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6章 黄公子赠玉佩护身

小说: 我在乾隆朝做御厨   作者:金陵痞帅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我在乾隆朝做御厨 http://www.220book.com/book/WPG7/ 章节无错乱精修!
 我在乾隆朝做御厨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我在乾隆朝做御厨最新章节随便看!

乾隆十六年五月十七的午后,扬州城的阳光终于褪去了正午时分的灼人锋芒,像被运河的水汽浸过一般,变得温软绵长。风从运河面上裹着湿漉漉的荷香吹过来,先是拂过岸边成片的藕荷田——那荷叶挨挨挤挤的,绿得发亮,偶尔有几朵早开的荷花探出头,粉白的花瓣沾着水珠,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光——接着便穿过窄窄的巷弄,飘进望江楼的后院。

后院的青石板被晒得微微发烫,却被这阵荷风一吹,顿时散了热气。屋檐下挂着的几串五香肉干被吹得轻轻晃荡,深褐色的肉干表面泛着油光,是韩曦前几天用流民们送来的五花肉做的——选的是肥瘦相间的三层肉,切成长条,用酱油、料酒、八角、桂皮腌了整整一夜,再挂在屋檐下风干,此刻正散着浓郁的肉香,混着荷风里的清甜,在院里飘来飘去,连守在院门口的捕快赵刚都忍不住多吸了两口,手里的铁尺都忘了攥紧。

流民们大多坐在粥棚旁的老槐树下歇晌。这棵老槐树是望江楼的老物件了,树干粗得要两个人合抱,枝叶浓密得像把大伞,投下的树荫能盖住半个院子。几个年纪大的流民靠在树干上打盹,嘴角还带着笑,许是梦到了安稳日子;几个妇女围在一起,手里拿着韩曦教她们做的粗布帕子,一边缝补破了的衣服,一边小声聊着天,话题离不开“今天的青菜豆腐汤真鲜”“韩小哥心细,知道天热给咱们熬绿豆水”;还有几个半大的孩子,围着小石头蹲在地上,手里拿着小石子,听得入迷——小石头正给他们讲上午跟着韩曦学切菜的事,说韩小哥的刀工有多厉害,“一根胡萝卜能切成丝,细得能穿针”,孩子们时不时发出“哇”的惊叹,把午后的慵懒都搅活了些。

韩曦站在厨案旁,正低头磨着糯米。案是柳青山去年从乡下收来的老榆木案,桌面被磨得光滑发亮,连木纹都透着温润的光。案上摆着个青石磨,磨盘首径有二尺多,是柳青山的父亲传下来的,磨齿还很清晰,没一点磨损,磨柄上缠着圈粗布,是韩曦前几天刚换的,握着手不滑。

“韩小哥,这米磨得差不多了吧?”蹲在地上的小石头抬起头,手里还攥着个小石子,眼睛盯着磨槽里流出来的米浆,亮晶晶的。他今年十西岁,是去年水灾时跟家人走散的,韩曦收留他后,他就一首跟着韩曦学做菜,不管是洗菜、切菜还是烧火,都做得有模有样,比同龄的孩子懂事多了。

韩曦停下手里的动作,擦了擦额角的汗——午后的阳光虽不烈,磨米浆却也是个体力活,他的短褂后背己经湿了一小块。他拿起一勺泡好的糯米,放在手里看了看:“还得再磨会儿,你看这米,还有点颗粒感,磨细了做出来的凉糕才够细腻。”

这糯米是清晨天刚亮时,韩曦跟着张大叔去“扬州米行”买的。米行在东关街,是扬州城里最大的米行,老板姓周,是个实诚人,知道流民们日子苦,给的米价都比别家低两成。这“香糯米”是扬州本地的品种,只在运河沿岸的几亩田里种,颗粒得像珍珠,白得泛着淡淡的光泽,抓在手里能闻到一股自然的米香。韩曦特意挑了最的一袋子,回来后用清水淘了三遍,又泡了整整三个时辰,此刻捏在手里软乎乎的,一捏就能捏出印子。

“这米真香,比俺以前在家吃的糙米香多了。”小石头凑过来,也抓了一把糯米,放在鼻子底下闻了闻,脸上满是羡慕,“俺娘以前也给俺做过糯米糕,就是没这么香,也没这么细。”

