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躺在龙榻上,翻来覆去,像条煎锅上的咸鱼。昨晚他兴奋得差点没睡着,满脑子都是“锦江春水暖”那句话。暖?暖个屁!南中那边现在估计热得能烤红薯了——叛乱的烽火都快烧到成都了。但他心里却乐开了花,因为这把火,烧得正是时候。
“陛下,该起身了,今日丞相出征,仪式可不能迟。”黄皓那尖细的嗓音在帐外响起,带着几分谄媚。
刘禅一个鲤鱼打挺——没挺起来,腰闪了一下,哎哟一声又瘫了回去。他龇牙咧嘴地揉着腰,心里骂骂咧咧:这少年天子的身子骨,还是太嫩了点,比不上他上辈子熬夜打游戏的钢筋铁骨。
“进来吧,小皓子。”刘禅有气无力地喊道。
黄皓端着洗漱用具,屁颠屁颠地跑进来,看见刘禅揉腰,立刻关切道:“陛下可是梦魇了?还是昨夜批阅奏章太过辛劳?”——批阅奏章?刘禅昨晚明明是在偷偷用黄皓搞来的炭笔,在一张破羊皮上画南中的大致地图,顺便回忆高中地理课上学过的云贵高原气候特征。潮湿?多雨?嘿,诸葛亮的弓弩怕是要遭殃。
“无妨,无妨,只是思念相父,夜不能寐。”刘禅摆出一副忧国忧民的愁容,心里却想:老子是兴奋得睡不着!舞台搭好了,就等主角登场,我这个幕后导演也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洗漱更衣,一套流程下来,刘禅故意把腰带系歪了,黄皓赶紧上前整理,嘴里还念叨:“陛下心系丞相,连衣冠都顾不上了,真是至孝纯仁。”刘禅心里暗笑:至孝?等会儿看我怎么“孝”死你们。
出征仪式设在成都南郊,旌旗招展,甲胄鲜明。文武百官按品阶肃立,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泥土、皮革和一丝不安的复杂气味。刘禅坐在銮驾上,看着下面黑压压的人群,心里盘算着:李严那老小子站在前排,脸色不太好看,估计还在为“满堂金”的童谣闹心吧?活该!让你丫的跟东吴眉来眼去。
诸葛亮一身戎装,羽扇纶巾暂时换成了宝剑兵符,更添几分英武。他走到銮驾前,躬身行礼:“臣诸葛亮,拜别陛下。”
戏肉来了!刘禅深吸一口气,努力挤出几滴眼泪——没挤出来,只好用力揉了揉眼睛,弄得眼圈红红的。他跳下銮驾——这次注意了,没摔着——小跑着冲到诸葛亮面前,一把抓住诸葛亮那双因为常年握笔和羽扇而略显粗糙的手。
“相父!”刘禅的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哽咽,演技堪比老戏骨,“南中蛮荒之地,瘴疠横行,叛军凶顽……您,您一定要善保玉体啊!”他紧紧握着诸葛亮的手,力度大得让诸葛亮都有些诧异——这傻小子力气见长?
“朕……朕离不得相父!”刘禅继续加码,眼泪终于借着揉眼的劲儿掉下来几颗,“朝中大事,国家安危,全系于相父一身。您若是有个闪失,叫朕……叫朕如何是好?”他一边说,一边用眼角的余光扫视周围的群臣。果然,不少老臣己经开始抹眼泪了,尤其是那些跟着先帝刘备打过天下的老家伙,看着这“父子情深”的一幕,想必是感慨万千。
诸葛亮显然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情感爆发弄得有些动容。他看着眼前这个眼圈通红、情真意切的少年天子,心中那根名为“戒备”的弦,似乎稍稍松动了一丝。他反手轻轻拍了拍刘禅的手背,温言道:“陛下放心,老臣定当竭尽全力,早日平定南疆,凯旋归来,辅佐陛下,兴复汉室。”
“嗯!”刘禅重重点头,像个依赖父亲的孩子,“相父说的话,朕都记在心里。您在朝中安排的董允、费祎、郭攸之几位大人,都是忠贞能干之臣,朕一定会听他们的话,绝不给相父添乱!”他这话说得响亮,确保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完美!刘禅心里给自己点了个赞。这“傀儡”形象,算是焊死在身上了。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一个离不开丞相、毫无主见的乖宝宝皇帝。
接下来,诸葛亮转向董允、费祎、郭攸之等留守重臣,开始交代政务。他的声音沉稳有力,条理清晰,将大小事务一一分派妥当。
“公琰(董允字),”诸葛亮特别叮嘱道,“陛下年轻,心性未定,你身为侍中,常伴陛下左右,务必时时匡正,引导陛下向学明理,勿使耽于嬉游。”说着,还意味深长地看了刘禅一眼。
刘禅立刻配合地露出一种“我很听话但我可能听不懂”的懵懂表情,心里却冷笑:匡正?等小爷我把火药搞出来,看谁匡正谁!
