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章 星火渐燎原

小说: 清平烽火   作者:玫城纪事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清平烽火 http://www.220book.com/book/WIM3/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清平烽火》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一、智“借”老套筒

党支部成立后的第三天,任天侠把刘春生叫到破庙。油灯下,刘春生搓着手,眼神里带着几分紧张:“书记,你找俺,是为孙老财那几杆枪的事?”

“对,”任天侠点头,从怀里摸出一张草图,上面画着孙老财宅院的布局,“你说孙老财拖着不交枪,是怕伪军,还是舍不得?”

“都有!”刘春生凑近草图,指着标注“仓库”的地方,“孙老财那人心眼多,既怕交了枪被乡亲们报复,又怕不交枪挨伪军的揍,现在正左右为难。他把枪藏在仓库地窖里,钥匙由他贴身丫鬟小翠管着——小翠是俺远房表妹,家里穷,是被孙老财强拉去当丫鬟的,早就恨透了他。”

任天侠眼睛一亮:“能联系上小翠吗?咱们不用硬抢,要让孙老财‘心甘情愿’把枪交出来。”

当晚,刘春生借着“送粮食”的由头,混进孙老财宅院,见到了小翠。小翠攥着衣角,声音发颤:“表哥,那三杆枪就在地窖最里面的木箱子里,钥匙孙老财晚上睡觉都挂在腰上。可俺……俺不敢偷啊。”

“不用偷,”刘春生压低声音,“你明天就跟孙老财说,听村里老人讲,‘联庄会’的枪要是藏在家里,会招灾惹祸,不如‘借’给能打鬼子的人,既能讨好八路军,又能让伪军没法逼他交枪,一举两得。”

第二天一早,小翠就把这话传给了孙老财。孙老财正在院子里踱步,听到这话,眼睛猛地亮了。他早就听说西边八路军势头正盛,要是能借枪示好,说不定以后能留条后路;再者,伪军那边催得紧,把枪“借”出去,也能搪塞过去。

当天下午,孙老财就让小翠把三杆老套筒枪送到了破庙。见到任天侠时,他满脸堆笑:“同志,这枪放俺那儿也是闲着,不如给队伍用,打鬼子是大事,俺也想为抗日出份力。”

任天侠看穿了他的心思,却不点破,握着他的手说:“孙先生深明大义,以后队伍会记着你的情。只要你不帮着鬼子汉奸欺负乡亲,咱们就是朋友。”

送走孙老财,张守义立刻接过枪,拆解、擦拭、上油。他用手指蹭了蹭枪管,笑着说:“都是好枪,就是有点锈,俺拾掇拾掇,照样能打!”赵青山则拿起一杆枪,掂量了掂量,眯着眼瞄准洞口:“有这玩意儿,下次遇上伪军小股部队,咱就不用光靠土办法了!”

二、土洞地道筑根基

有了枪,任天侠第一件事就是找隐蔽的据点。李家庄后山的山洞虽隐蔽,却容不下太多人,也没法储存物资。他召集支部成员商量,张守义提议:“不如在村里挖土洞和地道,既能藏人藏粮,又能躲鬼子搜查,还能打伏击。”

这想法得到了所有人赞同。任天侠把任务分下去:张守义负责设计路线,利用村里的碾盘、灶台、地窖作为出入口,确保隐蔽;赵青山带着王树根、陈铁蛋勘察地形,避开日军和伪军常走的路线;李柱子则挨家挨户动员群众,“咱们挖的不是洞,是保命的窝,是打鬼子的堡垒!”

起初,有些村民犹豫,怕被日伪发现惹祸。李柱子就带着人先在自家院子里挖,白天假装种地,晚上借着月光挖洞,挖出来的土悄悄运到村外的河里。几天后,李柱子家灶台下面的土洞挖好了,能容下十多个人,还能存放粮食。

村民们见真能藏人,也动了心。王树根的邻居李大爷主动说:“俺家地窖大,跟你们的洞连起来!”东头的张婶也说:“俺家碾盘底下能挖个口,平时碾粮食,鬼子来了就躲进去!”

一时间,李家庄掀起了挖洞的热潮。男女老少齐上阵,青壮年负责挖洞,老人孩子负责运土、传递工具。张守义带着人,用烧红的铁钎打通石壁,把后山的山洞和村里的土洞连起来;赵青山则在地道里设计了岔路和陷阱,“要是鬼子进来,让他们有来无回!”

半个月后,地道网络初步成型:从后山山洞出发,能通到村里二十多户人家的地窖、灶台,还能延伸到村外的树林和麦田。地道里每隔一段就有通气孔,还挖了储存粮食和武器的小密室。任天侠在地道里走了一圈,笑着说:“这是咱们的‘地下长城’,有了它,咱们在清平就扎下根了!”

三、宣传群众聚人心

地道修好的同时,李柱子的宣传工作也铺开了。他跟着任天侠学写标语,用锅底灰调成墨,在村里的墙壁、树干上写“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八路军是老百姓的队伍”“团结起来打鬼子”。起初,他怕被伪军发现,只敢半夜写,后来见村民们都支持,干脆白天就写,还教孩子们念。

除了写标语,李柱子还组织村民开“故事会”。每天晚上,村民们聚在李老栓家的院子里,李柱子就讲任天侠给他讲的故事:八路军在平型关打胜仗,把鬼子打得落花流水;根据地的老百姓分粮食、学识字,再也不受地主欺负。

有一次,李柱子正讲着,村里的王寡妇突然哭了起来:“俺男人被鬼子抓去修炮楼,死在了外面,俺娘俩就靠挖野菜过活……要是早有八路军,俺男人也不会死啊!”

