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十五章 蜀地梯田破雨困,土司阻道掀波澜,蜀道农贸通关中

小说: 大梁双逆   作者:博姐爱小说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大梁双逆 http://www.220book.com/book/WUZV/ 章节无错乱精修!
 

一 蜀地阴雨陷粮困,梯田漏水绝希望

暮春的蜀地,被连绵的阴雨裹了个严实。云雾像厚重的棉絮,压在青城山的半山腰,连带着山脚的梯田也浸在湿漉漉的水汽里。赵勤站在都江堰下游的“月牙湾”梯田边,裤脚沾满了泥点,指尖触碰到的稻穗泛着病态的灰黄——本该灌浆的稻粒,此刻干瘪得像皱缩的豆子,稻叶上还挂着细细的霉斑,一捏就碎。

“赵大人,您可算来了!这雨再下十天,俺们这季稻子就全烂在田里了!”月牙湾农会会长王阿婆拄着竹杖,颤巍巍地走过来,她的青布头巾被雨水打湿,贴在布满皱纹的脸上,声音里满是绝望。她身后的农户们也都低着头,有的蹲在田埂上,用手扒拉着发霉的稻穗,指缝间的泥水顺着指节往下滴,滴在干裂的梯田田埂上,瞬间没了踪影。

赵勤蹲下身,拨开稻丛,看到梯田的田埂上满是细小的裂缝,雨水正顺着裂缝往下层梯田渗——蜀地的梯田多是黄泥垒砌,经不住连日阴雨浸泡,裂缝越来越大,上层梯田的水留不住,下层梯田的水又积得太多,稻子要么旱死,要么涝死,再加上阴雨导致的霉变,今年的收成眼看就要泡汤。

“王阿婆,这梯田的田埂得修,不然存不住水,也排不了涝。”赵勤首起身,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另外,稻子发霉是因为通风不好,得改种耐阴耐涝的品种,再调整种植方式,让稻丛之间能通风。”

“修田埂?改品种?”旁边的青年阿木皱着眉,他是月牙湾最能干的农户,去年刚娶了媳妇,本指望今年收成好点能盖新房,现在却只能看着稻子发霉,“赵大人,俺们试过修田埂,用黄泥糊了一次又一次,雨一泡还是裂;耐阴的稻种俺们也种过,产量低得可怜,不够一家人吃的。这蜀地的天,就是跟俺们过不去啊!”

农户们纷纷附和,有的甚至叹了气:“是啊,俺们祖祖辈辈种梯田,就没遇过这么邪乎的雨。今年要是绝收,俺们只能去山里挖葛根填肚子了。”

赵勤环顾西周——层层叠叠的梯田从山脚延伸到山腰,像被雨水泡软的千层糕,田埂上的黄泥一踩就陷,远处的青城山隐在云雾里,连个晴天的影子都看不到。他想起之前在岭南应对湿热的经验,但蜀地的阴雨比岭南更绵长,梯田的地形也更特殊,不能照搬老办法。

“大家先别急。”赵勤提高声音,让农户们安静下来,“梯田漏水,咱们就用‘竹筋黏土’修——蜀地多竹,把竹子劈成细条当‘筋’,混在黏土里垒田埂,又韧又防水;稻子发霉,咱们就改种‘蜀稻’——这是农务司在蜀地培育的新品种,耐阴耐涝,还抗霉,亩产比普通稻种高两成;另外,咱们再在梯田里挖‘排水沟’,沟里铺竹片,既能排水,又能防止泥土流失。”

王阿婆半信半疑:“竹筋黏土?真能防漏水?俺们用竹子编筐还行,垒田埂从没试过。”

“您放心,我带了技术人员,咱们先选两亩梯田做试验,三天就能见效果。”赵勤说着,让随行的农技人员打开行囊,里面装着劈好的竹条、装着蜀稻种子的布包,还有一把特制的“竹耙”——用来平整田埂的黏土。

农户们看着这些新奇的东西,眼里泛起一丝希望。阿木第一个站出来:“赵大人,俺家的梯田先试!要是真能行,俺就带动大家一起改!”

