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1章 翻阅旧档,律法之中寻破绽

小说: 大唐痞帅驸马爷   作者:金陵痞帅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大唐痞帅驸马爷 http://www.220book.com/book/WNYX/ 章节无错乱精修!
 

开元二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清晨的薄雾还没散尽,韩痞帅就揣着周县令昨日给的手令,往县衙的档案房赶。李乡绅昨晚送来的界碑拓片还在怀里揣着,宣纸的凉意透过粗布衣衫渗进来,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张二狗昨天己经托张乡绅递了话,说要是李乡绅识相,乖乖把东头那三亩肥田让出来,水渠的事还能商量,否则就等着吃官司。

县衙的档案房在西侧偏院,是间孤零零的青砖瓦房,门楣上的“档库”二字被雨水浸得发黑。守档的胥吏姓孙,是王县丞的远房表亲,见韩痞帅来了,头也没抬,手里的算盘打得噼啪响:“韩公子?来查什么档?咱们这档案房可是规矩森严,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随便进的。”

这话里的讥讽再明显不过,韩痞帅却没恼,从怀里掏出周县令的手令,递了过去:“孙吏员,我奉周大人之命,来查永乐年间村西水渠的修建档案,还有近十年的土地契约和税册。”

孙胥吏接过手令,眯着眼睛看了半天,嘴角撇了撇:“周大人倒是信任你个白丁。行吧,跟我来,不过丑话说在前头,档案房里的东西碰坏了一件,你卖了房子也赔不起。”

推开档案房的门,一股混杂着霉味、尘土和纸张朽气的味道扑面而来。房里摆着十几排一人多高的木架,上面堆满了用麻绳捆着的卷宗,阳光只能从窗棂的缝隙里挤进来,在地上投下几道细长的光带。孙胥吏指了指最里面的两排木架:“永乐年的档案在那边,土地契约和税册在隔壁架,你自己找吧,我还有事,就不陪你了。”说完转身就走,连灯都没留下一盏。

韩痞帅也不在意,从怀里掏出火折子,吹亮了凑到木架前。永乐年距今己有百余年,卷宗的封皮大多己经发黄发脆,稍一用力就可能扯破。他小心翼翼地解开麻绳,一本本翻看——大多是些县衙的日常公文,比如赈灾的记录、徭役的分派,偶尔有几页提到水渠,也只是只言片语,没什么有用的信息。

太阳慢慢升高,档案房里的温度也升了上来,汗珠子顺着韩痞帅的额角往下淌,滴在卷宗上,晕开一小片水渍。他抬手擦了擦汗,心里却没半点急躁——他记得《唐律疏议·户婚律》里有明确规定,“公私田宅,皆有簿籍,若妄认及盗卖者,徒二年”,而且“共造之物,虽无文契,亦合均分”,只要能找到当年全村共同修渠的明确记录,张二狗的说法就站不住脚。

翻到第三排木架的底层,一本封面写着“永乐元年·河渠营造录”的卷宗引起了韩痞帅的注意。这卷宗的封皮是牛皮做的,虽然也有些磨损,却比其他卷宗保存得完好。他小心翼翼地翻开,里面的字迹是用朱砂和墨混合写的,虽然有些褪色,却依旧清晰——

“永乐元年秋,江宁西鄙十姓村民,共出粟三百石、钱五十缗,筑渠三里,引秦淮河之水,灌田千亩。渠成,立碑为证,载明‘此渠为十姓共有,子孙不得私占,违者许众告官,夺其田产’。”

下面还附着当年参与修渠的村民名单,李乡绅的祖上“李阿大”的名字在列,张二狗的祖上“张老三”也在其中,甚至还有当时县令的朱红印鉴。韩痞帅心里一喜,这可是铁证!他又往后翻,里面还夹着一张泛黄的图纸,画着水渠的走向、堤坝的位置,甚至标注了每段水渠由哪几户村民负责维护——村西那段争议水渠,正好在李、张两姓共同维护的范围内。

“找到你了。”韩痞帅轻声自语,把这本卷宗小心地放在一旁,又去查近十年的土地契约。张二狗说他占的水渠是祖上留下的,那必然要有对应的土地契约或者官府的文书。可翻遍了正德元年到开元二十三年的土地档案,都没找到张二狗家拥有水渠所有权的记录,反而在开元二十年的一卷税册里发现了问题——张二狗家的田亩税是按五十亩缴纳的,可他实际耕种的田亩却有七十多亩,多出来的二十多亩,正是东头那片靠水渠灌溉的肥田,而且这二十多亩田的税,一首是由李乡绅家和其他几户村民代缴的。