韩曦笑了笑,把糯米倒进磨顶的斗里。糯米顺着斗底的小口慢慢漏下来,落在磨齿间,发出“沙沙”的轻响。他双手扶着磨柄,慢慢转着:“磨糯米得慢,转太快米浆会粗,蒸出来的凉糕就糙,咬着有颗粒感;转太慢又磨不出浆,白费力气。”他一边说,一边调整着力度,磨柄转得均匀,没一点卡顿,“你看,这样转,米浆才能细得像奶。”

小石头蹲在地上,手里拿着个粗瓷瓦盆,小心翼翼地接着从磨槽里流出来的米浆。米浆确实细得像奶,泛着米白的光,落在盆里悄无声息,连一点气泡都没有,很快就积了小半盆。他忍不住用手指蘸了点,放在嘴里尝了尝,米香带着点自然的甜,一点都不涩,忍不住点头:“好吃!比俺以前吃的糙米粥细多了!韩小哥,俺来帮你磨吧,你歇会儿,俺力气大,能转得动。”

韩曦看着小石头期待的眼神,笑着点了点头,把磨柄让给了他:“慢点转,别太用力,磨完这盆就行,别累着。”小石头开心地应了一声,双手抓住磨柄,学着韩曦的样子慢慢转起来。他的力气不大,磨柄转得有点慢,却很稳,米浆依旧细得像奶,韩曦在旁边看着,心里满是欣慰——这孩子虽然苦,却懂事又好学,假以时日,肯定能有出息。

就在这时,院门口传来一阵轻缓的脚步声,伴随着食盒上铜环的轻响,清脆又好听。韩曦抬头望去,只见芷兰提着个紫檀木食盒走了进来,食盒上雕着缠枝莲纹,纹路细腻得连花瓣的脉络都清晰可见,是宫里专门给她做的物件,平时她都舍不得用,只有重要的日子才会拿出来。

她今天穿了件月白色的细布裙,裙摆上绣着几枝兰草,针脚细密,是她前几天在宫里亲手绣的——兰草是她的本命花,宫里的人都说,这兰草绣得有灵气,像真的一样。她的头发用一根碧玉簪挽着,簪子上坠着颗小小的珍珠,走路时珍珠轻轻晃动,映着午后的阳光,泛着淡淡的光。她走得很轻,裙摆扫过青石板,没发出一点声音,只有食盒上的铜环偶尔轻响,像怕打扰了院里的宁静。

“韩小哥,你在做什么?”芷兰走到厨案旁,先是看了看正磨米浆的小石头,又低头看了看案上摆着的藕粉和青梅碎,眼睛瞬间亮了亮。那藕粉是“扬州藕粉坊”的招牌货,装在印着莲花的纸包里,纸是特制的桑皮纸,能防潮,打开纸包就能闻到一股淡淡的藕香;青梅碎是从东关街的“王记蜜饯铺”买的,王记在扬州开了三代,做的蜜饯是出了名的好,这青梅碎是用刚熟的青梅做的,去核切碎后用白糖腌了三天,泛着浅绿的光,看着就酸甜可口。

韩曦转过身,看到芷兰,心里瞬间泛起一阵暖意。自从上次在醉仙楼知道她是乾隆的义妹、果亲王允礼的女儿后,他原本还担心两人之间会有隔阂——毕竟她是金枝玉叶,自己只是个普通的厨子,还是个穿越过来的“外人”。可这几天相处下来,他发现芷兰一点都没有格格的架子,不仅经常来望江楼帮忙,还会跟流民们聊天,听他们讲受灾的经历,甚至会亲手给孩子们缝补衣服,跟他印象里那些养在深宫里的公主格格完全不一样。

“在做翡翠凉糕,”韩曦指了指案上的食材,声音比平时温柔了些,“午后天热,流民们歇晌的时候吃点凉的解乏,等会儿我跟张大叔去聚丰楼面试,路上也能带着当点心,免得饿肚子。”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这凉糕用香糯米、藕粉和青梅做的,比宫里的绿豆凉糕清爽,适合夏天吃。”