当天下午,赵勤带着技术人员和阿木等十几个青年农户,开始改造试验田。先把旧田埂拆开,把湿泥清理干净,然后将竹条编成网状,铺在田埂的地基里,再一层黏土一层竹条地垒上去,最后用竹耙把表面拍实。王阿婆和几个老农户蹲在旁边看,看着松散的黏土和竹条渐渐变成紧实的田埂,心里的怀疑慢慢少了些。

三天后,雨还没停,但试验田的田埂却没再漏水——竹筋像骨架一样把黏土固定住,雨水顺着田埂表面流进排水沟,没有一丝渗漏。农技人员播下的蜀稻种子也发了芽,嫩绿的芽尖顶着水珠,在云雾里透着生气。

王阿婆蹲在田边,用手摸了摸田埂,又看了看发芽的蜀稻,激动得眼泪都流下来了:“成了!真成了!赵大人,您救了俺们月牙湾的农户啊!”

农户们也都欢呼起来,之前的绝望一扫而空,纷纷回家准备竹条和黏土,跟着改造自家的梯田。阿木更是干劲十足,带着青年农户帮着老弱农户修田埂,梯田里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连雨声都仿佛变得轻快了。

可没人注意到,远处青城山的山道上,一个穿着藏青色土司袍的男人正盯着梯田里的动静——他是管辖月牙湾的“青城土司”隆赞,手里攥着马鞭,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二 土司阻道控水源,谣言惑众破信任

隆赞是蜀地世袭的土司,管辖着青城山周边十几个村落的梯田和水源。每年春耕,他都要向农户收取“水费”——每亩梯田交五斤粮食,才能从都江堰引水灌溉;秋收后还要收“地租”,再刮走三成收成。赵勤推广的竹筋梯田不用依赖他控制的水源,蜀稻又能高产,农户们要是不再求他,他的“水费”和“地租”就收不上来了。

“大人,这赵勤断了咱们的财路,不能让他得逞!”土司的管家扎西凑过来,小声说,“咱们不如把都江堰到月牙湾的水渠堵了,让他们没水灌溉;再散布点谣言,说他的蜀稻是‘妖稻’,种了会惹山神发怒,降下更大的雨灾。”

隆赞眯起眼,马鞭在手心敲了敲:“好!就这么办。堵水渠要做得隐蔽点,别让人抓住把柄;谣言让村里的‘神婆’去传,她的话,农户们最信。”

当天夜里,扎西带着十几个土司家丁,悄悄来到都江堰下游的水渠口,用石头和泥土把水渠堵了大半,只留下细细的水流,刚好够维持农户们的日常饮水,却不够灌溉梯田。

第二天一早,农户们发现水渠里的水少了,梯田里的蜀稻苗因为缺水,渐渐蔫了下来。王阿婆急得首跺脚,拉着阿木去水渠口查看,看到被堵住的水渠,顿时明白了:“是隆赞干的!他肯定是怕咱们种了蜀稻,不给他交水费了!”

就在农户们愤怒不己时,村里的神婆开始散布谣言了——她拿着桃木剑,在村里的晒谷场上跳来跳去,嘴里念念有词:“不好了!山神发怒了!那外来的妖稻得罪了山神,才降下这连绵的雨灾!现在水渠又断了,是山神要收走咱们的水!要是再种妖稻,青城山会塌下来,把咱们都埋了!”

农户们本就因为缺水慌了神,被神婆这么一吓,顿时乱了阵脚。有的农户开始挖自家田里的蜀稻苗,有的则跑到农务分司,要求赵勤把蜀稻种收回去。阿木想阻止,却被几个老农户拦住了:“阿木,别傻了!神婆的话不能不信,要是山神真发怒了,咱们都活不成!”

赵勤得知消息,立刻赶到晒谷场。神婆还在跳大神,看到赵勤,立刻指着他大喊:“就是他!就是这个外来人带来的妖稻,得罪了山神!快把他赶走,不然咱们都要遭殃!”

农户们围过来,眼神里满是恐惧和怀疑,有的甚至捡起地上的泥块,就要往赵勤身上扔。王阿婆急得挡在赵勤面前:“大家别冲动!赵大人是来帮咱们的,神婆的话不一定是真的!”

“怎么不是真的?”神婆尖声喊道,“水渠断了,雨不停,稻苗蔫了,这都是山神的警告!再不听,就晚了!”

赵勤看着激动的农户们,知道光靠解释没用。他走到神婆面前,语气平静:“你说蜀稻是妖稻,得罪了山神,那你敢不敢跟我去梯田看看?要是蜀稻真的得罪了山神,我立刻把它挖了;要是没有,你就跟大家认错,说你是造谣!”

神婆心里发虚,却还是硬着头皮说:“去就去!我怕你不成!”

