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捷报催扩编,独立营定名
冬日的暖阳驱散了些许寒意,李家庄的练兵场上,战士们正借着缴获的新武器加紧训练,枪声、刺杀声此起彼伏。自从狼牙关伏击战截获大批军火后,清平抗日队伍士气高涨,周边村镇报名参军的青年络绎不绝,原本的“清平县抗日救国第一连”,早己撑不起日益壮大的队伍规模。
这天,任天侠、周明远和张勇(泰西主力张团长)坐在连部,桌上摊着刚统计好的队伍名册和武器清单。“天侠,现在咱们有五百多号人,还有这么多新武器,早就够一个营的规模了。”周明远指着名册,眼里满是振奋,“泰西军分区那边也传来消息,同意咱们扩编为‘清平县独立营’,让咱们自主完善编制,更好地守卫清平根据地。另外,战场救护太重要了,得专门组建一支医疗队,保障战士们的性命。”
张勇也点头附和:“说得对!打仗哪能没伤亡,有支专业医疗队,能救回不少好兄弟。你们这仗打得一场比一场漂亮,扩成独立营,配上医疗队,才算真正的‘能打能守能救’!”
任天侠看着手里的武器清单,又想起之前战斗中伤员得不到及时救治的场景,重重点头:“好!就按军分区的指示办,正式成立清平县独立营。编制上,除了保留原来的三个步兵连,新组建炮兵排、侦察排、突击队,再加一个医疗队,把新缴获的物资和人员力量都用到位!”
二、新官上任,各连定职守
扩编命令一公布,全营上下一片欢腾。很快,新的任职名单在全营大会上宣布:
- 任天侠由连长升任营长,全面负责独立营军事指挥;
- 周明远由指导员升任教导员,主管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动员;
- 原一排长张守义升任一连连长,率一连驻守张庄及东部防线,依托铁匠铺打造的武器,重点强化防御工事;
- 原二排长赵青山升任二连连长,率二连驻守赵家庄及西部山坳,利用地形优势,主打游击和伏击;
- 原三排长李柱子升任三连连长,率三连驻守李家庄及营部周边,作为机动力量,随时支援各防线;
- 原一排副排长王树根、二排副排长刘春生、三排副排长陈铁蛋,分别升任各连副连长,协助连长管理队伍;
- 夏清萍由卫生队长升任医疗队长,统筹全营医疗救护工作。
“咱们三个连是防线,三个特殊排是尖刀,医疗队就是咱们的‘后盾’!”任天侠站在高台上,对着全营战士高声说道,“只有保住兄弟们的命,才能更有力地打鬼子、保家园!”
三、各支部队组建,各司其职显威力
1. 炮兵排:重火力出鞘
炮兵排的组建,全靠狼牙关缴获的几门小炮和大量炮弹。任天侠从三个连里挑出二十多个身强体壮、眼神准的战士,由曾在主力部队学过炮兵技术的泰西主力老兵王强担任排长。
训练场上,王强手把手教战士们架炮、瞄准、装弹:“这小炮看着简单,实则讲究‘三点一线’,还要算风向、距离,咱们练熟了,一炮就能轰掉敌人的岗楼!”战士们学得格外认真,从天亮练到天黑,手上磨起了水泡也不吭声。短短半个月,炮兵排就掌握了基本射击技巧,在试射时,三炮就命中了百米外的靶心,让全营战士都为之振奋。
2. 侦察排:敌后“千里眼”
侦察排的任务是深入敌后,收集情报、摸清敌情,任天侠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机灵果敢的夏清伦,由他担任排长。侦察排的战士,大多是从各村挑选出的“土专家”——有的熟悉清平大小道路,能在山林里辨方向;有的会说几句日语,能混过日伪军的盘查;还有的擅长伪装,能像当地人一样融入敌占区。
夏清伦带着侦察排战士,每天在根据地周边模拟敌后环境训练:学认日军军服标识、记清各据点岗哨时间、练习用暗号传递消息。“咱们是营里的‘千里眼’‘顺风耳’,情报准不准,首接关系到仗能不能打赢!”夏清伦在训练时反复强调。很快,侦察排就摸清了清平各据点的兵力部署,甚至画出了详细的防御工事图,为后续作战提供了重要支撑。
3. 突击队:特战装备斩敌首
突击队是独立营的“利刃”,专门负责猎杀敌人重要目标、突袭敌营指挥中枢,任天侠亲自兼任突击队长,挑选队员时格外严格——优先选拔有武术功底、会爬墙、善潜行的战士,配备的装备更是“量身定制”:每人除了最新缴获的驳壳枪(短枪),还配发张守义铁匠铺特制的手弩(箭头淬毒,无声致命,适合近距离突袭)、飞索(绳头带铁爪,便于攀爬城墙、炮楼),外加匕首、夜视灯笼(油纸灯罩,微光不暴露)等特战工具。
原二连战士林虎,从小跟着父亲学武术,拳脚功夫了得,还能徒手爬上三丈高的土墙,成了突击队的骨干;还有曾在山里打猎的张猎户,擅长用弩,能在五十步外射中野兔眼睛,加入后成了“弩术教官”,手把手教队员们用手弩瞄准、发力:“这手弩没声音,夜里摸哨、近距离偷袭,比枪还管用!”
