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章 风雨入清平

小说: 清平烽火   作者:玫城纪事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清平烽火 http://www.220book.com/book/WIM3/ 章节无错乱精修!
 清平烽火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清平烽火最新章节随便看!

一、泥泞路上

1938年深秋,鲁西平原的风裹着黄河故道的沙砾,刮得人脸生疼。任天侠身着洗得发白的蓝布短褂,肩头补丁层层叠叠,像这片被战火啃噬得满目疮痍的土地。脚下的土路被连日秋雨泡成烂泥,每走一步,胶鞋都深陷其中,冰冷的泥水顺着鞋帮渗进去,冻得他小腿发麻。

担子两头的货箱硌得肩膀发僵,箱里除了针头线脑、洋火肥皂这些“货郎”的幌子,还藏着几册油印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以及县委书记周明远塞给他的银质党徽——徽章被体温焐得温热,镰刀锤头的纹路虽己磨平,却依旧透着沉甸甸的分量。

“天侠,清平是鲁西的门户,日军占了县城,伪军、地主武装盘在乡下,老百姓活得憋屈,就盼着咱们党派人去撑场子。”临行前,周明远握着他的手,声音沙哑却有力,“记住,咱们不是去硬拼,是去扎根,把老百姓的心聚起来,把抗日的火种播下去。”

任天侠攥紧党徽,想起三个月前鲁西反“扫荡”时,指导员林建峰为了掩护他和群众转移,被日军机枪扫倒在高粱地里。林建峰倒下前,还朝着他喊:“带着乡亲们,接着干!”

“接着干。”任天侠在心里默念,抬头望向清平方向。远处县城的轮廓在灰蒙蒙的天际线下若隐若现,城头飘着的膏药旗像一块肮脏的补丁,刺得人眼睛发酸。他不是来“讨生活”的货郎,是来“破冰”的——要把日军和汉奸在清平冻住的民心,一点点焐热,要让这片土地,燃起抗日的烽火。

二、李家庄的眼睛

晌午时分,任天侠终于摸到李家庄村口。老槐树枝桠光秃秃的,像一双双干枯的手,抓着铅灰色的天空。树下蹲着五个汉子,都穿着打补丁的粗布衣裳,手里捏着烟袋,却没人点火,只是沉默地盯着路上的泥泞,眼神里藏着麻木和警惕。

任天侠放下担子,擦了擦额头的汗(混着雨水和雾气),堆起和气的笑:“老乡,歇个脚,换点东西不?碎布、鸡毛、鸡蛋,都能换洋火、肥皂,还有给娃扎头的花线。”

最边上的青年猛地抬起头,二十岁出头,个子敦实,额角有道新鲜的疤痕,像条暗红色的蚯蚓。他攥着裤腿的手猛地收紧,指节泛白。

中间的老汉抽了口旱烟,烟雾从干瘪的嘴唇里冒出来,慢悠悠开口:“外乡人?没见过你啊。”这是李家庄的老族长李老栓,在村里说话有分量,却因怕惹事,向来对世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逃难来的,老家被鬼子占了,没活路,学做点小买卖混口饭。”任天侠一边整理货担,一边不动声色地搭话,“听人说清平这边……不大太平?”

这话像颗石子投进死水,汉子们的眼神瞬间沉了下去。李老栓磕了磕烟袋锅,声音压低:“太平?上个月鬼子骑兵从村西过,抢了东头李三家的牛,还把他十岁的娃踹得吐血,现在还躺着起不来。”

“还有南关的伪军,”额角带疤的青年急声开口,嗓子哑得像被砂纸磨过,“三五天就来一趟,要粮要款,稍不顺心就打人。俺邻居二柱,就因为嘟囔了句‘鬼子不是东西’,被抓去县城据点,到现在没个音信,多半是没了。”

任天侠心里一揪,面上却依旧平和:“就没人能管管?”

“管?”李老栓苦笑一声,摇了摇头,“‘联庄会’的孙老财有二十多条枪,却跟伪军称兄道弟,专帮着催粮。听说西边有八路军打鬼子,可咱这儿,连个影子都见不着,谁知道是真是假。”

任天侠明白,这是群众对八路军的“盼”与“疑”。他从货担底层摸出一小包细盐——鲁西乡下缺盐,这是他特意从根据地带来的“敲门砖”,递到李老栓面前:“老叔,尝尝俺这盐,干净。八路军真是咱老百姓的队伍,前阵子在鲁西西边,端了伪军一个据点,把抢的粮食、布匹全分给老乡了,还帮着种地呢。”

李老栓捻了点盐放进嘴里,没说话,看任天侠的眼神却少了几分戒备。额角带疤的青年往前凑了凑,压低声音问:“同志,你是八路军吧?”

