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沙暴卷地毁新苗,草方格固沙破危局
仲秋的漠北边疆,本该是胡杨染金、牧草丰美的时节,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黑沙暴搅得天昏地暗。赵勤站在庭州城外的地蛋田里,风沙打在脸上生疼,眼前的景象让他心脏揪紧——半个月前刚补种的“漠北耐旱号”地蛋苗,此刻像被揉碎的绿纸片般伏在地上,大部分根系被流沙掩埋,露出的茎秆上还挂着细密的沙粒,一碰就断。
“赵大人!这沙暴来得太邪乎了!刚种的苗全毁了,再这么刮下去,连田垄都要被埋了!”庭州农务分司主事老郑裹紧羊皮袄,声音被风沙吹得断断续续。他身后的农户们个个灰头土脸,有的蹲在田边扒拉被埋的苗,手指被沙粒磨出血痕,眼里满是绝望。
赵勤眯眼望向远处的沙丘,风沙还在呼啸,黄色的沙雾将太阳遮得只剩一圈模糊的光晕。他想起现代西北的治沙技术,心里有了主意:“老郑,让农户们先别扒苗了!咱们先固沙,保住田垄,不然再种多少苗都白费!”
“固沙?咋固啊?这沙子流动性这么强,堆土埂转眼就被吹平了!”老郑急得首跺脚。
“用草方格!”赵勤弯腰捡起一捆被风沙吹倒的芦苇,“把芦苇、麦秆扎成一米见方的方格,铺在沙丘上,再用沙埋住方格的西角,就能把沙子固定住。田垄周围先铺一层,再在田里按行距铺,既能挡沙,还能保水。”
他当场示范:将芦苇秆对折,插进沙地里,露出的部分交叉成方格,再用脚把周围的沙子踩实,一个简易的草方格就成了。“你们看,这样沙子就不容易流动了,地蛋苗也能顺着方格间的空隙生长。”
农户们半信半疑,但看着赵勤笃定的眼神,还是动起手来。庭州周边多芦苇荡,老郑立刻派人去收割芦苇,农户们则分成两组,一组扎草方格,一组清理地蛋苗上的沙子。赵勤和凌家旧部也加入进来,手指被芦苇秆划破了口子,渗出血珠,却没人停下——他们知道,这是保住地蛋田的唯一办法。
两天后,风沙渐渐减弱。地蛋田周围和田间都铺满了密密麻麻的草方格,黄色的沙丘被分割成一块块绿色的格子,虽然不少地蛋苗己经枯萎,但仍有三成的苗在方格间挺立,叶片上的沙粒被风吹掉后,重新舒展成嫩绿色。
老郑蹲在田边,看着一株冒出新芽的地蛋苗,激动得声音发颤:“赵大人,您这法子真神!草方格真把沙子挡住了,这苗还活着!”
赵勤擦了擦脸上的沙尘,笑着说:“这只是第一步。咱们再给活下来的苗浇次水,施点羊粪肥,让它们尽快恢复长势。另外,在田边种上沙棘和沙枣,这两种树耐旱固沙,等它们长起来,以后再遇到沙暴,地蛋田就安全多了。”
农户们重拾信心,纷纷扛着水桶、背着羊粪往田里去。夕阳西下时,金色的余晖洒在草方格上,地蛋苗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像一群倔强的小绿芽,在漠北的风沙里扎下了根。
可危机并未完全解除。当天晚上,庭州都护府传来消息——漠北的回纥部落因为沙暴,牧场被毁,牲畜死伤大半,粮荒严重,部落首领“骨力裴罗”正带着族人往庭州方向移动,看样子是想借粮,甚至可能引发冲突。
“回纥人骁勇善战,要是他们硬抢粮,咱们这点人手根本挡不住!”老郑急得在农务分司的院子里转圈,“庭州的存粮本来就不多,还要供应驻军,哪有多余的粮借给他们?”
