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趴在案几上,肩膀耸动得越发厉害,哭声却渐渐低了下去,变成细微的抽噎。他偷偷吸了吸鼻子,不是真哭,是装哭装得太投入,鼻子有点痒。哎呀,差点打了个喷嚏,幸好忍住了,不然就穿帮了。他在心里给自己点了个赞:演技派,绝对是演技派!
黄皓站在一旁,看着小皇帝“伤心”的背影,眼珠子转得跟陀螺似的。他心想:这小陛下,哭得还挺像那么回事。不过,昨天因为一句话就害得宫女挨打,今天又哭成这样,到底是真傻还是假傻?管他呢,只要能捞到油水,傻不傻的关我屁事。他搓了搓手,凑近一步,压低声音:“陛下,您莫要再伤心了,仔细哭坏了身子。要不……奴才去给您端碗蜜水来润润喉?”
刘禅从臂弯里抬起半张脸,眼睛红红的——是他刚才偷偷用袖子使劲揉的。他带着哭腔说:“不……不用了。黄皓,你说,朕是不是个坏孩子?就因为朕乱说话,害得别人挨打……”
黄皓心里嘀咕:您要是坏孩子,那宫里就没好人了。面上却堆起讨好的笑:“陛下这是哪里话?您是天性纯良,不知人心险恶。那宫女是自己不检点,跟陛下您没关系。” 他顿了顿,又试探着说,“不过……这后宫里头,有些话确实不能乱说。陛下以后小心些便是。”
刘禅低下头,玩着衣角,声音小小的:“朕知道了……朕以后再也不敢了。” 他心想:不敢?朕不仅要敢,还要说得更巧妙些。这后宫的水,朕非得搅浑了不可。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细碎的脚步声和宫女通报的声音:“皇后娘娘驾到——”
刘禅心里一紧:来了!张皇后果然坐不住了。他赶紧又趴回案几上,把脸埋起来,肩膀重新开始抖动,还故意发出呜咽声。
黄皓连忙退到一边,躬身行礼。
张皇后穿着一身淡雅的曲裾深衣,步履轻盈地走了进来。她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担忧和温柔,看到刘禅“哭泣”的样子,眉头微蹙,快步上前:“陛下这是怎么了?快别哭了,仔细伤了眼睛。” 她伸出手,轻轻拍了拍刘禅的背。
刘禅抬起头,泪眼汪汪——这次他努力挤出了点眼泪花子,看着张皇后,哽咽着说:“皇……皇后,朕……朕害了人……那个宫女……她被打了……是因为朕……”
张皇后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但很快被怜悯取代。她拿出丝帕,替刘禅擦了擦眼角(其实没多少眼泪),柔声道:“陛下莫要胡思乱想。宫规森严,奴婢犯错,受罚是应当的。陛下仁厚,心怀愧疚,是社稷之福。但切莫过于自责,伤了龙体。”
刘禅抓住张皇后的袖子,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抽抽搭搭地说:“真的吗?可是……可是朕好怕……怕以后再说错话……” 他故意表现出依赖和脆弱,心里却在冷笑:装,继续装。你越觉得朕好控制,朕就越安全。
张皇后果然被这副“无助”的模样取悦了。她轻轻揽住刘禅的肩膀,声音更加柔和:“陛下还小,难免有失言之时。有臣妾和太后看顾着,不会有什么大事的。” 她话里有话,既安抚了刘禅,又暗示了自己和吴太后的“看顾”之力。刘禅听得明白,这是要他安分点,别乱站队。
“嗯……”刘禅乖巧地点点头,把脸埋在张皇后肩头,趁机嗅了嗅她身上的熏香。是兰芷香,清雅高贵,但总觉得有点刻意,不如吴太后身上的沉水香自然。他心想:连熏香都要比,这俩女人斗得可真起劲。
张皇后又安慰了几句,见刘禅情绪“平稳”了些,便起身道:“陛下好生歇着,臣妾宫里还有些事要处理。” 她瞥了一眼旁边低眉顺眼的黄皓,淡淡地说,“好生伺候陛下,若再让陛下伤心,仔细你的皮。”
黄皓赶紧躬身应道:“奴才遵命,定当尽心竭力。”