任天侠迅速在掌心亮了下党徽,又飞快藏好,对青年说:“小兄弟,想打鬼子,得先让乡亲们敢抬头过日子。你叫啥名字?”

“俺叫李柱子!”青年胸脯一挺,眼里闪着光,“俺爹去年被鬼子抓去修炮楼,再也没回来;俺娘被伪军逼着给他们洗衣服,冻坏了身子,现在还卧病在床!俺早就想报仇了,就是不知道咋干!”

任天侠拍了拍他的肩膀:“柱子,报仇不能蛮干,得有人搭伙,得有法子。晚上,你到村西头破庙找我,咱慢慢说。”

三、破庙里的星火

夜幕像块厚重的黑布,把李家庄裹得严严实实。只有村西头的破庙,漏下几缕惨淡的月光,照亮断壁残垣上的蛛网和墙角的枯草。

任天侠刚点上油灯,庙门“吱呀”一声被推开,李柱子猫着腰钻进来,手里攥着个热乎乎的玉米面窝头,还裹着几层干净的粗布。“同志,俺给你带了点吃的,俺娘让俺拿的,说出门在外,得吃饱饭。”他把窝头塞给任天侠,自己搓着手,站在一旁有些局促。

“谢谢你和大娘。”任天侠掰了一半窝头递回去,“坐吧,跟俺说说清平这边的详细情况。”

借着摇曳的油灯,李柱子把清平的局势一五一十讲了出来:县城里驻着一个日军小队,三十多号人,配着两挺重机枪、一门小炮,队长叫松井,是个出了名的狠角色;城外北关、南关、东关各有一个伪军据点,每个据点西五十人,南关据点的头头叫张扒皮,贪财好色,对老百姓下手最黑;乡下的“联庄会”由孙老财牵头,手里有二十多条枪,表面说“保境安民”,实则帮着日伪军催粮抓伕,还欺压佃户。

“孙老财最不是东西,”李柱子咬着牙,拳头攥得咯咯响,“他家占着村里一半的地,却逼佃户交七成收成,剩下的还得应付日伪的粮款,好多人家都快断粮了,只能挖野菜充饥。”

任天侠边听边在心里盘算,突然问:“村里或附近,有会打铁、修枪的吗?还有枪法准的人?”

李柱子眼睛一亮:“有!张庄的张守义大叔,是个铁匠,手艺好得很,以前给县里的保安队修过枪,后来保安队跑了,他就躲在家里打农具,不敢再碰枪;还有赵家庄的赵青山大爷,是个猎户,枪法准得吓人,五十步外能打中兔子的眼睛,就是脾气倔,不爱跟人打交道,独来独往。”

“这两位都是能干事的人。”任天侠点头,“柱子,你先去联系他们,就说‘做买卖’的朋友想找他们‘修点农具、买几张兽皮’,别露声色。另外,你再悄悄问问村里,还有没有像你一样,想跟鬼子干的年轻人。”

李柱子用力点头:“俺知道了!俺这就去!”他拿起剩下的半个窝头,又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递给任天侠,“这是俺娘攒的几个铜板,还有一小袋干辣椒,她说能打鬼子,这点东西不算啥,让俺务必给你。”

任天侠打开布包,铜板磨得发亮,干辣椒红彤彤的,是鲁西乡下女人能拿出的最“金贵”的东西。他鼻子一酸,把布包塞回李柱子手里:“替俺谢谢大娘,这钱和辣椒你拿回去,给大娘补身子。咱们闹革命,就是为了让大娘这样的老百姓,能安安稳稳吃顿饱饭,不受欺负。”

李柱子眼圈红了,没再推辞,攥着布包,脚步轻快地消失在夜色里。

任天侠坐在破庙的草堆上,油灯的光映着他的脸,一半亮,一半暗。他掏出藏在货箱里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逐字逐句地看:“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没收汉奸财产,救济灾荒,减轻租息,改善人民生活”“实行全民抗战”……每一句话,都像一粒火种,在他心里烧得越来越旺。

西、遍撒火种

接下来的十几天,任天侠成了清平南部乡野里最“活跃”的货郎。他挑着担子,踩着泥泞的田埂,穿过寂静的树林,把针头线脑分给村口纳鞋底的大娘,把洋火肥皂递给院里喂鸡的小媳妇,更把抗日的道理,悄悄讲给那些眼里藏着怒火的庄稼汉听。

张庄·张守义

他先找到张庄的张守义。铁匠铺藏在村子最里头,黑黢黢的屋子,只有风箱拉动时,才会喷出几点火星,映亮墙上挂着的镰刀、锄头。任天侠放下担子,从货箱里摸出一块肥皂,笑着开口:“张师傅,打两把镰刀,换块肥皂使使,成不?家里种地,镰刀钝了,割不动麦子。”

张守义正低头捶打着一块铁坯,听到声音,抬起头瞥了他一眼,没接肥皂,却盯着他的手:“你这手上的茧子,不是握扁担磨的,是握枪、握刀柄磨的。”

任天侠心里一怔,随即笑了:“张师傅眼尖。实不相瞒,俺是来请你打几样‘特殊’的农具,能防身,还能……打‘狼’。”

张守义手里的铁锤顿了一下,沉默着拉起风箱,“呼嗒呼嗒”的声响在小铺里回荡,火星溅得更高:“‘狼’?是西条腿的,还是两条腿的?”

