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1章 他们跳舞,我们…搞相声?

小说: 我的学阀之路   作者:金陵痞帅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我的学阀之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WLJ7/ 章节无错乱精修!
 

2015年苏州的初秋,平江路的石板缝里还沾着晨露。徐骁踩着自行车拐进巷口时,“李记生煎”的油锅正滋滋作响,金黄的生煎在锅里翻涌,肉汁的香气裹着糯米糖粥的甜香,顺着巷弄飘了半条街。他停下车,就看见林若曦和夏晚蹲在生煎摊的小马扎上,手里各捏着半只生煎,嘴角还沾着芝麻。

“徐老师!”林若曦先看见他,连忙站起来,手里的生煎汁差点滴在白衬衫上,“李老板说今天给我们留了刚出锅的,你快尝尝,比昨天的更脆!”

徐骁接过李老板递来的生煎,咬开一个小口,滚烫的肉汁在嘴里爆开——2015年的苏州小吃还没被网红滤镜包装,李记生煎的肉馅是每天凌晨现剁的,皮是老面发酵的,咬下去外脆里软,满是市井的扎实。李老板擦了擦手,凑过来说:“徐老师,听说你们要跟艺校比才艺?我家小子在艺校读舞蹈班,说他们排练的评弹舞可洋气了,你们可得加油啊!”

徐骁笑着点头,心里却在琢磨:艺校的优势是歌舞,拼技巧肯定赢不过,得走差异化——他们演“改编的苏州”,我们就演“真实的苏州”。他看了眼巷口“吴侬评弹”社的招牌,三弦的声音正断断续续飘出来,忽然有了主意:“我们搞‘评弹相声’怎么样?用评弹的调子打底,加相声的包袱,再把苏州的市井故事编进去,又有文化味,又有烟火气。”

林若曦眼睛一亮:“这个好!我可以写脚本,把糖粥阿婆、生煎摊的故事都编进去,比如写‘李老板生煎卖得快,因为馅里藏着苏州的鲜’!”

夏晚却有点紧张,攥着手里的稿纸:“可是…我们没人会相声啊。”

“没人会就找。”徐骁放下生煎盒,掏出手机翻通讯录,“我记得新生里有个北方来的男生,报到时跟我聊过,说他爷爷是快板艺人,他从小就会打快板。还有个苏州本地的女生,档案里写着会弹三弦,是评弹世家出身。”

没等徐骁联系,身后忽然传来一阵快板声:“竹板这么一打呀,别的咱不夸,夸一夸苏州平江路,小吃顶呱呱!”

几人回头,就看见一个高高瘦瘦的男生背着书包走过来,手里拿着一副红色的快板,脸上带着点自来熟的笑。男生叫张伟,是2015级融媒体专业新生,河北沧州人,父母是货车司机,来苏州上学就是想“把北方的快板和南方的评弹揉在一起”。他凑到徐骁面前,把快板一收:“徐老师,我刚才在巷口听见你们说要搞相声,算我一个呗!我打快板,还能编点段子,保证接地气!”

正说着,又有个穿浅蓝色连衣裙的女生站在不远处,手里抱着一把三弦,有点害羞地小声说:“徐老师,我…我会弹三弦,我爷爷是评弹社的周阿婆,她说可以帮我改调子。”女生叫周婷,苏州本地人,父母是中学老师,从小跟着爷爷学评弹,只是性格内向,很少在人前表演。

徐骁看着眼前的两个学生,心里有了底:“好!张伟负责快板和逗哏,周婷负责三弦伴奏和捧哏,林若曦写脚本,夏晚你还是演你的小剧场,我们把‘评弹相声’和‘机床厂早餐摊’串起来,前面用相声讲苏州小吃,后面用小剧场讲苏州人的生活,最后再用评弹合唱收尾,保证比艺校的舞蹈有温度。”

接下来的两天,平江路的“吴侬评弹”社成了他们的排练场。周阿婆特意把社里的老红木三弦借给周婷,还手把手教她怎么把评弹的“软糯调”和相声的“利落腔”结合起来。张伟则拿着快板在巷子里转悠,跟糖粥阿婆、报刊亭李叔聊天,把他们的口头禅编进段子里:“李叔卖报不吆喝,全靠老客来捧场,问他为啥这么牛?‘我家报纸有真相’!”

