。而梁家的故事,也会在这家风的传承中,一点点延续下去,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书写出更精彩的篇章。
(http://www.220book.com/book/WI8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