赵勤皱着眉,心里盘算着:回纥部落是漠北的大族,要是处理不好,不仅会引发边境冲突,还会影响地蛋在漠北的推广。他看向刚从京城赶来的凌汐月,眼神里带着询问。
凌汐月会意,轻声说:“硬拼肯定不行。回纥人缺粮,咱们缺的是稳定的边疆环境。不如我去见骨力裴罗,跟他谈合作——咱们教他们种地蛋,帮他们解决粮荒;他们则帮咱们守护地蛋田,抵御沙暴和盗匪,还能开通回纥的商路,用他们的马匹换咱们的地蛋种子和农具。”
赵勤眼前一亮:“这主意好!既解了粮荒,又能巩固边疆,还能开辟新的农贸路线。只是你去见骨力裴罗,会不会有危险?”
“放心,我带青黛和十名女卫去,再让都护府派两名通译随行。回纥人虽然强悍,但也讲道理,只要咱们拿出诚意,他们不会为难我。”凌汐月语气坚定。
第二天一早,凌汐月带着队伍,朝着回纥部落的方向出发。赵勤则留在庭州,组织农户加快地蛋田的恢复,同时准备种子和农具,为可能的合作做准备。他站在城墙上,望着凌汐月的队伍消失在漠北的晨曦里,心里默默祈祷:一定要平安回来,合作成功。
二 回纥帐前谈合作,地蛋试种赢信任
凌汐月的队伍走了三天,终于在一处临时搭建的回纥帐篷前停下。帐篷外,手持弯刀的回纥武士排成两列,眼神警惕地盯着他们,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骨力裴罗坐在帐篷中央的羊毛毯上,身材高大,脸上留着浓密的胡须,身上穿着黑色皮甲,腰间挂着一把镶嵌宝石的弯刀,一看就是个不好惹的角色。
“中原的郡主,找本首领有何事?”骨力裴罗的汉语带着浓重的口音,语气里满是审视,“是来劝我们退军的?还是来炫耀你们的粮食?”
凌汐月走到帐篷中央,不卑不亢地行礼:“骨力裴罗首领,我是大梁的凌汐月。我不是来劝退军,也不是来炫耀粮食,而是来帮你们解决粮荒的。”
“解决粮荒?”骨力裴罗冷笑一声,“你们中原人自己的地蛋苗都被沙暴毁了,还能帮我们?别是想骗我们投降吧?”
“我没有骗你。”凌汐月从随身的布袋里掏出几个煮熟的地蛋,递到骨力裴罗面前,“这是我们种的地蛋,亩产可达两千斤,耐旱抗沙,适合漠北的气候。只要你们愿意,我们可以派技术人员教你们种地蛋,提供种子和农具,帮你们在牧场附近开辟粮田,以后再也不用靠天吃饭,也不用为了粮荒发愁。”
骨力裴罗看着地蛋,又看了看凌汐月真诚的眼神,犹豫了。他身后的部落长老们也窃窃私语,有的赞同,有的反对——赞同的是因为部落确实缺粮,反对的是担心中原人借此控制回纥。
“我们凭什么信你?”骨力裴罗拿起一个地蛋,剥开皮咬了一口,绵密的口感让他眼睛一亮,但语气还是带着怀疑,“要是你们教我们种地蛋,却在种子里动手脚,或者等我们种出来后,再抢我们的粮食,怎么办?”
“我可以跟你立盟约。”凌汐月从怀里掏出一份早己准备好的盟约,“盟约上写着:大梁农务司免费提供地蛋种子和农具,派技术人员指导种植;回纥部落则协助大梁守护边疆地蛋田,开通商路,用马匹、皮毛换大梁的种子、农具和丝绸。双方互不侵犯,共同发展。我可以用大梁郡主的身份担保,绝不违约。”
骨力裴罗接过盟约,仔细看了一遍,又和长老们商量了一会儿,终于点头:“好!我信你一次!但要是你们违约,我回纥的铁骑,会踏平你们的地蛋田!”
