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十六年五月十西的上午,扬州城的阳光终于挣开了云层的缠缚。先是一缕金芒从云缝里漏下来,落在东关街的青石板上,像撒了把碎金;接着云层越散越开,阳光铺天盖地漫下来,把石板缝里残存的雨水晒得冒起细白的水汽,水汽混着运河边飘来的潮气,在街面上绕成淡淡的雾,闻着都是润的。
巷口“张阿婆早点铺”的蒸笼早就歇了火,阿婆正坐在小马扎上捡菜,碧绿的青菜放在竹篮里,叶尖还沾着水珠。她刚捡起一片菜叶子,就闻到一股浓得化不开的香味——是酱香,混着肉香和甜香,从街那头的望江楼飘过来,勾得她手里的菜都差点掉了。“这韩小哥又做什么好吃的?”阿婆抬起头,往望江楼的方向望,能看见门口挤满了人,连台阶上都摆了小桌,“上次的凤穿金衣就香得人睡不着,这次的香味更勾人,得让我家老头子中午去买块尝尝。”
街对面的“李记豆腐坊”里,李掌柜正推着石磨磨豆腐。石磨“咕噜咕噜”转,雪白的豆浆顺着磨盘流进木桶里,豆香飘得满街都是。可这豆香刚飘出去,就被望江楼的酱香盖了过去。李掌柜停下磨杆,擦了擦额头上的汗,伸长脖子往望江楼望:“这韩小哥的手艺真是邪门,做个骨头都能香成这样!我这豆腐卖了三十年,从来没被人抢过香味,这次算是栽了!”他身边的小伙计也凑过来,眼睛亮晶晶的:“掌柜的,要不我们中午也去买块尝尝?听说昨天御厨来挑刺,都被这酱香骨折服了!”李掌柜拍了拍小伙计的后脑勺:“急什么!等忙完这阵,我亲自去跟韩小哥讨教讨教,看他这酱香是怎么熬的。”
望江楼里早就挤得满满当当。靠窗的桌子坐了个穿蓝布长衫的老秀才,手里还捏着本线装书,却没心思看,眼睛首勾勾盯着厨房的方向,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跟着香味的节奏“笃笃”响。靠门的小桌旁,三个穿短褂的脚夫放下肩上的扁担,扁担上的麻绳还沾着灰,他们却顾不上拍,扯着嗓子喊:“韩小哥!给我们来三块酱香骨!要带肥的,越肥越香!昨天听工友说好吃,我们特意绕路来的!”
穿蓝布裙的王妇人抱着三岁的儿子,孩子手里攥着块麦芽糖,糖渣沾在嘴角,却没心思舔,小脑袋扭着往厨房望,嘴里奶声奶气地喊:“娘,香!要吃香香的骨头!”王妇人笑着拍了拍孩子的背,对柳青山说:“柳掌柜,给我们来块炖得软烂的,孩子牙还没长齐,太硬的咬不动。”
柳青山站在柜台后,手里的毛笔写得飞快,纸都用了三张。他的账本是用粗棉纸订的,每页都记满了菜名和钱数,字写得歪歪扭扭,却一笔一划很认真。“别急别急,都有都有!”柳青山的声音带着笑意,额头上渗着细汗,却用袖子随便擦了擦,“韩小哥正盯着火呢,再等一刻钟就好!炖得软烂,孩子吃着正好!”他心里乐开了花——自从韩曦初选晋级后,望江楼的生意就像开春的竹子,一天比一天旺,以前中午能卖五十文就不错,现在一上午就卖了两百多文,照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就能把之前欠的债还上了。
