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岸城离开的那日,京城下着微雨。花贝今站在别院门口,看着他乘坐的马车渐渐消失在雨雾里,手里还攥着他临走前塞来的那本《吏治辑要》——书页间夹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是水岸城工整的字迹:“贝今,为官者当守本心,为妻者当护家宅,你与计生贝皆是良人,往后余生,当互敬互惜,莫负时光。”
雨丝落在肩头,带着微凉的寒意,计生贝走上前,将一件素色披风轻轻搭在她身上,指尖拂过她微凉的耳垂:“别站太久,当心着凉。水先生说了,往后会常写信来,咱们还能知道他在故乡的近况。”
花贝今点点头,将《吏治辑要》抱在怀里,转身回了别院。庭院里的桂树刚抽新芽,被雨水洗得格外鲜嫩,她忽然想起去年秋天,水岸城还在这里教花贝安辨认桂花品种,说“金桂香浓,银桂清雅,各有各的好”,如今人己远去,只剩满院清寂。
“姐姐!姐夫!你们快来看!”花贝安的声音从书房传来,带着孩童特有的雀跃。两人走进书房时,只见他正趴在桌上,手里拿着支毛笔,在宣纸上画着什么。走近一看,竟是一幅阖家欢的小像——画里的花母坐在藤椅上,手里拿着针线;花贝今站在一旁,手里捧着本书;计生贝则坐在桌边,正教花贝安写字;庭院里的桂树下,还画着个小小的马车,车旁写着“水叔”二字。
“安儿画得真好。”花母走过来,轻轻摸了摸儿子的头,眼中满是欣慰,“等晾干了,就挂在客厅里,往后咱们一家人,就像画里这样,平平安安的。”
计生贝看着画里的场景,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想起初见花贝今时,她在翊坤宫阶下倔强的模样,想起在浣衣局为她递去棉衣时的心疼,想起在破庙外并肩作战的默契,那些细碎的过往,如今都成了岁月里最珍贵的印记。
几日后,圣上的旨意再次传到别院——不仅恢复了花敬山的“忠烈公”爵位,还将城郊的一座闲置宅院赏赐给花家,赐名“安澜院”,意为“岁月安澜,再无波澜”。
搬去安澜院的那日,锦衣卫的同僚们都来帮忙。赵峰扛着个大木箱,里面装着花贝今的书籍,笑着说:“佥事大人,您这可是苦尽甘来啊!想当初您为了花家平反,可是连伤都顾不上养,如今终于能和花县主安稳过日子了。”
计生贝笑着接过木箱,语气里满是温柔:“都是托圣上的恩典,也是托大家的帮忙。往后若有需要,尽管开口。”
花贝今则在一旁忙着整理花母的衣物,她将一件藕荷色的襦裙叠得整齐,轻声对花母说:“娘,这是您年轻时最喜欢的颜色,往后天气暖了,您就能穿出去散步了。安澜院后面有个小花园,咱们还能种些您爱吃的青菜。”
花母点点头,眼中泛起泪光:“娘这辈子,经历了太多风浪,如今能有这样的日子,都是托了你的福,托了计生贝的福。”
安澜院的日子,过得平静而安稳。花贝今每日除了打理家事,便是教附近的孩童读书写字。那些孩子多是寒门子弟,买不起笔墨纸砚,她便自掏腰包,在别院的偏厅设了个小小的学堂,还请了位退休的老秀才来授课。
计生贝每日下衙后,总会先绕到学堂外,看着花贝今在窗边教孩子认字的模样——阳光透过窗棂,落在她素色的衣裙上,像镀了层金边,偶尔有孩童提问,她便耐心解答,声音温柔得像春日的溪水。
“在看什么呢?”花贝今走出来,手里拿着块刚做好的桂花糕,递到他面前,“刚蒸好的,你尝尝,是不是比上次的更甜些?”
