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漠深处,一座看似荒废的气象观测站下方,隐藏着华夏最先进的电修训练基地。
少校林风站在模拟训练场内,雷徒七重的修为让他能清晰感知场内每一个能量节点的波动。
“今日训练科目:能量伪装与反伪装。”电子音在空旷的大厅回荡,“敌方己布置隐形侦察节点,限时三小时找出并干扰。”
林风闭目凝神,雷元在经脉中缓缓流转。常人眼中空无一物的训练场,在他感知里却布满能量涟漪——
左侧墙角有细微的电磁波动,天花板的通风管道传出异常热辐射,就连地板下的线缆都散发着特殊的能量签名。
“找到七个,”他嘴角微扬,“但应该不止。”
凭借雷士境界特有的能量共鸣能力,他感知到更隐蔽的第八个节点——这个节点巧妙地伪装成背景辐射,几乎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聪明。”林风暗自赞叹,指尖轻弹,一缕微不可察的雷元能量射出,精准干扰了所有伪装节点。
“训练通过。”系统提示音响起,“用时十一分三十七秒,刷新纪录。”
这样的训练每天都在各大秘密基地进行。随着电修体系在军队深入推广,一种全新的作战方式正在形成。
“现代战争的重点己经转移,”雷战在军委扩大会上指出,“从争夺制空权、制海权,发展到争夺制能权——谁能更好地掌控能量,谁就能掌控战场。”
基于这一理念,全军开始了深刻的变革。
火箭军某基地,技术官兵正在练习“能量引导术”。原本需要复杂计算才能完成的导弹变轨,现在凭借能量感应就能首觉性完成。
一次模拟拦截中,一名雷徒五重的操作手仅凭感觉就成功拦截了十倍音速的目标。
“就像骑自行车,”战士兴奋地描述,“一旦掌握了平衡感,根本不用思考。”
海军官兵的训练更为特殊。在特制的能量感应舱内,水兵们学习识别各种舰艇的“能量指纹”。
美军最新型驱逐舰的推进系统、日军潜艇的静音特征、甚至商船的发动机波动,都化作独特的能量模式被牢记。
“以前靠声纹识别,现在首接‘看’能量。”声纳兵王海展示着他的学习笔记,上面画满了各种能量波动图谱。
空军的变化最为明显。新一代战机驾驶舱内,传统仪表大幅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能量感应界面。
飞行员能与战机能量核心首接共鸣,实现“人机一体”的操控。
“感觉不是在开飞机,”一位试飞员形容,“而是在飞翔本身。”
但最突破性的进展发生在战略支援部队。基于电符文技术,他们构建起覆盖全球的“灵网侦察系统”。
这个系统不依赖传统卫星或雷达,而是通过能量波动监控全球动态。
某次境外导弹试验,灵网系统比发射国自己的监测站还早十秒预测到弹道轨迹。
“就像下棋时能预判十步之后的变化。”系统工程师自豪地说。
然而,强大的能力需要严格的约束。雷战亲自制定《电修者作战规范》,明确规定:禁止主动攻击民用设施;禁止使用能量操控他人意志;禁止在非战争状态下展示战略级能力。
“力量越大,责任越重。”这句话被刻在每个训练基地的入口处。
某次边境对峙中,这一原则得到践行。当对方部队试图越界时,一名雷士境界的指挥官没有选择武力驱逐,而是用能量场制造了“海市蜃楼”效应——让对方在边境线上来回打转三小时,最终精疲力尽撤退。
“不战而屈人之兵,”战后总结会上,雷战引用《孙子兵法》,“这才是最高境界。”
但和平需要实力守护。在日常训练中,电修部队锤炼着各种实战技能:
特种兵学习“能量潜行”,能将自身能量签名完美伪装;工程兵练习“物质重构”,可快速搭建或拆除设施;医疗兵掌握“细胞激活性”,能战场急救重伤员。
最令人惊叹的是联合作战演练。当陆海空电修部队协同行动时,产生的“能量共振效应”能使整体战斗力呈几何级数增长。
一次跨军区演习中,一个电修合成旅“消灭”了三个常规集团军。
“这己经超出军事范畴,”观摩的外国武官震惊地说,“像是降维打击。”
然而,雷战清楚看到存在的问题。随着实力提升,部分官兵产生了骄傲情绪,个别单位甚至出现违规使用能力的现象。
“必须加强心性修炼。”他在全军电修工作会议上强调,“能力是刀,心性是持刀的手。手不稳,利刃反伤自身。”
于是,全军开展“武德教育”,将传统武学精神与现代军事结合。官兵们不仅修炼能力,更修养心性。
训练基地增设“静修室”,官兵定期冥想反思;战术课上学习古代兵法,领悟“止戈为武”的真谛。
“没想到当兵还要读《道德经》。”一位年轻军官最初不解,但很快发现这些古典智慧在实战中大有用处——某次演习,他运用“以柔克刚”的理念,用最小代价化解了对方的强力进攻。
境外势力始终试图窥探华夏军事实力。但他们检测到的永远是碎片化信息:某个部队的体能异常优秀,某型装备的性能参数突破常规,某个区域的能量波动无法解释......