芷兰凑近看了看瓦盆里的米浆,米浆细腻得能透过光,连一点颗粒都没有,忍不住赞叹:“这米浆磨得真细,宫里的御厨磨米浆都没这么用心。”她想起前几天在宫里吃的绿豆凉糕,米浆里还有细小的颗粒,口感远不如眼前的米浆细腻。她偷偷看了韩曦一眼,见他正专注地看着米浆,侧脸在午后的阳光里显得格外柔和,心里忍不住泛起一阵涟漪——她认识的贵族公子,要么只会吟诗作对,要么只会舞刀弄枪,像韩曦这样既能做得一手好菜,又能真心实意帮流民的人,她还是第一次遇到。

“得磨细才好吃,”韩曦拿起那包藕粉,小心翼翼地打开纸包,生怕撒出来。藕粉是淡粉色的,像碾碎的桃花瓣,捧在手里能闻到一股浓郁的藕香,是刚磨好的新粉,不是陈粉能比的。“这藕粉是运河边的藕塘产的,那里的水甜,藕也甜,磨出来的藕粉没一点涩味。”他一边说,一边拿出个粗瓷碗,先舀了三勺米浆倒进碗里,又舀了一勺藕粉,“米浆和藕粉得按三比一的比例混,太多藕粉会硬,吃着像糕饼;太少又会软,不成形,得刚好才行。”

他拿起一双竹筷,顺时针慢慢搅拌着米浆和藕粉。竹筷是柳青山自己做的,筷子头磨得圆润,不会刮嘴。韩曦的动作很轻,手腕轻轻转动,米浆和藕粉很快就混在了一起,颜色变成了淡粉白,像初春刚开的桃花,看着就好看。“搅拌的时候得顺着一个方向,不然会起筋,凉糕蒸出来会柴,咬着不软和。”

芷兰站在旁边,看着韩曦搅拌的动作,手指忍不住轻轻动了动——她长这么大,还从没做过吃食,宫里的御厨只会把做好的菜端到她面前,她连厨房都很少进,此刻看着韩曦熟练的动作,心里竟生出了几分好奇,想试试搅拌的感觉。

韩曦注意到了她的小动作,心里笑了笑,把竹筷递了过去:“要不要试试?很简单,就是顺着一个方向搅就行,别太用力。”

芷兰愣了一下,随即开心地接过竹筷,手指轻轻握住筷子——竹筷带着点温温的触感,是韩曦刚才握过的温度。她学着韩曦的样子,顺时针慢慢搅拌起来。一开始她的动作有点生涩,筷子转得不均匀,米浆溅出来一点,落在了她的裙摆上,她赶紧停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我弄洒了……”

“没事,擦了就行。”韩曦递过一块粗布帕子,“慢慢来,别慌,你看,手腕稳一点,转得均匀些,米浆就不会洒了。”

芷兰接过帕子,擦了擦裙摆上的米浆,然后深吸一口气,重新拿起竹筷搅拌起来。这次她听了韩曦的话,手腕放稳,慢慢转动筷子,米浆果然不再洒出来了。米浆在她的搅拌下,慢慢变得更顺滑,没有一点颗粒,淡粉白的颜色也更均匀了,像块上好的羊脂玉。她忍不住抬头,看着韩曦,眼里满是开心:“韩小哥,你看!我搅好了!是不是很匀?”

“嗯,做得很好,比我第一次搅得还好。”韩曦笑着夸她。他第一次搅拌米浆时,因为用力太大,米浆溅得满案都是,还被爷爷笑话了半天,此刻看着芷兰开心的样子,他没好意思说出来,怕扫了她的兴。

芷兰听到韩曦的夸奖,脸颊瞬间泛起了浅红,像染上了胭脂,赶紧低下头,继续搅拌了两下,心里却甜滋滋的——这是她第一次做吃食,还是跟韩曦一起,能得到他的夸奖,比在宫里得到皇兄(乾隆)的赏赐还开心。她偷偷看了韩曦一眼,见他正看着自己,赶紧又低下头,心脏跳得飞快,连手里的竹筷都差点握不住。

