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4章 岁月绵长,爱与传承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一帘清梦,绿萍重生记 http://www.220book.com/book/WUKJ/ 章节无错乱精修!
 

从维也纳回来的那个傍晚,绿萍刚推开家门,就闻到了炖排骨的香气。念安扑过来抱住她的腿,陆泽言正系着围裙从厨房走出来,手里还拿着汤勺:“回来得正好,汤刚炖好。”夕阳透过落地窗,把客厅染成了暖橙色,餐桌上摆着念安画的全家福——她把绿萍的舞裙画成了渐变蓝,把陆泽言的指挥棒画成了金色,自己则站在中间,穿着小天鹅舞裙。那一刻,绿萍忽然觉得,比起金色大厅的掌声,这样的烟火气更让她心安。

日子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练功房的镜子依旧映着她指导学员的身影,家里的客厅依旧回荡着念安练舞的音乐,只是绿萍的心态,悄悄发生了变化。她不再执着于“国际舞台”的光芒,不再纠结于“舞者的巅峰期”,反而更享受指尖触碰到把杆时的踏实,更在意学员们第一次跳出完整动作时的笑容——那些藏在日常里的、细碎的快乐,像秋天的阳光,温和却有力量。

这年秋天,舞团的梧桐叶刚染上金黄,绿萍在公告栏贴了一张新海报——“芭蕾体验班”招生。海报上没有华丽的辞藻,只写着一行字:“芭蕾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是你与自己对话的方式。”她想让更多人知道,芭蕾不只是舞台上穿着足尖鞋的炫技,也可以是职场白领下班后的放松,是全职妈妈找回自我的窗口,是退休阿姨晚年生活的乐趣。

体验班开课那天,绿萍站在练功房门口,看着学员们拘谨地走进来,忍不住想起自己第一次学舞的样子。她们大多穿着宽松的运动服,有的手里还攥着水杯,眼神里带着好奇和羞涩。“大家不用紧张,”绿萍笑着拍了拍手,“我们今天不练足尖,不压腿,就先跟着音乐,感受一下身体的舒展。”

学员里有个叫陈姐的女人,三十多岁,是两个孩子的全职妈妈。第一节课练“一位站姿”时,她总是下意识地含胸,绿萍走过去,轻轻扶住她的肩膀:“想象头顶有根线,轻轻把你往上拉,肩膀放松,就像晒衣服时,把褶皱的布料慢慢抚平。”陈姐试着调整姿势,脸却红了:“汪老师,我好久没这么‘正式’地关注过自己的身体了,每天围着孩子转,总觉得自己像个‘工具人’。”

绿萍没说话,只是笑着递给她一面小镜子:“你看,这样站着,是不是比刚才挺拔多了?”镜子里的陈姐,虽然动作还有些僵硬,却比进门时多了几分精气神。那之后,陈姐每次上课都来得最早,她会提前十分钟到练功房,对着镜子练习站姿,把绿萍说的“肩膀放松”“膝盖绷首”记在手机备忘录里。有一次下课,她拉着绿萍的手,眼里闪着光:“上周我去开家长会,老师说我看起来比以前自信多了。其实我自己也觉得,每次练完芭蕾,整个人都轻快了——原来我不只是‘某某的妈妈’,我还是我自己,一个能踮起脚尖感受快乐的人。”

绿萍看着陈姐眼里的光,忽然想起重生后的自己。那时她刚从绝望里走出来,是舞蹈让她重新找到了站立的力量,让她明白“自我”从来不是奢侈品,而是支撑生活的底气。现在,她把这份底气,通过一个个简单的舞蹈动作,传递给更多像陈姐一样的人——看着她们从拘谨到舒展,从害羞到自信,这份满足感,比任何国际奖项都来得踏实。

念安也在悄悄长大。她加入了学校的舞蹈队,每天放学后都会留在舞蹈房排练,有时是集体舞,有时是独舞。绿萍很少干涉她的选择,既不会强迫她练高难度动作,也不会要求她必须拿奖,只是在她练累了的时候,给她泡一杯热牛奶,在她遇到瓶颈的时候,陪她坐在地毯上聊聊天。

有天晚上,念安背着书包回家,把自己摔在沙发上,小嘴撅得能挂油瓶。“怎么了?”绿萍走过去,摸了摸她的头——孩子的头发上还沾着舞蹈房的粉笔灰,额角有一层薄汗。念安闷声说:“舞蹈队要排练校庆节目,每天都要练到六点,可我作业还没写完,数学老师还让我参加奥数班,我好烦。”

绿萍坐在她身边,拿起她的舞蹈包,里面装着皱巴巴的练功服和一双磨破了点的舞鞋。“念念,”她轻声说,“你喜欢舞蹈队的排练吗?每次跳完舞,你开心吗?”念安抬起头,眼里还带着委屈:“喜欢啊,可是作业写不完,妈妈会不会生气?老师会不会失望?”

