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的风,带着微山湖的湿气,也带着泥土的芬芳,吹拂在丰邑乡野的田埂上。骄阳似火,晒得土地有些发烫,也晒得两个农夫的脊背黝黑发亮。
一个身材高大,眉宇间却带着几分不羁,即使挽着裤脚,赤着双脚踩在泥水里,也难掩那份睥睨周遭的气度。他便是刘邦,此刻正有气无力地挥舞着锄头,一下一下,显得有些敷衍。地里的杂草似乎比禾苗还要精壮,他却时不时首起腰,望着远方的天空,或是跟旁边的人搭话。
“我说萧何啊,”刘邦抹了把脸上的汗,甩在田埂上,“这日头也太毒了,歇会儿吧?你看这苗,长得慢死了,急也没用。”
旁边的农夫,身材中等,面容清秀,虽然也汗流浃背,但动作却有条不紊,锄头落下,总能精准地除掉杂草,而不伤着禾苗。他便是萧何,闻言只是微微一笑,手下并未停歇:“刘季,(刘邦字季)农人以时,岂能因日晒便误了农时?你看你那垄地,草快比苗高了,还不赶紧除!”
刘邦嘿嘿一笑,并不恼:“我这不是在除嘛。只是这泥土埋不住龙,这田埂也困不住我刘邦。你说,我们这辈子,难道就守着这几亩薄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最后化作一抔黄土?”
萧何首起身,擦了擦额角的汗,目光沉静地看了看刘邦,又看了看这片广袤的田野:“刘季,话不能这么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若无这田埂上的辛苦,何来口中的食粮?再者,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谁又能预料将来之事?眼下,做好手中的活计,方是正理。”
刘邦撇撇嘴,将锄头往地里一拄:“你呀,就是太实在。这地里的活计,你我一起干,你出十分力,我出五分,最后收的粮食,还不都差不多?”
萧何无奈地摇摇头:“你呀,总是想走捷径。这种地和治理地方、安抚百姓是一个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敷衍了事,看似轻松,到了秋收,便知好歹。你看这苗,你用心照料,它便长得茁壮;你若不管不顾,它便孱弱不堪,甚至枯萎。”
刘邦听萧何这么说,似乎触动了什么,他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放在鼻尖闻了闻,又看了看萧何那垄长势明显要好的禾苗,若有所思。他知道萧何说的是对的。萧何不仅农活做得好,平日里帮着里正处理些乡邻琐事,也是条理清晰,公正无私,在乡里颇有威望。
“萧何,”刘邦忽然认真起来,“你说,这天下,是不是也像这一片田地?需要有人好好打理,清除那些‘杂草’,才能让百姓这‘禾苗’茁壮成长?”
萧何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没想到刘邦能有此联想。他看着刘邦,这位看似吊儿郎当的同乡,胸中却似乎藏着一股难以言说的抱负。“正是如此。只是这天下之大,可比这田地复杂万倍。需要有雄才大略之人,更需要有能辅佐其治理天下的贤才。”
刘邦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望着远方连绵的山峦,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若有一日,我刘邦能有机会去‘打理’更大的‘田地’,萧何,你可愿与我一同‘耕耘’?”
萧何看着刘邦,这位平日里嬉笑怒骂、不拘小节的同乡,此刻脸上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和向往。他沉默片刻,然后重重地点了点头:“刘季,你若有此志,我萧何,愿效犬马之劳。你若为那执犁的人,我便为你除草、施肥、引水,助你耕耘出一片丰饶的天下!”
骄阳依旧,但田埂上的两人,心中却仿佛有凉风吹过。泥土的芬芳中,似乎也夹杂了一丝未来的气息。他们或许还不知道,这次田埂上的对话,会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时代的洪流,演变成一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一个将成为开创大汉基业的汉高祖,一个将成为“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的开国名相。
而此刻,他们只是沛县乡野间两个普通的农夫,一个在抱怨着日晒,一个在埋头苦干,共同耕耘着脚下的土地,也悄然耕耘着心中那份尚未萌芽的远大志向。风过田间,禾苗轻摆,仿佛在见证着这田埂上未来的龙与相,最初的相遇与期许。
桔子园的镜冶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WOG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