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8章 岁月沉香,圆满如常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一帘清梦,绿萍重生记 http://www.220book.com/book/WUKJ/ 章节无错乱精修!
 一帘清梦,绿萍重生记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一帘清梦,绿萍重生记最新章节随便看!

金秋的风卷着梧桐叶掠过城市的窗棂时,绿萍指尖刚触到钢琴上最后一组泛音,台下的掌声仍像潮水般未歇。这场以“重生”为主题的跨界音乐会,终究以远超预期的热烈落了幕——散场后,后台的邀请函堆成了半尺高的小山,有国内顶尖舞剧的艺术指导邀约,有高校舞蹈系的客座教授聘书,甚至有国际艺术节的原创编排提案,纸页上的烫金字体在灯光下闪着的光。

绿萍却只是让助理将这些函件分类收好,指尖着烫金纹路时,眼底没有丝毫犹豫。她抽出其中两封——一封是市少年宫的少儿舞蹈公益指导,另一封是老友创办的小型现代舞剧团编排邀请,其余的便轻轻推到了桌角。“这些就先回复说暂时排不开吧。”她抬头时,窗外正有一片梧桐叶飘落在窗台上,像一枚小小的印章,“舞台再大,也大不过家里的餐桌。”

自音乐会后,她的生活节奏反而比从前更缓了些。清晨不再是被排练室的闹钟叫醒,而是伴着念安煎蛋的滋滋声睁开眼;傍晚也不必泡在练功房纠正动作,而是会和陆泽言沿着小区的林荫道散步,听他讲乐团里新来的小提琴手如何在排练时跑调,或是念安吐槽高中艺术班的素描课有多枯燥。

念安升入高中部的艺术特长班时,特意选了与绿萍截然不同的现代舞方向。开学第一天,她背着画满涂鸦的舞蹈包,站在玄关对绿萍眨眼睛:“妈,以后我的编舞你可别随便提意见,我们老师说现代舞要的是‘野生感’。”绿萍当时正给她整理衣领,闻言失笑,指尖轻轻点了点她的额头:“放心,以后我是你的观众,不是你的老师。”

这话倒真成了母女俩的相处准则。念安有了自己的小团队,西个女孩挤在学校的排练厅里,用旧床单做道具,对着手机里的视频琢磨动作,偶尔会在周末把绿萍拉到客厅当“首席观众”。一次她们排一支关于“成长”的短舞,结尾时念安突然跪在地上,手臂像破土的芽般向上伸展,绿萍忽然红了眼——那姿态里,有她年轻时从未有过的松弛与力量。

“这里的停顿可以再长半秒,让情绪再沉一沉。”绿萍轻声说,念安回头看她,眼里没有了从前的依赖,反而多了几分探讨的兴致:“可是妈,我觉得这种‘戛然而止’的突兀感,更像我们现在的状态啊。”母女俩就着这个细节聊了半个晚上,从现代舞的表现形式到各自对“成长”的理解,末了念安趴在绿萍肩上笑:“原来和妈妈当朋友这么有意思,比听你讲芭蕾基训有意思多了。”

绿萍的生活在温柔的日常里铺陈,陆泽言的指挥事业却在这一年里迎来了新的高峰。深秋时,他收到了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客座指挥邀请,那封印着金色徽章的邀请函被他放在餐桌中央,念安凑过去摸了摸,惊呼:“爸,这可是‘金色大厅’的乐团啊!”陆泽言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转头看向绿萍,眼底有藏不住的雀跃,却又带着几分试探:“可能要经常出国……”

绿萍拿起邀请函,指尖拂过那行烫金的乐团名称,抬头时眼里满是笑意:“这是你的梦想,去吧。”

自那以后,陆泽言的行李箱便时常放在玄关,护照上盖满了不同国家的印章。但无论身在柏林还是纽约,他每天晚上都会准时发来视频——有时是在酒店的窗边,背景是凌晨的城市灯火,他举着手机让绿萍看楼下卖热巧克力的小摊;有时是在音乐厅的后台,刚结束排练的他衣领微乱,却兴奋地讲着乐团里的趣事;偶尔念安己经睡了,他便会发语音给绿萍,轻声说想念家里的饭菜,想念她煮的茶。

每次回国,他的行李箱总是塞得满满当当。给绿萍带的香水,永远是她偏爱的木质调,瓶身上还系着当地市集买的小丝带;给念安带的书,从冷门的现代舞画册到各国的童话集,扉页上总会有他手写的寄语,有时是“愿你永远保持对舞蹈的热爱”,有时只是简单的“爸爸想你”。念安总会抱着书跑到绿萍身边,翻着扉页笑:“爸的字还是这么丑,不过比以前好看点了。”

周末回汪家吃饭,成了一家人雷打不动的习惯。汪父汪母的身体依旧硬朗,每次电话里说“随便做点吃的”,等他们推门进去,餐桌上永远摆得满满当当——绿萍爱吃的糖醋排骨,念安喜欢的可乐鸡翅,陆泽言钟爱的红烧肉,还有汪母特意蒸的糯米藕,藕孔里塞着满满的糯米,淋上桂花蜜,甜得恰到好处。

饭桌上永远不缺话题。汪父会讲小区里的新鲜事,说楼下的老张头最近迷上了钓鱼,结果钓上来的鱼比巴掌还小;汪母则拉着绿萍的手,絮絮叨叨地说家常,从隔壁王阿姨的孙子上了幼儿园,说到楼上李奶奶的女儿生了二胎,末了总会话锋一转,眼神在绿萍和陆泽言之间打转:“你们俩啊,念安都上高中了,什么时候再给我添个小外孙?”