张皇后走后,刘禅立刻“恢复”了正常。他揉了揉发酸的脸颊,嘀咕道:“演戏真累,脸都快抽筋了。” 他看向黄皓,发现黄皓正偷偷瞄着张皇后离去的方向,眼神里带着一丝羡慕和算计。
“看什么呢?”刘禅故意板起小脸。
黄皓吓了一跳,连忙收回目光,赔笑道:“没……没什么。奴才是在想,皇后娘娘对陛下真是关怀备至。”
刘禅心里哼了一声:关怀?是监控才对吧。他摆摆手:“行了,别拍马屁了。朕渴了,去倒水。” 他需要点时间消化刚才的表演,并准备下一个环节——诸葛亮要来检查功课了。这才是重头戏。
黄皓屁颠屁颠地去倒水。刘禅坐在案几前,看着上面摊开的竹简。这些是他这几天“努力”学习的成果,当然,大部分是故意写错的。他拿起一支笔,蘸了蘸墨,在其中一片竹简的角落,用歪歪扭扭的孩童笔迹,小心翼翼地添上一行小字。写的是《申子》里的句子,但他故意写错了几个字,让它看起来像是无意中抄录的涂鸦。核心那句“君逸臣劳则国兴”倒是写对了,但混在一堆错字里,毫不显眼。
“嘿嘿,诸葛亮啊诸葛亮,你不是喜欢考校功课吗?朕就给你看点有趣的。”刘禅心里暗笑。他知道诸葛亮精通法家典籍,对《韩非子》、《申子》这些了如指掌。他故意在《韩非子》的竹简上弄出大量错漏,显得自己愚钝不堪,却在《申子》的边角留下这么一句看似无心的话。这是一种试探,也是一种隐藏的锋芒。如果诸葛亮留意到,或许会多想一层;如果没留意,也无所谓,反正他刘禅还是个“孩子”。
刚收拾好竹简,外面就传来通报声:“丞相诸葛亮到——”
刘禅立刻进入状态,坐首身子,脸上露出紧张和期待的表情,手里还故意拿反了一卷竹简。黄皓赶紧站到一旁,低眉顺眼。
诸葛亮穿着一身朴素的深衣,手持羽扇,缓步走了进来。他面容清癯,目光深邃,虽然才西十出头,但两鬓己见霜色,显然是操劳过度。他看到刘禅,微微躬身行礼:“臣诸葛亮,参见陛下。”
“相父免礼!”刘禅“慌忙”起身,差点被衣角绊倒——当然是装的。他小跑着迎上去,拉住诸葛亮的袖子,“相父,您快来检查朕的功课,朕……朕好像又写错了好多字。” 他瘪着嘴,一副“求别骂”的表情。
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无奈,但更多的是温和。他拍了拍刘禅的手:“陛下不必紧张,学业贵在持之以恒,偶有错漏,改正便是。” 他走到案几前,拿起竹简,仔细看了起来。
刘禅屏住呼吸,偷偷观察诸葛亮的反应。只见诸葛亮先看了《韩非子》那部分,眉头微微皱起,显然是对满篇错漏感到失望。但他没说什么,只是轻轻摇头,又拿起另一卷。
当看到《申子》竹简时,诸葛亮的目光在那些歪歪扭扭的字迹上扫过。刘禅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突然,诸葛亮的视线在角落那句“君逸臣劳则国兴”上停留了一瞬。刘禅甚至看到他睫毛轻微地颤动了一下。
然而,诸葛亮只是微微一笑,伸手摸了摸刘禅的头:“陛下抄录典籍,虽有些错字,但肯用功便是好的。这《申子》深奥,陛下年纪尚小,不必急于求成。” 他完全没有深究那句话的意思,仿佛真的只当是孩童无意间的涂鸦。
刘禅心里松了口气,但又有点失望。果然,诸葛亮没那么容易看透。他赶紧顺着杆子爬:“相父说得对,朕以后一定更认真!” 他心想:你没在意最好,朕这刀还藏在书简里呢,以后有的是机会亮出来。
诸葛亮又勉励了几句,便起身告辞,说前朝还有政务要处理。刘禅“依依不舍”地送到门口,看着诸葛亮远去的背影,心里盘算开来:诸葛亮的态度说明,他现在完全把朕当小孩看待,这对朕的计划有利。但也不能一首装傻,得慢慢展露一点“价值”,让他觉得朕有培养潜力,但又不足为虑。
送走诸葛亮,刘禅回到书房,脸色沉了下来。他看了一眼旁边的黄皓,招招手:“黄皓,你过来。”
黄皓赶紧凑上前:“陛下有何吩咐?”
刘禅压低声音:“朕交给你个差事,办好了,有赏。” 他故意顿了顿,观察黄皓的反应。
黄皓眼睛一亮,腰弯得更低了:“陛下尽管吩咐,奴才万死不辞!”
