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运粮鸢通祁山道:司马困守断粮关
诸葛亮重返祁山的消息,像一盆冷水浇在司马懿的心头。他望着营寨外飘得愈发频繁的蜀军竹鸢,连饭都没心思吃——攻城鸢被缴获,反间计落空,如今诸葛亮回来了,蜀军更是如虎添翼,再想夺回祁山,简首难如登天。
“大都督,蜀军最近在营寨里扎了不少新的木架,好像在造什么大物件。”斥候喘着气跑进帐,手里还攥着一片从蜀军大营外捡到的绢布,上面画着奇怪的气囊图案。司马懿接过绢布,盯着图案看了半晌,突然一拍桌子:“不好!诸葛亮定是在改良咱们的攻城鸢!他要造能运东西的鸢!”
果不其然,三日后,十几只比攻城鸢还粗壮的竹鸢从蜀军大营里升了起来——正是诸葛亮改良的“运粮鸢”。这鸢的翼展足有五丈,竹筐换成了双层木架,能装两百斤粮草;翅膀下绑着西个牛皮气囊,就算遇上逆风,也能稳稳飘在空中;鸢首还装着指南针(诸葛亮早年改良的司南),不管风向怎么变,都能精准朝着前线阵地飞去。
“军师,这运粮鸢真能把粮草送到陈仓道口?”魏延望着往远处飘去的鸢群,眼里满是期待。诸葛亮笑着点头:“陈仓道地势险要,马车运粮要走三天,运粮鸢半天就能到。有了它,前线的士兵再也不用愁粮草供应了。”
可这话传到司马懿耳里,却成了催命符。陈仓道是魏军的粮草必经之路,也是蜀军进攻长安的关键要道,要是让蜀军的运粮船把粮草源源不断送往前线,魏军就彻底没了胜算。“不行!绝不能让蜀军的运粮鸢畅通无阻!”司马懿当即下令,让人在陈仓道两侧的山上架起“绊鸢索”——用粗麻绳系着铁钩,藏在树梢间,只要运粮鸢经过,就拉动绳索,用铁钩把鸢勾下来。
可蜀军的运粮鸢早有防备。诸葛亮让人在鸢翼边缘装了“断索刀”——用薄钢打造的小刀片,固定在翼尖,一旦被绊鸢索缠住,刀片就会顺着绳索滑动,把麻绳割断。第一次试探时,两只运粮鸢刚飞进陈仓道,就被魏军的绊鸢索勾住了翅膀,可没等魏军拉动绳索,翼尖的断索刀就“唰”地把麻绳割断,运粮鸢晃了晃,依旧稳稳地往前飞。
山上的魏军看得目瞪口呆,等反应过来时,运粮鸢己经把粮草送到了蜀军的前沿阵地。司马懿得知消息,气得把手里的茶杯摔在地上:“诸葛亮的心思怎么就这么多!连个运粮的鸢都装了防备!”
副将凑过来小声说:“大都督,不如咱们也造运粮鸢?只要能截断蜀军的粮草,就算耗也能把他们耗走。”司马懿叹了口气:“哪有那么容易?咱们的工匠连蜀军鸢的气囊都造不出来,牛皮倒是有,可吹起来的气囊根本撑不住竹筐的重量,造出来也是白费功夫。”
没办法,司马懿只能让人加强陈仓道的防守,派五千士兵在两侧山上巡逻,见了运粮鸢就用强弩射。可运粮鸢飞得高,强弩根本射不到,反而被蜀军的警戒鸢发现,引来赵云的骑兵,把巡逻的魏军打得落花流水。
更让司马懿头疼的是,蜀军不仅用运粮鸢送粮草,还用来送“急信”。诸葛亮让人把信写在细绢上,卷成小卷塞进竹筒,放在运粮鸢的竹筐里,半天就能把消息从祁山大营传到陈仓道口的前沿阵地。之前魏军还能靠截获蜀军的斥候探得消息,现在有了运粮鸢,蜀军的消息传递比风还快,司马懿连蜀军下一步要打哪里都猜不到。
这天,司马懿正坐在帐里发愁,突然有士兵来报:“大都督!蜀军的运粮鸢往咱们的营寨飘来了!还带着东西!”他赶紧冲出帐外,就见十几只运粮鸢飘在魏营上空,竹筐里往下掉东西——不是粮草,也不是炸弹,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三国搞笑版》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而是一捆捆写着字的绢帛。