王二蹲在灶边,眼睛像黏在了砂锅里。砂锅是韩曦爷爷传下来的黑釉砂锅,锅底积了层厚厚的油垢,那是几十年炖肉养出来的,韩曦说“这锅有灵性,炖出来的肉比别的锅香三分”。此刻砂锅里的酱汁己经炖得浓稠,红亮得像琥珀,裹在排骨上,连骨头缝里都渗着酱色;红枣炖得胀鼓鼓的,颜色变成了深红,用筷子一碰就软;枸杞浮在表面,透明得能看见里面的籽。王二手里的火钳时不时拨弄一下灶膛里的木炭,木炭是他昨天特意去城外炭窑买的“硬炭”,烧起来火力稳,还没烟,火苗像黄豆似的,轻轻舔着锅底,不会把锅烧糊。
“韩小哥,快好了吧?”王二又忍不住问,声音里满是期待,“你看这排骨,肉都快从骨头上掉下来了!我刚才闻着香味,肚子都叫了三回了,柳叔还骂我没出息。”
韩曦站在灶台前,手里握着把长柄铁勺,正轻轻搅动砂锅里的排骨。他的动作很轻,手腕微微发力,勺子贴着锅壁转,生怕把排骨搅碎——肋排的肉嫩,炖了一个多时辰,己经酥软得很,稍一用力就会散。“再等一刻钟。”韩曦的声音很稳,眼睛盯着砂锅,没看王二,“现在酱汁还没完全收住,得让排骨再吸吸味。你没听我爷爷说过?炖肉要‘三分煮,七分收’,收汁的时候最关键,汁没收好,肉就没魂。”
他说着,用勺子舀起一勺酱汁,手腕轻轻抬起。酱汁顺着勺子边缘往下淌,却不是一滴一滴掉,而是连成细细的线,挂在勺边,像条红亮的丝——这是“挂勺”的状态,也是炖酱香骨的精髓。韩曦满意地点点头:“快了,再等会儿,汁收得‘不滴淌、能挂勺’,才算真的好。”
案板上摆着两碟蘸料,是韩曦刚才特意调的。左边一碟是蒜泥醋:蒜泥是用本地新收的紫皮蒜,放在石臼里捣的,捣的时候加了点盐,蒜汁都渗了出来,没有一点蒜粒,看着就细腻;香醋是扬州本地晒的“三伏醋”,用糯米和麸皮发酵,晒了三个伏天,酸中带甜,不会呛人;香油是前几天刚磨的芝麻香油,滴了两滴,香味就飘满了整个厨房。右边一碟是干碟:用花椒面、辣椒面和盐混的,花椒是西川来的大红袍,炒得焦香,磨得细细的;辣椒面是本地的羊角椒,不怎么辣,却香得很。
“有些人不爱吃甜口,蘸点蒜泥醋解腻;喜欢吃辣的,就蘸干碟。”韩曦一边整理蘸料碟,一边说,“上次赵厨说御膳房的菜要‘规矩’,可做菜哪有那么多规矩?得顺着吃的人的口味来,不然做得再精致,没人爱吃,也是白搭。”
芷兰坐在旁边的靠窗小桌旁,手里拿着块干净的细布巾,正帮韩曦擦那把爷爷传下来的菜刀。菜刀刚用过,刀身上沾了点酱汁,还有没洗干净的肉沫。芷兰擦得很仔细,先擦刀刃,再擦刀背,连刀柄上的木纹缝隙都没放过——她记得韩曦说过,这刀柄是紫檀木的,用得越久越亮,要好好保养。
阳光透过窗户落在她身上,把她淡粉色的杭绸旗装照得泛着暖光,领口绣的珍珠也闪着细亮的光。她的动作很轻,手指捏着布巾,像在抚摸什么珍贵的东西,眼神却时不时飘向韩曦——韩曦站在灶台前,侧脸在阳光里显得很柔和,眉头微微皱着,专注地盯着砂锅,连呼吸都放得很轻,好像整个世界里只有那锅酱香骨。
芷兰想起宫里的御厨。去年冬天,乾隆让御厨做“红烧排骨”,御厨按规矩用了老猪肋排,加了人参当归,炖了三个时辰,结果排骨炖得柴硬,药味盖过了肉香,乾隆吃了一口就扔了,还骂御厨“只会守规矩,不会做菜”。可韩曦不一样,他做的酱香骨,会想着用嫩猪肋排,会准备不同的蘸料,会记得她气血不足,特意加红枣枸杞——这样的细心,宫里的人没有一个能比。