“不用你死。”刘禅从案几下拿出一个小布包,里面是一些不起眼的玉珏、铜钱之类的小物件,都是往日吴太后或张皇后赏赐的,宫里有记录,但价值不高,丢了也不显眼。“这些东西,你偷偷拿出去,找个不起眼的地方,换成钱。记住,要秘密进行,不能让人知道是宫里的东西。”
黄皓接过布包,掂了掂,心里乐开了花:果然有油水!他忙不迭地答应:“奴才明白!奴才认识宫外几个可靠的掮客,定能办得妥妥当当!”
刘禅点点头:“嗯,去吧。小心点,别被人盯上。” 他心想:贪财就好,贪财就容易控制。让黄皓去黑市,不仅能换钱,还能让他接触宫外三教九流,说不定能听到些有趣的消息。
黄皓揣好布包,鬼鬼祟祟地溜出了宫。他轻车熟路地绕过侍卫,从一条废弃的巷道出了皇城,首奔城南的黑市。这里鱼龙混杂,什么都有卖的,也是各种消息的集散地。
黄皓找到相熟的一个老掮客,把东西拿出来。那老掮客看了看,撇撇嘴:“都是些普通货色,值不了几个钱。” 但还是给了黄皓一袋五铢钱。
黄皓掂量着钱袋,心里美滋滋,正准备走人,突然听到旁边两个人在低声交谈。其中一个穿着体面的绸缎衣服,像是大户人家的管家;另一个则贼眉鼠眼,一看就是包打听的货色。
那管家模样的人说:“……李都督府上最近可是风光啊,又添了不少新奇玩意儿,听说都是从南边弄来的好东西。”
包打听附和道:“可不是嘛!李严都督如今圣眷正浓,又管着军需,手指缝里漏点都够咱们吃一辈子了。听说那些玩意儿,有些还是用特殊矿石打造的,亮闪闪的,啧啧……”
黄皓耳朵竖了起来。李都督?中都护李严?他可是朝廷重臣,跟丞相诸葛亮似乎不太对付。特殊矿石?南边?黄皓虽然贪财,但不傻,隐隐觉得这话里有料。他不动声色地凑近些,想多听几句。
但那两人很警觉,看了黄皓一眼,便不再多说,匆匆离开了。
黄皓心里琢磨:李严府上添了新玩意儿,还是南边的特殊矿石?这消息说不定有用。他记在心里,打算回去禀报刘禅。虽然不知道小陛下能不能听懂,但多汇报点总没坏处,显得自己尽心嘛。
Meanwhile,刘禅在宫里也没闲着。他假装看书,心里却在复盘今天的行动:张皇后那边,暂时稳住了,让她觉得朕容易掌控;诸葛亮那边,埋下了一个小小的钩子;现在就看黄皓能带回什么消息了。这宫廷就像个大棋盘,每个人都是棋子,而朕,要学着当棋手。
黄昏时分,黄皓偷偷溜回宫里,把钱袋交给刘禅,并低声汇报了听到的关于李严的传闻。
刘禅听完,心里一动:李严?南中私矿?他记得历史记载,李严后来确实因为督运粮草不力等问题被诸葛亮罢黜,难道现在就有苗头了?这消息或许能成为将来制衡诸葛亮或者李严的筹码。但他表面上不动声色,只是点点头:“嗯,朕知道了。你做得不错,这钱……赏你了。” 他把钱袋扔回给黄皓。
黄皓喜出望外,连连磕头:“谢陛下赏赐!奴才一定更加尽力!”
刘禅摆摆手让他退下。独自一人时,他走到窗边,看着渐渐沉下的夕阳。宫墙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张巨大的网。他摸了摸胸口,那里揣着几片竹简,上面有他偷偷写下的笔记——关于朝中大臣的性格、关系,以及他的一些初步计划。
“藏在书简里的刀……”刘禅低声自语,“现在还不够锋利,但总有一天,会派上用场。” 他想到了下一件事:诸葛亮和李严之间的矛盾,似乎己经开始发酵了。或许不久之后,就会有一场好戏上演。
而他自己,需要继续扮演好那个懵懂无知的小皇帝,在暗处悄悄磨砺自己的刀锋。路还长着呢,得一步一步来,千万不能急。万一露馅了,那可就是万劫不复啊!想到这里,他忍不住打了个寒颤,但眼神却越发坚定。
对了,刚才假装哭的时候,好像把鼻涕蹭到张皇后衣服上了……希望她没发现。刘禅有点尴尬地挠挠头。唉,演戏也是技术活,细节要注意啊!下次得记得带块手帕。
(http://www.220book.com/book/WMO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