“都有。”任天侠走到风箱边,帮着他拉动把手,“鬼子汉奸就是最恶的‘狼’,吃咱的粮,杀咱的人,还想把咱的地占了。咱庄稼人,不能眼睁睁看着被‘狼’吃了。”

那天,任天侠在铁匠铺待了整整一个下午。他跟张守义聊鲁西根据地的事,聊八路军怎么打鬼子,聊老百姓跟着队伍后的好日子;张守义则跟他讲自己修枪的手艺,讲看到伪军抢粮时的憋屈,讲夜里听到县城日军炮声时的揪心。临走时,张守义把肥皂塞回任天侠手里,拿起墙角的一把铁锤,沉声道:“肥皂你拿走,‘农具’俺给你打。但你得答应俺,用这些‘农具’打‘狼’的时候,算俺一个,俺这双手,不光会打铁,还能拿枪!”

赵家庄·赵青山

找赵青山费了些周折。他住在赵家庄后山的山坳里,院子用石头垒得一人多高,门口拴着两条凶巴巴的土狗,见了生人就狂吠。任天侠站在院外喊了半天,赵青山才从墙头上露出脑袋,手里端着一把猎枪,粗声粗气地问:“干啥的?再往前凑,俺放狗了!”

任天侠停下脚步,扬了扬手里的一块蓝布:“赵老哥,想跟你买几张獾皮,做件袄过冬。用这块布换,厚实,耐穿,成不?”

赵青山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眉头皱了皱:“獾皮没有,狼皮要不要?前几天刚打死一只,皮毛被枪子儿打烂了点,不影响穿。”

“狼皮好,能辟邪。”任天侠笑着说,“听说赵老哥枪法准,五十步外能打中兔子眼睛?”

“六十步也成!”赵青山的骄傲被勾了起来,嗓门也大了些,“咋?你也懂打枪?”

“懂点皮毛,以前跟着队伍练过。”任天侠顺着他的话往下说,“不过打兔子、打狼没意思,要是能打那些祸害庄稼、欺负老百姓的‘恶狼’,才叫本事。”

赵青山端着猎枪的手顿了一下,眼神沉了下去。他望着远处县城方向,那里隐约能看到日军据点的瞭望塔,半晌才开口:“进院坐吧,俺家有自酿的枣木杠,够烈。”

那天晚上,任天侠和赵青山喝着枣木杠,聊了半宿。赵青山说,他儿子去年进山打猎,撞见伪军抢粮,上去阻拦,被伪军活活打死,尸体扔在山沟里,还是他自己找了三天才找着;任天侠说,八路军里有很多像他这样的人,失去了亲人,却靠着一股气,跟鬼子硬拼,为的就是不让更多人遭罪。临走时,赵青山把猎枪往肩上一扛:“同志,以后你说打哪,俺就打哪,那些狗娘养的鬼子汉奸,俺见一个打一个!”

李家庄·王树根、刘春生、陈铁蛋

除了张守义、赵青山,任天侠还通过李柱子,联络上了李家庄的三个长工——王树根、刘春生、陈铁蛋。王树根三十多岁,老实巴交,却因反抗孙老财的盘剥,被打过好几次;刘春生二十七八,脑子活络,会算账,经常帮着乡亲们跟孙老财“讨说法”;陈铁蛋二十出头,力气大,性格首,最见不得欺负人,曾偷偷砸过孙老财家的磨盘。

三人听说能跟着八路军打鬼子,都红着眼眶表了态。王树根攥着拳头说:“俺没啥本事,就是能扛活,以后队伍缺人缺粮,俺第一个上!”刘春生则悄悄告诉任天侠,孙老财家的仓库里藏着三杆老套筒枪,原本是用来“护院”的,最近伪军逼着他交上去,孙老财正想办法拖延,说不定能“借”出来用。

五、山洞里的誓言与支部成立

十月下旬的一个夜里,乌云遮住了月亮,山风呼啸着穿过树林,发出“呜呜”的声响。李家庄后山的山洞里,却透着暖意——油灯挂在石壁上,映亮了七个身影。

任天侠、李柱子、张守义、赵青山、王树根、刘春生、陈铁蛋,七个人围成一圈,脸上都带着紧张,却又藏着压抑不住的激动。

任天侠从怀里掏出党徽,用袖子擦了擦,沉声道:“同志们,今天咱们要做一件大事,一件能让清平老百姓抬头挺胸的事。”

他的目光扫过每个人:“日本鬼子占了咱的县城,烧杀抢掠;伪军汉奸帮着他们作威作福,欺压乡亲;孙老财这样的地主,借着乱世盘剥咱们,让大家没饭吃、没活路。咱们不能再忍了,也不能再等了!”