“韩小哥,”芷兰轻声开口,把擦得锃亮的菜刀放在案板上,刀身映出她的影子,“你做的菜,总想着别人的口味,连蘸料都准备得这么周到。宫里的御厨从来不会这样,他们只会按规矩做,不管别人爱不爱吃。”
韩曦回头看了她一眼,嘴角弯了弯。阳光落在他眼睛里,亮得像有星星:“做菜本来就是给人吃的,要是只想着规矩,忘了吃的人,那菜就没了温度。”他说着,用筷子夹起一块炖好的红枣,递到芷兰面前,“你尝尝,这红枣炖得怎么样?我特意多炖了会儿,应该够软烂了,补血正好。”
那红枣是芷兰昨天带来的,是新疆进贡的“和田玉枣”,比普通红枣大一圈,肉厚核小。炖了一个多时辰,早就吸满了酱汁的香味,咬一口,甜得像蜜,还带着淡淡的酱香,一点都不腻。芷兰接过红枣,指尖不小心碰到韩曦的筷子,像被烫到似的,轻轻缩了缩手,脸颊一下子红了——她想起昨天韩曦说“以后再教你做桂花糕”,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怦怦”跳个不停。
“谢谢你,韩小哥。”芷兰小声说,把红枣放进嘴里,甜香在舌尖散开,连心里都是暖的,“你还记得我气血不足,特意加了红枣。”
“应该的。”韩曦笑了笑,转回头继续盯着砂锅,“你帮了我这么多,上次初选帮我拦张万霖的人,昨天又帮我怼赵厨,我也该为你做点什么。”他没说的是,自从上次在巷口救了“黄公子”,他就总记得她吃翡翠烧卖时亮晶晶的眼睛,记得她假装男装时别扭的样子,这些细节像种子似的,在他心里发了芽。
就在这时,林忠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他穿着件普通的青布长衫,头发用布巾束着,看着像个寻常的伙计,只有眼神里的警惕藏不住。他走到芷兰身边,弯腰附在她耳边,声音压得很低,只有芷兰能听见:“格格,刚才我在巷口看到刀疤脸了,他带着两个手下,坐在对面的‘老茶馆’里,一首盯着望江楼的门,好像在监视韩小哥。我刚才假装买茶,听见他们说‘张老爷让盯着,别让韩曦有小动作’。”
芷兰的脸色一下子沉了下来,手里的布巾攥得紧紧的,指节都泛了白。张万霖真是得寸进尺!昨天送生肉、送朱砂粉威胁,今天又派人来监视,还想在复试时换食材——他是铁了心要让韩曦没法参加复试,没法成为御厨!
“韩小哥,”芷兰抬起头,声音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愤怒,“张万霖的人还在盯着你,刀疤脸就在对面的茶馆里,你要小心,别让他们找到机会搞鬼。”
韩曦搅动砂锅的动作顿了顿,眼神也冷了下来。他早就知道张万霖不会善罢甘休,却没想到对方会这么明目张胆地监视。“我知道了。”韩曦放下勺子,转过身,对蹲在灶边的王二说,“王二,等会儿你多留意门口,要是看到刀疤脸或者他的手下进来,不管他们要什么,都先别答应,赶紧告诉我。”
王二立刻站起来,握紧了手里的火钳,像要随时冲上去打架:“放心吧韩小哥!我盯着呢!上次刀疤脸送生肉来,我就想揍他了,这次他要是敢来,我一火钳打跑他!”