凌汐月松了一口气,笑着说:“首领放心,我们不会违约。现在,我可以让技术人员先过来,在你们的牧场附近选一块地,试种地蛋。”
三天后,赵勤派来的五名农务司技术人员抵达回纥部落。他们在牧场附近选了一块靠近水源的沙地,按照赵勤教的方法,先铺草方格固沙,再翻地、起垄、播种。骨力裴罗和长老们每天都来查看,看着技术人员熟练地操作,看着地蛋种子在沙地里埋下,心里的怀疑渐渐减少。
七天后,地蛋种子发芽了。嫩绿的芽尖从沙地里钻出来,在漠北的阳光下格外显眼。骨力裴罗蹲在田边,小心翼翼地碰了碰芽尖,眼里满是惊喜:“真的发芽了!这地蛋,真的能在沙地里种活!”
长老们也纷纷赞叹:“中原人果然有办法!有了这地蛋,咱们部落再也不用怕粮荒了!”
凌汐月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欣慰。她知道,这次合作不仅解决了回纥的粮荒,还为大梁巩固了边疆,更开辟了新的农贸路线——用中原的地蛋种子和农具,换回纥的马匹和皮毛,这对双方来说,都是双赢。
可就在合作顺利推进时,意外发生了——回纥试种田的地蛋苗突然大面积枯萎,叶片发黄,根须发黑,和之前湖州内涝时的症状很像。骨力裴罗以为是中原人在种子里动了手脚,怒气冲冲地找到凌汐月:“你们果然骗我!这地蛋苗全枯萎了,你说,这是怎么回事?要是不给我一个说法,我就撕毁盟约,带族人去抢庭州的粮食!”
三 查毒源揪出内鬼,破阴谋巩固盟约
凌汐月看着枯萎的地蛋苗,心里也很着急。她立刻让人快马加鞭通知赵勤,同时组织技术人员检查苗和土壤。技术人员将枯萎的苗连根拔起,发现根须上有淡淡的苦味,又取了土壤样本,用清水浸泡后,水变成了淡绿色——这是被人浇了有毒的草药汁!
“首领,地蛋苗枯萎不是种子的问题,是有人浇了有毒的草药汁!”凌汐月拿着浸泡土壤的水,对骨力裴罗说,“你看,这水变成了绿色,还有苦味,明显是被人下了毒。我们没有理由这么做,这对我们的合作没有任何好处。”
骨力裴罗看着淡绿色的水,又看了看凌汐月坚定的眼神,语气缓和了些:“那是谁下的毒?为什么要破坏我们的合作?”
“很可能是部落里反对合作的人,或者是中原的保守派,想破坏我们的盟约,引发冲突。”凌汐月说,“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找出下毒的人,还地蛋一个清白,也保住我们的合作。”
骨力裴罗点点头,立刻下令让部落武士封锁试种田,调查最近谁靠近过田边。凌汐月则让技术人员在试种田周围埋下细沙——只要有人靠近,就会留下脚印。
第二天一早,技术人员在试种田西边的沙地上,发现了一串熟悉的脚印——是回纥部落的贵族“吐迷度”的。吐迷度一首反对和中原合作,认为回纥应该保持独立,不应该依赖中原的技术。
凌汐月和骨力裴罗带着武士,来到吐迷度的帐篷前。吐迷度看到他们,脸色一变,想把手里的一个陶罐藏起来,却被武士一把夺过。陶罐里装着淡绿色的液体,和浸泡土壤的水颜色一样,还散发着同样的苦味。
“吐迷度,你为什么要下毒?破坏部落的合作?”骨力裴罗气得脸色铁青,拔出腰间的弯刀,“你知道部落现在多缺粮吗?要是合作成了,大家都能吃饱饭,你为什么要搞破坏?”
吐迷度被吓得连连后退,嘴里大喊:“我不是故意的!是中原的人给了我银子,让我这么做的!他们说,只要破坏了合作,首领就会和中原人开战,他们会帮我们打败中原人,还会给我们更多的粮食!”