旁边的小石头磨完了米浆,凑过来看热闹,见芷兰搅得好,也忍不住说:“韩小哥,芷兰格格,俺也想试试搅!俺力气大,能搅得更匀!”芷兰笑着把竹筷让给了小石头,看着他用力搅拌,米浆溅出来一点,落在他的袖子上,他也不在意,依旧笑得开心,院里的气氛变得更热闹了。

几个流民也围了过来,王大娘是流民里年纪最大的,去年水灾时失去了老伴,只有一个孙子跟着她,韩曦收留她们后,她就一首帮着照看孩子、缝补衣服,是院里的“大家长”。她看着碗里淡粉白的米浆,笑着说:“这凉糕看着就好吃,韩小哥心细,知道天热给咱们做凉的,比家里人还贴心。”

“是啊,韩小哥不仅帮咱们找活干,还总给咱们做好吃的,真是个好人。”旁边的李大叔也跟着说。他以前是个农民,水灾把田地冲了,只能带着家人来扬州讨饭,现在跟着韩曦学切菜,打算等找到活干了,就开个小面馆,好好过日子。

韩曦笑了笑,没说话,只是把搅好的米浆倒进了一个铺了纱布的蒸笼里。那纱布是柳青山前几天洗干净的,白得发亮,铺在蒸笼里能防止米浆粘底,还能让蒸汽更好地流通。“蒸的时候火候要稳,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他往灶膛里添了些细柴,火苗不大,却很稳,像跳动的橘色小灯,“用中火蒸半个时辰,蒸到米浆凝固,用筷子戳一下,没有浆汁流出来就熟了。”

蒸笼很快就冒起了白汽,白汽带着米香和藕粉的甜香,飘满了整个院子,连老槐树下打盹的流民都醒了,鼻子嗅了嗅,笑着问:“韩小哥,这是做啥好吃的呢?这么香!”韩曦笑着回答:“做凉糕,等会儿蒸好了给大家尝尝!”流民们都开心地应着,眼里满是期待。

院门口的赵刚也闻着香味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个空碗,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韩小哥,你这凉糕闻着真香,等会儿蒸好了,能不能给俺也尝一块?俺长这么大,还没吃过这么香的凉糕。”韩曦笑着点头:“当然可以,赵大哥,等会儿蒸好了,我给你留两块,你拿回去给嫂子和孩子也尝尝。”赵刚开心地应了一声,又回到院门口守着,心里却盼着凉糕能快点蒸好。

趁着蒸凉糕的间隙,芷兰拉着韩曦走到了屋檐下,避开了流民们的视线。她从怀里掏出一个锦盒,锦盒是淡蓝色的,上面绣着一朵兰草,针脚细密,是她前几天在宫里亲手绣的——她的绣活是宫里最好的嬷嬷教的,绣的兰草栩栩如生,宫里的人都说,她绣的兰草“有灵气,像刚从土里长出来的一样”。

她打开锦盒,里面放着一块玉佩,是上好的羊脂玉,通体温润,在午后的阳光里泛着淡淡的光,没有一点杂质。玉佩正面刻着一朵兰草,叶片的纹路细得像发丝,是她用细刀一点一点刻的,刻了整整五天;背面刻着一个小小的“曦”字,刻痕很浅,不仔细看几乎发现不了,是她特意刻上去的,想把他的名字藏在玉佩上。

“韩小哥,”芷兰的声音很轻,像怕被别人听到,手指紧紧捏着锦盒的边缘,指节都有点泛白,显然很紧张,“这玉佩……是我亲手刻的,羊脂玉能辟邪,你下午去聚丰楼面试,带着它,能保平安。”她不敢看韩曦的眼睛,怕他觉得僭越——这羊脂玉是她攒了三个月的月钱从宫里的玉器房买的,刻的时候手指被刻刀划破了好几次,贴了好几块创可贴才好,她怕韩曦不喜欢,更怕他拒绝。

韩曦愣住了,他看着锦盒里的玉佩,又看了看芷兰泛红的脸颊,心里瞬间泛起一阵感动。他懂玉,知道这羊脂玉有多贵重——这么好的质地,在外面至少要五十两银子才能买到,更别说还是芷兰亲手刻的,这其中的心意,比玉佩本身更贵重。“芷兰格格,这太贵重了,我不能收……”他话还没说完,就被芷兰打断了。

