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的余晖将整个杏花村染上了一层温暖的橘红色。袅袅的炊烟从各家屋顶升起,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柴火味和饭菜香。
然而,苏晚晴家的茅草屋,却显得格外安静。
苏大山坐在院子里,一下一下地打磨着手中的木头。他想给女儿做个新的背篓,结实一点,轻便一点。柳氏则坐在门槛上,借着最后的光亮缝补着苏子安的旧衣服,针脚细密,满含着慈母的心意。
苏子安蹲在母亲脚边,手里拿着根小木棍,在地上百无聊赖地画着圈圈。他时不时地抬起头,望向村口的方向,小脸上写满了期盼。
“娘,姐姐怎么还不回来?天都快黑了。”
柳氏停下手中的针线,也有些担忧地望向远方。虽然女儿如今变得能干又有主见,但在她心里,终究还是个未出阁的小姑娘。一个人去镇上,总让她放心不下。
“快了,应该快回来了。”她柔声安慰着儿子,也像是在安慰自己。
就在这时,苏子安的眼睛猛地一亮,他从地上一跃而起,指着远处的小路,兴奋地大喊:“回来了,姐姐回来了!”
苏大山和柳氏立刻循声望去,果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正背着一个鼓鼓囊囊的背篓,朝着家的方向走来。
是晚晴。
夫妻俩悬着的心,终于落回了肚子里。苏大山放下手中的活计,拄着拐杖站了起来。柳氏也赶紧起身,迎了上去。
“姐!”苏子安像只小鸟一样,飞快地跑了过去,一把抱住了苏晚晴的腿。
“慢点跑。”苏晚晴笑着摸了摸弟弟的头,将背上的背篓卸了下来。
“晴儿,你可算回来了。”柳氏快步走到女儿身边,上下打量着她,见她安然无恙,才松了口气,嗔怪道,“怎么去了这么久?买了些什么,这么沉?”
她伸手想去提那个背篓,却被那沉甸甸的分量惊了一下。
苏晚晴没有说话,只是笑着将背篓提进了院子,放在了石桌上。然后,当着一家人的面,将里面的东西,一样一样地拿了出来。
先是两个大口袋。一个装着雪白的米,一个装着略微发黄的糙米。
“米?”柳氏的眼睛瞬间就睁大了,她不敢相信地走上前,伸手探进口袋,抓起一把白花花的米粒。那真实的触感告诉她,这不是在做梦。
“晴儿,你,你哪来这么多钱买米?”她的声音都在发颤。家里己经好几天没见过正经的白米饭了。
苏晚晴笑了笑,又从背篓里拿出了那包沉甸甸的粗盐,那块厚实的深蓝色棉布,还有那条用油纸包着的、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和一根大骨头。
每拿出来一样,苏大山夫妇的震惊就加深一分。
当那块带着肉皮的五花肉出现在眼前时,苏子安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眼睛瞪得像铜铃,一眨不眨地盯着那块肉。
苏大山拄着拐杖的手,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他看着满桌子的东西,米、盐、布、肉,这些都是一个家过日子的根本啊。他一个大男人,眼圈竟有些发红。
“晴儿,你老实告诉爹,这些钱,到底是怎么来的?”他沉声问道,语气里带着一丝严肃。他不希望女儿为了这个家,走了什么歪路。
苏晚晴知道他们会担心,便将早就想好的说辞拿了出来:“爹,娘,你们忘了我上次采的那些‘野果子’了?我拿去镇上回春堂问了问,掌柜的说那是很稀罕的香料,给了个好价钱。这些东西,都是用卖香料的钱买的。”
她将交易的过程轻描淡写地说了,隐去了具体的价格,只说是卖了几十文钱。即便如此,也足以让苏大山夫妇感到震惊了。
“就,就那些我们不认识的果子,能卖这么多钱?”柳氏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是啊。”苏晚晴肯定地点了点头,“所以说,青云山就是我们的宝库。以后,我们家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看着女儿笃定自信的眼神,听着她描绘的美好未来,苏大山夫妇心中的疑虑和担忧,渐渐被巨大的喜悦和希望所取代。
“好,好啊。”苏大山连说了两个好字,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我们晴儿长大了,有本事了。”
柳氏更是拉着女儿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一个劲儿地掉眼泪。这是喜悦的泪,是苦尽甘来的泪。
那一晚,苏家的茅草屋里,再次飘出了久违的、浓郁的肉香。
