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6章 松院误逢解防事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水浒遇金莲,武松斩西门庆定天下 http://www.220book.com/book/WJC2/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嗨了送”推荐阅读《水浒遇金莲,武松斩西门庆定天下》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武松手里拎着个油纸包,里面是从阳谷县捎来的蜜饯——昨天跟陈姑娘说好了,要带她爱吃的杏干和桃肉。晨光刚漫过松林的树梢,他脚步轻快,朴刀别在腰间,随着步伐轻轻晃着,刀鞘上的铜环偶尔碰出细碎的声响。

前村的土坯房越来越近,院门口的牵牛花还开着,紫色的花瓣沾着些晨露。武松走到院门前,却见木门虚掩着,里面没传来往常的针线声,只有院中央的晾衣绳上,挂着几件刚洗好的粗布短打,在风里轻轻飘。

“陈姑娘?”武松轻轻喊了声,推开木门走进院。石桌上压着张字条,是陈姑娘的字迹,娟秀整齐:“武都头,西坡王大爷家的鸡窝塌了,我去帮忙修缮,晚些回来,您若来,可在院中等,灶上有煮好的绿豆汤。”

武松拿起字条,指尖蹭过纸页,心里泛起些暖意。他把蜜饯包放在石桌上,刚要去灶房盛绿豆汤,就听见院门口传来一阵马蹄声,接着是熟悉的女声:“有人在吗?讨碗水喝!”

武松回头,见扈三娘身披银甲,红色披风搭在臂弯,手里拎着个布包,里面是查探探子用的地图。她额头上沾着些草屑,显然是刚从隘口方向过来——昨天说好,她带骑兵查探西坡的梁山探子踪迹,今日该回禀情况了。

“三娘?”武松有些意外,“怎么到这儿来了?”

扈三娘走进院,目光扫过石桌上的蜜饯包,又看了看晾衣绳上的短打,嘴角勾了勾:“查探探子到这附近,口渴了,见这院门开着,就进来讨水。这是陈姑娘家吧?上次她帮我补过骑兵的短打,针脚可细了。”

武松笑着点头,转身往灶房走:“灶上有绿豆汤,刚温着,我给你盛一碗。”

扈三娘跟着走到灶房门口,看着武松从陶罐里舀出绿豆汤,粗瓷碗里的汤泛着淡绿色,飘着几粒去皮的绿豆:“武都头怎么在这儿?莫不是……专门来见陈姑娘?”

武松手顿了顿,耳尖微微发热,把碗递过去:“昨天说好了,带些蜜饯给她。她去帮邻居了,我在这儿等会儿。”

扈三娘接过碗,喝了一口,绿豆的清甜在舌尖散开:“陈姑娘心善,前村的人都受她帮衬。对了,西坡的探子踪迹有了些眉目——我们在老林里发现了几个脚印,看尺码像是梁山惯用的草鞋,方向是往李家庄的粮囤去的。”

武松刚要接话,院门口突然传来祝龙祝虎的声音,带着些咋咋呼呼的笑意:“武都头!可算找着你了!还以为你在这儿……”

话音未落,祝龙祝虎掀着门帘走进来,一眼就看见站在灶房门口的扈三娘——她银甲未解,红色披风搭在肩上,手里还端着碗绿豆汤,正跟武松说话。两人愣了愣,眼神在扈三娘和石桌上的蜜饯包之间转了圈,突然露出一副“了然”的表情。

“哎呀!武都头,原来您说的‘陈姑娘’是三娘啊!”祝虎挠着头笑,“昨天您说要带蜜饯给人,我们还琢磨是谁,没想到是三娘!”

扈三娘一口绿豆汤差点喷出来,呛得咳嗽了两声:“什么陈姑娘?我是扈三娘!你们认错人了!”

祝龙也跟着笑:“三娘您就别装了!武都头带蜜饯,您在这儿喝汤,不是您是谁?陈姑娘我们也见过,跟您一样心善,就是……没您这银甲威风!”

武松赶紧摆手:“你们别瞎猜!陈姑娘去西坡帮王大爷修鸡窝了,三娘是来讨水,顺便说探子的事。”

正闹着,院门口传来陈姑娘的声音,带着些喘气:“武都头,我回来了……咦?三娘也在?”

苦也,修罗场

众人回头,见陈姑娘肩上扛着根细木,手里拎着个工具箱,额头上满是汗,淡蓝色的布衫沾了些尘土。她看到扈三娘,又看了看祝龙祝虎,有些疑惑:“这是……出什么事了?”

“陈姑娘,你可算回来了!”祝虎赶紧解释,“我们刚进来见三娘在这儿,还以为您就是陈姑娘,闹了个笑话!”

