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的办公室,或者说临时的“前沿神经接口实验室”,彻底失去了时间的概念。窗户被厚厚的遮光帘挡住,分不清昼夜,只有白板上日益复杂的图表、桌上堆积如山的电路板废料、以及空气中浓得化不开的咖啡因,记录着时间的流逝。
压力如同实质,笼罩着每一个人。预告片吹响了号角,将全世界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他们没有任何退路。
林风身先士卒,首接将行军床搬进了实验室。他的大脑如同高速运转的超级计算机,一边不断从系统浩瀚的知识库中汲取养分,提炼出适用于当前技术层级的关键思路,一边将这些思路转化为团队成员能够理解和执行的具体指令。
硬件攻坚组由王师傅挂帅。这位老技师瞪着通红的眼睛,带着几个同样倔强的技术员,跟林风提出的几种新型复合材料“铆上了劲”。
“第七十三次熔炼,温度再提升十五度,惰性气体流量加大!”王师傅的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高温炉映照着他满是汗水的脸庞,每一次开炉,都带着近乎仪式般的期待与紧张。失败,分析,调整,再失败,再分析……他们在与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着一场无声的战争。终于,在一次近乎绝望的尝试后,一种掺入了特定稀土元素的纳米复合涂层表现出了惊人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信号衰减率降到了可接受的阈值以下!
“成了!林总!王工!新涂层通过了48小时腐蚀和刺激性测试!”一个年轻技术员举着最新的测试报告,激动地冲进来,声音都变了调。王师傅接过报告,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着上面的数据,良久,才重重一拳捶在桌子上,咧开嘴,露出了久违的、带着疲惫的笑容。
软件算法组则由小陈领衔,他们面对的是一场在数据迷宫中寻找规律的脑力风暴。林风提供的核心算法如同灯塔,但通往灯塔的路却布满荆棘——个体差异的“噪声”实在太强了。
小陈和几个程序员几乎住在了电脑前,屏幕上永远闪烁着密密麻麻的代码和令人眼花缭乱的脑波频谱图。他们根据林风的指导,着手构建那个全新的“动态自适应学习模型”。
“不行,这个用户的‘向左’意图特征太模糊了,和放松状态的波形重叠度太高!”
“引入注意力阈值判定!结合眼动辅助数据(通过微型红外传感器)进行交叉验证!”林风的声音在一旁响起,给出了关键提示。
“校准流程太长了,用户会失去耐心!”
“优化它!把标准动作集精简到最关键的五组,利用迁移学习,用我们积累的匿名数据做预训练,减少用户初始校准时间!”
争吵、调试、推翻、重构……咖啡杯堆满了桌角,困极了就趴在键盘上眯一会儿。不知道经历了多少个这样的循环,一天凌晨,小陈死死盯着屏幕上一条终于变得清晰、稳定的指令识别曲线,颤抖着手按下了最终测试的回车键。
原型头环佩戴在一位志愿者头上,志愿者集中精神“想象”右手握拳。屏幕上,代表“动作一”的指示灯稳定亮起,延迟低于100毫秒!
“成功了……我们……我们做到了!”小陈猛地向后靠在椅背上,双手捂住脸,肩膀微微抽动,长时间的巨大压力在这一刻化为无声的宣泄。
林风穿梭在两个小组之间,如同一位精准的调度大师和知识源泉。他不仅能指出问题所在,往往还能提供超越当前团队认知的解决思路,将看似不可能的难题,拆解成一步步可以攀登的阶梯。他的存在,极大地加速了攻坚的进程,也牢牢凝聚着团队的信心。
没有人抱怨,没有人退缩。因为每个人都清楚,他们正在参与的,是一项足以改变某些行业规则的创举。每一次微小的突破,都带来一阵短暂的欢呼和更强的动力。疲惫写在每个人的脸上,但眼睛里燃烧的火焰,却越来越旺。
星光厂的其他部门,也在这股氛围的感染下,默默提供着最大的支持。苏晴确保后勤补给源源不断,赵刚加强了实验室周边的安保,杜绝任何可能的干扰。整个工厂,仿佛一个上紧了发条的精密钟表,围绕着这个核心项目,高效而沉默地运转着。
夜以继日,星辰相伴。
身体的疲惫达到了极限,但精神却在高强度的锻造中愈发坚韧。
突破,开始在绝望的土壤中,悄然萌发新芽。他们用汗水与智慧,一点点地将那科幻的概念,从预告片的炫目光影中,拖进现实的维度。
作者“忠诚的黄昏”推荐阅读《全能学霸:我的玩具震惊全球》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WPO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