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7章 林若曦的深夜投稿

小说: 我的学阀之路   作者:金陵痞帅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我的学阀之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WLJ7/ 章节无错乱精修!
 

2015年苏州的冬夜来得早,晚上十点的平江路己褪去白日的喧嚣,只有零星几家老店还亮着暖黄的灯。青石板路被晚雨打湿,倒映着路边的红灯笼,像撒了一地碎金。林若曦抱着笔记本电脑坐在“老苏州生煎”的窗边,面前的赤豆糊糖粥还冒着热气,瓷勺碰在碗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店主王阿婆正收拾着灶台,铁锅里剩下的最后几个生煎还泛着油光,外皮金黄酥脆,咬开的小口处还能看到溢出的肉汁。“小姑娘,这么晚还不回去啊?”阿婆擦着手走过来,递过一杯热水,“这天冷,别冻着了。”

林若曦笑着接过水杯,指尖触到温热的杯壁,心里暖了暖。她今晚是来采风的,自从上次在语文课上被徐骁夸“观察力细腻”,就想写一篇关于苏州深夜市井的散文。从双塔市集到平江路,她走了两个多小时,看了卖糖粥的阿婆收摊,听了摇橹船上的苏州评弹,也记下了生煎店里食客的闲谈——有刚下班的白领抱怨工作,有学生讨论明天的考试,还有老人和阿婆唠着家常,说“还是老味道最念想”。

“阿婆,您这生煎开了多少年啦?”林若曦问。

“快三十年咯!”阿婆笑着指了指墙上的老照片,“我年轻时就在这摆摊,现在儿子接手了,我还来帮忙。好多老顾客从上学吃到结婚,带着孩子来呢!”

林若曦低头在笔记本上写着,笔尖划过纸页:“平江路的深夜,藏着苏州最软的时光。生煎的油香裹着糖粥的甜,阿婆的笑声混着评弹的韵,连雨打青石板的声音,都像在说‘慢慢来’。”

写完最后一句,她抬头看了看窗外。摇橹船己经靠岸,船夫正收起船桨,路灯的光洒在河面上,泛起粼粼波光。不远处的“朱鸿兴”面馆还亮着灯,透过玻璃能看到店主在手工擀面,面团在他手里反复揉搓,最后擀成薄如蝉翼的面皮,下到锅里很快就浮了起来,撒上葱花和猪油,香气隔着街都能闻到。

林若曦合上笔记本,把写好的散文发到了徐骁的微信上。她有点紧张,手指在屏幕上悬了半天,才加上一句:“徐老师,这是我今晚写的,想请您指点一下。”

发送成功后,她端起糖粥喝了一口。红豆熬得绵密,糊在舌尖上甜而不腻,还带着桂花的清香。这是苏州冬天最常见的小吃,以前她总觉得普通,今晚却尝出了不一样的味道——那是市井里的烟火气,是有人守着的老味道,也是这座城市最动人的温柔。

此时的融媒体中心,徐骁还在加班。电脑屏幕上是《舌尖上的江东职院》第一期的剪辑素材,学生们把食堂的银鱼炒蛋拍得格外:太湖银鱼裹着蛋液,在油锅里煎得金黄,出锅前撒上一把葱花,咬一口鲜得能尝到湖水的味道。徐骁正琢磨着怎么加一段苏州美食的背景介绍,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是林若曦的微信。

他点开消息,看到了那篇题为《平江夜记》的散文。读着读着,他的嘴角不自觉地扬了起来。作者“金陵痞帅”推荐阅读《我的学阀之路》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林若曦的文字很细腻,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把平江路的深夜写活了——阿婆的生煎、船夫的评弹、面馆的擀面,还有雨打青石板的声音,都像在眼前展开一样,带着暖暖的烟火气。

“写得真好。”徐骁忍不住回复,“把苏州深夜的温柔都写出来了,尤其是生煎和糖粥的描写,看得我都想现在去平江路吃一碗。”

没过多久,林若曦就回复了:“谢谢徐老师!我今晚在平江路待了好久,觉得那里的夜晚特别有味道,就想写下来。”

“你的观察力很敏锐,能从普通的市井生活里找到感动。”徐骁打字回复,“这篇散文可以在学校的公众号上发表,让更多人看到苏州的美,也看到我们学生的才华。”

他想了想,又补充道:“明天下午有空吗?来融媒体中心一趟,我们聊聊怎么把你的文字和视频结合起来,说不定能做一个‘苏州深夜美食’的系列。”

林若曦很快回复了一个“好”的表情,还加了一句:“谢谢徐老师!我明天一定准时到。”

徐骁关掉微信,重新看向电脑屏幕。原本有些卡顿的思路突然清晰了——可以在《舌尖上的江东职院》里加一段“校园美食与苏州味道”的关联,比如食堂的腌笃鲜,用的是苏州冬天的冬笋和咸肉,和家里妈妈做的味道一样;还有藏书羊肉汤,汤色奶白,撒上葱花,喝一口暖到心里,和街边老店的味道不差分毫。

他正想把这个想法记下来,手机又震动了一下。这次是陈雪发来的消息,语气带着急:“徐老师,不好了!教务处把夏晚的特招材料压下来了,赵副主任说要重新审核,还说如果您坚持特招,就要上报教育局。”

徐骁的笑容瞬间消失了。他拿起手机,指尖在屏幕上顿了顿,回复陈雪:“我知道了,明天我去教务处一趟。你先把夏晚的作品整理一下,尤其是他那本《江湖客》的读者反馈,还有出版社的约稿合同,都打印出来带给我。”

放下手机,徐骁看向窗外。深夜的校园很安静,只有路灯亮着,远处的教学楼黑沉沉的,像蛰伏的影子。他知道,赵副主任这是在故意刁难,想借着夏晚的特招打压他的威信。但他不会放弃,夏晚的才华不该被埋没,就像林若曦的文字不该被忽略一样。

他重新坐回电脑前,打开林若曦的《平江夜记》,又读了一遍。里面有一句话让他印象很深:“有人守着老味道,有人写着新故事,这座城市才不会老。”徐骁想,江东职院也一样,需要有人守着教育的初心,也需要有人发掘新的人才,这样学校才能有未来。

他关掉文档,起身收拾东西。走出融媒体中心时,一阵冷风吹来,他裹紧了外套。抬头看向天空,月亮躲在云层后面,只露出一点微光。但他知道,明天太阳一定会出来,就像那些藏在市井里的老味道,那些有才华的学生,终究会被看到。

只是他没料到,赵副主任己经提前联系了教育局,还添油加醋地说徐骁“滥用职权,为网红作家开绿灯”,甚至暗示夏晚的作品“内容低俗,不适合进校园”。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悄酝酿。



    (http://www.220book.com/book/WLJ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我的学阀之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WLJ7/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