董允一脸郑重地躬身领命:“丞相放心,允必竭尽驽钝,辅佐陛下,不敢有负丞相重托。”
然后,诸葛亮又对费祎、郭攸之等人交代了粮草调度、边境防御等具体事宜。整个过程中,刘禅就乖乖站在一边,时而点头,时而露出若有所思(其实是神游天外)的表情,充分展现了一个“吉祥物”应有的素养。
终于,交代完毕,诸葛亮再次向刘禅行礼告别,转身走向等待己久的大军。阳光照在他那身崭新的铠甲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仿佛他真的是一位即将出征的神祇。
刘禅看着诸葛亮的背影,心里五味杂陈。有那么一瞬间,他甚至有点愧疚——利用这样一位鞠躬尽瘁的忠臣的信任和关爱。但这点愧疚很快就被对权力的渴望淹没了。乱世之中,妇人之仁只会死得更快。这是他上辈子看多了历史书和宫斗剧得出的血泪教训。
“相父——一路保重!”刘禅用尽全身力气喊道,声音带着哭腔,演技爆表。
诸葛亮没有回头,只是举起手挥了挥,然后翻身上马。号角长鸣,战鼓擂动,大军开始缓缓开拔,烟尘滚滚,向着南方那片未知的险地而去。
百官跪送,山呼万岁。刘禅站在銮驾旁,一首目送着大军的旗帜消失在视野尽头,才“依依不舍”地起驾回宫。
一回宫,刘禅那副“深情孝子”的面具立刻就摘了下来。他瘫在御书房宽大的椅子里,长长舒了口气:“妈呀,可算演完了,脸都快笑僵了。”
黄皓赶紧递上一杯温茶,谄笑道:“陛下今日的表现,真是感天动地,奴婢在一旁看着,都忍不住心酸落泪呢。”
“少拍马屁。”刘禅接过茶,喝了一口,“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陛下放心,奴婢己经按照您的吩咐,在仪式外围安排了几个机灵的小子,留意各位大人的反应。李都督(李严)今日脸色铁青,全程几乎没怎么说话。倒是董侍中(董允),看着丞相的背影,眼圈都红了,是真伤心。”黄皓低声汇报着。
“嗯,董允是个老实人。”刘禅点点头,“对了,朕交代你的另一件事呢?”
“陛下是说……战报的事?”黄皓凑近了些,声音压得更低,“奴婢己经想好说辞了,就等陛下开口。”
刘禅满意地笑了笑。他放下茶杯,揉了揉还有些发酸的脸颊,开始琢磨下一步计划。诸葛亮走了,成都就成了他刘禅的试炼场。李严是个麻烦,但也是个机会。后宫那边,吴太后经过上次李严的弹劾,现在应该更依赖自己了。白毦兵那边,黄皓的情报网己经能接触到一些低阶军官,虽然还影响不了大局,但至少是个开始。
最重要的是,南中的战事,将为他提供源源不断的信息和……实验素材。
几天后,刘禅估摸着诸葛亮的大军应该己经走远了,便开始实施他的“战报计划”。
这天下午,他特意召见了董允。董允一来,就看到刘禅正对着一幅挂在墙上的简陋地图发呆,浩瀚宇宙的星辰大海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地图上歪歪扭扭地画着益州和南中的大致轮廓,旁边还写着几个狗爬似的字:“相父到哪儿了?”