计生贝接过桂花糕,咬了一口,甜糯的口感里带着淡淡的桂香,和他记忆里第一次在偏殿吃的味道一模一样。“好吃。”他笑着说,“比上次的更甜,也更暖。”
花贝今脸颊微红,知道他说的不仅是桂花糕。她抬头看向天边的晚霞,晚霞将天空染成一片橘红,像极了他们初遇时翊坤宫的落日。“对了, tomorrow 我想去趟寺庙,给咱们一家人求个平安符,也给水先生求一个,托人给他寄去。”
“好,我陪你去。”计生贝握住她的手,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正好明天休沐,咱们还能顺便去街上逛逛,给安儿买些他爱吃的糖葫芦。”
第二日清晨,天刚放晴,两人便带着花贝安去了城郊的普济寺。寺庙里香火鼎盛,花贝今在观音殿前虔诚跪拜,求了三枚平安符,分别刻着“安”“康”“宁”三个字。住持见她心诚,还特意赠了串佛珠,说“此珠历经百次诵经,可保家宅平安”。
从寺庙出来后,三人去了街上。花贝安拉着计生贝的手,在糖葫芦摊前不肯走,非要买两串——一串自己吃,一串留给花母。花贝今则在布庄前停下,看着一匹淡紫色的绸缎,想起花母说过“年轻时总想着穿件紫色的衣裳,却一首没机会”,便买了下来,打算给她做件新襦裙。
路过锦衣卫衙署时,赵峰正好从里面出来,看到他们,立刻笑着迎上来:“佥事大人,花县主,这是带着小公子出来逛街啊?正好,我刚得了包上好的龙井,待会儿给您送过去,您和花县主也尝尝。”
“不必这么麻烦。”计生贝笑着摆手,“你留着自己喝吧,往后常来家里坐坐,咱们一起吃顿饭。”
赵峰连忙答应:“好嘞!过几日我休沐,就去给花母请安,顺便尝尝花县主做的桂花糕。”
回到安澜院时,花母正在花园里种菜。看到他们回来,立刻放下锄头,接过花贝安手里的糖葫芦,笑着说:“安儿有心了,还想着娘。”
花贝今将买的绸缎递过去:“娘,这是给您买的,我给您做件新襦裙,等过几日天气暖了就能穿。”
花母摸着绸缎,眼中满是欢喜:“这颜色真好看,娘这辈子,还没穿过这么好的料子呢。”
接下来的日子,花贝今忙着给花母做新襦裙,计生贝则在闲暇时教花贝安读书。花贝安虽年幼,却格外聪慧,短短几日,便将《三字经》背得滚瓜烂熟,还能对着账本上的数字,算出简单的加减法。
“姐夫,你说我长大了,能不能像你一样,当锦衣卫啊?”一日,花贝安趴在桌上,看着计生贝腰间的佩刀,眼中满是向往。
计生贝放下手里的书卷,认真地说:“当锦衣卫,不仅要有好武功,更要有一颗正首的心,要保护百姓,要忠于国家。你若真有这个志向,就要从现在开始,好好读书,好好习武,将来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锦衣卫。”
花贝安用力点头:“我知道了!我一定好好读书,好好习武,将来保护姐姐,保护娘,保护姐夫!”
花贝今站在门口,听到弟弟的话,眼中满是欣慰。她想起父亲当年常说“少年强则家强,少年强则国强”,如今安儿己有这般志向,父亲在天有灵,定会感到欣慰。
日子一天天过去,京城的局势渐渐稳定。胡党余孽被彻底清除,朝堂上下焕然一新,百姓们的日子也渐渐好了起来。安澜院的小花园里,花母种的青菜长势喜人,桂树也渐渐枝繁叶茂,偶尔有邻里前来串门,或是讨教种菜的技巧,或是让花贝今帮忙教孩子认字,庭院里总是充满欢声笑语。
这日,花贝今正在学堂教孩子认字,忽然听到院外传来熟悉的马蹄声。她走出偏厅,只见一辆马车停在门口,车帘掀开,水岸城的身影赫然出现——他穿着一身素色长衫,头发比离开时白了些,却依旧精神矍铄。
“水叔!您怎么回来了?”花贝今惊喜地跑过去,声音带着哽咽。
水岸城笑着走下马车,手里提着个竹篮,里面装着故乡的特产:“我在故乡收到你们寄来的平安符,心里惦记着,就想着回来看看。正好故乡的梅子熟了,给你们带了些,能用来做梅子酒。”
花母和计生贝听到动静,也连忙走出来。看到水岸城,花母激动得握住他的手:“水先生,你可算回来了!我们都惦记着你呢。”
计生贝也走上前,笑着说:“水先生一路辛苦,快进屋歇着,我去让人准备饭菜。”
水岸城走进客厅,看到墙上挂着的阖家欢小像,眼中满是欣慰:“没想到安儿画得这么好,你们一家人,如今真是幸福。”
花贝安跑过来,拉着水岸城的手,兴奋地说:“水叔,我现在能背《三字经》了,还能算算术呢!姐夫说,我将来能当锦衣卫,保护大家!”
水岸城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安儿真厉害!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个好锦衣卫。”
晚饭时,计生贝拿出了赵峰送来的龙井,水岸城喝了一口,赞不绝口:“这茶真香,比我在故乡喝的雨前茶还要醇厚。”
花贝今则端上了刚做好的梅子糕,是用水岸城带来的梅子做的,甜中带酸,格外爽口。“水叔,这是用您带来的梅子做的,您尝尝,合不合口味?”
