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二年的春日,北京城外的“甜作物田”一片生机勃勃——辽东的麦种冒出青芽,江南的甘蔗苗舒展新叶,草原的牧草间点缀着马奶桶,岭南的荔枝苗裹着保温棉,几个老农蹲在田埂上,捧着“传世糖谱卷”的复刻版,对着图谱讨论着施肥的时机,甜香还没飘起,笑意己漫过田垄。
豪格穿着便服,带着亲兵在田里巡查,手里攥着那枚休眠的银盒——如今他常把银盒揣在怀里,不是盼着它再亮,而是摸到盒面的余温,就像能想起祖父说的“甜在人心”。“张大爷,麦种的间距按谱子里说的留够了吗?”他走到种麦的老农身边,指着麦苗,“间距够了,麦子才能长得壮,熬出的糖才够香。”
张大爷笑着点头,手里的锄头往地上敲了敲:“世子放心!按谱子来,错不了!去年咱吃的甜穗饼,就是这麦种磨的粉,今年肯定能熬出更甜的糖!”旁边种甘蔗的老农也凑过来,举着刚抽芽的甘蔗苗:“世子,等甘蔗熟了,咱按江南的法子熬糖霜,再混上草原的马奶,做个‘西方甜糕’,让您和皇上都尝尝!”
豪格笑着答应,刚要往前走,就见哲哲带着宫里的绣娘,提着竹篮走来——篮里装着刚烤好的“麦香虎纹饼”,是用去年的陈麦做的,特意留给田农们当干粮。“大家歇会儿,尝尝饼!”哲哲把饼分给老农,又对豪格说,“你阿玛说,今年秋天要在甜作物田旁搭‘天下甜坊’,把各地的糖匠都请来,按糖谱卷的方子,一起做糖食,让北京的百姓都来尝鲜。”
正说着,远处传来马蹄声——是盛京来的信使,手里捧着个木盒,里面装着林丹汗派人送来的马奶膏,还有一封短信:“草原的马奶膏按新方子熬的,加了辽东的麦芽糖浆,甜得很!今年秋天,我带草原的奶娘去‘天下甜坊’,教大家做马奶糖!”
豪格接过马奶膏,掰了一块塞进嘴里——奶香混着糖甜,比去年的更醇厚,他立刻让人把马奶膏的方子记在糖谱卷的新页上,还在旁边画了匹小马,马背上驮着奶桶,旁边写着“顺治二年春,林丹汗赠马奶膏,续草原甜意”。
当天傍晚,豪格带着马奶膏和新记的方子,回到紫禁城养心殿。努尔哈赤正坐在软榻上,手里翻着“天下糖坊图”,图上的糖坊己经标满了红圈——盛京、草原、江南、岭南,连山西、西川都添了新的糖坊标记。“祖父,您看,林丹汗送的马奶膏!”豪格把马奶膏递过去,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努尔哈赤的手机 又把糖谱卷摊在案上,“方子我己经记上了,秋天‘天下甜坊’开坊,就能做给百姓们吃。”
努尔哈赤接过马奶膏,尝了一口,笑着点头:“好!比以前的更甜,也更暖——这就是把各地的甜凑在一起的好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是一家人。”他指了指案上的“天下糖坊图”,又摸了摸豪格怀里的银盒,“你现在把银盒带在身边,是不是也明白了,它当年的‘天机’,就是让咱们把这些‘甜’凑在一起,让天下人都成一家人?”
豪格点头,把银盒从怀里掏出来,放在案上——银盒在烛火下泛着温润的光,虽然依旧暗着,却仿佛和案上的糖谱卷、马奶膏、天下糖坊图,连成了一片甜意。“孙儿明白了,”他轻声说,“银盒的天机,不是预知胜负,是让咱们知道,刀枪能打下天下,却不能守住天下;真正能守住天下的,是一块马奶膏、一张糖谱卷、一座天下甜坊,是每个百姓心里的甜。”
哲哲端着刚熬好的山楂蜜水走进来,给努尔哈赤和豪格各倒了一碗:“这蜜水是用御花园的山楂熬的,加了今年的新麦芽糖浆,你们尝尝。”她看着案上的银盒,又看了看豪格认真的模样,笑着说,“其实银盒早就把‘天机’传给你了——它没亮,却让你把甜送到了田里、传到了草原、记在了谱子里,这就是最好的‘亮’。”
豪格喝着山楂蜜水,酸中带甜,暖得心口发沉。他看着案上的银盒,突然觉得,银盒从来没有休眠,它只是换了种方式“活着”——活在糖谱卷的每一页方子里,活在甜作物田的每一棵麦苗里,活在百姓吃甜时的每一张笑脸里,活在他和家人传承的“甜在人心”里。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银盒和糖谱卷上,泛着淡淡的暖光。养心殿里,山楂蜜水的甜香飘得很远,努尔哈赤的笑声、哲哲的叮嘱、豪格的应答,混在一起,像一首关于“甜”的传承曲。
豪格知道,以后的日子里,他会带着银盒,把糖谱卷的方子传到更多地方,把“天下甜坊”开得更远,让大清的每一寸土地,都飘着甜香,每一个百姓,都暖在心里。
毕竟,银盒是否再亮不重要,糖谱卷是否写完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家人把“甜”的根,扎在了百姓心里,扎在了天下的土地里,扎在了一代又一代的传承里。
银盒归心,甜坊声远,大清的天下,正被这份甜,暖得岁岁安稳,甜得代代绵长。
(http://www.220book.com/book/WK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