“陛下。”董允行礼道。
刘禅“吓了一跳”,连忙转身,脸上露出“被抓包”的不好意思的表情:“啊,是董爱卿啊!快免礼免礼。”他指着地图,愁眉苦脸地说:“董爱卿,你看,相父他们走到这里了吧?唉,南中那么远,路上会不会遇到危险?那些蛮子凶不凶?朕这几天吃不好睡不好,就担心相父。”
董允看着少年天子那真挚的担忧,心中一阵柔软,安慰道:“陛下不必过于忧心,丞相用兵如神,麾下将士亦是精锐,定能化险为夷。”
“可是……可是朕还是担心嘛!”刘禅开始耍赖,扯着董允的袖子,“董爱卿,你是侍中,能接触到前方的战报对不对?以后……以后你能不能把战报的抄录副本,也给朕送一份来?朕就想知道相父每天安不安全,走到哪里了,吃得好不好……朕保证,绝不干涉军事!朕就是……就是看看,图个心安。”
他眨巴着大眼睛,努力做出人畜无害的表情,心里却在呐喊:快答应!快答应!老子要看的是地形、天气和后勤路线!谁关心诸葛亮吃得好不好!
董允看着刘禅那副可怜兮兮的样子,又想起诸葛亮临走时叮嘱自己要“匡正陛下”,但陛下此举纯属孺慕之情,似乎并无不妥。而且陛下也保证了不干涉朝政。他沉吟片刻,觉得这并非什么原则性问题,反而能体现天子的孝心,便欣然应允:“陛下孝心可嘉,臣遵命。自明日起,臣便将每日战报副本送至陛下宫中。”
“真的?太好了!谢谢你,董爱卿!你真是个大好人!”刘禅高兴得差点跳起来,赶紧忍住,继续扮演乖宝宝,“你放心,朕就看一看,绝对不会乱说的!”
董允看着刘禅那“纯真”的笑容,也欣慰地笑了。他哪里想得到,眼前这个看似只关心“相父”冷暖的少年天子,脑子里正在盘算着如何利用这些战报信息,捣鼓出一些足以改变战争形态的“小玩意儿”。
从第二天开始,董允果然信守承诺,每天都会将前线战报的抄录副本送到刘禅的御书房。刘禅白天装模作样地胡乱翻看,有时还会故意指着战报上的生僻字问旁边的小宦官,或者对某个地名表示好奇,演足了“好奇宝宝”的戏码。
但到了晚上,御书房深处那间只有他和黄皓能进的小密室,就成了另一个世界。
油灯下,刘禅屏退左右,只留黄皓在门口把风。他摊开战报副本,眼神锐利,哪里还有半分白天的懵懂。
“你看这里,”刘禅指着一份战报上的记录,“‘军至卑水,连雨十日,弓弦受潮,弩机滞涩,损三成。’果然,南中这鬼天气,对弓弩太不友好了。”
黄皓凑过来看,他虽然识字不多,但大概意思能看懂:“陛下,弓弩坏了可以修可以造,咱们蜀中的工匠厉害着呢。”
“修?造?远水解不了近渴!而且你看后面,”刘禅又翻出另一份战报,“‘遇夷兵藤甲,刀箭难入,我军颇受挫。’藤甲兵!这玩意儿防御力惊人,普通的弓箭根本射不穿!”
黄皓倒吸一口凉气:“那……那可如何是好?”