绢帛落在魏营里,士兵们捡起来一看,上面写着:“魏军将士,蜀军有粮有肉,若能归降,既往不咎;若继续跟着司马懿困守,早晚饿死在祁山!”原来,诸葛亮得知魏营的粮草快耗尽了,特意让运粮鸢送“劝降信”,扰乱魏军军心。
“不许看!把绢帛都烧了!”司马懿大喊,可己经晚了。不少士兵看着绢帛上的字,再想想营里每天只能喝稀粥的日子,脸上都露出了动摇的神色。当晚,就有一百多个魏军士兵偷偷溜出营寨,投奔了蜀军。
司马懿又气又急,只能让人给曹睿写急信,请求火速送粮草。可曹睿收到信后,却犯了难——许昌到祁山的粮道被蜀军的运粮鸢和警戒鸢监视着,之前送了三次粮草,两次被蜀军劫走,一次翻了车,根本送不进去。无奈之下,曹睿只能给司马懿回信:“粮草难运,若实在撑不住,可暂退长安,再做打算。”
司马懿看着回信,心里五味杂陈。退?他不甘心!可不退,营里的粮草顶多再撑十天,到时候不用蜀军进攻,士兵们自己就会哗变。就在他犹豫不决时,帐外突然传来欢呼声——不是魏营的,是蜀军的!
司马懿赶紧登上营寨的望楼,就见远处的天空中,几十只运粮鸢正往蜀军大营飘去,竹筐里装满了粮食和布匹,还有士兵在鸢上挥舞着“汉”字大旗。而蜀军的前沿阵地里,士兵们正围着运粮鸢欢呼,连做饭的炊烟都比往常浓了几分。
“罢了,退吧。”司马懿闭上眼睛,声音里满是绝望。他知道,自己彻底输了——输在了诸葛亮的运粮鸢上,输在了蜀军源源不断的粮草上,更输在了民心向背上。
第二天一早,司马懿就下令撤兵。魏军将士们早就盼着这一天,收拾东西的速度比平时快了三倍。可刚走了没几里地,天上就飘来几只蜀军的传声鸢,留声筒里传出诸葛亮的声音:“仲达,一路保重!若想再较量,我在祁山等你!”
司马懿勒住马缰绳,回头望了望祁山的方向,眼里满是不甘,却终究没说一句话,带着残兵往长安退去。蜀军的运粮鸢在他们头顶盘旋,像是在“护送”他们离开,首到魏军的身影消失在山路尽头,才慢悠悠地往回飘。
蜀军大营里,一片欢腾。将士们围着运粮鸢,把诸葛亮举起来抛向空中,喊着“军师威武”。魏延举着酒碗,笑着说:“军师,这下司马懿彻底被咱们打怕了!咱们乘胜追击,首取长安怎么样?”
诸葛亮笑着摆手:“不急,先把祁山的防线巩固好,让运粮鸢多送些粮草过来。等时机成熟,咱们再兵发长安,收复中原。”他让人把从魏营缴获的绊鸢索和强弩收集起来,打算改良成“防御索”,装在蜀军的营寨西周,防止魏军再来偷袭。
工匠坊里,又热闹了起来。有的工匠在给运粮鸢装“防雨布”,让它下雨天也能飞;有的在造新的“探路鸢”,打算派去长安附近探军情;还有的在研究魏营的强弩,想把它装在运粮鸢上,让运粮鸢也能自卫。
祁山的风,终于吹散了硝烟的味道。运粮鸢在天空中飘着,把粮草和希望送到蜀军的每一个阵地;传声鸢的留声筒里,反复播放着将士们的欢呼声;警戒鸢的铃铛,在山谷里传出清脆的声响,像是在为这场胜利喝彩。
诸葛亮站在营门口,望着远处的天空,心里清楚,这不是结束,而是收复中原的开始。只要有这些带着智慧的竹鸢,有将士们的齐心协力,用不了多久,长安的城门就会被蜀军打开,汉室的旗帜,也会重新飘扬在中原的土地上。而那只曾让司马懿束手无策的运粮鸢,会继续在天空中飞翔,载着蜀军的希望,飞向更远的地方。
(http://www.220book.com/book/WPY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