水岸城拿起一块,咬了一口,眼中满是怀念:“好吃,跟我娘当年做的味道一模一样。我这次回来,还想跟你们说件事——故乡的县令听说我认识你们,想请你们帮忙,在故乡建一所学堂,让那里的孩子也能读书识字。”
花贝今和计生贝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赞同。“水叔,这是好事,我们肯定帮忙。”花贝今说,“我可以捐些笔墨纸砚,还能请学堂的老秀才去故乡授课。”
计生贝也点头:“我可以跟圣上禀报,请求朝廷拨款,帮故乡建学堂。咱们不仅要让京城的孩子能读书,也要让故乡的孩子能有书读。”
水岸城感动得热泪盈眶:“多谢你们!故乡的孩子们,终于有机会读书了。”
接下来的几日,计生贝向圣上禀报了在故乡建学堂的事,圣上欣然应允,不仅拨款,还赐名“明志学堂”,意为“明辨是非,志存高远”。花贝今则忙着收拾捐赠的物资,还特意写了封信,让老秀才带去故乡,详细说明授课的计划。
水岸城在京城待了半个月,便要回故乡了。临走前,他站在安澜院的桂树下,看着满院的生机,笑着说:“下次我再来,就能看到故乡的学堂建成了,也能看到你们一家人,像现在这样,平平安安,开开心心的。”
花贝今点点头,将一瓶做好的梅子酒递给他:“水叔,这是用您带来的梅子做的,您带回去,慢慢喝。记得常写信来,告诉我们学堂的近况。”
计生贝也递过一把匕首:“这是太医院特制的护身匕首,锋利且不易生锈,您带在身上,路上也能多份保障。”
水岸城接过梅子酒和匕首,眼眶微红:“多谢你们,我会常写信来的。”
马车渐渐远去,花贝今站在门口,看着雨雾再次笼罩京城,却不再像上次那样伤感。她知道,无论相隔多远,他们的心始终紧紧相连,那些真挚的情谊,会像庭院里的桂树一样,历经岁月,愈发繁茂。
回到庭院时,花贝安正蹲在桂树下,看着几只蚂蚁搬食物。看到花贝今,他抬起头,笑着说:“姐姐,水叔还会回来吗?”
“会的。”花贝今走过去,摸了摸他的头,“等故乡的学堂建成了,水叔会回来告诉我们好消息,到时候咱们还能一起去故乡,看看那里的学堂,看看那里的孩子。”
计生贝走上前,握住花贝今的手,两人并肩站在桂树下,看着天边的晚霞。晚霞将天空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红,像极了他们初遇时的模样,却又多了几分岁月的安稳与静好。
花贝今忽然想起水岸城临走前说的话:“岁月最好的模样,便是有人与你立黄昏,有人问你粥可温,有人陪你看西季,有人与你共余生。”她转头看向计生贝,眼中满是温柔,轻声说:“有你在,真好。”
计生贝紧紧握住她的手,语气坚定:“往后余生,我都会陪在你身边,陪你看遍西季,陪你度过每一个平凡的日子,让你永远都能这样,平安、幸福。”
庭院里的桂树随风摇曳,落下几片鲜嫩的叶子,像是在为这对历经磨难的恋人祝福。远处的京城渐渐亮起灯火,那些灯火温暖而明亮,照亮了他们前行的路,也照亮了他们往后安稳而幸福的岁月。
往后的日子里,花贝今依旧在学堂教孩子读书,偶尔会收到水岸城从故乡寄来的信,信里写着明志学堂的近况,写着孩子们读书时的认真模样;计生贝则在锦衣卫任职,尽心尽力保护京城的安宁,闲暇时便陪家人散步、读书;花母则在花园里种菜、养花,偶尔会给邻里送去新鲜的蔬菜;花贝安则努力读书、习武,朝着成为锦衣卫的目标不断努力。
岁月流转,安澜院的桂树渐渐长大,每年秋天都会开满桂花,香气弥漫整个庭院。那些曾经在学堂读书的孩子,有的考取了功名,有的成为了医者,有的像花贝安一样,加入了锦衣卫,成为了保护百姓的人。
花贝今和计生贝的爱情,也像这庭院里的桂树一样,历经岁月的打磨,愈发醇厚、香甜。他们一起经历过风雨,一起见证过繁华,一起守护着家人,一起将平凡的日子,过成了最温暖、最幸福的模样。
这便是岁月最好的馈赠——有人与你立黄昏,有人问你粥可温,有人陪你看西季,有人与你共余生。而花贝今与计生贝,便是在这样的岁月里,守着一方小院,守着一家人的平安,守着彼此的深情,将往后的日子,过得安稳而绵长,温暖而明亮。
(http://www.220book.com/book/WIW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