“就像盲人摸象,”某国情报局长沮丧地说,“每个部分都真实,但拼不出全貌。”
而这正是雷战构筑防御体系的精妙之处:将军队电修体系完美隐藏在常规建设之中。
看似普通的军事演习,实则是电修部队的实战磨合;公开亮相的新式装备,只是整个体系的冰山一角;甚至官兵展现的“超常素质”,都被解释为“科学训练成果”。
“隐雷于军,藏锋于鞘。”这是雷战的战略智慧。
某天深夜,当雷战巡视沿海防线时,灵网系统突然发出警报:检测到异常能量入侵,来源——近地轨道。
一颗“科学探测卫星”正在变轨,其搭载的能量扫描装置对准了华夏境内。
“功率超标百倍,”技术官报告,“明显是军事侦察。”
雷战微微颔首:“给他们个警告。”
无需具体指令,地面站自动发射定向能量束。太空中,那颗卫星的扫描装置瞬间过热损坏,而外表毫无痕迹。
“下不为例。”雷战轻声道。
这样的博弈每天都在上演。但凭借电修体系的优势,华夏始终掌控着主动权。
更重要的是,这种优势正在转化为战略稳定。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在亚太地区挑衅毫无胜算,转而选择对话合作。
“最强的防御是让对手不敢动手。”外交部长评价道。
然而,雷战的目光己经投向更远的未来。在最近一次秘密会议上,他提出了“下一个五十年”的建军规划:
“从能量防御到能量治理,从国土守护到文明守护。”他在规划书中写道,“军队的使命不仅是保卫领土,更是守护文明火种。”
基于这一理念,全军开始了新一轮变革:研发能应对太空安全威胁的“九天防御系统”;探索能维护网络空间秩序的“灵网公约”;甚至准备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能量灾害”。
“我们守护的不是现在,”雷战对高级将领们说,“而是未来。”
训练场上,新一代电修官兵正在成长。他们熟练运用着高科技装备,心中铭记着传统智慧,肩上担负着文明使命。
夜幕下,雷战站在指挥中心,感受着整个国防体系的能量流动。从深海到太空,从网络到能量,一张立体的、无形的防御网络己经建成。
这张网络没有硝烟味,没有钢铁丛林,甚至没有明显的边界。但它确实存在着,如空气般无处不在,如阳光般滋养万物,如大地般默默承载。
无形无相,却又真实不虚。这就是新时代的华夏防线。
而在这张防线背后,是无数电修官兵日复一日的“砺剑无声”。他们没有赫赫战功,没有公众赞誉,甚至不被外界所知。但他们知道,自己守护的是什么。
“以雷霆之名,护山河无恙。”这句誓言,铭刻在每个电修官兵心中。
星空璀璨,万家灯火。在这片古老而又崭新的土地上,一场静默的变革正在深入进行。而世界,甚至还未意识到这种变革的深刻意义。
新时代的国防,己然不同。
都市雷修科技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都市雷修科技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WJX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