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第一批“原型机”出炉了。
木质听诊器虽然简陋,但林挽戴上听筒,将喇叭口按在一个自愿尝试的小太监胸口时,清晰地听到了心跳声!
“听到了!是心跳!砰咚、砰咚!”林挽兴奋地喊道。
周围围观的年轻太医们好奇心爆棚,纷纷排队尝试。当那陌生的、强有力的心跳声通过木管传入耳中时,所有人都露出了震惊和神奇的表情。
“这……这竟能首闻心音?!”一个年轻太医激动得声音发颤。
就连一首冷眼旁观的张院判,也忍不住偷偷竖起了耳朵。
接着是改良后的清创缝合器械。林挽亲自示范,用新的弯针和持针器给一只意外划伤腿的御猫缝合伤口,动作流畅,伤口对合整齐,远比用普通绣花针和手捏着方便精准得多。
御猫:“喵呜~”(似乎痛感也减轻了?)
年轻太医们眼睛发光,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担架床也做了出来,虽然笨重,但试着抬了一个“模拟伤员”(一个胖乎乎的药童),确实平稳省力不少。
林挽趁热打铁,开始她的“赤脚医生”培训计划。她利用傍晚太医们轮休的时间,在配殿里挂起她画的人体解剖图(简化版),拿着木质听诊器和改良器械,给愿意听的太医们“上课”。
“大家看,这里,是胃,陛下上次疼痛的位置大概就在这里……这里,是肝脏,要注意……心肺音正常是这样的,如果有杂音,可能意味着……”
她讲得浅显,尽量结合太医院己有的知识体系,避开过于超前的概念,重点讲解急症识别、创伤处理、基础解剖和卫生观念。
起初,只有陈院判和两三个最大胆的年轻太医来听。后来,看到陈院判都听得频频点头,甚至拿出小本本记录,来的太医渐渐多了起来。就连张院判,也会“恰好”在隔壁整理药材,耳朵却竖得老高。
林挽的“课堂”虽然时常用词古怪,引发阵阵窃窃私语和争论,但那种务实、精准、追求效率的风格,如同投入死水中的石子,悄然荡开了一圈涟漪。
这日,萧衍处理完政务,鬼使神差地又踱步到了西配殿附近。还未走近,便听到里面传来林挽清亮的声音:
“所以,遇到这种外伤出血,第一要务是压迫止血!找准出血点,用干净的布用力按住!别动不动就撒香灰!那玩意儿不干净,容易导致……导致邪毒入侵,伤口溃烂!记住,干净!按压!然后才是缝合上药!”
接着是几个年轻太医争先恐后的提问声:
“婕妤,若是按压不止呢?”
“婕妤,您说的那个‘无菌’到底何解?”
“这听诊器能否借属下再琢磨片刻?”
萧衍驻足窗外,透过半开的支摘窗,看到林挽站在一群穿着官袍的太医中间,一手拿着那个奇怪的木听筒,一手比划着,脸上带着一种他从未见过的神采,自信,专注,甚至有点……耀眼。
她似乎完全沉浸其中,忘了身份,忘了处境,忘了周遭的一切。
萧衍静静地看了一会儿,没有进去打扰,转身悄然离开。
晚膳时分,林挽拖着讲得口干舌燥的身体回到偏殿,却发现桌上多了一盏精致的琉璃宫灯,灯罩上绘着栩栩如生的采药图。旁边还有福安笑眯眯的一句传话:“陛下说,婕妤授课辛苦,夜里画图费眼,特赏此灯,聊表心意。”
林挽看着那盏明显价值不菲、光线柔和的琉璃灯,愣了一下。
皇帝陛下这是……肯定了她的“胡闹”?
她摸了摸那光滑的琉璃灯罩,心里有点异样的感觉。这位老板,虽然龟毛、难搞、还是个工作狂,但好像……也不是完全不通人情?
至少,在发“加班福利”这方面,还算大方?
她摇了摇头,把这点杂念甩开。管他呢,有灯总比摸黑好!正好,她可以继续完善她的“急诊入门手册”草图了!
乾清宫西配殿的灯火,自此常常亮至深夜。而那点点由异世带来的星火,正悄无声息地,试图照亮这个古老王朝医学殿堂的一角。
麦垛埂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WR5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