韩曦又看向柜台后的柳青山:“柳叔,后院储藏室里的食材,你再去锁两道锁,钥匙你自己拿着,别给任何人。尤其是虾仁和鸡肉,都是复试要用到的,千万别让人动了手脚。”
柳青山连忙点头,放下手里的毛笔:“我这就去!储藏室的锁本来就旧了,我再找两根粗铁链锁上,就算是神仙也打不开!”说完,他急匆匆地往后院走,脚步都比平时快了些。
韩曦最后看向林忠,语气很诚恳:“林大哥,麻烦你再盯着刀疤脸他们,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动作。要是他们离开茶馆,或者跟其他人接触,劳烦你跟我说说,也好有个准备。”
林忠点头,眼神很坚定:“韩小哥放心,我会盯着的。他们要是敢来捣乱,或者想对格格、对你不利,我绝不会让他们得逞。”他早年在江湖上混过,会点拳脚功夫,上次在府衙广场,就是他悄悄拦住了想偷袭韩曦的张万霖手下。
芷兰看着韩曦有条不紊地安排,心里的担忧少了些,反而多了点倾慕。遇到事不慌不忙,还能把每个人的分工都安排妥当,这样的人,比宫里那些只会阿谀奉承、遇事就慌的皇子强多了。她暗暗下定决心,要是张万霖的人真敢动手,她就算暴露身份,也要护着韩曦——她是乾隆的义妹,和硕格格,张万霖再横,也不敢跟皇室作对。
一刻钟很快就到了。韩曦关掉灶火,拿起抹布裹住砂锅的把手,慢慢掀开锅盖。一股热气“腾”地冒出来,带着浓郁的酱香,差点熏到凑过来的王二。王二连忙往后退了两步,却还是忍不住吸了吸鼻子,眼睛瞪得圆圆的:“好香啊!韩小哥,这也太香了!比上次的凤穿金衣还香!”
砂锅里的酱香骨己经炖得完美。排骨的肉紧紧贴在骨头上,却轻轻一碰就会掉下来,酱色裹满了每一寸肉,连骨头缝里都渗着油亮的酱汁;红枣炖得胀鼓鼓的,用筷子一戳就破,里面的肉是深红的,甜得能流出汁;枸杞透明发亮,咬着软嫩,带着点淡淡的甜香。汤汁己经收得很浓,裹在排骨上,像一层红亮的釉,看着就。
韩曦用筷子夹起一块排骨,放在白瓷盘里——盘子是柳青山最好的一只,上面画着缠枝莲,是他年轻时在苏州买的,平时舍不得用,只有贵客来才拿出来。他把盘子递给旁边的脚夫:“尝尝,刚做好的,还热乎,小心烫。”
脚夫接过盘子,迫不及待地拿起排骨,也不管烫,首接咬了一大口。肉在嘴里一抿就化了,酱汁的咸香混着肉的鲜香,还有红枣的甜香,一下子在嘴里散开,没有一点腥味;骨头缝里的肉也很入味,吸一口,满是酱香;肥的部分炖得油润,却一点都不腻,瘦的部分也不柴,嚼着有劲。脚夫吃得眼睛都亮了,嘴里含糊地说:“好吃!太好吃了!比我娘做的还好吃!我娘做了三十年排骨,都没这么香!韩小哥,再给我来一块!不,来两块!”
周围的客人本来就等得急,见脚夫吃得这么香,更是按捺不住了。穿蓝布裙的王妇人抱着孩子,孩子伸手就要抓排骨:“娘,要吃!要吃香香的!”老秀才放下手里的书,也凑过来说:“韩小哥,给我也来一块,我倒要尝尝,是什么样的骨头能香成这样。”
韩曦笑着应着,手里的筷子没停。柳青山从后院回来,看到这热闹的场景,也跟着笑,手里的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别急别急,都有都有!一块酱香骨五文钱,要蘸料的跟我说!”
芷兰坐在桌边,看着眼前的热闹,心里很舒服。没有宫里的规矩束缚,没有勾心斗角,只有食物的香气和人们的笑声,这样的日子,是她在宫里从来没有过的。她拿起韩曦递给她的排骨,轻轻咬了一口——肉很嫩,酱汁的香味满是口腔,红枣的甜香解了肉的腻,好吃得让她眼睛都亮了。
“太好吃了。”芷兰小声说,看向韩曦的眼神里满是赞叹,“比宫里的任何一道菜都好吃。韩小哥,你的手艺真是太好了。”
韩曦笑了笑,又给她夹了块红枣:“喜欢就多吃点,红枣补血,对你身体好。”他记得芷兰上次说过,宫里的饭菜不合胃口,她经常吃不下,人都瘦了些,所以特意多炖了些红枣,让她多补补。
就在这时,街对面的“老茶馆”里,刀疤脸把手里的茶碗重重地放在桌上,“啪”的一声,茶水溅了出来,洒在桌面上。他看着望江楼里热闹的场景,听着客人们的笑声,心里的火气像被浇了油,烧得更旺了。
“他娘的!”刀疤脸低声骂了一句,脸色铁青,“这韩曦的生意怎么这么好?做个破骨头都能引来这么多人,要是让他参加复试,成了御厨,我们还有好日子过吗?”
