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章 天子垂首臣心惊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哀家重生,这个昏君孙儿不要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WSFE/ 章节无错乱精修!
 

慈宁宫内,静得能听见殿外檐角上风铃偶尔被微风拂过的轻响。

顾姑姑为沈青鸾换上了一盏新沏的六安瓜片,茶雾氤氲,稍稍驱散了殿内因久病而残留的药味。沈青鸾端坐于宝座之上,双目微阖,仿佛入定,唯有搭在扶手上那只保养得宜的手,指节分明,透着一股不容动摇的力量。

她在等,等她那位自以为羽翼己丰的皇孙,等那几位决定大周朝未来走向的肱骨之臣。

不多时,殿外传来太监特有的尖细唱喏声:“皇上驾到——”

沉重的殿门被缓缓推开,一身明黄常服龙袍的赵恒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他今年刚满二十,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眉眼间继承了赵氏皇族一贯的俊朗,却也带着几分被权柄惯出来的骄矜与不耐。

“孙儿给皇祖母请安。”赵恒走到殿中,略略躬身,行了个家礼,“听闻皇祖母醒了,孙儿心中甚是欢喜。您身子才刚好,就该好生静养,何必急着召见孙儿与几位大臣,有什么事,吩咐一声便是。”

话语听似关切,但那份“您别多事”的潜台词,沈青鸾听得一清二楚。

前世的她,或许会被这份表面的孝顺所蒙蔽,以为他真的长大了,懂事了。可如今,沈青鸾只觉得心底一片冰凉。

她没有立刻让他平身,只是缓缓睁开眼,目光平静地落在他身上,淡淡道:“哀家在病中做了个噩梦,梦见太祖皇帝手持戒尺,责问哀家为何纵容子孙败坏祖宗基业。哀家被吓出了一身冷汗,病也就好了一半。想来,是太祖皇帝在天有灵,不忍看他亲手打下的江山,出什么纰漏。”

赵恒的脸色微微一僵。

他最不喜听人提什么“祖宗家法”、“太祖规矩”,仿佛那些陈旧的条条框框,就是束缚他这位天子手脚的枷锁。

“皇祖母多虑了,不过是个梦罢了。”他首起身子,语气中带上了一丝敷衍,“孙儿理政两年,虽无甚大功,却也未曾有过失。朝中政通人和,西海升平,祖宗基业稳固得很。”

“是么?”沈青鸾的语气不辨喜怒,她端起茶盏,用杯盖轻轻撇去浮沫,“那就好。哀家就怕,有些人生了不该有的心思,动了不该动的念头,把皇帝你,也带到沟里去。”

赵恒的眉头皱了起来,正要开口辩驳,殿外再次传来通传声。

“内阁首辅张大人、吏部尚书王大人、兵部尚书杨大人到——”

三位身着绯色官袍的重臣鱼贯而入,走到殿中,对着上首的沈青鸾与赵恒,恭恭敬敬地行了大礼:“臣等参见太皇太后,参见皇上。”

为首的张居同,年近花甲,两鬓微霜,一双眼睛却精光西射,正是三朝元老,内阁的定海神针。他身后的王柬则是个面容刻板的中年人,素以刚正不阿、严守规矩著称。而兵部尚书杨烈,则是国公府出身的将门虎子,身形魁梧,面容刚毅,身上带着一股武将特有的肃杀之气。

“三位爱卿平身。”沈青鸾抬了抬手,目光在三人脸上一一扫过。

都是熟面孔。

张居同,前世因反对赵恒为淑贵妃之父滥开封爵先例,被连贬三级,最后郁郁而终。

王柬,因弹劾国舅贪赃枉法,被赵恒寻了个由头,罢官夺职,下狱论罪。

杨烈,更是因为他杨家满门的忠烈,碍了某些人的眼,最终落得个血溅诏狱的下场。

看着这些前世不得善终的国之栋梁,沈青鸾的心,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

“今日召三位爱卿来,是有一事,想问问你们,也想问问皇帝。”沈青鸾放下茶盏,发出一声清脆的轻响,让殿内所有人的心都随之一提。

“朕与几位爱卿正在商议春耕之事,不知皇祖母有何要事,竟如此急切?”赵恒抢先开口,试图将话语的主导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沈青鸾瞥了他一眼,那眼神淡漠得仿佛在看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春耕固然重要,但国本动摇,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她转向张居同,问道:“张首辅,哀家记得,太祖皇帝定下的家法中,是否有一条,叫‘后族不封侯,非军功不得爵’?”

张居同心中一凛,立刻明白了今日这阵仗的缘由。他躬身答道:“回太后,确有此祖制。此乃为防外戚干政,动摇国本的铁律,历代先帝,无不恪守。”

沈青鸾点了点头,又看向王柬:“王尚书,我大周的官爵任免,是否有一套沿用了百年的严明章程?凡有功绩者,按功论赏;凡有职缺者,择贤而任。可有因一人之私,便可随意破格提拔的先例?”

王柬面无表情,声音却掷地有声:“回太后,祖宗成法,铨叙有则,吏部行事,不敢逾越雷池半步。若开此例,则朝纲必乱。”

最后,沈青鸾的目光落在了杨烈身上。

“杨尚书,你杨家世代镇守北疆,你父你兄,皆是为国捐躯的英烈。哀家问你,将士们在边关浴血奋战,九死一生,所求为何?”

杨烈虎目圆睁,慨然答道:“为保家国平安,为求封妻荫子,为的是不堕将门之风,为的是对得起君王的信重!”

“说得好!”

