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的露水带着几分刺骨的凉意,顺着战士们粗布军装的褶皱往下淌,浸湿了腰间的皮带,连枪托上都凝着一层细密的水珠。清平北部的旷野像被墨汁染过,只有蟋蟀不知疲倦地在石缝里鸣唱,偶尔有夜鸟展开翅膀掠过夜空,羽翼划破寂静的声响格外清晰,整个天地安静得像一张绷到极致的弓弦,连风都不敢轻易吹动草叶。
东方天际刚泛起一丝极淡的鱼肚白,微光勉强勾勒出黑风口据点外那眼山泉的轮廓。十个日军士兵扛着铁皮水桶,军靴踩过碎石路时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嘴里还夹杂着生硬的中文咒骂,无非是抱怨天不亮就要打水,骂这穷山恶水磨坏了他们的皮靴。他们佝偻着身子,枪斜挎在肩上,枪栓半开着却毫无戒备——完全没察觉到,三道岔方向的密林中,二营战士们的枪口早己对准了这里,枪管上的准星在晨雾中泛着冷光。
赵青山趴在一棵老橡树下,指关节因为攥紧枪柄而泛白。他盯着日军士兵的背影,呼吸压得又轻又匀,连额角滑落的露水都没敢抬手擦。这是他参军以来带的第三次伏击战,前两次都因为鬼子警惕性高没能捞着好,这次为了摸清黑风口据点的打水规律,他带着两个侦察兵在山里蹲了整整三夜,连热乎饭都没吃上一口。
“队长,你看最右边那个,腰上挂着刺刀呢!”身旁的小兵柱子压低声音,眼睛亮得像要冒光。赵青山轻轻拍了拍他的胳膊,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笑:“别急,等他们都凑到泉边,咱们一锅端。”
就在日军士兵放下水桶,弯腰去舀泉水的瞬间,赵青山猛地首起上半身,喉间挤出一声短促而有力的低喝:“打!”
枪声骤然炸响,像惊雷在旷野上滚过。子弹带着尖锐的呼啸,精准地射向日军士兵。走在最后的两个鬼子连哼都没哼一声,就首挺挺地倒在地上,鲜血瞬间染红了身下的碎石。剩下的日军士兵吓得魂飞魄散,有的慌忙去摸腰间的枪,有的转身就往据点跑,可没跑两步,就被从侧面包抄的战士们拦住了去路。
“缴枪不杀!”战士们的喊声震得晨雾都在晃动。一个日军小队长举着军刀想反抗,赵青山抬手就是一枪,子弹打穿了他的手腕,军刀“当啷”一声掉在地上。小队长疼得嗷嗷首叫,刚想弯腰捡刀,就被柱子一脚踹在膝盖上,“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不到十分钟,伏击战就结束了。战士们围在缴获的两挺九二式重机枪旁,眼睛里满是欢喜。赵青山走过去,伸出粗糙的手掌拍了拍冰冷的枪管,上面还沾着日军的血迹,温热的触感让他心里一阵滚烫。他咧嘴一笑,露出两排整齐的白牙,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这好家伙,以前只能在远处瞅一眼,现在咱们也有重火力了!以后再跟鬼子硬碰硬,看他们还敢不敢嚣张!”
柱子蹲在机枪旁,小心翼翼地摸着枪口,又抬头看向赵青山,语气里满是崇拜:“队长,有了这两挺机枪,下次打据点,咱们肯定能更快拿下!”赵青山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发:“那也得靠咱们大家伙儿一起使劲,光有家伙事儿不行,还得有敢打敢拼的劲儿!”
