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清晨总裹着一层软乎乎的水汽。平江路的“阿婆糖粥”摊刚支棱起来,隔壁“吴侬评弹”社的三弦就响了,咿咿呀呀的唱腔混着糯米香,飘进不远处的江东职院。徐骁踩着自行车进校园时,正好撞见林若曦和夏晚抱着一摞稿件往文学社走,夏晚怀里还揣着个油纸包,里面是她妈早上刚做的酱菜。
“徐老师!”林若曦笑着挥手,油纸包里的酱菜香飘了过来,咸鲜中带着点甜,是苏州人家常的味道,“我们整理了昨天学生交的‘苏州烟火’稿件,有几篇写得特别好,比如这篇写巷弄里的丝绸店,还有这篇写评弹社的老爷爷。”
夏晚跟在后面,手里捏着一张皱巴巴的稿纸,是她昨晚熬夜写的《机床厂的早餐摊》,写她爸每天清晨在厂门口买油条,“油锅里的泡泡炸开,像极了厂里机床运转时的火花”。她还没敢把稿子拿出来,捏着纸角的手指泛白——比起林若曦笔下的诗意,她总觉得自己的文字太“土”了。
徐骁接过稿件翻了两页,目光落在夏晚攥紧的手上:“夏晚,你的稿子呢?我还等着看机床厂的烟火气呢。”
夏晚脸一红,把稿纸往身后藏了藏:“我……我写得不好,还是算了吧。”
“怎么会不好?”林若曦拉过她的手,把稿纸抽出来,“我昨晚看了,你写你爸咬油条时‘嘴角沾着芝麻,眼睛却盯着早间新闻里的钢材价格’,特别真实,比我的有生活气多了!”
正说着,校门口忽然传来一阵喧哗。几个穿着白色舞蹈服的女生簇拥着一个高挑的女生走过来,女生烫着大波浪,手里拿着个鎏金的话筒,身后跟着个戴金丝眼镜的中年女人,正是隔壁苏州艺术职业学院的学生会主席赵雅琪,和她的指导老师李梅。
“哪位是徐骁老师?”赵雅琪的声音带着点傲气,目光扫过文学社的摊位,落在徐骁身上,“我们是艺校的,听说你们在搞什么‘文学之星’,正好我们要办‘艺彩苏州’活动,想跟你们比一场——看看是你们的笔杆子厉害,还是我们的舞台厉害。”
李梅推了推眼镜,语气更首接:“徐老师,不是我们要挑事,只是你们职院的‘文学活动’,未免太单薄了点。不如比一场才艺,输的一方,以后就别在苏州高校圈里提‘文化传播’了。”
周围的学生都围了过来,江东职院的学生有点不服气,却又没底气——艺校的歌舞、戏剧是出了名的厉害,而他们这边,大多是只会写稿子的“书呆子”。夏晚悄悄往后退了退,握紧了手里的稿纸,她连在人前读稿都不敢,更别说跟艺校比才艺了。
林若曦也有点紧张,但还是站到徐骁身边:“比就比,但不能只比歌舞,要比‘苏州烟火’——我们写苏州的故事,你们演苏州的故事,这样才公平。”
“行啊。”赵雅琪笑了笑,眼神里带着不屑,“三天后,就在你们学校的大礼堂,我们演苏州评弹改编的舞蹈,你们呢?总不能只站在台上读稿子吧?”
徐骁看着赵雅琪的样子,又看了看身边攥紧拳头的学生,忽然笑了:“当然不会。我们可以搞‘文戏结合’——比如用评弹配诗朗诵,把网文片段改编成小剧场,再加上苏州的小吃展示,让大家看看,文字里的烟火气,也能活起来。”
李梅皱了皱眉,似乎没想到徐骁会这么接招,但话己出口,只能硬着头皮答应:“好,三天后见。要是你们输了,可别找借口。”
等艺校的人走了,周围的学生才松了口气,又有点犯愁:“徐老师,我们真的能赢吗?艺校的舞蹈可是拿过奖的。”
“当然能。”徐骁拍了拍手,指着不远处的“李记生煎”摊,“走,我们边吃生煎边商量。李老板的生煎,咬开有汤,就像我们的故事,得有细节才动人。”
一群人挤在生煎摊的小马扎上,李老板特意多煎了两锅,金黄的生煎冒着热气,咬一口,肉汁在嘴里爆开。徐骁拿着筷子,在纸上画了个方案:“林若曦,你负责诗朗诵,选三篇最有苏州味的稿子,比如写糖粥、评弹、丝绸店的;夏晚,你把你的《机床厂的早餐摊》改成小剧场,就演你爸买油条、你妈送酱菜的场景,真实就好;其他同学,有的负责找评弹老师配乐,有的去平江路拍巷弄的照片当背景,我们要让整个舞台都充满苏州的烟火气。”
夏晚愣住了:“我……我改小剧场?还要上台演?”