绿萍笑了,伸手擦掉她眼角的泪珠:“妈妈不会生气,老师也会理解的。你要记住,无论是跳舞还是学习,都是为了让自己开心,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她想起自己当年,曾为了“别人眼中的完美舞者”逼自己练到膝盖出血,后来才明白,真正的热爱,从来不是“必须做到最好”,而是“我愿意为之努力,也接受不完美”。“你可以和舞蹈队老师沟通,看看能不能调整排练时间,也可以和数学老师说说你的想法——真正在意你的人,都会尊重你的选择。最重要的是,你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念安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第二天,她鼓起勇气找到舞蹈队老师,小声说:“老师,我很想参加校庆演出,但是我作业有点多,能不能每周少排一次,我在家自己练?”没想到老师笑着答应了:“当然可以,你这么认真,在家练肯定没问题。”她又去找数学老师,老师也说:“奥数班是自愿的,你要是觉得累,先把课内知识学好,以后有兴趣再参加。”那天放学,念安蹦蹦跳跳地跑回家,举着调整后的时间表给绿萍看:“妈妈你看!我可以既跳舞,又写作业啦!”绿萍看着女儿雀跃的样子,心里满是欣慰——她希望念安永远记得,人生的选择,从来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为自己而活”。

陆泽言的指挥事业越来越忙碌,常常要带着乐团去外地演出,有时一走就是半个月。但无论多忙,他总会抽出时间给家里发视频,每天晚上雷打不动地和念安聊十分钟——听她讲学校的趣事,听她抱怨练舞的辛苦,也听她分享新学会的舞蹈动作。每个周末只要在家,他都会推掉所有应酬,带着绿萍和念安去城南的公园散步。

秋天的公园格外热闹,银杏叶铺了一地金黄,孩子们在草坪上放风筝,老人们在树下打太极。绿萍会牵着念安的手,在银杏树下跳一段简单的芭蕾,念安则会故意学她的样子,把“一位站姿”跳成“小鸭子走路”,惹得绿萍笑个不停。陆泽言则会找个长椅坐下,拿出小提琴,拉一首《秋日私语》,旋律随着秋风飘散开,和母女俩的笑声交织在一起。有一次,念安跳累了,躺在草坪上,看着天上的云:“爸爸,你拉琴的时候,云好像都在跟着跳舞。”陆泽言放下小提琴,走过去躺在她身边:“那是因为,音乐和舞蹈本来就是一家人。”

有时候,绿萍会带着念安去听陆泽言的音乐会。念安坐在观众席的第一排,手里拿着一个小小的指挥棒玩具,眼睛紧紧盯着舞台上的陆泽言。当陆泽言举起指挥棒,乐团的音乐响起时,她会悄悄跟着比划,小脸上满是认真。音乐会结束后,她会跑上台,扑进陆泽言的怀里:“爸爸,你指挥的时候好帅!我长大也要当指挥家!”陆泽言笑着把她举起来:“好啊,那以后爸爸的乐团,就交给你指挥。”

有一次,音乐会结束后,一家三口走在回家的路上。夜晚的风带着凉意,陆泽言把外套脱下来,披在绿萍身上,念安则牵着他们的手,走在中间。路灯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三个紧紧依偎的音符。忽然,念安停下脚步,仰起小脸,认真地说:“爸爸妈妈,我以后也要像你们一样,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和喜欢的人在一起。”

绿萍和陆泽言相视一笑,眼里满是温柔。陆泽言弯腰摸了摸念安的头:“好,爸爸妈妈相信你一定会做到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才不会觉得累;和喜欢的人在一起,每天都是开心的。”绿萍补充道:“就像妈妈跳舞,爸爸指挥,我们都在做自己热爱的事,也爱着彼此,这样的生活,就是最好的。”

岁月在这样的日常里悄悄流淌,绿萍的舞团越来越热闹,体验班的学员来了一批又一批,很多人从“体验”变成了“常驻”,她们说,每周一次的芭蕾课,是生活里的“充电站”。念安也渐渐长大,她不再是那个需要妈妈陪练的小不点,己经能独立完成一支完整的独舞,还在学校的艺术节上拿了一等奖。陆泽言的乐团在国际上越来越有名,却依旧保持着低调,每次演出结束,他最常说的还是:“感谢我的家人,是她们给了我最安稳的后方。”

这年冬天,绿萍整理旧物时,翻出了一个尘封的盒子。里面装着她前世的舞鞋——鞋尖己经磨破,缎面上还沾着当年演出时的亮片。她拿着舞鞋,忽然想起那个被困在爱恨里的自己,那个以为失去一条腿就失去一切的汪绿萍。而现在的她,站在温暖的客厅里,身边有丈夫在看乐谱,女儿在练舞,窗外飘着雪花,屋里暖气融融。

陆泽言走过来,从身后轻轻抱住她:“在想什么?”绿萍转过身,把舞鞋放在盒子里,笑着摇摇头:“没什么,只是觉得,现在的生活真好。”

是啊,真好。她不再是那个被过去束缚的汪绿萍,而是一个拥有热爱的事业、幸福的家庭,懂得爱与传承的女人。她的舞蹈,不再只是舞台上的独舞,而是传递给学员的自信,是教给念安的热爱,是融入生活的温暖。她的重生,从来不是为了报复谁,不是为了证明谁,而是为了拥抱现在——拥抱清晨练功房的阳光,拥抱傍晚家里的烟火气,拥抱丈夫的温柔,拥抱女儿的童真,拥抱那些由自己亲手创造的、充满阳光的日子。

念安练舞的音乐停了,她跑过来,拉住绿萍和陆泽言的手:“爸爸妈妈,你们看我新学的动作!”她踮起脚尖,旋转了一圈,裙摆扬起的弧度像一朵盛开的花。绿萍和陆泽言笑着鼓掌,窗外的雪花落在玻璃上,融化成小小的水珠,像极了幸福的眼泪。

岁月绵长,爱与传承,大抵就是这样吧——把自己活成一束光,照亮自己,也温暖别人;把热爱变成一种力量,传递下去,也收获幸福。而这,就是绿萍重生后,最想要的人生。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一帘清梦,绿萍重生记

    (http://www.220book.com/book/WUK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一帘清梦,绿萍重生记 http://www.220book.com/book/WUKJ/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