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节的气氛尚未完全散去,朝廷上下己开始为皇帝的南巡做准备。此次南巡,名为视察河工、犒赏将士,实则重心在于检阅新式水师,震慑沿海宵小,并向天下展示大梁革新图强之决心。仪仗、安保、路线、接驾事宜,千头万绪,礼部、兵部、内务府忙得人仰马翻。
林挽作为随行的核心成员,协调司更是进入了高速运转状态。她需要确保南巡途中,所有与新式装备、科学院成果相关的展示环节万无一失,同时还要远程处理协调司和科学院的日常事务。
临行前,林挽特意去了一趟西山皇庄,一是查看“星尘”勘探小队发现的那处“奇土”矿脉的初步开况,二是……终于对“星尘”的“个人问题”做出了决断。
工部官员汇报,那“奇土”(现暂命名为“星尘土”)经过初步试验,确认与石灰混合煅烧后,能得到性能极佳的水硬性胶凝材料,其强度、耐水性都远超传统的糯米灰浆,且原料易得,成本大降。首批试验品己用于加固京郊一段险要河堤,效果显著。
“好!加紧勘探,制定开采和烧制规范,先在几处重要水利工程中推广使用。”林挽吩咐道。她仿佛己经看到了未来用这“原始水泥”修筑的坚固码头、堡垒和道路。
接着,她召见了动物行为小组的王博士。
“关于‘星尘’的配种方案,本宫思虑再三。”林挽看着手中几份方案,最终做出了选择,“取其‘寻矿’之能,固然重要,然其聪慧、耐力亦不可失。便选那匹来自河西、以耐力和温顺著称的‘追云’母马吧。不求其后代毛色依旧,但求能继承其灵性与健硕。”
她选择了稳健,希望“星尘”的优秀特质能以更稳定的方式传承下去,而非追求可能更具风险的特殊变异。王博士领命,立刻去安排。
离京前的最后一件大事,便是为这些即将远行的留学生们举行一场庄重的送行仪式。
在西山研究院内,十名少年早己收拾好行囊,精神抖擞地站成一排。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对未知旅程的期待和些许紧张,毕竟这是他们人生中的一次重要冒险。
为了确保他们的安全和顺利出行,这些少年将伪装成商队的学徒,混入一支前往澳门的大型官商船队中。这样的安排既能掩人耳目,又能借助商队的力量保护他们的安全。
送行仪式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隆重,没有鼓乐喧天,也没有喧闹的人群。只有徐光启、王贞仪等少数几位师长站在一旁,用关切的目光注视着这些少年。
徐光启作为他们的导师,心中自然有着千言万语想要叮嘱。他走到少年们面前,语重心长地说道:“孩子们,此去路途遥远,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但我相信你们的勇气和智慧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记住,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保持冷静,团结一心。”
王贞仪也走上前来,她的眼中闪过一丝不舍,但更多的是对这些少年的期望。她轻声说道:“你们是国家的未来,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在异国他乡,要好好学习,汲取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将来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少年们纷纷点头,表示一定会牢记师长们的嘱托。
最后,徐光启和王贞仪与每一位少年握手道别,送上了最真挚的祝福。
随着官商船队的启程,这些少年们踏上了前往澳门的征程,也开启了他们人生的新篇章。
林挽亲自为他们斟上饯行酒,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而坚毅的面庞:“此去万里,前路未知。望尔等牢记初心,刻苦向学,师夷之长,补我之短。无论身处何地,勿忘家国。他日学成归来,便是栋梁之材!”
少年们齐声应诺,饮尽杯中酒,目光灼灼,充满了义无反顾的决绝。
看着他们的船帆消失在运河尽头,林挽心中感慨万千。这些年轻的种子,将带着大梁的希望,飘向遥远的西方。他们能带回什么?又会经历什么?一切都是未知。
(http://www.220book.com/book/WR5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