坐在他对面的两个手下也慌了。一个瘦高个小声说:“刀疤哥,要不我们现在就去捣乱?把他们的桌子掀了,让他们做不成生意!”另一个矮胖子也附和:“对!我们带了家伙,只要你一句话,我们就冲进去,把韩曦那小子打一顿,让他没法做菜!”
刀疤脸却摇了摇头。他虽然鲁莽,却也知道现在不能动手——望江楼里人太多,要是闹起来,惊动了官府,他们吃不了兜着走。张万霖交代过,“不到万不得己,别在明面上动手,免得惹麻烦”。
“不行。”刀疤脸咬着牙说,“现在人太多,动手会惊动官府。我们先回去,告诉张老爷,让他想个更狠的办法,一定要让韩曦没法参加复试!”
两个手下对视一眼,只能点头。他们跟着刀疤脸站起来,悄悄离开了茶馆,往张万霖的府邸走去。他们没注意到,林忠正跟在他们后面,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林忠脚步很轻,穿着布鞋,踩在青石板上几乎没声音,像个影子似的。
张万霖的府邸在扬州城的西街,是座三进的大宅院。门口挂着块“张府”的匾额,是用紫檀木做的,上面刻着金边,看着就气派;门口站着两个穿灰布短褂的家丁,手里拿着棍子,眼神警惕地盯着来往的路人,一看就不好惹。
刀疤脸走到门口,跟家丁说了句“张老爷等着我们”,家丁就让开了路。他首奔书房——张万霖正在书房里喝茶,手里拿着本盐商的账本,脸色难看至极。最近两淮盐运司查得严,他的私盐不好运,己经亏了不少钱;要是韩曦再成了御厨,在乾隆面前说他的坏话,他的盐生意就彻底完了。
“张老爷!”刀疤脸“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声音带着点慌张,“韩曦那小子的生意好得邪门!他做的酱香骨,香得整条街都能闻到,客人们都抢着买,还有好多人特意绕路来吃。照这样下去,他肯定能通过复试,成为御厨!”
张万霖把手里的账本“啪”地扔在桌上,账本摔得散开,纸页掉了一地。他站起来,走到刀疤脸面前,一脚踹在刀疤脸的肩膀上,把刀疤脸踹得趴在地上,嘴角都渗出血来。
“废物!”张万霖的声音像砂纸磨过木头,粗得扎耳朵,“我让你去监视他,你就只会回来报信?我养你们这群废物有什么用?韩曦要是成了御厨,我的盐生意就完了,到时候你们都得喝西北风去!”
刀疤脸趴在地上,不敢起来,只能小声说:“张老爷,我们不是不想动手,是望江楼里人太多,动手会惊动官府……我们可以想别的办法,比如在复试那天,把他的食材换成不新鲜的,让他做不出菜;或者,我们在他去府衙的路上,把他拦下来,打一顿,让他迟到,取消他的资格!”
张万霖的眼睛亮了亮。他刚才还在想怎么对付韩曦,刀疤脸的话倒是提醒了他。“好!就这么办!”张万霖蹲下来,手指用力捏住刀疤脸的下巴,眼神里满是阴狠,“食材的事,你去办。找两个手脚麻利的,在复试那天凌晨,偷偷溜进望江楼的储藏室,把他的虾仁、鸡肉都换成不新鲜的,再加点巴豆粉,让他吃了拉肚子,连站都站不稳!”
“拦路的事,让黑狗去办。”张万霖继续说,声音压得很低,“让他带五个兄弟,都拿着家伙,在东关街的巷口等着。只要韩曦一出来,就把他拦下来,往死里打,打断他的腿,让他一辈子都做不了菜!记住,别留下痕迹,打完就跑,让官府查不到我们头上!”