飞索训练更是惊险。队员们在李家庄的老槐树上练习抛索,铁爪要精准勾住树枝或城墙垛口,人借着绳索快速攀爬。任天侠亲自示范,只见他甩动飞索,铁爪“嗖”地飞出,稳稳勾住树梢,脚一蹬墙,转眼就爬上了三丈高的树干:“咱们突袭据点,往往要爬墙、翻堡,飞索练不熟,就是拿命开玩笑!”
经过一个月的集训,突击队成了“全能战队”:夜里能用手弩无声解决岗哨,靠飞索悄无声息潜入敌营,近战有武术和匕首加持,遇上紧急情况还能用短枪突围。一次模拟突袭日军指挥室的演练中,突击队队员借着夜色,用飞索爬上“据点”围墙,手弩解决岗哨后,三分钟就冲进“指挥室”,“击毙”模拟的日军小队长,整个过程悄无声息,让旁观的战士们连连叫好。
4. 医疗队:战场“白衣盾”
医疗队由夏清萍牵头组建,队员多是从妇救会挑选的细心妇女、懂草药的乡间郎中,还有几个从战士里抽调的、力气大且心细的青年,共二十余人。装备上,除了之前缴获的药品、绷带,夏清萍还带着队员们上山采集草药,自制止血膏、消炎汤,张守义的铁匠铺也帮忙打造了简易担架、手术刀(用钢片打磨而成)等器械。
训练中,夏清萍重点教大家战场急救:“子弹伤要先止血,用绷带加压包扎;刺刀伤要清理伤口,撒上消炎草药粉;骨折了要用树枝做夹板固定,抬担架时要保持平稳,不能让伤员二次受伤!”她还带着队员们跟着各连练兵,模拟“战场救护”——听到“伤员”呼救,队员们推着担架,在枪林弹雨的“模拟战场”中快速穿梭,熟练完成止血、包扎、转运等流程。
不仅如此,医疗队还在李家庄设立了“临时医疗点”,平时给战士和乡亲们看病,普及卫生知识,比如“喝开水、勤洗手能防瘟疫”,让整个根据地的健康保障都上了一个台阶。一次,二连战士训练时不慎摔断腿,医疗队队员十分钟就赶到现场,用夹板固定、担架转运,夏清萍亲自熬药护理,不到半个月战士就能下地走路,战士们都亲切地称医疗队为“救命的白衣盾”。
西、全营练兵,剑指敌营
编制完善后,独立营掀起了练兵热潮。三个步兵连在各自防区练战术配合,依托地道和防御工事,演练“阵地防御”“村落伏击”等战术;炮兵排和步兵连合练“步炮协同”,确保炮火能精准支援步兵进攻;侦察排频繁出入敌占区,收集日伪军动向,还时不时用手弩“警告”敌岗哨——深夜射一支弩箭在据点门板上,吓得伪军整夜不敢合眼;医疗队则跟着各部队演练“战场伴随救护”,确保战斗中伤员能第一时间得到救治。
最让日伪军忌惮的,还是突击队的“威慑力”。侦察排摸清县城日军小队长龟田常去东关酒楼后,任天侠带着突击队悄悄埋伏在酒楼附近,本想伺机突袭,虽因龟田提前离开未能得手,但突击队用飞索爬上酒楼屋顶、手弩瞄准窗户的架势,还是让周边伪军吓破了胆,此后龟田再也不敢轻易离开县城据点。
周明远看着练兵场上生龙活虎的景象,对任天侠感慨道:“天侠,咱们的独立营,现在真是兵强马壮了!有尖刀,有后盾,还有千里眼,这队伍,能打能守能救,清平的日伪军,这次真要睡不着觉了!”
任天侠望着全营战士,眼神坚定:“没错!下一步,咱们就用这支部队,拔掉剩下的几个据点,把日伪军彻底赶出清平!让他们知道,咱们清平县独立营,不好惹!”
夕阳下,独立营的军旗在练兵场上高高飘扬,战士们的呐喊声震彻云霄。这支刚完成整编的队伍,如同淬火的利剑,又有了坚实的“白衣后盾”,正蓄势待发,准备向着清平的日伪军据点,发起新的冲锋。
(http://www.220book.com/book/WIM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