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7章 樊哙的匕首

小说: 大汉最强皇子   作者:桔子园的镜冶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大汉最强皇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WOGN/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大汉最强皇子》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在楚汉相争的波澜壮阔中,诸多英雄豪杰如繁星般闪耀,而樊哙,这位出身市井、以屠狗为业的猛将,却以其忠勇刚烈,在历史的关键节点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手中的那柄匕首,虽非神兵利器,却在鸿门宴的刀光剑影中,成为了护主心切、力挽狂澜的象征,闪耀着忠义的锋芒。

那是公元前206年,新丰鸿门,一场看似觥筹交错、实则杀机西伏的宴会正在上演。沛公刘邦因先入关中,占据咸阳,引得西楚霸王项羽勃然大怒,设下此宴,意图除之。帐内,亚父范增数次举玦示意,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刘邦危在旦夕。

消息传至帐外,樊哙闻之,心急如焚。他深知刘邦若有不测,不仅是主公的性命,更是整个集团的前途。此时,任何犹豫都可能酿成千古遗恨。他“带剑拥盾入军门”,面对持戟卫士的阻拦,“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展现出惊人的力量与决绝。

闯入帐内,“头发上指,目眦尽裂”,樊哙的勇武之气震慑了在场众人,连不可一世的项羽也不禁“按剑而跽”,问其为何人。张良介绍其为刘邦参乘樊哙。项羽赞其为“壮士”,赐酒赐肉。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其粗犷豪迈,更显英雄本色。

然而,樊哙并非仅恃匹夫之勇。他手中的匕首(或剑,史载为剑,但匕首更显短促精悍,更能体现近距离搏杀的紧张感)此刻虽未出鞘,却己化作无形的威慑。当他义正辞严地斥责项羽:“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这番话,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如匕首般精准,首刺项羽的软肋——他的骄傲与对“义”的标榜。樊哙此时的姿态,手持利器,怒视霸王,是以武力为后盾的正义申辩。他的匕首,不仅是防身的武器,更是维护主公清白、伸张正义的象征。它代表了一种不畏强权、敢于抗争的勇气。

项羽被樊哙的气势与言辞所折服,“默然不应”。正是樊哙这一闯,这一番话,为刘邦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与机会,最终得以借如厕之机,“脱身独去”。

樊哙的匕首,或许没有楚霸王项羽的霸王剑那般闻名遐迩,也没有后来关羽的青龙偃月刀那般传奇。但在鸿门宴那个特定的历史场景下,它承载了樊哙对刘邦的赤胆忠心,见证了一个小人物在大时代中的勇敢抉择。它的锋芒,不在于杀伤,而在于那份“士为知己者死”的忠义,在于那份敢于首面强权、维护正义的无畏。

这柄匕首,是樊哙勇武的体现,更是其忠义品格的物化。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力量,不仅在于武器的锋利,更在于内心的坚定与道义的支撑。樊哙之匕,虽小,其光却足以照亮历史的一角,让后人永远铭记那份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的忠义与勇气。



    (http://www.220book.com/book/WOG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大汉最强皇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WOGN/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