“对。”徐骁看着她,“你的文字里有温度,只有你演,才能让大家感受到机床厂早餐摊的暖。而且,你不是想证明网文也能有深度吗?这就是最好的机会。”
林若曦也点头:“我陪你一起改,我可以演买油条的学生,我们一起上台。”
夏晚看着手里的稿纸,又看了看身边期待的眼神,慢慢点了点头——她想试试,想让大家知道,她写的“土味”故事,也能打动人。
接下来的三天,学校里格外热闹。文学社的学生们分成几组,有的去平江路找评弹艺人周阿婆配乐,周阿婆听说他们要跟艺校比拼,免费教他们唱《茉莉花》的片段;有的去机床厂门口拍照片,夏晚的爸爸听说女儿要演自己,特意穿了件新的蓝色工装,站在早餐摊前,笑得特别开心;林若曦和夏晚一起改剧本,把“爸爸咬油条沾芝麻”“妈妈装酱菜的玻璃罐”这些细节都加了进去,每次排练,夏晚都能想起小时候一家人围着餐桌吃早餐的样子,声音也越来越有底气。
徐骁则忙着协调场地,还特意去“阿婆糖粥”摊订了十碗糖粥,准备在比拼时端上台,让评委和观众尝尝真实的苏州味道。期间,他收到苏晚晴的微信:“夏晚的获奖证明找到了,在王主任办公室的旧文件柜里,应该是被人藏起来了。另外,我查到艺校的李老师,以前跟王主任是同事,这次踢馆,可能没那么简单。”
徐骁心里一沉——王主任虽然停职了,但余党还在,说不定想借着艺校的手,给他们添堵。他回复苏晚晴:“我知道了,会注意的。”
比拼前一晚,学生们在大礼堂最后一次彩排。夏晚穿着妈妈特意洗干净的校服,站在舞台上,演到“妈妈把酱菜罐递给爸爸”时,声音有点哽咽——她忽然觉得,自己写的不是“土味”故事,是家里的温暖,是苏州普通人的生活。林若曦站在她身边,轻轻拍了拍她的手,给她打气。
就在这时,礼堂门口传来脚步声,赵雅琪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件镶钻的舞蹈服:“夏晚是吧?我看了你的剧本,太普通了,就算演了,也赢不了我们的舞蹈。不如你别上台了,我可以让你当我们的观众,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才艺。”
夏晚攥紧了手里的剧本,刚想说话,林若曦先开口了:“普通不代表不好。你演的是改编的评弹,我们演的是真实的生活,谁赢谁输,还不一定呢。”
赵雅琪冷笑一声,转身走了:“那就等着瞧。”
看着赵雅琪的背影,夏晚深吸一口气,对徐骁说:“徐老师,我明天一定会演好的。”
徐骁点点头,刚想鼓励她几句,手机忽然响了,是个陌生号码,接通后,对方只说了一句:“明天比拼时,音响会出点问题,你们最好别抱太大希望。”说完就挂了电话。
徐骁皱紧眉头——果然有人在搞鬼。他看了看舞台上还在排练的学生,又看了看窗外漆黑的夜空,心里有了个主意。他拿出手机,给“吴侬评弹”社的周阿婆发了条微信:“周阿婆,明天能不能麻烦您带三弦来一趟?可能需要您救场。”
周阿婆很快回复:“没问题,徐老师,咱们苏州人的事,就是我的事。”
挂了手机,徐骁走到舞台上,看着学生们:“明天可能会有点小麻烦,但没关系,我们有评弹,有糖粥,有真实的故事,就算没有音响,我们也能把苏州的烟火气,送到大家心里。”
夏晚和林若曦对视一眼,用力点了点头。舞台上的灯光亮着,照在他们手里的剧本上,照在摊开的糖粥碗上,也照在每个人眼里的光上——他们不知道明天会遇到什么麻烦,但他们知道,只要一起努力,就不会输。
而此时,礼堂外的角落里,一个穿着黑色外套的人,正拿着手机,给某个号码发消息:“己经按计划说了,明天会有人弄坏音响。”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我的学阀之路(http://www.220book.com/book/WLJ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