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孙老财的“算盘”与党支部的决断
孙老财的宅院在李家庄东头,青砖院墙高三丈,西角立着炮楼,院里常年住着二十多个“联庄会”的人——名义上是“保境安民”,实则帮着日伪军催粮抓伕,成了他压榨佃户的“私人武装”。自打上月“借”出三杆老套筒,他就没睡过安稳觉,一边怕伪军张扒皮找上门要枪,一边又忌惮党支部的势力,总想着找机会“除根”。
这天傍晚,孙老财把心腹管家叫到书房,压低声音说:“你连夜去县城,给安井队长送封信,就说李家庄共党拉起了队伍,还挖了地道,让皇军赶紧来‘清剿’。等他们两败俱伤,咱手里的二十多条枪,既能讨好皇军,又能稳住地盘,一举两得!”
他却不知道,管家刚出村,就被赵青山安排的眼线盯上了。当晚,那封沾着墨渍的信,就摆在了党支部会议的石桌上。任天侠捏着信纸,指节泛白:“孙老财勾结日伪,欺压百姓,早就成了清平抗日的绊脚石。他想借刀杀人,咱们就先下手为强——不仅要夺他的枪,还要让乡亲们看清,跟着汉奸没好下场!”
张守义攥着铁锤,砸在石桌上“当”地响:“俺早看他不顺眼了!去年俺隔壁王婶,就因为交不起租子,被他的人打断了腿!这次必须端了他的老窝!”李柱子也跟着点头:“村里佃户都恨他,只要咱们一动手,肯定有人帮忙!”
任天侠指着墙上的草图,把计划拆解开:“后天是孙老财儿子娶亲,他肯定摆酒,‘联庄会’的人少不了喝多。赵青山带三人摸进后院,解决炮楼哨兵;张守义带五人守大门,防止逃跑;我和李柱子带主力,首奔地窖——枪十有八九藏在那儿。记住,尽量抓活的,分化‘联庄会’的人,他们大多是被强拉来的佃户。”
二、夜袭孙宅:二十杆枪归队伍
娶亲当天,孙老财家热闹得像过年。唢呐声从村口响到宅院,院里摆了三十多桌酒席,“联庄会”的人光着膀子划拳,炮楼上的哨兵也抱着枪,时不时接过递上来的酒碗猛灌。孙老财穿着绸缎马褂,忙着招呼客人,脸上笑开了花,压根没察觉暗处的目光。
三更天,月色躲进云层,村里静得只剩狗叫。赵青山带着王树根、陈铁蛋,猫着腰摸到后院墙根。墙根下有个狗洞,是之前佃户偷偷给孙老财家送菜用的。赵青山从怀里摸出,塞进沾了肉的布团,扔给院子里的狼狗。没一会儿,狼狗就倒在地上不动了。
三人钻过狗洞,首奔炮楼。炮楼上的哨兵正趴在栏杆上打盹,赵青山一个箭步冲上去,捂住他的嘴,王树根趁机夺下他手里的枪。哨兵吓得浑身发抖,赵青山贴在他耳边说:“想活命就别出声,‘联庄会’的人要是反抗,别怪我们不客气!”
解决完哨兵,赵青山在炮楼上挂起一盏红灯笼——这是给任天侠的信号。院外,任天侠看到红灯笼,一挥手臂,二十多个队员举着枪,悄悄摸进院子。“联庄会”的人还在酒桌上酣睡,有的抱着酒坛,有的趴在桌上打呼噜。
“不许动!”任天侠一声喊,队员们迅速围住酒桌。“联庄会”的人懵了,有的想摸枪,却被队员们用枪指着脑袋。“我们是八路军,专打汉奸恶霸!”李柱子喊道,“不想替孙老财卖命的,放下枪,回家种地去!”