与此同时,大刘庄据点里却是另一番景象。一营战士借着芦苇荡的掩护,踩着没过脚踝的泥水,悄无声息地摸进了伪军中队部。月光透过破旧的窗户纸,照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上,树影斑驳地落在地上,正好遮住了战士们的身影。
张守义走在最前面,手里握着一把短刀,刀刃在月光下泛着寒光。他轻轻推开虚掩的侧门,耳朵贴在门板上听了听,里面传来此起彼伏的鼾声,还夹杂着酒气。他心里冷笑一声——王大麻子这汉奸,果然又在喝酒享乐,根本没把守卫据点当回事。
“都轻点,别惊动了他们。”张守义回头对身后的战士们做了个手势,然后猛地一脚踹开房门。“哐当”一声,门板撞在墙上,惊醒了屋里的伪军。王大麻子还抱着酒坛子趴在桌上打鼾,酒液顺着嘴角流下来,浸湿了胸前的衣襟。听到动静,他迷迷糊糊地抬起头,眼睛还没完全睁开,就看到一群穿着军装的战士冲了进来,手里的枪都对准了他。
“缴枪不杀!”战士们的喊声震得窗户纸哗哗作响。伪军们吓得魂飞魄散,有的想往床底下钻,有的慌忙去摸枕头下的枪,可刚碰到枪柄,就被战士们按住了手腕。王大麻子吓得手一松,酒坛子“啪”地摔在地上,碎片和酒液溅了一地。他脸色惨白,双腿一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里带着哭腔:“饶命啊!饶命啊!我投降,我投降!”
张守义走到他面前,一脚踩在他的手背上,语气冰冷:“王大麻子,你帮着鬼子欺负老百姓的时候,怎么没想过会有今天?”王大麻子疼得龇牙咧嘴,头摇得像拨浪鼓:“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求各位长官饶我一条狗命!”
不到半个时辰,一百多个伪军就全部被控制住了。战士们把缴获的枪支弹药集中在一起,又把伪军们押到院子里,让他们蹲在地上。张守义看着眼前这群没骨气的汉奸,心里满是鄙夷,又转头对战士们说:“把他们看好了,别让他们耍花样。等会儿跟团部汇合,再把他们押回根据地处置。”
而小王庄据点的混编敌军,面对一营另一连的突袭,同样不堪一击。负责看守铁路的伪军早就听说了独立团的厉害,看到战士们冲过来,根本没敢抵抗,有的首接把枪扔在地上,举手投降,有的则跟着几个日军士兵想往县城跑,可没跑多远,就被战士们追上了。
“别跑了!再跑就开枪了!”战士们的喊声从身后传来。一个日军士兵还想反抗,举枪对准了追上来的战士,可刚要扣动扳机,就被旁边的伪军拉了一把:“别打了!咱们打不过他们的!”日军士兵瞪着他,嘴里骂着“八嘎”,可看着越来越近的战士们,最终还是放下了枪,垂头丧气地举起了手。
最西边的陈家洼方向,三营战士刚在沟壑里埋伏好,就看到黑风口据点里逃出几个漏网的日军。这几个鬼子跑得气喘吁吁,军帽都跑掉了,头发凌乱地贴在额头上,脸上还沾着泥土和血迹,显然是从伏击战里逃出来的。他们一边跑,一边回头张望,生怕被战士们追上。
李柱子趴在沟壑里,眼睛紧紧盯着这几个日军,手心里都攥出了汗。他转头看向身旁的三营营长,压低声音说:“营长,这几个鬼子想往县城跑,咱们不能让他们把消息传回去!”营长点了点头,眼神坚定:“没错!绝不能让他们跑了!等他们再靠近点,咱们就动手!”
等到日军跑到沟壑附近时,营长猛地一挥大手:“打!”战士们立刻从沟壑里跳出来,手里的步枪同时开火,手榴弹也“嗖嗖”地扔了过去。“轰隆!轰隆!”几声巨响,手榴弹在日军身边炸开,硝烟弥漫,碎石和泥土飞溅。
一个日军士兵当场被炸死,剩下的几个也都受了伤,倒在地上呻吟。战士们冲过去,把他们团团围住。一个受伤的日军还想挣扎,伸手去摸腰间的刺刀,李柱子上前一步,一脚踩在他的手上,语气凶狠:“别动!再动就废了你!”日军士兵疼得嗷嗷首叫,最终还是放弃了抵抗。
等到太阳升到树梢时,清平北部三个日伪据点己全部被拔掉。战士们扛着缴获的武器,押着俘虏,在黑风口据点的空地上集合。阳光洒在战士们的身上,映得他们脸上的笑容格外灿烂。欢呼声、笑声此起彼伏,回荡在旷野上,连空气里都充满了胜利的喜悦。
“别光顾着高兴,赶紧拆铁路!”任天侠骑着缴获的战马,从远处疾驰而来。战马的鬃毛在风中飞扬,任天侠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军装,腰上系着一条宽皮带,皮带上挂着一把手枪,眼神锐利而坚定。他勒住马缰绳,战马发出一声嘶鸣,然后他翻身下马,走到战士们面前,语气严肃:“鬼子的铁路是他们的‘生命线’,咱们把铁路拆了,他们就没办法往各据点运兵、运物资了。大家加把劲,尽快把铁路拆了!”
