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的细雨浸润着李家坳,新栽的柏树苗在后山焕发着嫩绿。李建国提着竹篮走在修缮一新的山路上,篮子里装着父亲最爱的高粱酒和母亲做的青团。
祖坟前,他惊讶地发现早己有人祭扫过。墓碑擦得锃亮,香炉里插着新燃的线香,一束野山菊在细雨中轻轻摇曳。
"是赵叔他们来过了。"李建国放下祭品,轻抚墓碑上父亲的名字。经过那场风波,村里人都说李家父子救了整个村子,连县里都给父亲追授了"民间文化传承人"的称号。
但最让他挂念的,是始终没有找到下落的兄长。
"哥,你现在好吗?"他对着墓碑轻声问。
山风拂过,柏树叶沙沙作响。恍惚间,他似乎听到了一声熟悉的轻笑。
这时,手机响起打破了寂静。是省中医院打来的:"李建国先生,您的体检报告显示所有指标完全正常。我们想邀请您参与一项传统医学研究......"
他婉拒了邀请。自从康复后,他决定留在村里,把父亲的风水笔记整理成书。让他意外的是,县文化局主动找来,要将他家老宅申报为"传统风水文化展示馆"。
"这不是迷信,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文化局长指着修复好的祠堂说,"你们看,按照风水原理改造后,这里的湿度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更让人欣喜的是,村里的年轻人开始回流了。赵大牛的儿子赵小虎辞去城里的工作,在村里办起了"生态农场",运用风水原理规划种植区,产量比传统方法高出三成。
"爸,你看这块地,按照爷爷笔记里说的'藏风聚气',最适合种药材。"小虎兴奋地指着规划图。
王老五的孙女更是考取了农业大学,专门研究"风水生态学"。她的毕业论文就是分析李家坳地脉修复前后的土壤变化。
"数据显示,地脉畅通后,土壤微生物活性提升了47%!"她在村会议室向乡亲们展示研究成果。
然而平静之下,暗流仍在涌动。
一天深夜,李建国在整理笔记时,发现父亲在一页泛黄的纸上用暗语写着:"石门虽闭,因果未了。三器归一,五十年后......"
他正琢磨着这句话的含义,窗外突然传来异响。只见老宅院墙上,不知何时出现了几道若隐若现的金色纹路,形状竟与记忆中哥哥留下的印记相似。
与此同时,省考古研究所内,王教授对着刚出土的明代碑刻陷入沉思。碑文记载着刘伯温的预言:"五百年后,龙魂再醒。得三器者,可安天下。"
而在地脉深处,己经与石门融为一体的三块碎片,正在发出微弱的光芒。一缕几乎透明的魂影在湖心若隐若现,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李建国走到院中,雨水打湿了他的衣衫。他望着后山方向,突然明白:这一切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远处,施工队正在修建"传统风水文化研学基地"。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随风传来
"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
他微微一笑,转身回到书房,在笔记扉页上工整地写下:
"传承,是最好的守护。"
(http://www.220book.com/book/WPT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