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十一年的正月,盛京的雪还没化,宁远城的战报就急冲冲送进了养心殿——袁崇焕加固了宁远城墙,架起了红夷大炮,明军士气大振,额亦都的先头部队攻城受挫,折损了三百多士兵。努尔哈赤坐在软榻上,手里攥着份被雪水浸湿的战报,怀里的银盒突然微微发烫,暗了许久的光板竟闪过一行模糊的字:“宁远之战为历史关键节点,袁崇焕善用红夷大炮,八旗骑兵攻坚不利,建议暂避锋芒,优先安抚后方,避免硬拼损耗兵力。”
这是银盒休眠两年后第一次有动静,努尔哈赤指尖划过盒面,余温里仿佛藏着当年萨尔浒的风雪。哲哲端着碗热山楂甜汤走进来,见他脸色凝重,把汤碗放在小几上,拿起块“糖渍虎符箭”——是用麦糖熬成箭杆形状,箭头裹着红曲米糖霜,像支迷你的甜箭,“大汗,额亦都将军的信使说,士兵们在城下冻得手都握不住刀,我让糖坊做了这糖箭,揣在怀里能暖手,饿了能当干粮,明天就让人送到前线去。”
豪格穿着镶黄旗棉甲,从外面掀帘进来,甲胄上还沾着雪,手里捧着个布包,里面是二十支糖渍虎符箭:“祖父,我跟糖坊的工匠熬了一夜,做了五百支糖箭,我想跟着阿玛去宁远,给士兵们送糖,还能帮着探明军的布防!”十西岁的少年己经长成半大汉子,眉眼间有了皇太极的英气,却还攥着糖箭不肯松手——他记得小时候,父亲就是用糖箭收服了抚顺关的百姓。
皇太极跟着走进来,甲胄上的冰碴子融成水,在地上滴出小水洼:“父汗,袁崇焕的红夷大炮射程比佛朗机炮远,咱们的骑兵冲不到城下就会被轰散。银和的提醒没错,硬攻只会白白折损人手,不如让我带镶黄旗绕到宁远城西,截断明军的粮道,额亦都将军在城东佯攻,再把糖箭分给百姓,让他们给咱们传消息——当年抚顺关、辽阳都是这么拿下的。”
努尔哈赤点头,把银盒塞进豪格手里:“你跟着你阿玛去,这银盒你拿着,要是遇到危险,它或许能帮你。记住,打仗不是只靠刀枪,就像你额娘说的,一块糖能暖人心,也能让百姓愿意跟咱们站在一起。”
三日后,皇太极带着豪格和镶黄旗骑兵绕到宁远城西,果然发现明军的粮道——二十辆粮车停在官道旁,只有五十个明军看守。豪格带着十个亲兵,换上明军的青色甲胄,怀里揣着糖渍虎符箭,假装是袁崇焕派来的援军,走到粮车旁喊:“兄弟们,袁大人让我们来换防,你们先去城里歇着,这糖箭给你们,暖手的!”
明军士兵冻得缩着脖子,见有糖吃,又看他们穿着明军甲胄,没多想就把粮车交给了豪格。等他们走远,豪格立刻让亲兵把粮车赶到八旗营地,转身时却瞥见远处有明军的斥候——他赶紧掏出银盒,光板闪过一行字:“斥候共三人,正往宁远城报信,沿左侧山坡追击可截获。”
豪格带着亲兵追上山坡,用糖箭“引诱”斥候——他把糖箭扔过去,斥候以为是暗器,挥刀劈开,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努尔哈赤的手机》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却被糖香吸引,愣神的瞬间就被亲兵擒住。“你们的粮道被我们断了,”豪格把糖箭塞进斥候手里,“要是肯给额亦都将军传假消息,说城西粮车安全,这糖箭就给你们,还能让你们回盛京吃糖坊的新糖。”
斥候嚼着糖箭,甜得点头答应。
与此同时,额亦都在城东发起佯攻——八旗士兵举着“炮管糖葫芦”冲锋,城上的明军刚要开炮,就见百姓们从城里扔出糖渍虎符箭,喊着“后金的将军给糖吃,不杀百姓”。袁崇焕在城头见状,气得大喊“不许捡糖”,可士兵们冻得厉害,还是偷偷把糖箭揣进怀里,炮击的准头都差了几分。
傍晚时,皇太极带着截获的粮车回营,豪格把擒获斥候、传假消息的事一说,努尔哈赤笑着拍了拍他的肩:“好小子,比你阿玛当年还机灵——知道用糖对付敌人,这才是咱们大清的打仗法子。”
可就在当晚,银盒的光板突然彻底暗下去,再也没亮过——仿佛完成了最后一次提醒,彻底陷入休眠。努尔哈赤着银盒,没说什么,只是把它重新揣进怀里,走到帐外看着宁远城的方向。雪还在下,落在“炮管糖葫芦”上,红山楂裹着白雪,像支支甜冷的箭。
三日后,袁崇焕发现粮道被断,士兵们偷偷吃着糖箭、军心涣散,知道宁远城守不住,带着残兵往山海关逃。八旗士兵进城时,百姓们捧着热粥站在路边,有的还往士兵手里塞自家做的糖饼——他们早就听说,后金的将军会给百姓分糖,比明军的苛捐杂税好多了。
豪格跟着努尔哈赤走进宁远城的总兵府,看着桌上袁崇焕留下的红夷大炮图纸,突然说:“祖父,以后咱们也造红夷大炮,炮管上挂着糖渍虎符箭,既能打仗,又能给百姓送甜,多好!”
努尔哈赤笑着点头,摸了摸怀里的银盒——虽然再也不会亮了,但它留下的“天机”,早己刻进了这家人的骨血里:不是靠预知胜负赢天下,而是靠一份甜、一份暖,让百姓愿意跟着走。他想起当年赫图阿拉的山楂树,想起萨尔浒的虎符糖,想起草原的流动糖坊,再看眼前宁远城百姓手里的糖饼,突然明白,银盒的使命从来不是“帮着打仗”,而是“教他们怎么用人心赢天下”。
宁远的雪还在下,可城巷里飘着糖香,百姓们的笑声盖过了战报的沉重。努尔哈赤知道,山海关的明军还在,入主中原的路还有最后一段,可他怀里有银盒的余温,身边有会做糖的家人,身后有愿意跟着走的百姓——这就够了。
毕竟,能赢天下的从来不是刀枪,是一块能暖透人心的糖,是一群把“打仗”熬成“送甜”的家人,是每一个愿意为了这份甜,站在你身边的百姓。
银河的光灭了,可大清的甜,还在继续。
(http://www.220book.com/book/WK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