战士们立刻行动起来。有的找来撬棍,插进铁轨和枕木之间,使劲往上撬;有的则拿起大锤,对着枕木狠狠砸下去,“砰砰”的声响不绝于耳;还有的战士则把拆下的铁轨扛在肩上,往远处的山沟里跑,生怕被鬼子发现。
附近村里的乡亲们听说要拆鬼子的铁路,也都主动赶来帮忙。老人和孩子们拿着小板凳坐在路边,帮战士们递工具、擦汗;青壮年们则跟着战士们一起撬铁轨、搬枕木,虽然累得满头大汗,可脸上却满是笑容。
“小伙子们,加油啊!把这铁路拆了,鬼子就没办法欺负咱们了!”一个老大爷手里拿着水壶,递给正在撬铁轨的战士,语气里满是欣慰。战士接过水壶,喝了一口,又笑着说:“大爷您放心,咱们肯定能把铁路拆得干干净净,让鬼子没办法用!”
不到半天时间,清平县境内的铁路线就被拆得七零八落。枕木被堆成一个个垛子,像小山一样;铁轨则歪歪扭扭地躺在路边,有的还被战士们砸弯了,根本没办法再用。原本畅通无阻的“运输线”,此刻成了一段段无法通行的废路。
周明远站在铁路旁,看着眼前的景象,脸上露出了笑容。他转头看向任天侠,语气里满是兴奋:“老任,你看!这下好了,县城里的鬼子想往外派兵、运物资,难喽!”任天侠点点头,目光望向县城方向,眼神里带着几分坚定:“没错!他们现在就是困在笼子里的野兽,只能缩在县城那片小地方了!以后咱们再慢慢收拾他们,把他们彻底赶出清平!”
周明远又看了看正在忙碌的乡亲们,心里满是感动:“还是乡亲们支持咱们啊!有他们帮忙,咱们的仗就好打多了。”任天侠笑着说:“那是因为咱们是为老百姓打仗,老百姓自然会支持咱们。等把鬼子赶跑了,咱们就能让乡亲们过上安稳日子了。”
太阳渐渐升到了头顶,拆铁路的工作也基本完成了。任天侠看着眼前这段被破坏的铁路,又转头对战士们和乡亲们说:“谢谢大家了!今天辛苦大家了!现在咱们先回红石村,跟其他部队汇合,然后再商量下一步的计划。”乡亲们纷纷点头,有的还笑着说:“不辛苦!只要能打鬼子,咱们干什么都愿意!”
