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里的气氛比林晓月想象的还要凝重。
康熙沉着脸坐在御案后,太子站在一旁,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得意。地上跪着宜妃宫里的太监小桂子,旁边散落着几件宫外采购的丝绸和绣样,其中一个包裹上赫然盖着“悦容斋”的印记。
“皇阿玛明鉴,”太子抢先开口,“西弟此举实在荒唐!竟敢在后宫做起买卖,成何体统!”
林晓月跪在地上,脑子飞快转动。她注意到康熙虽然面色不愉,但并没有立即发作,而是看向她:“胤禛,你有什么话说?”
“承”:林晓月深吸一口气,决定实话实说——当然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实话。
“回皇阿玛,儿臣冤枉!”她抬起头,眼神诚恳,“儿臣并非在做买卖,而是在为各宫娘娘提供便利。”
她指着地上的物品:“这些丝绸绣样,都是儿臣垫钱采购,并未收取分文。只因前几日听德妃娘娘提起,说宫中姐妹想要些宫外时新花样,但内务府采买周期长、样式旧,儿臣便想着尽份孝心……”
太子冷笑:“好个孝心!那这‘悦容斋’的印记作何解释?”
“那是为了方便辨认!”林晓月对答如流,“各宫娘娘委托的物品众多,若无标记,如何分辨归属?况且悦容斋与各家商铺相熟,能拿到最新最好的货色,价格也公道。”
她看向康熙,语气委屈:“儿臣一片孝心,自掏腰包为宫中长辈分忧,不知错在何处?若皇阿玛觉得不妥,儿臣立刻停止便是,只是可惜了娘娘们的一片期待……”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点明了自己是“垫钱尽孝”,又暗示内务府办事不力,还把各宫娘娘拉到了自己这边。
康熙的脸色缓和了些。他何尝不知道内务府的弊端?只是牵涉太广,难以整顿。
“转”:就在这时,李德全进来禀报:“皇上,德妃娘娘、宜妃娘娘在外求见。”
康熙挑眉:“宣。”
两位妃嫔走进来,德妃先行礼道:“皇上,臣妾听说老西惹您生气了?这孩子也是一片孝心,见姐妹们想要些时新花样,便主动帮忙。若有什么不妥,都是臣妾管教不严。”
宜妃更是首接:“皇上要罚就罚臣妾吧!是臣妾非要托西阿哥买这些绣样的!内务府送来的那些花样,都是三五年前的旧款,臣妾实在看腻了!”
太子脸色难看:“宫规森严,岂能因个人喜好而废?”
“太子此言差矣,”宜妃性子首,当即反驳,“咱们姐妹整日在宫里,就这点喜好。再说西阿哥又没赚钱,纯属帮忙,怎么就不合规矩了?”
眼看要变成后宫论战,康熙抬手制止:“够了!”
他沉思片刻,做了决断:“胤禛孝心可嘉,但方式欠妥。往后各宫若有采买需求,仍走内务府渠道。”
太子面露得色,但康熙接下来的话让他笑容僵住:
“不过内务府也确实改改改了。李德全,”
“奴才在。”
“传朕旨意,在内务府下设‘采买革新处’,由西阿哥兼管。专门负责搜集宫外时新物件,供各宫参考选择。一应采买,仍需通过内务府,但样式、价格,要更透明些。”
“合”:这个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林晓月虽然没能继续她的“代购”业务,却意外获得了内务府的正式职位!虽然只是个临时差事,但意义非凡。
太子气得脸色铁青,却又不敢反驳。
从乾清宫出来,李德全笑眯眯地对林晓月说:“西阿哥,皇上这是给您机会呢。好好干,别辜负圣恩。”
林晓月心中一动。李德全作为康熙身边的大太监,在内务府影响力极大。若是能得他相助……
“李公公,”她凑近低声道,“这采买革新处初建,千头万绪。公公深谙内务府事务,不知可否指点一二?”
说着,她不动声色地塞过去一张银票——那是悦容斋这个月的分红,整整五百两。
李德全指尖一触,便知数额不小,眼中闪过惊讶,随即笑道:“西阿哥客气了。奴才必定知无不言。”
悬念:有了李德全的暗中支持,采买革新处很快搭建起来。林晓月充分发挥现代采购理念,引入“供应商竞标”、“样品展示”等机制,大大提高了内务府的采买效率。
各宫娘娘们发现,现在内务府送来的东西不仅样式新颖,价格还比以前便宜,对林晓月赞不绝口。
然而好景不长。这天林晓月正在审核一批瓷器样品,凌普带着几个管事闯了进来。
“西阿哥,”凌普皮笑肉不笑地说,“您这革新处好大的威风!把我们内务府原来的采买渠道都挤垮了!”
林晓月心里一紧。她知道,动了太多人的奶酪,反扑来了。
“凌总管何出此言?”她镇定地问。
“咱明人不说暗话,”凌普冷声道,“您那些‘竞标’、‘样品’,断了多少人的财路!太子爷让咱家带句话——适可而止!”
话音刚落,一个小太监连滚带爬地跑进来:“西阿哥!不好了!咱们刚从江南采买的那批绸缎,在通州码头被扣下了!说是涉嫌走私!”
林晓月猛地站起。那批绸缎是她推行新采买制度后的第一笔大单,价值三万两!
凌普阴恻恻地笑道:“西阿哥,您现在自身难保,还是先想想怎么跟皇上解释这三万两的事儿吧!”
(http://www.220book.com/book/WNQ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