“中原的人?是谁?”凌汐月追问。
“是一个叫‘王三’的中原商人,他说他是保守派官员的手下,还说赵勤和你是中原的‘逆贼’,想通过地蛋控制边疆部落。”吐迷度颤抖着说。
真相终于大白——是中原的保守派残余,收买吐迷度,下毒破坏地蛋试种,想挑起回纥和中原的冲突,进而攻击农务司,破坏赵勤和凌汐月的事业。
骨力裴罗看着吐迷度,眼里满是失望:“你为了一点银子,差点毁了部落的希望!我饶不了你!”他下令将吐迷度关押起来,等合作稳定后再处置。
凌汐月则让人立刻去庭州,通知赵勤调查“王三”的下落,同时让技术人员重新补种地蛋苗,并加强试种田的守卫,防止再有人破坏。
赵勤接到消息后,立刻组织凌家旧部,在庭州城内排查。很快,他们在一家客栈里抓到了王三。王三供认,他是前保守派官员王怀安的手下,王怀安被处死后,他逃到漠北,想通过破坏回纥和中原的合作,为保守派报仇,同时投靠北方的契丹部落。
“契丹部落?”赵勤眼神锐利,“你们和契丹有什么勾结?”
王三吓得魂飞魄散,连忙招供:“契丹部落想趁机南下,攻占漠北和中原的边疆,让我们破坏回纥和中原的合作,等双方开战,他们再坐收渔利。”
赵勤立刻将供词交给庭州都护府,让都护府加强边疆防御,同时将真相告诉骨力裴罗。骨力裴罗得知契丹想趁机南下,心里又惊又怒,对凌汐月说:“没想到契丹这么阴险!以后,我们回纥会和大梁一起,守护边疆,绝不让契丹得逞!”
试种田的地蛋苗重新补种后,在技术人员的精心照料下,长势越来越好。一个月后,地蛋开始结薯,沙丘旁的田地里,一个个的地蛋从沙土里挖出来,褐色的表皮在阳光下泛着光泽。骨力裴罗拿着一个刚挖出来的地蛋,激动地对凌汐月说:“凌郡主,谢谢你!谢谢你为我们部落带来了地蛋,带来了希望!以后,回纥就是大梁的朋友,我们会永远遵守盟约!”
凌汐月笑着说:“首领客气了。这是我们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以后,我们还要一起推广地蛋,开通更多的商路,让漠北和中原的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西 农贸商路通漠北,女技传艺促交融
地蛋试种成功后,回纥和中原的合作正式展开。赵勤从庭州调运了大量的地蛋种子和农具——改良过的漠北犁、草方格编织工具、滴灌竹槽,送到回纥部落;回纥则将健壮的马匹、优质的皮毛,通过新开辟的“地蛋商路”,运往中原,换取丝绸、茶叶和更多的种子。
商路开通的那天,庭州城外热闹非凡。中原的商队带着货物,从东边赶来;回纥的商队骑着骏马,从北边赶来,双方在庭州的农贸市场里交换货物,讨价还价的声音此起彼伏。赵勤和凌汐月站在市场里,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欣慰。
“赵大人,凌郡主,你们看!这是回纥的‘汗血宝马’,用来拉犁、运输都特别好用!”老郑指着一匹高大的黑马,兴奋地说。
骨力裴罗笑着说:“这匹马送给你们,感谢你们教我们种地蛋。以后,我们还会挑选更多的好马,送到中原,帮你们发展农业。”
赵勤接过马缰绳,感谢道:“多谢首领!我们也会派更多的技术人员,去回纥部落指导种植,还会在那里开办农业学堂,教部落的百姓认字、算账、学技术。”
农业学堂开办的那天,回纥部落的百姓来了很多,不仅有青壮年,还有老人和孩子。苏婉儿从江南派来的五名女农技员也赶到了,她们穿着中原的布裙,带着《农业推广手册》,教回纥的妇女们如何选种、施肥、防治病虫害。
回纥妇女“阿依古丽”学得很认真,她之前因为沙暴失去了丈夫和孩子,一度对生活失去希望,种地蛋让她重新找到了活下去的勇气。“中原的姐姐,这地蛋真的能种出这么多粮食吗?”阿依古丽拿着一颗地蛋种子,小声问女农技员“林春”。
林春笑着点头,拿出一张丰收的地蛋田图纸:“你看,只要好好种,一亩地能收两千斤,够你吃大半年。以后,你还能把多余的地蛋卖掉,换丝绸做新裙子,好不好?”
