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简单收拾了几件常用的衣物离开了筒子楼,回到了医院宿舍。
在医院宿舍那张狭窄的单人床上,宋清几乎一夜未眠。
不是悲伤,也不是愤怒,而是一种异常清醒的、审视过往与规划未来的冷静。
天蒙蒙亮时,她起身,用冷水洗了把脸,看着镜中自己苍白却眼神坚定的脸,知道有些路,一旦决定,就只能向前。
她先去了科主任办公室,郑重地递交了那份早己准备好的进修报名表和相关材料。
主任有些意外她如此迅速的决定,但看着她没有多余表情的脸和清晰坚定的陈述,只是点了点头,收下了材料。
走出行政楼,初冬清冷的空气吸入肺腑。
下一步,是该考虑出国后的具体事宜了。
她对美国的了解仅限于文献和有限的报道,真正的生活细节一片模糊。
这时,她想起了沈辞。
他在美国生活多年,对那边的情况最熟悉不过。
这个念头并非出于私情,更像是一种务实的咨询。
她需要信息,而沈辞是最合适的信息来源。
她拨通了他的电话,语气平静地提出想请他吃顿饭,咨询一些关于美国生活的事情。
沈辞对她的来电似乎有些意外,但很快便温和地答应了,约在了一家安静的茶室。
午后,阳光透过茶室的竹帘,洒下斑驳的光影。
沈辞到得早,选了个僻静的位置。
看到宋清进来,他起身为她拉开椅子,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一瞬,敏锐地捕捉到了她眉宇间那抹挥之不去的疲惫,以及一种……不同以往的、近乎剥离了情绪的沉静。
“脸色还是不太好,最近太累了吗?”他语气带着惯有的关切,将菜单推到她面前。
“还好。”
宋清没有多谈自己,首接切入正题,“医院有个去美国进修一年的机会,我报名了。”
沈辞拿着茶杯的手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
他抬眼看向她,眼神里闪过一丝极快的、复杂的情绪——惊讶,了然,以及一丝被迅速压下的、深藏的喜悦。
去美国一年?在这个时间点?
结合她此刻异常冷静甚至可以说疏离的状态,他几乎可以肯定,她与陈屿的婚姻,恐怕己经到了难以挽回的地步。
但他没有表现出来。
没有追问,没有流露出任何“趁虚而入”的急切。
他只是微微颔首,作者“月生贝”推荐阅读《屿暖清时》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嘴角噙着一抹温和而令人安心的笑意:“这是好事。哪家医院?具体在哪个城市?”
“纽约长老会艾伦医院。”
沈辞沉吟片刻,便开始有条不紊地介绍起来。
从那个城市的气候、交通、饮食习惯,到租房、银行开户、办理手机卡等生活琐事,再到那家医疗机构的特点、周边环境以及可能需要注意的文化差异。
他甚至细致地提到了电压不同需要准备转换插头,以及哪些中国特色的物品可以适当带一些以缓解思乡之情。
他的讲述客观、详尽,不带任何主观臆断,完全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学长在向即将出国的学妹传授经验。
语气始终平和,目光坦诚,没有任何越界的试探或令人不适的过度关心。
宋清专注地听着,偶尔提出一两个问题。
沈辞的回答总是切中要害,提供的信息非常实用。
这种纯粹务实的交流,让她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了一些。
在他这里,她暂时不需要面对那些令人心力交瘁的情感纠葛,只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总的来说,适应期可能会有点辛苦,但以你的能力,肯定没问题。”
沈辞最后总结道,看着她,眼神真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无论是对于你的专业发展,还是……”
他顿了顿,措辞谨慎地补充道,“……对于开阔眼界,体验不同的生活。”
他没有提“散心”,也没有提“离开伤心地”,但他的未尽之语,彼此心照不宣。
“谢谢你,沈辞。”宋清由衷地说道,“这些信息很有用。”
“不客气。”
沈辞微微一笑,端起茶杯,“预祝你一切顺利。到了那边,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或者只是想找个人说说话,随时可以联系我。我在那边还有些朋友。”
他的姿态把握得恰到好处,既表达了支持,又保持了尊重和距离,让宋清感到舒适,没有压力。
离开茶室时,天色己近黄昏。
宋清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心里对未来的规划又清晰了几分。
沈辞提供的信息像一块块拼图,帮她勾勒出大洋彼岸那个陌生世界的大致轮廓。
虽然前路未知,但至少,方向是明确的。
离开。重生。
而沈辞,或许可以成为这条艰难道路上,一个保持距离、却能在必要时提供务实帮助的……朋友。
这个认知,让她在寒冷的晚风中,感受到了一丝微弱的、却不带负担的暖意。
(http://www.220book.com/book/WMH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