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国和小李从火车站出来,眼前的景象让他们震撼不己。霓虹灯闪烁的南京路,车水马龙的外滩,衣着光鲜的行人,仿佛这里根本没有战争。
"队长,这里真的在打仗吗?"小李压低声音问道。
张卫国皱着眉头,看着街头巷尾的繁华景象:"战争还没有烧到这里,但很快就会了。"
他们沿着南京路慢慢走着,两旁的商店依然灯火通明,橱窗里摆放着各种奢侈品。路上的汽车络绎不绝,人力车夫拉着客人穿梭在人群中。
"先生,要不要坐车?"一个车夫拉着人力车跑过来。
"不用了,我们走走。"张卫国摆摆手。
车夫看了看他们的穿着,撇撇嘴走开了。
小李指着远处的一座高楼:"队长,那是什么地方?"
"那是汇丰银行大楼,"张卫国说道,"这里是远东的金融中心,多少财富在这里流转。"
他们继续往前走,经过一家西餐厅。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里面灯火辉煌,穿着西装的男人和穿着旗袍的女人正在用餐,谈笑风生。
"这些人知道前线的战况吗?"小李问道。
"知道又怎样?不知道又怎样?"张卫国叹了口气,"战争对他们来说,也许只是报纸上的新闻。"
就在这时,一群报童跑过街头,手里拿着刚印出来的报纸,大声叫卖着:
"号外!号外!日军攻陷太原!阎锡山部队败退!"
"号外!号外!淞沪会战激烈进行!国军伤亡惨重!"
街上的行人有的停下来买报纸,有的匆匆走过,仿佛这些消息与他们无关。
张卫国买了一份报纸,和小李找了个角落仔细阅读。
"队长,报纸上说淞沪会战己经进行了两个多月,我军伤亡很大。"小李指着报纸说道。
"是啊,"张卫国沉重地说,"前线的兄弟们在流血牺牲,这里却依然歌舞升平。"
他们继续在街上走着,经过一家舞厅,里面传出悠扬的音乐声和欢声笑语。门口站着几个穿着旗袍的女子,正在招揽客人。
"先生,进来玩玩吧,今晚有最新的爵士乐。"一个女子走过来说道。
"不了,谢谢。"张卫国礼貌地拒绝了。
女子看了看他们,摇摇头走开了。
小李低声说道:"队长,这些人真的不知道外面在打仗吗?"
"不是不知道,是不愿意面对现实,"张卫国说道,"他们以为租界是安全的,以为战争不会波及到这里。"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汽车的轰鸣声。几辆军用卡车从街上驶过,车上坐着荷枪实弹的日本兵。
街上的行人纷纷让路,但很快又恢复了正常。
"看到了吗?"张卫国指着那些卡车说,"日本人己经在这里了,只是还没有完全接管。"
他们走到外滩,黄浦江上灯火点点,对岸浦东还是一片农田。江面上有几艘军舰停泊着,桅杆上飘着太阳旗。
"队长,那些是日本军舰吗?"小李问道。
"是的,"张卫国点点头,"他们己经控制了黄浦江。"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长袍的中年男子走过来,看起来像是个商人。
"两位先生,看起来不是本地人吧?"那人主动搭话。
张卫国警惕地看着他:"我们是从苏州来做生意的。"
"苏州啊,那边现在怎么样?"那人问道。
"还好,就是日本人多了些。"张卫国随口说道。
"是啊,现在到处都是日本人,"那人叹了口气,"我在这里做了二十多年生意,从来没见过这种情况。"
"您觉得这种情况还会持续多久?"小李问道。
那人摇摇头:"谁知道呢?有人说很快就会结束,有人说还要打很久。不过我看啊,日本人的胃口很大,不会轻易罢手的。"
"那您为什么不离开上海呢?"张卫国问道。
"离开?往哪里去?"那人苦笑道,"我的家业都在这里,走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再说,日本人也要做生意,只要不惹他们,应该还能混口饭吃。"
张卫国和小李对视了一眼,没有再说什么。
那人继续说道:"不过最近风声很紧,听说有抗日分子潜入上海,日本人正在到处搜查。两位先生要小心些,千万别被误会了。"
"谢谢提醒。"张卫国点点头。
那人走后,小李低声说道:"队长,看来我们的行踪可能己经暴露了。"
"不一定,"张卫国说道,"也可能是例行搜查。不过我们确实要更加小心。"
他们继续在外滩走着,看到不远处有一群人围在一起,似乎在看什么。
走近一看,原来是有人在卖唱。一个穿着破旧衣服的中年男子,怀里抱着一把二胡,正在演奏《二泉映月》。
悠扬凄凉的琴声在夜空中飘荡,让人听了心情沉重。
围观的人群中,有人往地上的帽子里扔钱,有人默默地听着,有人擦着眼泪。
"这首曲子真好听,"小李说道,"但是听起来很悲伤。"
"是啊,"张卫国说道,"这就是我们民族的心声。"
就在这时,那个卖唱的男子开始唱起了一首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歌声悠扬而凄美,让在场的人都沉浸在一种淡淡的忧伤中。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张卫国听着这首《送别》,想起了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心情变得沉重起来。
小李也被这歌声感染了,眼中含着泪水。
歌声结束后,围观的人群纷纷散去,地上的帽子里多了不少钱币。
那个卖唱的男子收拾好二胡,准备离开。张卫国走过去,往帽子里放了一块银元。
"谢谢先生。"那人感激地说道。
"您唱得很好,"张卫国说道,"这首歌很应景。"
那人看了看张卫国,低声说道:"先生,您不是本地人吧?"