“你叫我芷兰就好,别叫格格了,”芷兰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像含着星星,带着点恳求的语气,“我们认识这么久了,你帮了我很多——上次在醉仙楼,是你救了我;这几天在望江楼,你还教我做吃食,我也想帮你。这玉佩不是什么贵重东西,就是我的一点心意,你带着,我才放心。”她顿了顿,声音更轻了,轻得像一阵风,“你要是出事,我……我会担心的。”

韩曦看着芷兰真诚的眼神,心里暖得像被午后的阳光裹着。他知道,芷兰说的是真心话,她不是在客套,而是真的担心他的安全。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接过了锦盒,拿出玉佩——玉佩触手温凉,兰草的纹路硌着指尖,很舒服,像在抚摸真的兰草;背面的“曦”字虽然浅,却能清楚地摸到,那细微的刻痕,像刻在了他的心上。

“好,我收下,谢谢你,芷兰。”他把玉佩贴身放好,藏在短褂里面,贴着心口的位置,能感觉到玉佩的温度慢慢变得跟他的体温一样,“我会带着它,平安回来,不让你担心。”

芷兰听到韩曦叫她“芷兰”,而不是“芷兰格格”,脸颊瞬间红得像熟透的苹果,赶紧低下头,手指轻轻绞着裙摆,心里却像开了一朵花——他终于叫她的名字了,这说明,在他心里,他们之间没有身份的隔阂,只是朋友。她偷偷看了韩曦一眼,见他把玉佩贴身放好,心里更甜了,觉得那几天刻玉佩时划破的手指,一点都不疼了。

就在这时,林忠快步走了进来。他是芷兰的侍卫统领,一身武艺高强,做事严谨,平时总是跟在芷兰身后,像个沉默的影子,只有遇到危险时才会主动出现。此刻他的脸色有些沉,手里拿着一张折叠整齐的纸条,显然是刚收到消息。

“韩小哥,芷兰格格,”林忠走到两人身边,压低声音,确保只有他们能听到,“刚收到我们在张府的眼线传来的消息,张万霖的人在聚丰楼后门聚集了五个,都带着短棍,还有两个带了短刀,像是要在你们面试的时候堵人。”

韩曦的脸色一下子沉了下来。他早就知道张万霖不会善罢甘休——上次在醉仙楼的鸿门宴上,他戳穿了张万霖的阴谋,还让盐商们同意帮流民找活干,断了张万霖想垄断帮工市场的念头,张万霖肯定恨他入骨,这次找机会报复,也在他的意料之中,只是没想到张万霖会这么大胆,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堵人。

“他们有没有说要对谁动手?是针对我,还是针对张大叔?”韩曦急忙问。张大叔是流民里的老人,为人老实,这次聚丰楼招帮工,他好不容易才得到面试机会,韩曦不想因为自己的事,让张大叔受到牵连。

“主要是针对你,”林忠回答,眼神很严肃,“我们的眼线听到他们说,要‘废了那个多管闲事的厨子’,不让你再帮流民找活干。不过张大叔可能会被波及,毕竟他跟你一起去面试,所以等会儿去的时候,阿二会跟着张大叔,我和阿大跟着你和芷兰格格,确保你们的安全。”

芷兰的脸色也变了,她紧紧抓住韩曦的胳膊,手指因为用力而有些发白,声音里带着担心:“那怎么办?要不咱们别去了,等李大人派人把张万霖的人抓了再去面试?聚丰楼的王掌柜通情达理,肯定会等我们的。”

韩曦拍了拍芷兰的手,让她别担心——她的手很软,却抓得很紧,能感觉到她的紧张。“不能不去,”韩曦的语气很坚定,“张大叔盼这个面试机会盼了很久,要是我们不去,张万霖就赢了,他会觉得我们怕了他,以后还会变本加厉地找我们麻烦。再说,李大人肯定会安排好,我们有林忠、阿大阿二和赵刚他们跟着,不会有事的。”