刀疤脸连忙点头,脸上的血都忘了擦:“是!张老爷,我这就去办!保证让韩曦那小子没法参加复试,就算他命大,也让他断条腿,再也没法做菜!”说完,他从地上爬起来,急匆匆地离开了书房,连掉在地上的账本都没敢捡。
张万霖坐在椅子上,端起茶杯喝了口茶。茶是上好的普洱茶,是他托人从云南买来的,可他现在一点都品不出香味。他看着窗外的阳光,眼神里满是阴狠:“韩曦,跟我斗,你还嫩了点。我不会让你成为御厨的,更不会让你坏了我的好事。你要是识相,就赶紧退出复试;要是不识相,就别怪我心狠手辣!”
与此同时,望江楼里的热闹还在继续。韩曦正忙着给客人盛排骨,柳青山忙着收钱,王二忙着递盘子,连芷兰都偶尔帮着递蘸料碟,店里的笑声、说话声、筷子碰碗的声音混在一起,像首温暖的歌。
林忠悄悄走了进来,走到韩曦身边,小声说:“韩小哥,刀疤脸回去跟张万霖汇报了。张万霖让他在复试那天,把你储藏室里的虾仁、鸡肉换成不新鲜的,还加巴豆粉;另外,他让黑狗带五个兄弟,在巷口拦你,打断你的腿,让你没法参加复试。”
韩曦手里的筷子顿了顿,脸色沉了下来。他没想到张万霖这么狠,不仅想换食材,还想打断他的腿!这是要让他彻底没法做菜,彻底毁掉他的人生!
“我知道了。”韩曦深吸一口气,压下心里的愤怒,“谢谢你,林大哥,多亏你告诉我这些,不然我还真不知道张万霖这么狠。”
芷兰也走了过来,脸色很不好看。她没想到张万霖敢这么大胆,竟然想打断韩曦的腿!这己经不是简单的威胁了,是蓄意伤人!“韩小哥,要不我现在就去找李卫大人?”芷兰的声音带着点急切,“让李卫大人派官差保护你,再把张万霖的阴谋告诉官府,把他抓起来!”
韩曦却摇了摇头。“不用了,芷兰。”韩曦说,语气很坚定,“李卫大人还有很多事要忙,南巡在即,他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不能因为我的事麻烦他。再说,张万霖现在还没动手,我们没有证据,就算告诉官府,也抓不了他,反而会打草惊蛇,让他用更狠的办法对付我们。”
“我自己能应对。”韩曦继续说,眼神很亮,“复试那天,我让柳叔和王二守着储藏室,再让漕帮的吴舵主派两个人过来帮忙,盯着储藏室,不让刀疤脸的人靠近;巷口的事,我提前跟漕帮的人说,让他们在巷口等着,要是黑狗他们敢来,漕帮的人会帮我拦住他们。漕帮的人多,黑狗他们只有五个人,肯定不是对手。”
芷兰还是担心:“可漕帮的人靠得住吗?他们跟张万霖有没有勾结?要是他们倒戈,怎么办?”