"是的,我们从外地来。"张卫国说道。
"那您要小心些,"那人说道,"最近上海不太平,到处都有日本人的眼线。"
"谢谢提醒。"张卫国点点头。
那人收拾好东西,消失在夜色中。
张卫国和小李继续在街上走着,看到一家茶馆还在营业,里面坐着不少人。
"队长,我们进去坐坐吧,也许能听到一些有用的消息。"小李建议道。
"好主意。"张卫国点点头。
他们走进茶馆,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茶馆里烟雾缭绕,客人们三三两两地坐着,有的在下棋,有的在聊天。
"两位客官,喝点什么?"伙计走过来问道。
"来两壶龙井。"张卫国说道。
伙计很快端来了茶水。张卫国和小李一边喝茶,一边留意着周围的谈话。
不远处的一桌,几个商人模样的人正在小声议论着:
"听说日本人要在上海设立新的政府机构,专门管理中国人的事务。"
"是啊,我听说他们要成立什么维持会,让中国人自己管理中国人。"
"这不是汉奸吗?"
"嘘,小声点,被人听到就麻烦了。"
另一桌的几个人在讨论着生意:
"现在做什么生意都不好做,日本人的税收越来越重。"
"没办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听说有人在组织抗日活动,你们知道吗?"
"别乱说,这种话传出去是要杀头的。"
张卫国仔细听着这些谈话,心中对上海的情况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就在这时,茶馆外面传来汽车的声音。几个穿着军装的日本兵走了进来,在茶馆里巡视了一圈。
茶馆里的客人们都停止了谈话,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那几个日本兵看了看,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又走了出去。
等他们走后,茶馆里的客人们才松了一口气,重新开始聊天。
"看到了吗?"张卫国低声对小李说,"这就是被占领的感觉。"
小李点点头:"队长,我们什么时候开始行动?"
"不急,先摸清楚情况再说,"张卫国说道,"我们需要找到日军司令部的位置,还要了解他们的兵力部署。"
他们在茶馆里坐了一个多小时,听到了不少有用的信息。临走时,张卫国向伙计打听住宿的地方。
"先生,您要住店啊?"伙计说道,"前面有家客栈,老板是我们本地人,人很实在。"
"谢谢。"张卫国给了伙计一些小费。
他们走出茶馆,沿着伙计指的方向找到了那家客栈。
客栈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看起来很和善。
"两位客官,要住店吗?"老板问道。
"是的,要两间房。"张卫国说道。
"好的,楼上还有空房间。"老板说着,拿出登记簿,"请两位登记一下。"
张卫国用假名登记了房间,交了房费。
"两位是从哪里来的?"老板随口问道。
"苏州,来上海做点小生意。"张卫国说道。
"现在生意不好做啊,"老板叹了口气,"到处都是日本人,动不动就要检查证件。"
"是啊,我们也听说了。"张卫国说道。
老板带着他们上楼,指着两个房间说:"就是这两间,有什么需要尽管说。"
"谢谢老板。"张卫国说道。
等老板走后,张卫国和小李在房间里商量着明天的计划。
"队长,我们明天去哪里?"小李问道。
"先去日租界看看,"张卫国说道,"那里应该是日军的重要据点。"
"会不会太危险?"小李担心地说。
"危险是肯定的,但这是我们的任务,"张卫国说道,"我们必须摸清楚日军的底细,才能为后续的行动做准备。"
夜深了,上海的霓虹灯依然闪烁着,但张卫国的心情却越来越沉重。他知道,这座繁华的城市很快就会被战火吞噬,而他们的任务,就是为那场即将到来的战斗收集情报。
窗外,黄浦江静静地流淌着,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命运。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特种兵魂1937》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WSE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