陈姑娘愣了愣,随即笑了,眼角弯起:“我哪有三娘这么威风?三娘是练家子,我就是个普通的庄户人。武都头,您带的蜜饯……”

“在这儿呢!”武松把油纸包递过去,“阳谷县老字号的,你尝尝,杏干是晒得软的,桃肉没那么甜。”

陈姑娘接过包,指尖碰到油纸的温度,脸颊微微泛红,打开包捏了颗杏干放进嘴里:“真甜!比我上次吃的还好吃。”

扈三娘看着两人的样子,嘴角带着笑,把碗放在石桌上:“好了,不闹了,说正事——西坡的探子脚印,我己经画了图,得赶紧跟李家庄通个气,他们的粮囤要是被盯上,联防的粮食就紧张了。”

武松点头,从腰间掏出个小本子,上面记着最近的联防安排:“我己经让洪振去李家庄送信了,不过有三娘画的脚印图,更能确定探子的路线。祝龙,你去通知庄客们,今天加练‘防偷袭’的阵型,万一探子来探庄,别慌。”

“好嘞!”祝龙应着,拉着祝虎就要走,又回头朝武松挤了挤眼,“武都头,我们就不打扰你和陈姑娘了,晚点再来跟你汇报阵型的事!”

“快走你的!”武松笑骂了一句,祝龙祝虎哈哈笑着跑出院门。

院子里只剩下三人,陈姑娘把工具箱放在墙角,又给扈三娘添了碗绿豆汤:“三娘查探探子辛苦了,多喝点汤补补。西坡的老林不好走,下次去可得多带几个人,别单独去。”

“知道了,陈姑娘。”扈三娘喝着汤,语气比平时软了些,“上次你帮我补的骑兵短打,他们都说耐穿,比之前的结实多了,下次有破的,还得麻烦你。”

“不麻烦。”陈姑娘摆手,“你们练枪护着咱们,我补几件衣裳算什么。对了,武都头,昨天你说的箭楼,我听王大爷说,庄客们己经搭好架子了,就差糊泥了?”

“是啊,汤隆带民团的兄弟帮忙,今天就能糊泥。”武松说着,指了指隘口的方向,“箭楼建好后,能看到西坡和粮道,探子再想靠近,就能早发现。”

三人又聊了会儿联防的事,陈姑娘说起前村的庄户们愿意帮忙放哨——只要有陌生人来,就往祝家庄报信;扈三娘则说骑兵可以每天在西坡和粮道之间巡逻,跟庄户的哨点配合;武松把这些都记在小本子上,笔尖划过纸页,沙沙作响。

日头渐渐升高,陈姑娘要去给帮忙修鸡窝的庄户送水,武松和扈三娘也起身要走。临走时,陈姑娘把剩下的蜜饯分了些给扈三娘:“三娘,你带在路上吃,查探探子累,垫垫肚子。”

扈三娘接过,捏了颗桃肉放进嘴里,甜意散开,她朝陈姑娘笑了笑:“谢了,陈姑娘。下次有机会,我教你几招防身术,万一遇到歹人,也能自保。”

“好啊!”陈姑娘眼睛亮了,“我一首想学,就是没人教。”

武松看着两人相谈甚欢,心里踏实极了——联防不只是刀枪和阵型,更是这些相互帮衬的人,是陈姑娘的缝补、扈三娘的巡逻、庄户的放哨,这些凑在一起,才是真正的安稳。

往祝家庄走的路上,扈三娘忽然开口:“武都头,陈姑娘是个好姑娘,你要是……喜欢,就好好待她。咱们练联防,不就是为了让这样的人能安稳过日子吗?”

武松脚步顿了顿,耳尖又热了,他看着前方的隘口,那里己经能看到庄客们搭箭楼的身影,笑着点头:“我知道。等把梁山的事解决了,我想……跟她好好说说话。”

扈三娘笑了,拍了拍他的肩膀:“那我等着喝你们的喜酒!不过现在,先把探子的事解决了——咱们得让梁山知道,独龙岗的人,不是好欺负的!”

武松握紧腰间的朴刀,刀鞘的铜环发出清脆的声响。晨光洒在两人身上,银甲和藏青短打相映,脚步朝着祝家庄的方向走去,身后的松林里,传来陈姑娘送水时的笑声,还有庄户们搭箭楼的吆喝声,这些声音混在一起,像一首安稳又有力量的歌——那是联防的底气,也是独龙岗百姓的指望。



    (http://www.220book.com/book/WJC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水浒遇金莲,武松斩西门庆定天下 http://www.220book.com/book/WJC2/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