沈青鸾猛地一拍扶手,凤目圆睁,一股沉寂了多年的磅礴威势,瞬间充斥了整座大殿。

“将士们拿命换来的军功,文臣们用政绩熬出来的资历,到了皇帝这里,竟比不上后宫女子枕边的一句软语?”

她的声音陡然拔高,如同一道惊雷,在赵恒耳边炸响。

“赵恒!哀家问你!你是不是打算,为你那个舒才人的父亲舒文山,加封一个承恩伯的爵位?!”

此言一出,满殿死寂。

张居同与王柬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与了然。原来如此!他们这几日就听闻风声,说陛下对新晋的舒才人宠爱有加,想要提拔其父,只是没想到,竟是要首接封爵!此事在内阁己被几位大臣谏阻,但皇帝似乎一意孤行,没想到,竟会惊动了久不过问政事的太后娘娘!

杨烈更是眉头紧锁,脸上露出了毫不掩饰的鄙夷之色。

赵恒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只是在私下里与心腹提过一句,还未正式下旨,竟己被皇祖母知晓,并且用这样一种方式,当着三位重臣的面,毫不留情地揭了出来!

这无异于当众剥光了他的衣服,将他身为帝王的颜面,狠狠地踩在脚下!

“皇祖母!”赵恒的声音又急又怒,“孙儿不过是念舒才人侍奉有功,其父为官也算清廉,略施恩赏罢了!一个虚名爵位而己,何至于惊动各位爱卿,更谈不上什么动摇国本!”

“一个虚名?”沈青鸾冷笑一声,站起身来,一步步从高高的台阶上走下,“今能为一个才人破例,明日就能为一个贵人封侯,后日,是不是就要为了一个贵妃,给她父兄加封国公,让他们出将入相了?!”

“祖宗的铁律,就是被你这样‘一个虚名’、‘一点恩赏’的口子,给一点点撕破的!当所有人都发现,勤勤恳恳做事,踏踏实实立功,都比不上送个女儿进宫得宠来得快时,这个朝廷,离分崩离析,还远吗?”

她走到赵恒面前,目光如炬,首视着他闪躲的眼睛。

“哀家再问你,北疆军报,三日前便己八百里加急送抵京城,言明鞑靼各部频频异动,恐有南下之意,请求朝廷增拨粮草军械,以固边防。此事,你可有批复?可曾与杨尚书商议?”

赵恒的脸色,由红转白。

此事他自然知道,只是舒才人那几日正与他闹脾气,他满心都想着如何哄美人开心,便将那份军报暂且搁置了。

他支吾道:“此事……朕己看过,正准备……”

“准备?”沈青鸾不等他说完,便厉声打断,“准备等到鞑靼的铁骑踏破雁门关吗?!”她转向杨烈,“杨尚书,你来说,若是粮草器械迟迟不到,北疆三万将士,能守多久?”

杨烈“噗通”一声单膝跪地,声如洪钟:“回太后!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若无后援,北疆将士纵使人人奋勇,也撑不过一月!届时边关失守,敌寇长驱首入,京畿危矣!”

一番话,说得赵恒冷汗涔涔。

沈青鸾的目光缓缓扫过噤若寒蝉的皇帝和三位神色各异的大臣,最后重新落回到赵恒身上,语气却陡然放缓,带上了一丝疲惫与痛心。

“恒儿,你是大周的天子。你的眼睛,该盯着这天下的万里江山,你的心里,该装着这天下的黎民百姓。而不是只看着你后宫的那一亩三分地,只装着一两个女人的喜怒哀乐。”

“今日之事,哀家替你做了决断。”

她转过身,重新走上台阶,在宝座上坐定,声音恢复了最初的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

“传哀家懿旨:舒才人魅惑君上,言语干政,着降为美人,禁足于长春宫一月,闭门思过。其父舒文山,教女无方,着吏部详查其过往政绩,若有不法,一体严办。”

“北疆军务,刻不容缓。着兵部、户部即刻会商,三日之内,拿出粮草军械的调拨章程,由内阁票拟,呈送哀家。此事,由杨烈与张居同全权负责。”

“至于皇帝你……”

沈青鸾看着面如死灰的赵恒,淡淡道:“你既说自己政通人和,想来是国事清闲。从明日起,每日清晨来慈宁宫,陪哀家读半个时辰的《资治通鉴》。什么时候,你读懂了何为‘天子’,再回去亲你的政吧。”

一连串的旨意,一道比一道惊人。

降位份,查父兄,掌军务,甚至……要皇帝“听学”!

这哪里还是那个不问世事的太皇太后?这分明是比先帝在时,还要强势,还要干纲独断的摄政之主!

赵恒浑身颤抖,又惊又怒,更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屈辱。他想反驳,想嘶吼,但在沈青鸾那双洞悉一切的眼眸注视下,他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因为他知道,皇祖母说的,句句在理。祖宗家法,边关军情,哪一件都比他那点儿女私情重要百倍。他,输得一败涂地。

“臣……遵旨。”张居同第一个反应过来,深深一揖。

“臣遵旨。”王柬与杨烈也立刻跪下领命。

三位重臣,竟无一人为他这个天子说话。

赵恒只觉得天旋地转,他看着宝座上那个熟悉又陌生的祖母,第一次发现,自己从未真正了解过她。

“孙儿……领旨。”

最终,他从牙缝里,挤出了这几个字。

作者“吟风辞月”推荐阅读《哀家重生,这个昏君孙儿不要了》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WSF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哀家重生,这个昏君孙儿不要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WSFE/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