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部件联调成功的喜悦尚未褪去,“灵犀战铠 - I” 的全系统组装就撞上了硬茬 , 在将变形关节与飞行推进器整合时,研发团队发现两者存在致命的接口适配冲突:当机甲从人形切换为突击车形态时,背部的飞行推进器会与腰部变形关节的转动轨迹重叠,导致推进器被卡滞,无法正常输出推力;而若调整推进器位置,又会破坏机甲的气动平衡,影响低空飞行稳定性。
“现在的机械结构根本无法兼容两种功能。” 陈砚秋在紧急会议上敲着三维模型图,语气凝重,“人形状态下,推进器需要向后倾斜 15 度才能提供最佳升力;但变形为突击车时,腰部关节要向前转动 90 度,推进器的支架正好挡住关节运动路径。强行切换的话,要么推进器损坏,要么变形关节卡死,两者只能选一个。”
林晚星看着模型中重叠的部件,突然提出:“能不能把推进器设计成可折叠式?变形时让推进器先收缩到机身内部,避开关节转动路径,变形完成后再展开复位。” 但陈砚秋立刻摇头:“折叠结构需要额外的液压驱动装置,会增加机甲重量,而且折叠与展开的时间至少需要 15 秒,不符合军方‘10 秒内完成变形’的要求。”
此时,结构工程师孟佳拿出一份新的设计草图:“或许可以改变变形关节的转动轴位置,把腰部关节的转动轴从水平方向改为倾斜 45 度,这样转动时就能绕开推进器支架;同时把推进器的接口改为‘万向连接’,允许推进器在变形过程中微调角度,既不影响升力,又能避开关节冲突。”
这个思路让众人眼前一亮,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改变转动轴位置需要重构整个腰部机械结构,万向接口的承重强度也需重新测试,而军方要求的组装节点仅剩 72 小时。“没时间犹豫了,立刻分两组攻坚!” 张景行当场拍板,“第一组由陈砚秋带队,负责重构腰部变形关节,重新设计转动轴与承重支架;第二组由孟佳牵头,研发万向连接接口,确保推进器在变形过程中能稳定输出推力;我和林晚星协调供应链,确保新零件 48 小时内加工完成。”
超脱之心途八境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超脱之心途八境最新章节随便看!接下来的 72 小时,研发中心的机械加工车间灯火通明。第一组团队放弃所有休息时间,用 3D 建模软件反复模拟转动轴倾斜后的变形轨迹,调整每一个齿轮的齿合角度,确保腰部关节转动时不会与任何部件发生碰撞;第二组则连续测试 12 种不同材质的万向接口,最终选定军工级钛合金材质,既能承受推进器的推力,又能实现 ±30 度的角度调整。
48 小时后,首批新零件送达车间。当技术人员将重构后的腰部关节与万向接口推进器组装到位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启动变形程序后,机甲腰部关节以 45 度倾斜轴缓缓转动,背部的推进器通过万向接口同步调整角度,原本重叠的部件完美错开,整个变形过程流畅无阻。但测试数据显示,变形耗时仍有 12 秒,比目标多了 2 秒。
“问题出在关节润滑和推进器收缩速度上。” 陈砚秋盯着实时数据,“给腰部关节加注军工级高温润滑脂,同时优化推进器的收缩电机功率,把收缩时间从 3 秒压缩到 1 秒。” 经过最后 6 小时的调试,新一轮测试中,机甲从人形飞行状态切换为突击车形态仅用 8 秒,切换过程中推进器始终保持稳定输出,未出现任何卡滞或推力中断。
当机甲完成 “人形飞行 - 突击车变形 - 再次切换回人形飞行” 的完整循环时,车间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孟佳拿着测试报告,激动地说:“变形过程中,推进器的推力波动仅 3%,完全符合设计标准;腰部关节的承重强度也达标,能承受机甲满载时的重量冲击。”
张景行看着屏幕上 “变形切换耗时 8 秒,功能协同正常” 的测试结果,长舒一口气:“飞行与变形的冲突解决了,这意味着‘灵犀战铠 - I’的核心机械结构己全部达标。接下来,咱们把射击模块和 AI 战术系统整合进来,就能进入最终的全系统测试阶段!”
朝阳透过车间的窗户洒在机甲上,重构后的腰部关节与万向接口推进器泛着金属光泽,“灵犀战铠 - I” 终于突破了组装阶段的最大瓶颈,朝着全系统落地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http://www.220book.com/book/WLX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