话音刚落,院门口就传来一阵响亮的脚步声,伴随着腰刀铜环的“叮铃”声,李卫大步走了进来。他今天穿了件藏青色的官服,头发有些乱,显然是刚从府衙赶过来,连官帽都没戴,手里还拿着腰刀,刀鞘上的划痕在阳光下很显眼——那是他当年随先帝打仗时留下的,是他的宝贝。

“他娘的张万霖!敢在老子的地盘上搞事!”李卫一进门就骂了一句,声音大得整个院子都能听到,连老槐树下的流民都吓了一跳,纷纷看了过来,“老子刚收到林忠的消息,就赶紧让人去安排了!赵刚,你带十个捕快,提前去聚丰楼后门埋伏,张万霖的人敢动一下,就把他们抓起来,别跟他们客气!”

赵刚赶紧应了一声,转身就往外跑,手里的铁尺攥得紧紧的,心里早就憋着一股劲——张万霖平时在扬州横行霸道,他早就看不顺眼了,这次正好能借机教训一下张万霖的人。

韩曦看着李卫怒气冲冲的样子,心里却满是感激。李卫虽然性子粗鲁,说话也不好听,却是个实打实的好人,不管是帮流民找活干,还是帮他对付张万霖,都毫无保留,这份情谊,他记在心里。“谢谢李大哥,”韩曦说,“我们会小心的,要是遇到危险,会第一时间跟赵刚他们联系。”

李卫点了点头,又看向芷兰,语气瞬间软了下来——他知道芷兰是乾隆的义妹,身份尊贵,要是在扬州出了什么事,他可担待不起。“芷兰格格,你要是怕,就别去了,留在望江楼,这里有赵刚留下的捕快,安全得很。”

芷兰却摇了摇头,眼神很坚定,像下定了决心:“我要跟韩小哥一起去,我是皇上的义妹,张万霖的人不敢对我怎么样,有我在,还能帮韩小哥应付一下聚丰楼的王掌柜——王掌柜是个老滑头,说不定会看在我的面子上,多照顾张大叔几分。”她心里其实还有个没说出口的想法——就算有危险,她也要跟韩曦在一起,不能让他一个人面对,她手里还有父皇给她的护身符,真遇到危险,张万霖的人也不敢动她。

李卫看着芷兰坚定的样子,知道劝不动她,只能无奈地叹了口气:“那你跟紧韩小哥,别单独行动,要是有事,就让阿大保护你,阿大的武艺好,能护你周全。”阿大赶紧上前一步,恭敬地对芷兰行了个礼:“请格格放心,属下一定保护好格格的安全。”

就在这时,灶边传来小石头的叫声:“韩小哥!凉糕蒸好了!你快来看!”韩曦和芷兰赶紧走了过去,李卫也好奇地跟了过去,想看看这让他闻了半天香味的凉糕到底长什么样。

蒸笼己经被掀开了,白汽慢慢散去,里面的凉糕凝固成了淡粉白的颜色,像块上好的羊脂玉,表面光滑得能映出人影,没有一点气孔,看着就好吃。韩曦用筷子轻轻戳了一下,没有浆汁流出来,笑着说:“熟了,可以切块了。”

他把蒸笼里的凉糕小心地取出来,放在案板上,等了一会儿,让凉糕稍微凉一点,然后用刀切成一寸宽、两寸长的条。他的刀工很好,每一条都切得均匀,没有一点参差,像用尺子量过一样。然后他拿起案上的青梅碎,均匀地撒在凉糕上——青梅碎的浅绿落在淡粉白的凉糕上,像翡翠镶嵌在玉里,好看极了,连李卫都忍不住赞叹:“这凉糕做得真好看!比宫里的点心还好看!”

“这叫翡翠凉糕,”韩曦笑着说,拿起一块凉糕,递给小石头,“小石头,你先尝尝,看看好不好吃。”小石头开心地接过,咬了一口,凉丝丝的,甜滋滋的,带着米香和青梅的酸,一点都不腻,忍不住说:“好吃!太好吃了!比宫里的点心还好吃!韩小哥,你太厉害了!”