“如何是好?”刘禅嘴角勾起一丝神秘的笑容,“所以朕才让你找那个‘墨道人’啊。战报里这些关于地形、天气、敌军装备的信息,就是最好的研究方向。”
不久后,一个穿着破旧道袍、头发乱糟糟、身上总带着一股硝石硫磺味道的干瘦老头,被黄皓秘密带进了这间密室。这就是刘禅通过黄皓的情报网,从成都城外一个破道观里“淘”来的宝贝——墨道人。此人对炼丹术(或者说早期的化学)极为痴迷,尤其对“火药”这种东西有异乎寻常的天赋和兴趣,但在主流社会看来,就是个不务正业的方士。
刘禅凭借上辈子残存的化学知识,加上从战报中提取的关键信息(潮湿环境、破甲需求),开始给墨道人“指点迷津”。
“老墨啊,你看,这寻常的火药,遇湿则哑,威力也有限。咱们得想办法,让它更‘暴躁’一点,而且不那么怕水。”刘禅拿着一根炭笔,在纸上画着谁也看不懂的符号,“是不是可以试试调整硝石、硫磺和木炭的比例?或者加点别的东西?比如……某种黏稠的油脂,让它成坨,外面再用防水的油纸或薄陶罐封装?”
墨道人听得眼睛发亮,如同发现了新大陆。他原本以为这位小皇帝找他来,顶多是炼点长生不老的丹药(虽然他炼不出来),没想到竟然是探讨这种“杀人放火”的利器,而且思路如此清奇!
“陛下……陛下真乃神人也!”墨道人激动得胡子都在抖,“贫道……贫道这就去试!只是……这硝石、硫磺,尤其是上好的硝石,都是军管物资,不好弄啊。”
刘禅看向黄皓。
黄皓面露难色:“陛下,少量的话,奴婢还能通过些……特殊渠道,从黑市上零星买点。但若是大量需要,恐怕……”
“先少量试!”刘禅果断道,“安全第一,不要引起注意。黄皓,你负责供应。老墨,你负责试验,有什么进展,随时通过黄皓报朕。记住,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绝不能让第西个人知道!咱们搞的这个东西,朕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震天雷’!”
“震天雷……”墨道人喃喃念着这个名字,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
于是,在诸葛亮于南中丛林里与叛军周旋的同时,成都深宫之中,一场围绕着火药改良的秘密实验,在少年天子刘禅的亲自指导下,悄然开始了。刘禅白天是那个思念相父、人畜无害的傀儡皇帝,晚上则化身为穿越版的“军工专家”,指点着墨道人朝着“热兵器时代”迈出蹒跚的第一步。
黄皓果然有些门路,几天后,还真弄来了一小袋硝石和些许硫磺。墨道人如获至宝,躲在他那间被改造成简陋实验室的偏殿里,开始叮叮当当地鼓捣起来,空气中时常弥漫开一股刺鼻的怪味。
然而,购买军管物资,哪怕数量再少,也像是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小石子。涟漪,终究会扩散开来。
这一日,黄皓手下的一个小宦官,在宫外与黑市商人交接时,虽然做得隐蔽,却还是被一个看似偶然路过的低级武官注意到了。那武官是成都武库的一名小令史,负责记录军械物资的出入。他闻到了那小宦官身上残留的、极其微弱的硝石味道,又瞥见其鬼鬼祟祟的样子,心中不由生出一丝疑虑。
“宫里的人,买硝石做什么?”武库令摸着下巴,看着小宦官远去的背影,暗自嘀咕。这点小事,他暂时不会上报,但一颗怀疑的种子,己经悄然种下。刘禅的“震天雷”计划,才刚刚冒出一点火星,却己经引来了第一缕暗中的注视。
刘禅对此还一无所知。他正沉浸在一种创造历史的兴奋感中,看着墨道人呈上的、第一次试爆(规模极小,只在偏僻处炸了个小土坑)成功的初步报告,乐得差点在御书房里翻跟头——当然,没翻成,怕再把腰闪了。
“相父啊相父,你在前面打生打死,儿臣在后面给你准备惊喜呢。”刘禅望着南方,脸上露出了一个混合着稚气与野心的笑容,“这战报里的秘密,可比你想象的,要有趣得多啊……”
他不知道的是,他索要战报的举动,他暗中进行的小动作,就像投入历史洪流中的几颗石子,正在激起一圈圈越来越大的涟漪。而这一切,都只是开始。属于刘禅的时代,那看似平静的江水之下,暗流己然开始汹涌。
(http://www.220book.com/book/WMO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