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空城抚琴退司马:鸢探疑云断兵锋
祁山的风裹着夏末的燥热,蜀军大营却透着几分反常的安静——赵云带着主力去劫魏营粮草,营中只剩两千老弱残兵,连守营的栅栏都没来得及加固。可就在这时,斥候连滚带爬冲进中军帐:“军师!不好了!司马懿带着五万兵马往大营来了!”
诸葛亮正在案前擦拭古筝,闻言手一顿,随即又恢复平静。魏延急得首跺脚:“军师,主力还得两个时辰才能回来,这两千老弱根本挡不住司马懿的五万大军!要不咱们弃营逃走?”
“逃?往哪逃?司马懿的骑兵比咱们的脚快。”诸葛亮放下古筝,走到营门口望着远处的烟尘,“司马懿老谋深算,最忌埋伏,咱们就给他演一出‘空城计’。”他当即下令:“把营门大开,所有士兵都藏起来,再找十个老兵,穿着百姓的衣裳,在营门口扫地;魏延,你带着十个士兵,操控灵动鸢在营上空盘旋,见了魏军,不用动手,只在营寨西周飘。”
魏延虽满心疑惑,可还是照办了。没一会儿,营门就敞开着,十个老兵拿着扫帚,慢悠悠地在门口扫地,连头都不抬;天上的灵动鸢“呜呜”地飘着,竹筐里的士兵时不时探出头往下看,像是在观察什么。
没过多久,司马懿的大军就到了营门外。他勒住马缰绳,看着敞开的营门和扫地的老兵,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身边的副将笑着说:“大都督,蜀军这是怕了,连营门都不敢关,咱们首接冲进去,定能活捉诸葛亮!”
司马懿却摆了摆手,盯着天上的灵动鸢:“不对,诸葛亮诡计多端,哪会这么轻易弃营?你看营门口的老兵,扫地扫得太过从容,一点都不慌张;天上的竹鸢只飘不攻,倒像是在故意引咱们进去。”
他刚说完,就见营门内传来一阵古筝声——诸葛亮坐在营门内侧的石台上,身前摆着一架古筝,穿着鹤氅,手里拨着琴弦,脸上带着淡淡的笑,仿佛根本没看见营门外的五万大军。古筝声悠扬,顺着风飘到魏军阵前,与天上竹鸢的哨音混在一起,竟透着几分诡异。
“大都督,诸葛亮在弹琴!”副将惊呼。司马懿眯着眼睛打量营内,营门后空荡荡的,连个士兵的影子都没看见,可越这样,他越觉得不对劲:“诸葛亮向来谨慎,若营中真没兵,他早该逃走了,哪会坐在这里弹琴?定是营中藏了伏兵,等着咱们进去。”
天上的魏延听见司马懿的话,差点笑出声,赶紧操控竹鸢往营寨东侧飘,故意在一片树林上空盘旋。司马懿看见竹鸢的动作,心里更慌了:“你看那竹鸢,在树林上空飘,说不定树林里藏着蜀军的骑兵,只要咱们一进营,就从两侧包抄。”
副将还是不信:“大都督,要不咱们派一小队士兵进去探探?”司马懿摇头:“不行!诸葛亮的竹鸢能探军情,咱们派士兵进去,要是有埋伏,竹鸢一报信,伏兵就会出来,到时候损失的可不是一小队士兵。”
他盯着营门口的诸葛亮,又看了看天上的竹鸢,犹豫了半天,终究没敢下令进攻。诸葛亮坐在石台上,手指拨着琴弦,眼角的余光瞥见司马懿犹豫不决的样子,嘴角勾起一抹笑,又故意加大了弹奏的力度,古筝声变得激昂起来,像是在为伏兵呐喊。
就在这时,天上的灵动鸢突然往下扔了个东西——不是白酒炸弹,也不是烟雾弹,而是一个绑着绢帛的石头。石头落在魏军阵前,副将赶紧捡起来,打开绢帛一看,上面写着:“司马老贼,若敢进营,叫你有来无回!”
司马懿看了绢帛,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可还是没敢下令进攻。他知道诸葛亮的手段,上次造鸢被骗,这次要是再中了埋伏,不仅兵权保不住,说不定连命都得丢在这里。“撤!快撤!”司马懿咬着牙下令。
魏军将士们都愣住了——五万大军对着一座敞开营门的蜀军大营,竟然要撤?可军令难违,只能跟着司马懿往回走。走了没几步,就见天上的竹鸢又飘了过来,魏延举着大喇叭喊:“司马懿!你老小子倒是进来啊!我家军师的酒还没凉呢!”
司马懿气得浑身发抖,却不敢回头,只能加快速度往魏营走。等魏军走远,诸葛亮才停下弹奏,笑着对从藏身处出来的魏延说:“怎么样?司马懿果然没敢进来。”魏延竖起大拇指:“军师厉害!那竹鸢的配合太妙了,司马懿还以为树林里有伏兵呢!”
没过多久,赵云带着主力和劫来的粮草回来了,听说诸葛亮用空城计退了司马懿的五万大军,都忍不住惊叹。诸葛亮让人把劫来的粮草卸下来,又让人给灵动鸢装上新的烟雾弹,笑着说:“司马懿这次虽退了,可他不会善罢甘休,下次再来,咱们就用烟雾弹配合竹鸢,再给他设个圈套。”
而司马懿带着大军回到魏营,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诸葛亮的营中要是真有伏兵,怎么没追出来?他让人去蜀军大营附近探探,结果斥候回来禀报:“大都督,蜀军大营里只有两千老弱残兵,根本没伏兵!那树林里也空无一人,竹鸢是故意在那里飘的!”
司马懿听完,当场就吐了一口血,瘫坐在椅子上:“我竟然被诸葛亮的空城计骗了!还白白错失了活捉他的机会!”副将赶紧上前搀扶:“大都督,您别生气,下次咱们再找机会。”
可司马懿知道,下次再想有这样的机会,难了。诸葛亮用一座空城、一架古筝、几只竹鸢,就退了他的五万大军,不仅丢了颜面,还让曹操对他更失望了。他坐在帐里,望着蜀军大营的方向,心里又恨又怕——恨自己太过谨慎,怕诸葛亮下次又想出什么新法子对付他。
蜀军大营里,篝火正旺。诸葛亮和将士们围着篝火喝酒,魏延举着酒碗说:“军师,下次司马懿再来,咱们还用空城计骗他!”诸葛亮笑着摇头:“空城计只能用一次,下次再用,司马懿就不会信了。咱们得造些新物件,让他防不胜防。”
说着,他拿起一张新的图纸,上面画着一只竹鸢,竹筐里装着一个大喇叭,旁边写着“传声鸢”——能把声音传得更远,下次司马懿再来,就用传声鸢模仿骑兵的马蹄声,让他以为蜀军的援军到了。
营外的月光洒在图纸上,与篝火的光芒交映,照亮了诸葛亮脸上的笑容。他知道,与司马懿的较量还没结束,接下来还有更多的仗要打,更多的发明要造。但只要有这灵动鸢,有将士们的齐心协力,就能一步步逼退魏军,朝着收复中原的目标,不断前进。而那座敞开的营门、悠扬的古筝声,还有天上飘着的竹鸢,也成了祁山脚下最传奇的一幕,让后世的人提起时,都忍不住为诸葛亮的智慧惊叹。
(http://www.220book.com/book/WPY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