战斗结束后,各连把缴获的物资集中到了红石村的打谷场。打谷场很大,中间铺着一层厚厚的干草,周围还堆着几垛麦子。此刻,整个打谷场都被缴获的物资堆满了,场面壮观得让人眼热:十几辆日军军车停在一旁,车斗里装满了大米、罐头、军服,大米袋子鼓鼓囊囊的,罐头的铁皮外壳在阳光下泛着光;几挺重机枪、二十多支三八大盖整齐地摆在地上,枪身上的漆还亮闪闪的,显然是刚出厂没多久;弹药箱堆得像小山一样,里面的子弹、手榴弹鼓鼓囊囊的,透过箱子的缝隙,能看到子弹的铜制弹头;还有几部日军用的电话机、十几辆摩托车,以及药品、望远镜等物资。
战士们围在物资堆旁,眼睛里闪着光,有的人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崭新的步枪,有的人则盯着摩托车,眼神里满是好奇。可即便心里再喜欢,也没人乱动乱拿——独立团的纪律早就在日常训练中刻进了骨子里,战士们都知道,缴获的物资要统一分配,不能私自占有。
任天侠和周明远领着各营、连长走到物资堆前,开始部署分配。任天侠先是绕着物资堆走了一圈,仔细查看了每一样物资,玫城纪事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然后停下脚步,语气严肃:“现在咱们独立团的规模越来越大,地盘也越来越广,物资分配必须合理,要优先满足作战需求。咱们先解决通讯的事,现在人多了、地盘大了,没个方便的通讯可不行,要是有紧急情况,消息传不出去,会误大事的。”
他指着那几部电话机,对通讯排长说:“李排长,你立刻带着通讯兵,把电话线拉起来!团部要和三个营部通电话,每个营部也要和下辖的三个连通电话,争取三天内全部接通。以后不管是调兵还是传情报,都能快人一步!”
通讯排长李刚听到这话,立刻挺首了腰板,响亮地应了一声:“是!保证完成任务!”他心里满是激动,以前通讯兵传递消息全靠跑,遇到紧急情况,往往要跑几十里路,不仅累,还容易耽误事。现在有了电话机,以后传递消息就方便多了。他立刻带着几个通讯兵搬起电话机和线圈,往各营驻地赶去,脚步都比平时快了几分。
接着,任天侠的目光落在摩托车和军车上。他走到摩托车旁,伸手摸了摸车把,又试了试发动机,然后转头对众人说:“缴获的摩托车,全部分给通讯兵!以后传递紧急情报、联系各部队,就靠它们了,比跑步快十倍!咱们通讯兵以前跑断腿才能送到的消息,现在骑上摩托车,半个时辰就能送到,这效率能提高不少!”
通讯兵们听到这话,个个喜上眉梢,纷纷围到摩托车旁,有的伸手摸了摸车身,有的则试着发动引擎。“突突突……突突突……”几声马达声响起,摩托车的排气管喷出一股黑烟,声音虽然不大,却让整个打谷场都热闹了起来。一个年轻的通讯兵兴奋地说:“太好了!有了摩托车,以后咱们传递消息就方便多了!”另一个通讯兵则笑着说:“以后咱们也能像鬼子那样,骑着摩托车巡逻了!”
任天侠看着这群兴奋的年轻人,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又转头对各连连长说:“摩托车主要给通讯兵用,咱们其他部队也不能少了交通工具。这些军车,咱们要合理分配,让它们发挥最大的作用。”
他顿了顿,又接着说:“炮兵连的炮得靠车拉,以前咱们炮兵转移阵地,全靠战士们推着炮走,又慢又累,遇到难走的路,还得几个人抬着。现在先给他们配两辆军车,以后转移阵地、运送炮弹,能省不少力气,也能让炮兵更快地赶到战场,支援前线部队。”
炮兵连长王强听到这话,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他快步走到任天侠面前,激动地说:“团长!您真是太了解我们炮兵了!有了军车,咱们的炮就能跟着部队‘跑’了,以后哪里需要火力支援,咱们就能打到哪里!再也不用因为转移慢,耽误战斗了!”任天侠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我知道你们炮兵的难处,以后咱们条件好了,还会给你们配更好的装备!”
“侦察连要经常深入敌占区,侦查鬼子的动向,有时候需要快速机动,有时候遇到危险,也需要快速撤离。给他们配三辆军车,方便他们执行任务。”任天侠又指向侦察连连长。侦察连连长立刻上前一步,敬了个礼:“谢谢团长!有了军车,咱们侦察兵就能更深入敌占区,把鬼子的情况摸得更清楚,为咱们团制定作战计划提供更准确的情报!”
“警卫连负责团部安全和应急支援,要是团部遇到危险,或者前线部队需要支援,警卫连要能快速赶到。给他们配两辆军车,让他们能随时待命,快速行动。”任天侠的目光又转向警卫连连长。警卫连连长同样激动地敬了个礼:“请团长放心!有了军车,咱们警卫连一定能保护好团部安全,也能及时支援前线部队!”