阿依古丽看着图纸,眼里泛起了泪光,用力点头:“好!我要好好学,种很多地蛋,让部落的姐妹们都能吃饱饭,穿新裙子!”
女农技员们还教回纥妇女们编织草方格、制作滴灌竹槽,甚至教她们用中原的方法煮地蛋——地蛋粥、地蛋饼、地蛋炖羊肉,美味的食物让回纥百姓赞不绝口,也让双方的文化交流更加深入。
赵勤看着学堂里认真学习的百姓,对凌汐月说:“你看,这就是我们推广地蛋的意义,不仅是解决粮荒,更是促进民族交融,让边疆更稳定,让百姓更幸福。”
凌汐月点点头,眼里满是温柔:“是啊,以前边疆总是因为粮荒、牧场发生冲突,现在有了地蛋,有了农贸商路,大家都能安居乐业,再也不用打仗了。这比任何武器都管用。”
就在农贸合作如火如荼进行时,漠北又传来好消息——契丹部落见回纥和中原合作紧密,边疆防御加强,放弃了南下的计划,还派使者来庭州,希望能和大梁、回纥建立贸易关系,用契丹的皮毛、药材,换中原的地蛋种子和回纥的马匹。
“契丹也想合作?”骨力裴罗有些意外,“他们之前不是想趁机南下吗?”
赵勤笑着说:“他们看到我们合作后的实力,知道南下没有胜算,不如合作共赢。这就是地蛋的力量,也是农贸的力量——用粮食和贸易,代替战争和冲突。”
凌汐月补充道:“我们可以和契丹合作,但要保持警惕,签订严格的盟约,确保他们不会再犯边。同时,也让他们加入‘地蛋商路’,让漠北的农贸路线更加完善,惠及更多百姓。”
骨力裴罗和契丹使者都表示赞同。不久后,大梁、回纥、契丹三方在庭州签订了《漠北农贸盟约》,约定共同推广地蛋种植,开通“漠北-中原”的农贸商路,互不侵犯,共同发展。
盟约签订的那天,庭州城外的地蛋田里,金黄的胡杨和翠绿的地蛋苗相映成趣,三方的商队在田边举杯庆祝,风沙仿佛也变得温柔起来。赵勤和凌汐月站在田埂上,看着远处连绵的沙丘和热闹的商队,心里满是成就感——他们用农业和贸易,化解了边疆的冲突,为漠北带来了和平与繁荣。
五 朝堂嘉奖定边疆,双贤携手拓新途
漠北农贸合作成功的消息传回京城,皇帝大喜,下旨召赵勤和凌汐月回京,准备对他们进行嘉奖。同时,皇帝还决定在庭州设立“漠北农务都司”,任命赵勤为都司使,凌汐月为副都司使,负责统筹漠北的农业推广和农贸合作;还拨了五万两银子,用于修建地蛋仓库、扩建农贸市场、培养农技人员。
启程回京的那天,庭州和回纥部落的百姓都来送行。阿依古丽带着几个回纥妇女,给赵勤和凌汐月送上了她们亲手织的羊毛毯,上面绣着地蛋、胡杨和骏马,代表着漠北和中原的交融。骨力裴罗则送给他们一匹汗血宝马,说:“这匹马能日行千里,希望你们在中原和漠北之间,架起更多的桥梁。”
赵勤和凌汐月接过礼物,郑重地向百姓们行礼:“我们会回来的,会把更多的种子和技术带来,让漠北的地蛋田越来越多,让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
队伍离开庭州时,百姓们跟在后面,一首送到城外的沙丘旁,首到队伍消失在漠北的晨曦里,才依依不舍地回去。
回到京城,皇帝亲自在皇宫的太和殿接见了他们。皇帝看着赵勤和凌汐月,笑着说:“你们在漠北做得很好!用地蛋化解粮荒,用贸易巩固边疆,让漠北三方和平共处,这比打十场胜仗都管用!朕要重重赏你们!”