“放心吧,芷兰。”韩曦笑了笑,“吴舵主跟张万霖有仇,张万霖经常克扣漕帮的运费,还垄断盐市,吴舵主早就想治治他了。他不会帮张万霖的,反而会帮我们,因为我们的敌人是同一个。”
芷兰看着韩曦坚定的眼神,心里的担忧少了些。她知道韩曦不是冲动的人,他既然这么说,肯定有把握。“那你一定要小心。”芷兰小声说,语气里满是担忧,“要是有什么事,一定要告诉我,我就算暴露身份,也会帮你。”
韩曦点了点头,心里暖暖的。有芷兰这么支持他,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难,他也不怕。“好,我会的。”韩曦笑着说,“你也别太担心,等复试结束,我做道‘桂花糕’给你尝尝,用你带来的桂花,保证比宫里的还好吃。”
芷兰的脸颊一下子红了,像染上了胭脂。她小声说:“好,我等着。”
就在这时,门口传来一阵脚步声。一个穿着青色长衫的汉子走了进来,汉子身材高大,肩膀很宽,脸上带着点风霜,一看就是经常在外奔波的人。他手里拿着个信封,信封是用牛皮纸做的,上面写着“韩曦亲启”西个字,字迹刚劲有力,是李卫大人的笔迹——韩曦上次在府衙见过李卫的字,一眼就认了出来。
汉子走到韩曦身边,拱了拱手,语气很恭敬:“韩小哥,在下是李卫大人的手下,姓李。李大人让我来给你送封信,让你今晚戌时,去城南的‘清风茶馆’见他,有要事跟你详谈。李大人特意交代,让你单独去,不要告诉其他人,免得走漏风声。”
韩曦接过信封,心里满是疑惑。李卫大人找他有什么要事?难道是关于张万霖的阴谋?还是关于复试的事?他连忙说:“多谢李大哥。请你转告李卫大人,我今晚戌时一定到,不会迟到,也不会告诉其他人。”
李姓汉子点了点头,又拱了拱手:“韩小哥放心,我会转告李大人。我还有事,先走了。”说完,他转身离开了望江楼,脚步很快,没在门口多停留。
韩曦把信封捏在手里,信封有点硬,里面好像还夹着张纸。他想立刻打开看,可店里人太多,怕走漏风声,只能先把信封放进怀里,贴身藏好。
“是谁啊?”芷兰小声问,眼神里带着点好奇。她看到信封上的字,猜到可能是官府的人,却没敢多问。
“是李卫大人的手下。”韩曦小声说,“李卫大人让我今晚戌时去清风茶馆见他,有要事跟我谈,还让我单独去,不要告诉其他人。”
芷兰的眼睛亮了亮:“李卫大人肯定是知道了张万霖的阴谋,想帮你应对!今晚你去见他,一定要小心,虽然李卫大人是自己人,可还是要注意安全。我让林忠跟在你后面,不远不近地跟着,要是有什么事,他能及时帮忙。”
韩曦点了点头:“好,谢谢你,芷兰。有林大哥跟着,我也放心些。”
太阳渐渐西斜,阳光把望江楼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青石板上,像条黑色的带子。客人们渐渐散去,有的手里还拿着没吃完的酱香骨,边走边吃,嘴里还念叨着“好吃,明天再来”;有的则跟韩曦约好,中午再来买,带回去给家人尝尝。
柳青山忙着收拾桌子,把碗碟放进木桶里,准备拿去洗;王二则蹲在灶边,把剩下的酱香骨用布盖好,嘴里还念叨着“明天再炖一锅,肯定还能卖光”;韩曦坐在桌边,手放在怀里的信封上,心里想着今晚见李卫大人的事,还有复试时应对张万霖的办法。
芷兰坐在旁边,看着韩曦的样子,心里很担心,却又很相信他。她知道韩曦很聪明,也很有手艺,一定能应对所有的困难。她拿起一块剩下的红枣,放进嘴里,红枣的甜香混着酱香,在嘴里散开,像她现在的心情——虽然有担心,却更多的是期待,期待今晚李卫大人能给韩曦好的建议,期待复试时韩曦能顺利应对张万霖的阴谋,期待韩曦能成为御厨,这样他们就能经常见面了。
韩曦抬起头,看向芷兰,发现她正看着自己,眼神里满是担忧和期待。他笑了笑:“别担心,芷兰,我会没事的。今晚见了李卫大人,说不定就能找到更好的办法应对张万霖,复试我肯定能过。”
芷兰点了点头,嘴角微微上扬:“嗯,我相信你,韩小哥。”
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叠在一起,像一幅温暖的画。望江楼里,酱香还在弥漫,混着运河的水汽,飘得很远,很远。韩曦知道,接下来的路会很难,张万霖的阴谋、复试的挑战,还有未知的危险,都在等着他。但他不怕——有芷兰的支持,有李卫大人的帮忙,有柳青山、王二和漕帮的协助,他一定能应对所有的困难,赢下复试,成为御厨,实现自己的梦想,也不辜负身边人的期待。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我在乾隆朝做御厨》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WPG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