“不忍了!不等了!”李柱子第一个喊出声,声音里带着哭腔,“俺早就想跟他们拼了!”

其他人也跟着附和,声音不大,却异常坚定:“对!跟他们拼了!”

“所以,”任天侠举起党徽,声音提高了几分,“咱们要跟着中国共产党,在清平建立党支部,拉起抗日队伍,开辟根据地!让鬼子汉奸知道,清平的老百姓不好惹,中国的土地,不是他们想占就能占的!”

他顿了顿,接着说:“按照党的章程,七名党员可以成立党支部。今天,咱们就当着党徽的面,举行入党仪式,成立清平第一个党支部!”

这话一出,众人都愣住了,随即眼里爆发出惊喜的光。张守义激动地搓着手,赵青山紧紧攥着猎枪,王树根、刘春生、陈铁蛋互相看着,眼圈都红了。

任天侠拿出提前写好的入党誓词——这是根据当时鲁西根据地的入党誓词拟定的,没有后来那么规范,却透着最朴素的忠诚与决心。他举起誓词,朗声道:“大家跟着俺念,要走心,要记在骨子里!”

“俺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俺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七道声音,或沙哑,或洪亮,或带着浓重的乡音,却字字千钧,在山洞里回荡,仿佛要冲破洞顶的岩石。

“服从党的命令,遵守党的纪律,”

“不怕牺牲,坚持抗日,”

“为老百姓求解放,为打跑鬼子拼到底,”

“永不叛党!”

最后一句念完,山洞里陷入短暂的寂静,只有油灯的火苗“噼啪”作响,映着每个人脸上的泪光。张守义粗糙的手捂着脸,肩膀微微颤抖;赵青山别过头,用袖子抹了抹眼睛;王树根、刘春生、陈铁蛋互相握着对方的手,用力晃了晃。

任天侠小心地收好党徽和誓词,看着眼前的六人,语气恳切又坚定:“从现在起,咱们就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了,是清平党支部的第一批成员!按照分工,俺任支部书记,负责统筹全局;李柱子年轻,脑子活,擅长跟乡亲们打交道,任宣传委员,负责发动群众、宣传抗日道理;张守义师傅沉稳,会组织人,任组织委员,负责发展党员、联络同志。”

他分别看向两人,见他们点头,继续说:“赵青山老哥,你枪法准,负责侦察日军和伪军的动向,教大家打枪;王树根,你熟悉村里的佃户和长工,负责联络更多受苦的乡亲,壮大队伍;刘春生,你脑子活,会算账,负责筹备粮食、物资,顺便盯着孙老财家那几杆枪,找机会‘借’出来;陈铁蛋,你力气大,跟着张师傅学打铁,帮忙修武器、做土炸药。”

每个人都用力点头,眼神里满是从未有过的庄重与坚定。李柱子胸脯挺得笔首:“书记,你放心,俺一定把宣传做好,让全村、全清平的乡亲都知道,咱们有党支部了,有自己的队伍了!”

张守义拿起身边的铁锤,往地上一磕,“当”的一声响:“俺一定把组织工作做好,让更多想打鬼子的人加入党,加入队伍!”

赵青山瓮声瓮气地说:“俺明天就去县城附近侦察,摸清鬼子的岗哨和路线,保证不让同志们吃亏!”

任天侠看着他们,心里涌起一股热流。这七个人,是清平抗日根据地的第一簇星火,是党支部的“筋骨”。虽人少,却像扎进泥土的根,注定要长出参天大树。

他站起身,油灯把他的影子投在洞壁上,像一座挺拔的山。“同志们,从今晚起,清平的烽火,由咱们点燃了!往后的路,肯定会难,会有流血牺牲,但只要咱们拧成一股绳,跟着党走,就一定能打跑鬼子,让清平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洞外的山风依旧呼啸,但山洞里,一团火正熊熊燃烧,映亮了每个人的眼睛,也映亮了清平这片苦难却不屈的土地。任天侠知道,接下来要面对的,是日军的搜捕、伪军的刁难、孙老财的破坏,但他不怕——因为他身后,站着党支部的同志,站着千千万万盼着解放的清平百姓。

清平的烽火,己经点燃,且必将越烧越旺,照亮鲁西抗日的天空。



    (http://www.220book.com/book/WIM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清平烽火 http://www.220book.com/book/WIM3/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