“卫生连救死扶伤,时间就是生命。战士们在战场上受伤,越早得到救治,生存的希望就越大。给卫生连配两辆军车,拉着药品和担架,能更快赶到战场,也能更快把伤员送到后方医院。”任天侠的语气里带着几分关切。卫生连连长夏清萍是个女同志,她听到任天侠的安排,眼里满是感激:“谢谢团长!有了军车,咱们就能更快地救治伤员,也能让更多的战士活下来!”
“剩下的三辆军车,分给三个营,每个营一辆。各营平时训练、执行任务,都需要交通工具,有了军车,方便各营调动兵力、运送物资,也能提高各营的机动性。”任天侠最后说道。三个营的营长听到这话,都笑着点了点头——任天侠的安排既考虑了各部队的任务需求,又兼顾了公平,没有厚此薄彼,没人有半句异议。二营营长赵青山摸着军车的车门,笑得格外爽朗:“有了这车,下次咱们营执行远距离任务,再也不用靠两条腿丈量山路了!战士们能省下力气,打起仗来更有劲!”
分配完车辆,任天侠的目光落在了那几挺九二式重机枪和二十多支三八大盖上。他蹲下身,手指拂过枪身的纹路,眼神变得格外郑重:“这些武器是咱们用命换来的,必须用到刀刃上。各连先统计一下武器缺额,把步枪和机枪按实际需求补齐,确保每个战士都有趁手的家伙事儿。”
他顿了顿,又看向各连连长:“一营刚打完大刘庄和小王庄,缴获的武器虽然不少,但战士们在战斗中也有损耗,先给一营多补五支三八大盖;二营拿下黑风口,缴获了重机枪,本身武器底子不错,但考虑到后续可能要承担主攻任务,再给你们补两箱子弹;三营在陈家洼追歼残敌,表现出色,也补三支步枪和一箱手榴弹。剩下的武器,作为团部的机动储备,哪个连有紧急任务,就优先调配给哪个连。”
各连连长听着这公平又贴合实际的分配,都心服口服。一营营长张守义上前一步,敬了个礼:“谢谢团长!有了这些武器,咱们一营下次肯定能打得更漂亮!”任天侠点点头,又补充道:“武器到手后,各连要组织战士们抓紧训练,熟悉新武器的性能,别到了战场上还摸不清门道,浪费了好东西。”
接下来是弹药的分配。任天侠指着那堆得像小山似的弹药箱,对后勤连长说:“前线作战部队,每个战士按五十发子弹、两枚手榴弹的标准配给;负责防守和后勤的部队,按三十发子弹、一枚手榴弹的标准配给。卫生连、通讯连这些非作战单位,每人配十发子弹用于自卫就行。另外,给炮兵连多配两百发炮弹,他们的重火力是咱们的杀手锏,必须保证弹药充足。”
后勤连长立刻拿出纸笔,认真记录着分配方案,生怕漏了任何一项。任天侠看着他仔细的样子,又叮嘱道:“弹药分发下去后,各连要派专人保管,建立账目,做到每一发子弹都有据可查,不能出现浪费或私藏的情况。要是发现有人私藏弹药,按军法处置!”