林若曦写的脚本里,满是2015年苏州的市井细节:“你看那平江路的石板路,磨得发亮像镜面,阿婆推着糖粥车,‘笃笃笃’的梆子响,一碗糖粥撒桂花,甜到心里忘不掉”;夏晚则把小剧场的台词改得更口语化,比如写她妈妈装酱菜时说:“你在学校别省,酱菜配米饭,比食堂的红烧肉还香”,每次排练到这里,夏晚都能想起妈妈站在机床厂门口送她上学的样子,声音也更自然了。

这天下午,他们正排练到高潮,张伟的快板刚响起来,就看见赵雅琪和李梅走进来。赵雅琪穿着白色的舞蹈服,瞥了眼周婷手里的三弦,嘴角带着嘲讽:“徐老师,你们这是准备演‘老古董’啊?三弦加快板,跟我们的现代舞比,也太落后了吧?”

李梅则走到脚本前,扫了两眼:“写的都是些小吃摊、机床厂的事,太俗了。艺术要高雅,你们这样的节目,根本登不上台面。”

张伟忍不住反驳:“俗怎么了?俗的才是老百姓喜欢的!你们的舞蹈再洋气,能让观众想起自己家的早餐摊吗?”

赵雅琪脸色一沉,刚想说话,徐骁先开口了:“我们的节目,就是要讲老百姓的故事。你们演的是苏州的‘面子’,我们演的是苏州的‘里子’,到时候让观众评评,到底哪个更动人。”

李梅冷笑一声:“好啊,我们等着看你们怎么出丑。”说完,就拉着赵雅琪走了。

等人走了,周婷有点委屈地低下头:“徐老师,我们的节目真的很俗吗?”

徐骁拍了拍她的肩膀:“不俗。苏州的美,不仅在园林的亭台楼阁,更在巷弄里的糖粥香、生煎摊的烟火气。我们的节目,就是要把这份美唱出来、说出来,这才是最特别的。”

夏晚也点点头,握紧了手里的脚本:“徐老师,我明天一定演好,让大家知道机床厂的故事也很动人。”

当天晚上,他们在学校大礼堂做最后一次排练。张伟的快板打得越来越顺,周婷的三弦也弹得越来越有底气,林若曦坐在台下,时不时站起来调整脚本里的台词。夏晚穿着妈妈给她洗干净的校服,演到“爸爸咬油条沾芝麻”时,台下的学生都笑了,笑着笑着又有点眼眶发热——那是每个普通家庭都有的日常。

排练到十点多,徐骁让大家先回去休息,明天一早再来准备。等学生们都走了,他留在礼堂里检查设备,却发现音响的电源线被人剪断了——切口很整齐,明显是故意的。他立刻想起之前接到的匿名电话,心里一沉:王主任的旧党果然没放弃搞破坏。

他掏出手机,想给苏晚晴打电话求助,却又停住了——现在己经很晚了,而且就算能找到人修,也不一定赶得及明天的比拼。他走到舞台上,看着周婷留下的三弦,又想起张伟的快板,忽然笑了:没有音响,或许反而是个机会。

他拿起手机,给张伟和周婷发微信:“明天不用音响,我们用三弦和快板伴奏,全靠嗓子亮出来,更有味道。早点休息,明天加油。”

发完消息,他又走到夏晚的小剧场道具旁——那是一个用硬纸板做的“机床厂早餐摊”模型,上面还贴着夏晚画的油条和酱菜罐。他摸了摸模型,心里有了底:明天的比拼,或许会比想象中更精彩。

可就在他准备离开时,礼堂的后门忽然传来一阵响动,一个黑影闪了过去。徐骁立刻追出去,却只看见巷口远去的自行车尾灯——那个人是谁?除了剪断音响线,他还会做什么?明天的比拼,还会有意外吗?

金陵痞帅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WLJ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我的学阀之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WLJ7/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