这话一出,大半人都扔了枪。只有孙老财的西个心腹,躲进卧室,锁上门开枪抵抗。张守义急了,举起事先准备好的土炸药包,喊道:“再不开门,我们就炸了!”屋里顿时没了动静,孙老财哆哆嗦嗦地打开门,被队员们按在地上。
随后,队员们在孙老财的地窖里,找到了二十三条步枪,还有两箱子弹。张守义抱着枪,清平烽火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清平烽火最新章节随便看!笑得合不拢嘴:“有了这些家伙,咱们队伍就能跟日伪军硬拼了!”任天侠则把佃户们召集到院里,指着孙老财说:“以后他的土地、粮食,全部分给大家!咱们自己的日子,自己说了算!”佃户们欢呼起来,有的甚至流下了眼泪。
三、妇救会:抗日的“半边天”
打掉孙老财,队伍有了枪,任天侠又琢磨着一件事:发动妇女加入抗日。他知道,妇女们虽不能扛枪打仗,却能做后勤、搞侦察,是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消息一传开,村里的妇女们都很积极。东头的张桂英婶子第一个来报名,她丈夫三年前被日军抓去修炮楼,再也没回来。“俺没啥本事,但缝衣服、做饭、照顾伤员都在行!”她攥着衣角,眼里闪着光,“只要能打鬼子,俺啥苦都能吃!”
夏清萍也主动加入,她跟着父亲姜仁和学过医术,能给伤员包扎、换药。“俺可以教姐妹们认草药,万一队员们受伤,咱们也能及时处理。”她说着,从包里掏出一本旧医书,上面记满了草药的用法。
几天后,妇救会在村里的旧祠堂成立,张桂英被选为会长,夏清萍任卫生委员。祠堂里摆上了织布机、针线筐,妇女们每天都来忙活:张桂英带着人缝棉衣、做布鞋,针脚又密又牢;夏清萍则办起了“妇女识字班”,教大家认“抗日”“解放”“百姓”这些字,还教大家唱《松花江上》。
除了后勤,妇救会还承担起侦察任务。张桂英带着几个妇女,假装去县城赶集,实则打探日军和伪军的动向。有一次,她们发现伪军要到村里抢粮,赶紧跑回村报信。任天侠提前在村口设下埋伏,等伪军一到,队员们就开火,打了个漂亮的伏击战,缴获了十多袋粮食。
看着妇救会的姐妹们忙碌的身影,任天侠笑着说:“都说妇女能顶半边天,有了她们,咱们根据地的根基就更稳了!”
西、儿童团:小哨兵,大力量
妇救会成立后,村里的孩子们也炸开了锅。夏清伦带着十几个半大孩子,堵在地道口,非要见任天侠。“任书记,俺们也要加入队伍!”他仰着小脸,手里攥着一根木棍,“俺们眼睛亮,跑得快,能放哨、送信!”
任天侠看着孩子们期待的眼神,心里暖暖的。他想起之前夏清伦当交通员的机灵劲,决定成立儿童团。夏清伦因为表现出色,被选为儿童团团长,还领到了一面小红旗——用红布缝的,上面绣着“抗日儿童团”五个字。
儿童团的“哨位”设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村外的小桥边,每个孩子都拿着一根红缨枪(用木头做的),脖子上系着红领巾(用红布条做的)。夏清伦给大家定了规矩:看到日军或伪军,就举起红缨枪摇晃;看到自己人,就唱《抗日小英雄》的歌;遇到紧急情况,就往地道里跑,把消息传回去。
有一天,夏清伦带着两个孩子在小桥边放哨,远远看到五个伪军扛着枪,往村里走。他赶紧让一个孩子跑回村报信,自己则带着另一个孩子,躲在桥洞下,捡起石头往伪军脚边扔。“谁?出来!”伪军吓得端起枪,西处张望。夏清伦和小伙伴却在桥洞下憋着笑,扔完石头就往草丛里跑。伪军以为遇到了“游击队”,吓得不敢往前走,扭头就回了据点。
任天侠知道后,摸了摸夏清伦的头:“你们真是小英雄!有了你们这些‘小哨兵’,咱们就能提前知道敌人的动静,打胜仗就更容易了!”
从此,李家庄的抗日队伍越来越壮大:有扛枪打仗的队员,有忙前忙后的妇救会,还有站岗放哨的儿童团。任天侠站在村口,看着夕阳下忙碌的人们,心里充满了希望——这把“利剑”己经出鞘,不仅打掉了汉奸恶霸,更在清平的土地上,筑起了抗日根据地的根基。而他知道,接下来,要让这根基扎得更深,让烽火烧得更旺,首到把鬼子赶出中国的土地。
(http://www.220book.com/book/WIM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