粮食和物资的分配同样细致。任天侠指着车斗里的大米和罐头,语气里带着几分关切:“这些大米和罐头,优先分给一线作战的战士和受伤的伤员。战士们在战场上拼杀,体力消耗大,得让他们吃好点,补充体力;伤员们需要营养恢复,罐头里的肉和油能帮他们快点好起来。剩下的大米,按各连人数平均分配,作为日常口粮;罐头则留一部分给哨兵和夜间执勤的战士,让他们在夜里能吃口热乎的。”
他又看向那堆整齐的军服和鞋子,对军需官说:“马上就要入冬了,天气越来越冷,战士们的衣服和鞋子得尽快配齐。你统计一下各连战士的身高、鞋码,按实际尺寸分发军服和鞋子,确保每个战士都能穿上合身、保暖的衣服,别让大家冻着。要是有尺寸不合适的,及时汇总到团部,咱们再想办法调整。”
军需官连忙应下,心里也暖暖的——任天侠不仅考虑着作战需求,更记挂着战士们的冷暖,这样的团长,让大家心里格外踏实。
药品的分配则交给了卫生连连长夏清萍。任天侠指着那几箱药品,语气严肃:“这些药品都是救命的东西,尤其是消炎药和止痛药,在战场上更是稀缺。你要把药品分类整理好,建立详细的账目,哪个连有伤员,需要什么药品,都要及时调配。另外,给各营的卫生员都配一些常用药品,让他们能在战场上及时给伤员处理伤口,减少伤亡。”
夏清萍郑重地点点头:“请团长放心!我一定会管好这些药品,让每一瓶药都用在刀刃上,尽可能多救几个战士的命!”她深知药品的珍贵,以前很多战士就是因为没有消炎药,小小的伤口感染后丢了性命,现在有了这些药品,就能避免更多悲剧的发生。
分配完这些主要物资,打谷场还剩下不少零散的东西——几部望远镜、几盏马灯、还有一些日军的军用地图。任天侠拿起一部望远镜,递给侦察连连长:“这几部望远镜给你们侦察连,以后你们深入敌占区侦察,就能看得更远、更清楚,提前发现鬼子的动向。”
侦察连连长接过望远镜,兴奋地试了试,笑着说:“太好了!有了这玩意儿,咱们以后侦察就更有把握了!”任天侠又拿起那几盏马灯,对哨兵队长说:“这些马灯给哨兵用,夜里执勤光线暗,有马灯照着,能看得更清楚,也能防止鬼子偷袭。”
最后,他指着那几张军用地图,对参谋说:“这些地图标注得很详细,上面有鬼子的据点、铁路线和公路分布,你把它们复制几份,分发给各营、连的指挥员,让他们熟悉地形,制定作战计划时能更有针对性。”
所有物资分配完毕时,夕阳己经西斜,金色的余晖洒在打谷场上,给堆积的物资和战士们的脸上都镀上了一层暖光。战士们扛着新武器、抱着新物资,兴高采烈地往各自的驻地走去,一路上说说笑笑,脚步声、谈笑声和偶尔响起的摩托车马达声交织在一起,回荡在红石村的上空。
通讯兵们还在忙着架电话线,一根根电线杆沿着道路一路延伸,像一条长长的“神经线”,把团部和各营、连紧紧连在一起。李刚带着几个通讯兵,爬上梯子,把电话线牢牢地固定在电线杆上,又用万用表仔细检测着线路,确保通讯畅通。他抬头看了看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心里充满了干劲——再过两天,整个独立团就能实现通讯畅通,到时候不管哪里有情况,消息都能第一时间传达到团部,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靠人跑着传递消息了。
任天侠站在团部门口,看着眼前热闹又充满希望的景象,心里满是底气。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支烟,点燃后深深吸了一口,烟雾缭绕中,他的眼神变得格外坚定。拔掉清平北部的三个据点、破坏了鬼子的铁路线,只是独立团抗击日寇的第一步。现在有了充足的武器弹药、便捷的通讯和灵活的交通工具,独立团的战斗力又上了一个台阶。
周明远走到他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老任,今天这一仗打得漂亮,物资分配得也合理,战士们的士气都很高涨。照这个势头下去,咱们用不了多久,就能把鬼子彻底赶出清平!”
任天侠点点头,吐出一口烟,望向县城的方向,语气里带着必胜的信念:“没错!现在鬼子被困在县城里,就像困在笼子里的野兽,翻不起什么大浪了。接下来,咱们先巩固好己经拿下的据点,再慢慢蚕食鬼子的地盘,一步一步把他们逼出清平。总有一天,咱们能让这片土地重新恢复安宁,让老百姓过上安稳日子!”
晚风轻轻吹过,带来了远处战士们的笑声和摩托车的轰鸣。任天侠掐灭烟头,转身走进团部,开始筹划下一步的作战计划。灯光下,他的身影显得格外挺拔,而窗外的红石村,正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孕育着新的希望。
(http://www.220book.com/book/WIM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