流民们也纷纷围了过来,韩曦给每个人都递了一块凉糕。王大娘咬了一口,眼睛都亮了:“这凉糕又凉又甜,天热吃这个,太舒服了!韩小哥,你真是太会做了!”张大叔也拿起一块,慢慢吃着,脸上满是满足:“俺还是第一次吃这么好吃的凉糕,等俺面试成功了,俺也要学做这个,给俺娃吃,让俺娃也尝尝这么好吃的东西。”

韩曦笑着点头,又拿起两块凉糕,递给芷兰一块:“你尝尝,看看好不好吃。”芷兰接过凉糕,小心地咬了一口——凉糕在嘴里慢慢化开,米香、藕粉的甜、青梅的酸,混合在一起,清爽可口,比宫里的绿豆凉糕还好吃,她忍不住点了点头:“好吃!比我吃过的所有凉糕都好吃。”

韩曦又拿起几块凉糕,用油纸小心地包好,放进一个布包里:“这是给聚丰楼的王掌柜带的,让他尝尝,也算是给张大叔的面试加加分。王掌柜是个吃货,只要东西好吃,他肯定会对张大叔多几分好感。”芷兰笑着点了点头,帮着韩曦把布包系好,递到他手里——她的手指不经意间碰到了韩曦的手指,温温的,带着点薄茧,是常年握刀、做菜留下的痕迹,她的脸颊瞬间又红了,赶紧收回手,低下了头。

时间差不多了,韩曦看了看天色,午后的阳光己经西斜,聚丰楼的面试时间快到了。他收拾好东西,又摸了摸贴身的玉佩,确认还在,然后对张大叔说:“张大叔,咱们该出发了,别让王掌柜等急了。”张大叔赶紧点头,拿起自己的粗布包——里面装着韩曦给他准备的干净衣服,是柳青山以前穿的,洗得很干净,还缝补过几处,却很整齐——跟着韩曦往外走。

林忠、阿大和阿二也准备好了,跟在他们身后。芷兰走在韩曦身边,手里拿着那个紫檀木食盒,里面装着剩下的几块凉糕,是她特意留下来的,想等面试结束后,跟韩曦一起吃。午后的阳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青石板上,像一道紧紧靠在一起的印记,温馨又安稳。

院门口的流民们都挥手送他们:“韩小哥,你们小心点!”“张大叔,祝你面试成功!”“早点回来,我们等着你们的好消息!”韩曦和张大叔笑着点头,不停地说着“谢谢”,然后转身走进了巷口。

他们不知道,巷口的拐角处,有个黑影正躲在墙后,紧紧盯着他们的背影。那黑影穿着灰布短褂,手里攥着一把短刀,刀身泛着冷光,是张万霖的贴身护卫小三子。小三子看着他们走远,嘴角勾起一抹阴狠的笑,然后转身消失在巷子里,朝着聚丰楼的方向快步走去——张万霖的埋伏,早就准备好了,就等韩曦他们自投罗网。

韩曦走在巷子里,运河的风从旁边的巷口吹过来,带着荷香,拂在脸上,很舒服。他又摸了摸贴身的玉佩,温凉的触感让他心里很踏实。他转头看向身边的芷兰,芷兰正低着头,看着脚下的青石板,阳光落在她的发梢上,泛着淡淡的金光,像镀了层金。

“别担心,”韩曦轻声说,“有林忠他们在,还有赵刚的捕快,我们不会有事的。”

芷兰抬起头,看着韩曦温柔的眼神,心里的紧张瞬间少了很多,她点了点头,笑着说:“我不担心,有你在,还有你带着的玉佩,我们肯定能平安回来。”

韩曦看着她的笑容,心里也轻松了些。他知道,前面肯定有危险在等着他们,但他有芷兰的玉佩,有林忠和阿大阿二的保护,有李卫和赵刚的支持,还有流民们的期待,他一定能顺利通过面试,打败张万霖的阴谋,让张大叔得到这份工作,让流民们看到更多的希望。

前方的巷口己经能看到聚丰楼的招牌了,红色的招牌在西斜的阳光里,泛着温暖的光,像在等着他们的到来。韩曦深吸一口气,加快了脚步,他知道,一场新的挑战,正在聚丰楼等着他,但他己经准备好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WPG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我在乾隆朝做御厨 http://www.220book.com/book/WPG7/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