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这天清晨,李家老宅的木门被叩响。李建国开门,看见白发苍苍的王教授站在晨雾中,双手捧着一个刻着北斗七星的檀木盒。
"我必须亲自送来。"王教授神色凝重,"这三块碎片今早突然开始发光。"
李建国接过木盒的瞬间,指尖传来熟悉的温热。打开盒盖,只见三块原本黯淡的碎石片正散发着柔和的金光,光芒流转间隐约构成八卦图案。
"它们...在呼吸。"李建国轻触碎片,脑海中突然闪过哥哥在石门前的背影。
就在这时,赵小虎跌跌撞撞跑进院子,脸色煞白:"建国叔,不好了!药田...药田全死了!"
众人赶到农场,眼前的景象令人毛骨悚然。原本生机勃勃的十亩药田一夜之间全部枯萎,焦黑的植株呈螺旋状倒伏,中心位置的土地裂开蛛网般的缝隙,正汩汩冒着黑水。
"从凌晨开始的,"小虎声音发颤,"我起来巡夜时还好好的,转眼就变成这样了!"
李建国蹲下身,指尖刚触及泥土就猛地缩回——土壤烫得吓人,散发出的硫磺味呛得人头晕。他想起笔记中"地火焚脉"的记载,心头剧震。
当夜子时,他在老宅院中布下香案,按古法尝试沟通地脉。当月光移至中天,罗盘指针突然疯狂旋转,最后死死指向后山方向。
"地脉异动!"他立即唤醒赵大牛,两人带着碎片匆匆进山。
月光下的山林死一般寂静,连风声都消失了。越往深处,空气中的硫磺味越浓,脚下的土地开始发烫。来到原来的石门所在地,眼前的景象让两人倒吸一口凉气——
山体裂开一道三丈长的缝隙,浓稠如墨的黑雾正从中喷涌而出。黑雾所到之处,草木瞬间碳化,岩石熔化成赤红的岩浆。更可怕的是,裂缝深处传来令人牙酸的刮擦声,仿佛有什么东西正要破土而出。
"快退!"李建国拉着赵大牛后撤,却发现来路己被黑雾封锁。
危急关头,他怀中的木盒突然烫得灼手。盒盖自动开启,三块碎片激射而出,在空中交织成金色光网,将黑雾暂时阻挡在外。
借着光芒,李建国看清裂缝深处的景象,顿时头皮发麻——无数扭曲的鬼影正在岩浆中挣扎,最深处隐约可见一只巨大的血色瞳孔。
"是玄玦子残留的煞灵!"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李建国猛回头,看见李卫东半透明的身影悬浮在光网中央。
"哥!你还活着!"
"这只是我留在碎片中的一缕神识。"虚影语气急促,"玄玦子临死前将毕生修为化作煞灵,必须用三器之力彻底净化,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虚影指引他们来到山涧一处隐蔽洞穴。洞内石壁上刻满古老的金色符文,正中有一个三块碎片形状的凹槽。当李建国将碎片归位时,整个山洞剧烈震动起来。
三道金光从碎片中冲天而起,穿透岩层在空中交织成巨大的风水罗盘。罗盘转动间,二十西山方位依次亮起,对应着李家坳的二十西处地脉节点。
"念安土地咒!"虚影喝道。
李建国与赵大牛齐声诵咒。随着咒文响起,罗盘投射出二十西道金光,精准落在对应的地脉节点上。远处传来连绵不绝的龙吟声,大地开始有节奏地脉动。
裂缝中的煞灵发出凄厉的嚎叫,在金光照耀下如冰雪消融。那只血色瞳孔怨毒地瞪视着李建国,最终也化作青烟消散。
当最后一缕黑雾散去,裂缝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愈合。朝阳升起时,山体恢复如初,只留下淡淡的白雾在林间缭绕。
虚影渐渐变淡,李卫东的声音在空中回荡:"三器即将沉睡...五十年后...守护好..."
"哥!"李建国伸手想要抓住消散的光点,却只接到一片飘落的柏叶。
下山途中,他们发现枯萎的药田己重现生机,而且植株比之前更加茂盛。更神奇的是,每户村民的门前都出现了一枚金色的龙鳞印记。
三日后,王教授带着检测报告来找李建国:"难以置信!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全部消失,而且富含一种未知的活性酶。这简首是生态学的奇迹!"
这件事过后,李建国将父亲的风水笔记整理成《李氏堪舆精要》,无偿提供给村里使用。村民们自发成立了"护山队",每日巡查地脉节点。
秋分这天,"传统风水文化展示馆"在老宅正式开放。来自清华大学的建筑系教授惊叹道:"这里的布局暗合'藏风聚气'之理,湿度温度自然调节,比空调系统更环保!"
开幕式上,李建国望着满堂宾客,终于明白风水学的真谛——这不是玄学,而是祖先用生命总结的生存智慧。
当晚,他在笔记最后一页添上一行字:
"天地有灵,生生不息。守护,是李家永远的使命。"
月光透过窗棂,在纸页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夜风中,远山传来若有若无的龙吟,仿佛在回应着他的誓言。
而此时,在省博物馆的库房里,那三块看似普通的碎石片,正在展柜中发出微弱的心跳般的光芒...
(http://www.220book.com/book/WPT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