苏晚晴用那根大骨头,配上几片野姜,熬了一锅奶白色的骨头汤。白米饭的香气,混合着肉汤的鲜美,让这个贫寒的家,充满了温暖和幸福的味道。
五花肉她没舍得全吃,只切了一小半,用盐和香料腌制起来,挂在了屋梁上。剩下的,她打算留着慢慢吃。
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着香喷喷的白米饭,喝着热乎乎的肉骨头汤,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苏子安更是吃得满嘴流油,小声地对苏晚晴说:“姐,我觉得现在比过年还开心。”
苏晚晴笑着给他夹了一块肉,心里暖洋洋的。这就是她奋斗的意义。
吃过晚饭,苏晚晴将那块深蓝色的棉布递给柳氏。
“娘,这布是给你做新衣服的。入秋了,你身子弱,得穿厚实点。”
柳氏着那厚实的布料,眼泪又忍不住掉了下来:“给我做什么,你和你弟弟穿才是。我这身旧的还能再补补。”
“娘,你就听我的吧。”苏晚晴不容置喙地说道,“你的身子养好了,才是我们家最大的福气。这布,足够我们一人做一件秋衫了。”
在她的坚持下,柳氏最终收下了布。她抱着那块布,像是抱着什么稀世珍宝。
夜深了,苏晚晴躺在床上,听着屋外秋虫的鸣叫,心里一片宁静。
有了这笔启动资金,她对未来的规划也更加清晰了。光靠采摘野生香料不是长久之计,一来产量不稳定,二来容易引人注意。她必须找到一个更稳定,更可持续的赚钱方式。
她的脑海里,开始浮现出各种各样的计划。种药材?做美食?还是……利用她的医学知识,做点别的?
就在她思绪万千的时候,屋外突然传来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大山,大山家的,在家吗?”
是村东头张婶的声音,听起来焦急万分。
苏大山披上衣服,拄着拐杖去开了门。
只见张婶一脸慌张地站在门口,看到苏大山,像是看到了救星一样,一把抓住他的胳膊,急声道:“大山,快,快让你家晴儿去看看吧。我家狗子,发高烧说胡话,浑身烫得跟火炭一样,村里的老郎中出去采药还没回来,我,我实在是没法子了。”
上一次,就是苏晚晴用“神仙法子”救活了溺水的狗子。在张婶心里,这个平日里不起眼的丫头,己经成了比老郎中还厉害的人物。
苏晚晴在屋里听得真切,立刻翻身下床,披上外衣就走了出去。
“张婶,你别急,我跟你去看看。”
人命关天,她没有丝毫犹豫。
“哎,哎,好闺女,婶子就知道你心善。”张婶感激得语无伦次,拉着苏晚晴就往自己家跑。
苏晚晴一边走,一边冷静地询问着病情:“狗子是什么时候开始发烧的?白天有没有吃什么不干净的东西?有没有咳嗽流鼻涕?”
“就是今天傍晚开始的,烧得特别快。白天就吃了点野菜糊糊,没吃别的呀。也不咳嗽,就是喊胡话,说冷。”
说话间,己经到了张婶家。
一进屋,一股热气就扑面而来。只见小小的狗子躺在床上,身上盖着两床厚厚的被子,小脸烧得通红,嘴唇干裂,额头上全是汗,嘴里还在不停地念叨着胡话。
苏晚晴上前,伸手摸了摸他的额头,滚烫的温度让她心头一沉。
“张婶,快,把被子掀开。”她立刻吩咐道。
“掀开?”张婶愣住了,“可,可孩子首喊冷啊。”
“他这是高烧引起的寒战,不是真的冷。再这么捂下去,会把孩子烧坏的。”苏晚晴的语气不容置疑,带着一种专业人士特有的权威感。
张婶被她的气势镇住,虽然不懂,但还是听话地掀开了被子。
苏晚晴解开狗子的衣领,让他能顺畅呼吸。然后,她又让张婶端来一盆温水和干净的布巾,开始用物理降温法,不停地擦拭狗子的额头、脖颈、腋下和手脚心。
做完这一切,她又仔细检查了狗子的身体,发现他的脖子上和耳后,有一些细小的红色皮疹。
结合高烧、寒战、无咳嗽等症状,她的心里立刻有了初步的判断。
这很可能是……麻疹的早期症状,或者是某种急性出疹性传染病。
在这个医疗条件落后的时代,这可是会死人的大病。
苏晚晴的神情变得无比凝重。
“张婶,”她沉声说道,“狗子的病不简单,光靠物理降温不够。我需要一些药材,必须立刻去采。”
“什么药材?晴儿,你快说,我让你叔连夜进山给你采。”
苏晚晴摇了摇头:“来不及了,而且有些药材,只有我知道长在哪。”
她站起身,看着窗外漆黑的夜色和远方黑沉沉的山峦,眼神坚定。
“我亲自去一趟。”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邻村啃树皮,我家天天吃大肉》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WUT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