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蓝的南海深处,“蛟龙”号战略核潜艇如幽灵般巡弋。艇内没有常规动力的轰鸣,只有电符文推进系统特有的低频嗡鸣。
艇长李海军静坐在指挥席上,雷士初期的修为让他能首接感知周围海域的能量流动。
“三百海里外有异常能量扰动,”李海军突然睁开眼,“频率特征匹配‘海狼’级,正在向我方靠近。”
声纳兵惊讶地检查设备:“长官,声纳系统没有检测到任何信号。”
“用灵网感应模式,”李海军指示,“调整到第三频段。”
操作员切换模式后,显示屏果然出现一个模糊的光点——美军最新型攻击核潜艇的踪迹,其静音技术几乎完美,却逃不过电符文能量感应。
“保持监视,不要惊动它。”李海军嘴角微扬,“让他们以为自己还很隐蔽。”
这样的对峙每天都在上演。华夏海军凭借电修者的能量感知能力,在西太平洋构建起无形的监控网络。外军最先进的隐身技术在此形同虚设。
“就像在黑暗中举着火把的人,”一位退役美军将领私下抱怨,“自以为隐蔽,其实所有人都看得清清楚楚。”
但真正的革命发生在网络空间。基于电符文原理开发的“灵网防御系统”,己经重新定义了网络安全。
某次境外黑客组织发动大规模攻击,数千台肉鸡同时冲击华夏金融网络。然而攻击刚开始,这些肉鸡反而被灵网系统控制,变成了临时防御节点。
“这不是防火墙,”黑客组织首领在暗网留言,“这是魔法!”
更精妙的是“能量溯源”技术。任何网络攻击都能被反向追踪,精确到具体的物理位置。
某国情报机构因此损失了三个海外站点,至今不明白如何暴露的。
“网络疆域也是国土,”雷战在网络安全会议上强调,“必须用实力守护。”
陆军方面,电修技术正在重塑地面作战形态。边境哨所装备的“长城之眼”系统,能实时监控数百公里范围内的能量活动;单兵配备的“雷霆战甲”不仅能防护,还能形成光学迷彩,实现视觉隐身。
“最可怕的是他们的战场感知能力,”某国军事顾问在报告中写道,“仿佛整个战场对他们单向透明。”
火箭军的变化更为深远。基于电符文 系统的“东风”导弹,能在大气层外变轨机动,规避任何拦截系统;最新型“雷神之锤”高超音速武器,甚至能根据目标能量特征自动调整攻击角度。
“这己经超出了常规物理规律。”外军分析员无奈承认。
但最强大的还是战略预警系统。通过分布在全国的电符文节点,华夏能实时监控全球能量异常。
某次中东地区导弹试射,华夏比发射国自己还早三秒检测到信号。
“就像有了预知能力。”战略预警中心主任自豪地说。
然而,雷战知道,真正的优势不在硬件,而在人才。军队电修体系己经培养出五千名雷徒以上的修炼者,其中三百人达到雷士境界。
这些电修者分散在各部队,平时与普通军人无异,关键时刻却能发挥决定性作用。
某次边境对峙中,一个雷士境界的通信兵单凭能量感应,就干扰了对方整个旅级的通信系统。
“不战而屈人之兵,”军委评价,“这才是最高境界。”
训练方法也在不断创新。传统的战术演练结合电符文战阵,实战演习中增加能量对抗科目,甚至开发出“虚拟实境修炼系统”,让士兵在模拟环境中提升境界。
“没想到当兵还要打坐冥想。”一个新兵开玩笑,但很快发现这些训练确实有效——他的反应速度提升了一倍,战场感知能力更是远超同龄人。
境外势力试图模仿,但始终不得要领。他们能检测到华夏军队的能量异常,却无法理解其运作原理。
某国花费巨资研发的“能量战士”项目,最终只造出些笨重的动力外骨骼。
“文化的差异无法用技术弥补。”项目负责人无奈承认。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都市雷修科技而这正是雷战想要的效果。在他的指导下,军队电修体系与民用体系完全隔离,使用不同的能量频率和符文结构。
“隐雷于军,藏锋于鞘。”这是他的理念。
某次多国联合军演中,这一理念得到验证。华夏只派出一个常规合成营,却在所有科目中碾压对手。
外军指挥官百思不得其解——明明装备参数相当,为什么华夏部队总是快一步?
他们不知道,每个华夏士兵都是电修者,能通过能量感应提前预判战场变化。
“这不是作弊,”演习裁判公允地评价,“这是降维打击。”
但雷战始终强调:“力量越大,责任越重。”他制定严格规范:电修能力只用于防御;禁止首先使用战略级能力;所有行动必须符合国际法。
“我们要做和平的盾牌,而非战争的利刃。”这句话成为军队电修者的座右铭。
夜幕降临,雷战巡视沿海防线。黑暗中,电符文监控节点如星辰般闪烁,构成一张无形的防护网。
这些节点表面是普通的灯塔、风电桩甚至养殖网箱,实则都是战略预警系统的一部分。境外侦察卫星日夜监视,却始终发现不了异常。
“大隐隐于市,”雷战轻声自语,“真正的防御应该无处不在却又无迹可寻。”
这时,灵网系统突然发出警报:检测到异常能量波动,来源——近地轨道。
雷战抬头望天,眼中电光流转。雷宗巅峰的修为让他能首接感知太空中的能量活动。
“一颗‘科学探测卫星’正在变轨,”他冷笑道,“搭载的能量扫描装置功率超标百倍。”
无需指令,地面站自动发射干扰能量束。太空中,那颗卫星的扫描装置突然过热短路,变成一堆废铁。
“下次记得申请许可。”雷战对着夜空轻声道。
他知道,这样的博弈每天都在上演。但凭借电修体系的优势,华夏始终占据上风。
更重要的是,这种优势正在转化为战略威慑。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在华夏周边挑衅毫无胜算,于是选择对话合作。
“这就是最好的防御,”外交部长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说,“让对手不敢动手。”
然而,雷战明白,真正的挑战来自技术本身。随着电修体系扩大,能量需求急剧增长。虽然太空能源站能提供充足电力,但传输过程中的损耗仍然巨大。
“需要开发更高效的传输技术。”他召集能源团队,“比如...首接利用空间能量。”
基于这个方向,团队开始研究“跨空间能量传输”。这不是传统的无线输电,而是通过扭曲空间首接传递能量,理论上可以实现零损耗。
首台原型机被命名为“昆仑镜”,取自古代神话中的空间法宝。测试结果令人惊喜:能量传输效率达到99.999%,几乎可以忽略距离限制。
“这意味着,”首席工程师激动地说,“我们可以从太空能源站首接取电,无需任何物理连接!”
更妙的是,这种传输方式完全无法被侦测。境外监测系统只能看到能量凭空出现,却找不到传输路径。
“就像魔法。”情报分析员无奈地写道。
随着技术突破,华夏的防御体系愈发完善。从深海到太空,从网络到能量,构建起立体的、无形的防御网络。
但雷战知道,最强的防御永远是人心。在他的推动下,军队开展“科技”教育,确保每个电修者明白力量的边界。
“你们守护的不是领土,”他对电修战士们说,“而是文明的火种。”
夜晚,雷战站在高山之巅,感受着整个国家的能量流动。民用网络温暖如春,军事网络锐利如剑,两者和谐共存,守护着这片古老的土地。
新时代的无形疆域己经筑起,不是砖石垒砌,而是由电修者们用能量编织的防护网。
无形无相,却又无处不在。这就是华夏的守护之道。
(http://www.220book.com/book/WJX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