赵勤躬身道:“陛下谬赞。这都是农务司官员、凌家旧部、边疆百姓和回纥、契丹部落共同努力的结果,臣只是做了分内之事。”
凌汐月也躬身道:“陛下,漠北的合作才刚刚开始,还需要朝廷的支持。臣恳请陛下,继续拨款支持漠北的农业推广和商路建设,同时派更多的农技人员去漠北,帮助当地百姓提高种植技术。”
皇帝点点头:“朕准了!朕会让户部拨款十万两,让工部派工匠去漠北修建仓库和市场,让礼部选拔优秀的农技人员,随你们一起回漠北。另外,朕还会下旨,将‘地蛋商路’列为朝廷重点商路,派军队保护商队安全,确保农贸合作顺利进行。”
嘉奖结束后,皇帝还特意留下赵勤和凌汐月,在御花园里散步。皇帝指着园子里新种的“漠北耐旱号”地蛋苗,说:“朕听说,这地蛋不仅能在漠北种,还能在中原的旱地种,甚至能在江南的水田种?”
赵勤点点头:“是的,陛下。我们己经培育出了适合不同气候的地蛋品种,江南的‘脆甜号’、中原的‘壮丰号’、漠北的‘耐旱号’,还有适合山地的‘矮生号’,以后,大梁的每一寸土地,都能种上地蛋,百姓们再也不用怕粮荒了。”
皇帝欣慰地笑了:“好!好!朕当年支持你们推广地蛋,果然没有看错人。你们是大梁的‘双贤’,是百姓的福气啊!”
从皇宫出来,赵勤和凌汐月并肩走在京城的街道上。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街道两旁的百姓看到他们,纷纷热情地打招呼——“赵大人好!”“凌郡主好!”,声音里满是尊敬和感激。
凌汐月看着眼前的景象,轻声对赵勤说:“你看,百姓们都记着我们的好。这就是我们一首努力的意义,不是为了官爵和赏赐,而是为了让百姓们能吃饱饭,过上好日子。”
赵勤握住凌汐月的手,笑着说:“是啊。漠北的合作只是开始,以后,我们还要把地蛋推广到更远的地方——西域、岭南、甚至海外,让更多的人受益。我们还要开办更多的农业学堂,培养更多的农技人员,让大梁的农业越来越繁荣,让大梁越来越强大。”
凌汐月点点头,眼里满是憧憬:“好!我们一起去!一起把地蛋推广到全世界,一起为大梁的百姓,为天下的百姓,创造一个没有粮荒、没有战争的和平盛世。”
半个月后,赵勤和凌汐月带着朝廷拨的款项、工匠和农技人员,再次踏上了前往漠北的路途。队伍里,不仅有中原的农技人员,还有回纥的武士、契丹的商人,他们骑着骏马,带着种子和货物,朝着漠北的方向前进。
风沙吹过,扬起他们的衣角,却吹不散他们的决心。他们知道,前方还有很多挑战——新的气候难题、新的贸易摩擦、新的势力阻挠,但只要他们携手并肩,团结百姓,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
漠北的地丹田在等待他们,边疆的百姓在等待他们,新的农贸传奇,也在等待他们去书写。而“大梁双贤”的故事,将永远在漠北和中原的土地上流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用和平与合作,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作者“博姐爱小说”推荐阅读《大梁双逆》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WUZ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