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丰楼记**
长安西市,车水马龙,商贾云集。其间,一座三层木楼拔地而起,飞檐翘角,上覆青瓦,檐下悬着一块黑底金字大匾,上书三个遒劲有力的隶书——“新丰楼”。此楼虽非长安最奢华者,却以其地道的故乡风味与热闹的市井气息,引得无数往来客官驻足。
时维暮春,惠风和畅。新丰楼内己是人声鼎沸。一楼大堂最为热闹,数十张案几(汉人尚席地而坐,或有矮案)错落有致,坐满了各色人等。贩夫走卒、行商坐贾、游学书生,乃至佩刀的游侠儿,皆汇聚于此。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酒气、肉香与淡淡的脂粉气(时有歌女卖唱),夹杂着猜拳行令之声、高谈阔论之语,还有店小二高亢的吆喝:“客官,您的狗肉炖好了——咧!”“上好的新丰酒,再来一斗!”
店小二皆是短衫打扮,束着腰带,脚蹬麻鞋,身手矫健,在席间穿梭往来,端着陶碗陶盆,游刃有余。他们口中的“新丰酒”,乃是楼中招牌,据说其酿法源自新丰故地,清冽醇厚,饮之回甘,最是解乏。
靠窗边一张案几,坐着两位书生,皆着儒衫,一人面色微醺,正手持一卷书,摇头晃脑地吟诵:“‘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此等豪情,当浮一大白!”另一人则捻着胡须,微笑颔首,举杯相和:“然也!我辈读书,当效班定远投笔从戎,方不负此生。”言罢,二人将碗中酒一饮而尽,陶碗碰撞,发出清脆声响。
邻桌,则是几个身着短打、腰挎刀剑的彪形大汉,正光着膀子,呼喝着划拳。“五魁首啊!六六顺!”吼声震耳,唾沫横飞。桌上摆着大块的酱肘子、烤羊肉,还有一碟碟佐酒的盐豆、腌菜。其中一个络腮胡大汉,酒过三巡,兴起,拔出腰间短刀,“啪”地一声钉在桌上,高声道:“那匈奴小儿,若敢再来犯边,某定取其首级,下酒!”引得旁人一阵喝彩。
楼梯口,一阵环佩叮当,香气袭人。几位身着华服、头戴高髻的女子,在侍女的簇拥下,款款上楼。她们是去二楼的雅间。二楼相较于一楼,更为清净雅致,多是富贵人家或有身份的客人。帘幕低垂,隔绝了楼下的喧嚣,偶有丝竹之声隐隐传出,那是请了乐师歌女,在席间弹唱助兴。歌女们或轻拢慢捻,或引吭高歌,唱的多是《诗经》中的名篇,或是时下流行的乐府新歌,如《陌上桑》、《羽林郎》之类,婉转悠扬,荡人心魄。
三楼则更为私密,多是达官贵人商议要事之所,寻常百姓难得一窥。
新丰楼的厨子,手艺亦是一绝。除了招牌的新丰酒,还有各种汉时名菜。炙(烤肉)是必不可少的,有烤全羊、烤乳猪,也有穿在铁签上的烤羊肉串,撒上盐、花椒、孜然(张骞通西域后传入)等调料,香气扑鼻。脍(生鱼片)也是时人所好,将新鲜的鱼切成薄片,蘸着芥末酱(称作“芥酱”),鲜美异常。还有炖煮的羹汤,如雉羹、羊羹,浓稠味美。佐酒的菜肴,则有脯腊(肉干)、菹醢(肉酱)、腌菜、果脯等,种类繁多。
日暮时分,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洒在新丰楼的每一个角落,给喧闹的酒楼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酒酣耳热之际,无论是失意的迁客,还是得意的士人,无论是辛劳的商贾,还是豪迈的壮士,都在这杯酒与佳肴中,暂时忘却了尘世的烦恼与忧愁。
新丰楼,不仅仅是一个饮酒吃饭的地方,它更像是一个浓缩的汉朝社会。在这里,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汇聚一堂。它见证了大汉的繁华与强盛,也聆听了无数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壮志豪情。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酒酣胸胆,生出报国心。新丰楼的灯火,夜夜通明,映照着长安的夜空,也映照着一个伟大时代的勃勃生机。
夜深了,宾客渐渐散去,留下一地狼藉。店小二们开始收拾杯盘,清洗案几。掌柜的则在柜台后,打着算盘,清点着一日的账目,脸上挂着满意的笑容。
明日,当第一缕晨曦照进西市,新丰楼的门,又将准时打开,迎接新的客人,上演新的故事。而这汉朝的酒楼风情,也如同一坛醇厚的新丰酒,在历史的长河中,愈久弥香。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大汉最强皇子(http://www.220book.com/book/WOG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