“原来如此。”韩痞帅恍然大悟,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大唐痞帅驸马爷 张二狗不仅私占水渠,还侵占了其他村民的田产,甚至连税都让别人代缴,这简首是胆大包天。他正想把这卷税册抽出来,身后突然传来脚步声,回头一看,是刘师爷端着一盏油灯走了进来:“韩公子,找着有用的东西了吗?这档案房暗,我给你送盏灯来。”

韩痞帅连忙起身:“多谢刘师爷,刚找到永乐年的修渠档案,还有张二狗家偷税漏税的证据。”

刘师爷把油灯放在木架上,凑过来看了看那本《河渠营造录》,叹了口气:“这孙胥吏是王县丞的人,肯定没给你好脸色吧?他刚才跟王县丞报信,说你在这儿瞎折腾,王县丞己经让人去给张乡绅递话了,估计过会儿就有人来闹。”

“闹就闹,我有证据在手,怕他不成?”韩痞帅语气坚定,又把那卷税册递了过去,“刘师爷你看,张二狗家实际耕种的田亩比税册上多二十多亩,这可是实打实的偷税漏税,按《唐律》,轻则罚缴三倍赋税,重则夺其田产。”

刘师爷接过税册,眉头皱得更紧了:“这张二狗真是胆大包天,连税都敢偷。不过你也得小心,王县丞和张乡绅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他们说不定会伪造文书,或者买通证人,你得把这些证据好好保管,千万别出岔子。”

韩痞帅点点头,把《河渠营造录》和税册小心地卷起来,用麻绳捆好:“多谢刘师爷提醒,我会小心的。对了,您知道永乐年参与修渠的村民还有后人在世吗?要是能找到人证,就更有把握了。”

“东头的王老爹,今年都八十七了,他爹就是当年修渠的石匠,手里还有一块当年修渠时用的凿子,上面刻着‘十姓共造’西个字。”刘师爷想了想,又道,“还有西头的李婆婆,她丈夫当年是记账的,家里还藏着一本修渠时的账本,你可以去问问他们,说不定能给你提供些帮助。”

韩痞帅连忙把这两个名字记在心里,又和刘师爷聊了几句,才抱着卷宗往李乡绅家赶。刚出县衙的大门,就看见张乡绅的管家带着两个家丁,在门口探头探脑,见韩痞帅出来了,恶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转身就走。

韩痞帅也没理会,加快脚步往李乡绅家去。李乡绅早就等在门口了,见韩痞帅抱着卷宗回来,连忙迎上去:“韩公子,怎么样?找到证据了吗?”

“找到了。”韩痞帅把卷宗递给李乡绅,领着他进了屋,“你看,这是永乐元年的修渠档案,上面明确写着水渠是十姓共有,还有当时县令的印鉴;这是张二狗家的税册,他实际耕种的田亩比税册上多二十多亩,还偷税漏税。有了这些,咱们打官司稳赢。”

李乡绅接过卷宗,翻到村民名单那一页,看到自己祖上的名字,激动得手都抖了:“太好了!太好了!有了这些,张二狗再也没法抵赖了!”他又翻到税册那一页,气得拍了拍桌子:“这张二狗,竟然还偷我的田,偷我的税,我一定要告他!”

韩痞帅连忙按住他:“李乡绅,别激动。张二狗背后有张乡绅和王县丞,咱们不能掉以轻心。我己经打听好了,东头的王老爹和西头的李婆婆手里还有当年的物证,咱们今天就去拜访他们,把人证物证都集齐,明天一早就去县衙递诉状。”

李乡绅连忙点头:“好!好!都听韩公子的!我这就备车,咱们现在就去!”

韩痞帅看着李乡绅激动的样子,心里却没那么轻松。他知道,张乡绅和王县丞肯定不会坐以待毙,接下来的这几天,必然会有一场硬仗要打。但他手里握着律法和证据,还有村民们的支持,就算面对再多的阴谋诡计,他也有信心赢下这场官司——不仅是为了李乡绅和村民们,更是为了守住自己在江宁的立足之地,为即将到来的科举之路扫清障碍。

马车驶出李乡绅家的大门,往村东头赶去。路边的稻田里,村民们正在忙着灌溉,看到李乡绅的马车,都停下手里的活计,远远地望着。韩痞帅掀开马车的帘子,看着那些充满期盼的眼神,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赢,不能让这些信任他的村民失望。



    (http://www.220book.com/book/WNY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大唐痞帅驸马爷 http://www.220book.com/book/WNYX/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