每次听到这话,绿萍和陆泽言都会相视一笑。陆泽言会给绿萍夹一块排骨,轻声说“快吃,凉了就不好吃了”;绿萍则会给汪母盛一碗汤,笑着转移话题:“妈,您做的汤真好喝,下次我来学好不好?”汪母知道他们的心思,也不追问,只是嗔怪地瞪他们一眼,又给念安夹了一块鸡翅:“还是我孙女好,不跟我打马虎眼。”

念安嚼着鸡翅,含糊不清地说:“奶奶,我觉得现在这样就很好啊,你们有我就够了。”汪母笑着点了点她的额头:“你这孩子,就会哄我开心。”饭桌上的笑声此起彼伏,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来,落在每个人的身上,温暖得让人心里发颤。

初冬的一个午后,绿萍整理书房的旧物,从一个樟木箱底翻出了一个牛皮纸信封。信封上蒙着一层薄尘,打开时,一张泛黄的照片掉了出来——照片上的她不过二十出头,穿着洁白的芭蕾舞裙,站在舞台的聚光灯下,双手放在胸前,眼神里满是青涩的坚定,嘴角却带着一丝紧张的弧度。那是她第一次在大型舞剧里担任主角,后台的化妆师给她化了浓妆,却掩不住眼底的稚嫩。

绿萍拿着照片,轻轻拂去上面的灰尘,脚步不由自主地走向客厅。陆泽言正坐在沙发上看乐谱,阳光落在他的发顶,镀上了一层暖金色。绿萍走过去,将照片递到他面前,笑着说:“你看我当年,是不是很傻?”

陆泽言放下乐谱,接过照片。他仔细地看着照片上的女孩,又抬头看向站在面前的绿萍——她穿着米白色的针织衫,头发随意地挽在脑后,脸上没有浓妆,眼角有淡淡的细纹,却比照片上多了几分温柔的韵味。他伸手握住绿萍的手,指尖着她的手背,声音温柔得像午后的阳光:“当年的你很耀眼,像初升的太阳,热烈又明亮。”

他顿了顿,将照片放在茶几上,伸手轻轻揽过绿萍的腰,让她坐在自己身边,继续说:“但现在的你,更有味道。岁月没有带走你的美,反而把你的棱角磨得更温柔,把你的坚持酿成了智慧。你看,现在的你,眼里有光,心里有爱,这才是最好的样子。”

绿萍靠在陆泽言的肩膀上,转头看向窗外。初冬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来,落在地板上,形成一道长长的光影。不远处的阳台上,她种的几盆月季还开着,花瓣上沾着细碎的阳光,像撒了一层金粉。她想起重生后的这些年,想起那些曾经的伤痛与迷茫,想起如今的安稳与幸福,心里忽然涌起一股暖流。

她不再是那个被爱情和仇恨困住的汪绿萍了。曾经的她,像一朵在温室里被精心呵护的玫瑰,美丽却脆弱,一旦遭遇风雨便会枯萎;而现在的她,更像一株在岁月里生长的木棉,根系深深扎进土壤里,枝干挺拔,枝叶繁茂,既能独自抵挡风雨,也能与身边的人并肩而立。

她感谢重生给了她重新来过的机会,让她能够弥补过去的遗憾,珍惜眼前的幸福;感谢陆泽言,始终像一束光,在她迷茫时照亮她的路,在她脆弱时给她依靠,陪她走过那些艰难的岁月,也陪她享受如今的安稳;感谢念安,这个像小太阳一样的女孩,让她懂得了母亲的意义,也让她看到了生命的希望与力量;更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她的人,是他们的善意,让她在黑暗中感受到了温暖,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热爱。

陆泽言轻轻拍着她的背,像在安抚一个孩子。绿萍闭上眼睛,感受着他掌心的温度,听着他平稳的心跳,心里一片安宁。她知道,未来的日子还很长,或许还会有新的挑战,或许还会有未知的惊喜,但她己经准备好了。

她会带着对生活的热爱,继续在舞蹈的世界里探索,用自己的经验帮助更多热爱舞蹈的孩子;她会带着对家庭的珍视,陪伴着陆泽言和念安,看着念安慢慢长大,看着陆泽言在自己的舞台上发光发热;她会带着对岁月的感恩,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感受生活的美好,品味岁月的沉香。

夕阳渐渐西沉,将天空染成了温暖的橘红色。余晖透过窗户洒进来,落在绿萍和陆泽言的身上,给他们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绿萍睁开眼,看着窗外的夕阳,嘴角扬起一抹温柔的笑意。

她的人生,就像这夕阳一样。曾经的朝阳热烈而耀眼,却带着几分莽撞与青涩;而如今的夕阳,虽然不再像朝阳那样炽热,却有着独特的韵味与光彩,温暖而从容,宁静而美好。

那些曾经的遗憾与伤痛,都在岁月的沉淀中化为了养分,滋养着她的生命;那些曾经的梦想与坚持,都在时光的打磨中变得更加坚定,支撑着她前行。而这一帘关于重生的清梦,终究在现实的土壤里,开出了最圆满的花。

岁月沉香,圆满如常。这便是她想要的人生,也是她如今拥有的人生。



    (http://www.220book.com/book/WUK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一帘清梦,绿萍重生记 http://www.220book.com/book/WUKJ/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