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人类文明沉浸于“心壤深耕”,致力于构建内在和谐,并因此收获了社会稳定性与个体幸福感显著提升的成果时,那来自深空、曾一度沉寂的谜团,并未因此而消散。
相反,在“灵络”与“心网”构成的、更加敏锐的全球感知体系下,一些之前被忽略或无法解析的微弱信号,逐渐浮现出来,预示着星空下的暗流,远比想象中更加复杂。
首先引起注意的是“谛听”网络在火星轨道附近的一个观测站,它持续捕捉到一种极其隐蔽的、非自然的引力波扰动。
这种扰动非常微弱,时断时续,其模式不像己知的任何天体物理现象,更像是一种技术极其高超的“隐匿航行”技术所产生的、无法完全消除的时空涟漪。
扰动源并非来自猎户座或仙女座方向,而是似乎在我们太阳系内部,以一种难以捉摸的轨迹缓慢移动,其科技水平显然远超人类现有的“轩辕级”星舰。
几乎同时,“灵络”的能量感知边界(己扩展至柯伊伯带边缘)也记录到数次短暂的、局部的宇宙背景辐射频谱的异常偏移。
这种偏移同样极其细微,仿佛是某种东西在小心翼翼地“借用”或“测试”本地空间的能量环境,但又迅速恢复,不留痕迹。
这些发现让“星海微澜”的议题再次被提到“评议会”的最高议程。
情况变得更加诡异。这不再是一个遥远的、可能存在的文明发出的信号,而是有某种未知的存在,可能己经悄无声息地进入了人类的后花园,并且正在以人类几乎无法察觉的方式活动。
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猜测开始流传:这或许并非怀着明确恶意的入侵,而更像是一种……“观察”。
对方拥有着人类难以理解的科技水平,能够完美地隐匿自身,只是在进行观察时,不可避免地留下了这些极其细微的“技术指纹”。
这种“观察者”的立场,比明确的敌人更加难以揣摩,其目的未知,其态度暧昧,带来的心理压力甚至更大。
雷战在昆仑节点深处,以其雷皇境界沟通全球能量脉络,仔细感知着那些被报告上来的异常数据。
他同样感受到了那种隐藏在平静表象下的、非自然的“秩序感”,冰冷、精确、不带任何情感色彩。
这与“深渊低语”那种充满负面意志的污染截然不同,更像是一种纯粹的、高度发达的、与人类文明迥异的科技造物所散发出的“气息”。
“他们可能己经在这里了,就在我们身边,看着我们。”雷战在最高战略会议上,说出了这个让所有人脊背发凉的结论,“但奇怪的是,他们似乎……仅限于观察。”
会议陷入了沉默。面对一个科技水平可能碾压己方、动机不明、且己经潜在身边的“观察者”,任何轻举妄动都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主动攻击?无异于以卵击石。
尝试接触?风险未知,可能打破目前脆弱的平衡。继续装作不知?又如同将命运的主动权完全交由对方。
经过激烈的辩论,“评议会”最终通过了一项极其谨慎的应对策略——“透明威慑”与“极限发展”。
所谓“透明威慑”,即在不主动挑衅、不试图追踪或攻击对方的前提下,适度展示人类文明的力量与发展潜力。
这包括按计划进行的“轩辕级”星舰演习、新型电符文武器的测试(在封闭场地)、乃至有选择性地展示部分“心网”和谐共振产生的宏观效应数据。
目的并非示威,而是清晰地告诉潜在的观察者:我们并非毫无还手之力的原始文明,我们拥有独特的科技树与发展潜力,并且我们保持着警惕。
而“极限发展”,则是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内部动力,以前所未有的紧迫感,推动电符文科技、雷修体系以及“心网”建设的加速突破。
资源向基础理论研究、尖端武器研发、星舰性能提升以及全球“心壤”的韧性建设大幅度倾斜。
人们意识到,唯有自身足够强大,拥有足够的底牌和不可预测的潜力,才能在未来可能发生的任何形式的接触中,赢得一丝尊重与主动权。
星空之下的暗流己然涌动,人类文明如同一个在聚光灯下成长的少年,知道黑暗中可能有无数双眼睛在注视,却无法看清他们的面容与意图。
这种无形的压力,迫使文明在追求内在和谐的同时,也必须绷紧肌肉,磨砺爪牙,以应对那不知何时会降临的、来自深空的真正考验。
和平的岁月依然持续,但一种山雨欲来的紧张感,己悄然弥漫在每一个知情者的心头。
(http://www.220book.com/book/WJX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