这话让不少村民红了眼。李老栓磕了磕烟袋锅,对李柱子说:“柱子,你跟任书记说,以后队伍有事,俺们老少爷们都上!”

任天侠知道后,让李柱子把“故事会”改成“识字班”,教村民们认简单的字,学唱抗日歌曲。刘春生负责记账,把村民们捐的粮食、布匹登记好,公示在村口的墙上,“咱们的队伍,一分一厘都要给乡亲们说清楚!”

渐渐地,周边村子的人也听说了李家庄的事。张庄的张大爷带着儿子来报名,说要跟着队伍打鬼子;赵家庄的几个年轻人,主动帮着看管地道的出入口。到十一月初,队伍己经从最初的七个人,发展到了三十多人,虽然大多是农民,没受过正规训练,却个个透着股狠劲——那是为亲人报仇、为自己活命的狠劲。

西、姐弟请缨入队伍

十一月中旬的一天,任天侠正在地道里检查粮食储存情况,李柱子突然跑了进来,身后跟着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

“书记,他们是夏家庄姜医生的孩子,非要加入队伍!”李柱子喘着气说。

任天侠抬头望去,女孩二十岁左右,穿着蓝布衫,梳着两条辫子,眼神清亮又坚定;男孩十岁左右,个子高挑,脸上带着几分稚气,却攥着拳头,像个小大人。

“你们叫什么名字?为什么要加入队伍?”任天侠问道。

女孩先开口,声音清脆:“书记,俺叫夏清萍,这是俺弟弟夏清伦。俺爹是夏家庄的医生姜仁和,上个月,伪军张扒皮带着人去夏家庄催粮,俺爹不给,他们就把俺家的药箱砸了,还把俺爹打了一顿,说再不给粮,就把俺爹抓去县城!”

夏清伦接着说:“俺们听说李家庄有八路军,能打鬼子汉奸,就偷偷跑来了!俺要学打枪,把张扒皮揍一顿,给俺爹报仇!”

任天侠看着姐弟俩,心里有些犹豫。夏清萍是女孩,队伍里条件苦,怕她吃不消;夏清伦年纪太小,还没成年,上战场太危险。

夏清萍看出了他的心思,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几包草药:“书记,俺跟着俺爹学过医术,会包扎、会认药,队伍里肯定有伤员,俺能当医护员!俺弟弟虽然年纪小,却有力气,能帮着抬担架、送情报,还能学打枪!”

夏清伦也急了,梗着脖子说:“俺不小了!俺能扛动枪,能跟鬼子拼!要是你们不收俺,俺就自己去打鬼子!”

这时,张守义正好走进来,看到姐弟俩,笑着说:“书记,这俩娃有骨气!姜医生俺认识,是个好人,经常给乡亲们免费看病。他们姐弟俩来,咱们多了个医护员,还多了个有力气的小伙子,是好事啊!”

任天侠想了想,又问夏清萍:“队伍里很苦,可能要挨饿、要受冻,还要面对鬼子的子弹,你不怕吗?”

夏清萍用力摇头:“俺不怕!只要能打鬼子,能让乡亲们不受欺负,俺啥苦都能吃!”

夏清伦也跟着点头:“俺也不怕!俺要保护俺姐,保护队伍!”

任天侠看着姐弟俩坚定的眼神,终于点了头:“好,那你们就加入队伍!夏清萍,你负责医护工作,跟着张师傅学认武器,要是有伤员,你就负责包扎;夏清伦,你跟着赵青山老哥学侦察、学打枪,平时帮着刘春生筹备物资。记住,咱们是老百姓的队伍,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更不能怕死,明白吗?”

“明白!”姐弟俩齐声回答,眼里闪着光。

当天下午,夏清萍就跟着队伍去了地道,把带来的草药分类放好,还教大家认识止血的草药;夏清伦则缠着赵青山,让他教自己打枪,赵青山被他缠得没办法,只好先教他握枪的姿势,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这娃,是块当兵的料!”

夕阳西下时,任天侠站在村口,看着队伍里忙碌的身影——张守义在修理武器,赵青山在教年轻人打靶,李柱子在给孩子们教唱歌,夏清萍在给受伤的村民包扎,夏清伦则帮着王树根搬运粮食。他心里涌起一股暖流,知道这支队伍,就像地里的庄稼,虽然还弱小,却己经扎下了根,只要好好培育,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

而此时,县城里的日军小队长安井,正对着地图发脾气。他收到消息,李家庄一带出现了“共党”活动,还拉起了队伍,这让他很是恼火:“小小的李家庄,也敢跟皇军作对!传令下去,下周,带队伍去‘清剿’!”

一场新的战斗,即将打响。清平的烽火,也将在这场战斗中,烧得更旺。



    (http://www.220book.com/book/WIM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清平烽火 http://www.220book.com/book/WIM3/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