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明珠一斛的赏赐送到林挽面前时,她正对着一个刚送来的、高热惊厥的小宫女束手无策。
太医院的方子主要是清热散,但退热效果太慢。林挽看着那斛圆润光泽、价值连城的珠子,第一反应是——这玩意儿能兑成现银吗?或者,能不能磨成粉试试物理降温?毕竟珍珠粉好像有点清热功效?
当然,她只敢想想。谢恩之后,她把珠子随手塞进箱底,继续投入到与高热惊厥的战斗中。最后,她不得不再次动用“仙丹”——从空间里抠出半片儿童用对乙酰氨基酚,混在汤药里给小宫女灌了下去,才算控制住病情。
这件事给她提了个醒。靠她一个人偷偷从空间拿药,杯水车薪,而且太容易暴露。必须想办法提升这个时代本身的医疗水平,至少是某些急症的处理能力。
她的目光,投向了西配殿里那些堆积如山的医书,以及那群对她又怕又好奇的年轻太医。
“陈院判,”林挽找到相对开明的右院判,拿出她熬夜用炭笔(毛笔她用不惯)画的几张歪歪扭扭的图纸,“您看,我们能不能试着做一些这样的东西?”
陈院判接过图纸,只见上面画着:
1. 一个带刻度的透明细长管子,旁边标注“体温计”,要求“内储水银,精准至每刻”。
2. 一个造型奇怪的木质听筒,一端喇叭状,另一端分叉连接两根管子,标注“听诊器”,要求“传导心音、呼吸音”。
3. 几种不同形状的银质器具,有带钩的,有带夹的,有弯有首,标注“清创缝合器械包”,要求“刃口锋利,耐沸煮”。
4. 甚至还有一个简易的、带轮子和抬高角度的木质担架床草图。
陈院判看得眉头紧锁,这些东西他闻所未闻。“婕妤,这是……”
“这些都是海外医者常用的工具。”林挽开始她的“忽悠大法”,“这体温计,可比手摸额头顶用多了,能精确知道发热几分。这听诊器,能听见心肺内部的声音,及早发现病灶。这些器械,能让清创缝合更精准,减少病人痛苦。这担架,搬运重伤员时能避免二次伤害……”
她一番解释,虽然很多名词陈院判听不懂,但核心意思明白了——这些都是为了更精准地诊断和治疗。
陈院判沉吟良久。他行医多年,深知有时仅凭望闻问切,确实难以断定某些深层次疾病。若真有工具能辅助……他心动了。
“制作不难,太医院就有能工巧匠。”陈院判最终点头,“只是这材料和水银……”
“材料我去向陛下申请!水银……我想办法!”林挽立刻打包票。透明玻璃和纯净水银确实是个问题,但她可以先弄出木质听诊器和改良器械!
于是,在皇帝陛下又一次“由她去”的默许下(以及林挽用“能更好地为陛下龙体安康服务”为理由的忽悠下),太医院的能工巧匠们开始按照林婕妤的“奇思妙想”敲敲打打。
(http://www.220book.com/book/WR5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