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韩痞帅刚把抄好的半卷《礼记》整理好,就听见院门外传来一阵沉稳的脚步声,伴着仆从的通报:“韩小友在家吗?我家老爷王乡绅前来拜访。”
韩痞帅连忙起身,小昭也快步迎了出去。只见王乡绅身着一身素雅的锦缎长衫,手里握着一把象牙柄折扇,身后跟着一个提着食盒的仆从,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丝毫没有世家乡绅的倨傲。
“王先生大驾光临,晚辈有失远迎,快请进。”韩痞帅拱手行礼,将人让进院内。小院虽简陋,却被小昭收拾得干净整齐,院角的青菜长势喜人,石桌上还摆着昨晚抄好的书稿,透着一股书卷气。
王乡绅目光扫过石桌上的书稿,见字迹工整秀丽,排版清晰,忍不住点头:“小友抄书也如此用心,难怪张掌柜对你赞不绝口。”他在石凳上坐下,仆从将食盒打开,取出两卷叠得整齐的宣纸、一方莹润的墨锭,还有一小罐上好的茶叶,“一点薄礼,不成敬意,都是读书人用得上的东西。”
韩痞帅连忙推辞:“先生太客气了,晚辈不过是随口吟了几句诗,怎敢收您如此厚重的礼物?”
“哎,小友不必推辞。”王乡绅摆手,语气诚恳,“昨日听你吟《悯农》,又见你教邻里孩童识字,句句透着对民生的关怀,字字藏着真才实学。这礼物不是谢你吟诗,是谢你肯为寒门子弟启蒙,这份心意,比什么都贵重。”
小昭端来刚沏好的茶,王乡绅接过,抿了一口,才缓缓道出此行的目的:“实不相瞒,老夫今日来,是想聘小友做我家的西席,教犬子和几个孙辈读书。”
他顿了顿,补充道:“老夫有两个儿子,长子在外地做官,幼子在家打理产业,孙辈们也到了启蒙的年纪。之前请过几位先生,要么只会照本宣科,要么满身酸腐气,孩子们听得昏昏欲睡。昨日见小友教书,能把‘日、月、水、火’讲得生动有趣,还能教他们惜粮懂礼,便知小友是难得的良师。”
说着,他报出了聘金:“每月五贯钱,管三餐,若是小友愿意搬去府中住,还能单独给你收拾一间书房,方便你读书备考。”
这个聘金在江宁算是极高的了,寻常西席每月不过一两贯钱,王乡绅给出的待遇,足以让韩痞帅和小昭彻底摆脱窘迫,甚至能攒下不少钱用于科举。小昭在一旁听得眼睛发亮,悄悄拉了拉韩痞帅的衣角,却见他微微蹙起了眉。
韩痞帅沉默片刻,双手再次拱手,语气带着歉意:“先生的厚爱,晚辈心领了,只是实在无法应下这份聘约,还望先生海涵。”
王乡绅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他会拒绝:“小友是觉得待遇不够?若是有其他要求,尽可开口,老夫都能商量。”
“并非待遇的问题。”韩痞帅摇头,目光坚定,“晚辈自小孤苦,唯一的志向便是通过科举,既能光耀门楣,更想将来能为百姓做些实事,就像先生当年为官一样。如今离解试只有三个月了,晚辈正抓紧时间备考,若是当了西席,每日要授课数个时辰,恐怕会耽误复习,误了考期。”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晚辈并非不愿教孩子们读书,只是眼下科举事大,实在分身乏术。若是先生不嫌弃,日后晚辈备考之余,若孩子们有不懂的问题,随时可以来小院问我,晚辈定当知无不言。”
王乡绅看着韩痞帅,见他眼神清澈,语气诚恳,没有半分虚伪,心里不仅没有不悦,反而更欣赏了。他活了大半辈子,见多了为了眼前利益放弃长远志向的人,韩痞帅明明身处寒门,却能抵住高待遇的诱惑,坚持备考,这份定力和志向,实属难得。
“好!好一个‘科举事大,分身乏术’!”王乡绅忍不住拍了拍石桌,哈哈大笑,“老夫没看错人!你这志向,比老夫当年只想着做官,格局大多了!”
他收起折扇,语气愈发温和:“既然如此,老夫便不勉强你了。只是有句话要跟你说,备考虽重要,也别累坏了身子。我府中书房有不少典籍,从《十三经注疏》到历代策论,都还算齐全,你若是需要,随时可以去借,不必客气。”
“另外,”他又道,“老夫在县学也有些熟人,若是你想旁听先生讲课,老夫可以给你写封信,保准你能进去。县学的先生多是前科进士,讲起经义策论,比你自己琢磨要省力得多。”
韩痞帅闻言,心中一暖,连忙深深鞠躬:“多谢先生!晚辈正愁找不到完整的《十三经注疏》,也想听听县学先生的讲解,只是苦于没有门路。先生这份恩情,晚辈没齿难忘!”
“举手之劳罢了,不必言谢。”王乡绅摆摆手,起身道,“时辰不早了,老夫也不打扰你备考了。这宣纸和墨锭你务必收下,写策论用得上好纸好墨,也能让阅卷官多几分好感。茶叶你留着,累了的时候沏一杯,解乏。”
韩痞帅见他坚持,便不再推辞,双手接过礼物:“那晚辈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日后若有机会,定当报答先生。”
“报答谈不上,”王乡绅笑着说,“老夫只是惜才,盼着你将来能金榜题名,做个为百姓办实事的好官,也算圆了老夫当年的心愿。”
送王乡绅到院门口,看着他的轿子渐渐远去,小昭才捧着那两卷宣纸,一脸激动地说:“少爷,王乡绅人真好!不仅不怪您拒绝,还愿意帮您借典籍、找旁听的门路,这下您备考就方便多了!”
韩痞帅点点头,拿起那方墨锭,入手温润,显然是上等的松烟墨。他心里清楚,王乡绅的这份善意,不仅是因为他的《悯农》诗,更是因为他拒绝西席时展现的志向和定力。在这个看重出身的时代,一个寒门学子能守住本心,不被眼前利益诱惑,反而更容易得到贵人的赏识。
“是啊,”他轻声道,“这份善缘,咱们得记在心里。等将来我真能做些实事了,也不能忘了今天这份初心。”
回到院中,韩痞帅把宣纸和墨锭小心收好,又拿起王乡绅留下的茶叶,闻了闻,清香扑鼻。他沏了一杯,递给小昭:“你也尝尝,这是好茶。”
小昭接过茶杯,小口抿着,脸上满是笑意:“少爷,您说咱们以后会不会越来越好?就像这茶一样,从之前的粗茶淡饭,到现在能喝上这么好的茶,还能得到王乡绅的帮忙。”
韩痞帅看着院角的青菜,又望向巷口的方向,眼神里满是坚定:“会的。只要咱们一步一步走稳了,不放弃,将来一定会越来越好。等解试结束,我还要去长安,去见一个很重要的人。”
他想起那个在文会后园偶遇的“画中仙”李长宁,想起她弹琵琶时的模样,想起她临走时递给他的那枚玉佩。如今他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离长安也越来越近,或许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能再见面了。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石桌上的书稿上,留下斑驳的光影。韩痞帅拿起毛笔,蘸了蘸新墨,在宣纸上写下“不忘初心”西个字,字迹力透纸背,一如他此刻的心境。
(http://www.220book.com/book/WNY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