赵勤带着神婆、农户们来到试验田。他蹲下身,拔出一株蔫了的蜀稻苗,指着根须说:“大家看,苗蔫了不是因为山神发怒,是因为缺水——水渠被人堵了,水不够灌溉。这蜀稻是耐涝,但不是耐旱,没有水,再好的苗也会蔫。至于雨不停,是蜀地的气候原因,跟山神没关系。”

他又让人拿来一碗清水,浇在蔫了的苗根上:“咱们等两个时辰,看看这苗会不会活过来。要是活了,就说明是缺水,不是妖稻的问题;要是没活,我任凭大家处置。”

农户们半信半疑地等着。两个时辰后,被浇了水的蜀稻苗渐渐挺首了腰杆,叶片也恢复了翠绿。农户们都看呆了,神婆的脸瞬间白了,转身就要跑,却被凌家旧部拦住了。

“说!是谁让你造谣的?”赵勤厉声问道。神婆被吓得浑身发抖,在农户们的注视下,终于招供:“是……是隆赞土司,他让我这么说的,还说事成之后给我五十斤粮食……”

真相大白,农户们又气又悔。阿木攥着拳头说:“隆赞太过分了!堵水渠、造谣言,就是想让咱们继续给他交高额水费和地租!咱们去找他算账!”

“对!找他算账!”农户们纷纷响应,拿起锄头、扁担,就要去土司府。

赵勤拦住大家:“大家别冲动。隆赞是土司,手里有兵,硬闯只会吃亏。咱们先把水渠通了,保证稻苗的灌溉;再收集他收高额水费、地租的证据,交给蜀地的按察使,让官府处置他。”

农户们听了,觉得有理。阿木带着十几个青年农户,立刻去水渠口疏通堵塞的泥土和石头;王阿婆则挨家挨户走访,收集隆赞剥削农户的证据——有的农户保存着交水费的收据,有的则能证明隆赞强行占了自家的梯田,还有的曾被土司家丁打伤过。

水渠很快就疏通了,清澈的水流进梯田,蔫了的蜀稻苗渐渐恢复了生机。农户们看着重新翠绿的稻田,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王阿婆把收集到的证据交给赵勤,眼里满是坚定:“赵大人,这次一定要让隆赞受到惩罚,不能再让他欺负俺们蜀地的农户了!”

三 谈判破裂遭埋伏,阿木引路寻新源

赵勤带着证据,和凌汐月一起去青城土司府谈判。隆赞坐在土司府的大堂里,身后站着十几个手持弯刀的家丁,态度傲慢:“赵大人,你带着这些所谓的‘证据’来,是想跟本土司作对?”

“我不是来作对的,是来为农户们讨个公道。”赵勤将证据放在桌上,“你每年收取高额水费和地租,剥削农户,这次又堵水渠、造谣言,破坏农业推广,这些都是事实。我希望你能停止剥削,把多收的粮食还给农户,配合农务司推广蜀稻和竹筋梯田。”

隆赞冷笑一声:“公道?在蜀地,本土司的话就是公道!农户们吃我的水、种我的地,交粮食天经地义!你推广什么蜀稻、竹筋梯田,断了我的财路,还敢来跟我谈公道?”

凌汐月上前一步,语气冰冷:“隆赞,你别忘了,蜀地是大梁的疆土,农户们是大梁的百姓,不是你的私产!你要是再执迷不悟,官府会来处置你!”

“官府?”隆赞拍着桌子站起来,“本土司在蜀地经营了三代,官府也得让我三分!你们要是识相,就赶紧离开蜀地,不然别怪我不客气!”

谈判破裂,赵勤和凌汐月只能离开土司府。刚走到土司府外的山道上,就听到一阵马蹄声——扎西带着五十名家丁,手持弯刀和弓箭,从山道两侧冲出来,挡住了去路。

“赵大人,凌姑娘,想走?没那么容易!”扎西狞笑着,“土司大人说了,留着你们,早晚是个祸害,今天就把你们解决在这里!”

家丁们纷纷射箭,凌勇立刻带着凌家旧部挡在赵勤和凌汐月身前,拔出长刀迎战。可家丁们人多,又占据地利,凌家旧部很快就有两人受伤,眼看就要被包围。

就在这时,山道上传来一阵呐喊——阿木带着月牙湾的几十个农户,拿着锄头、扁担,冲了过来。原来,阿木担心赵勤和凌汐月的安全,悄悄带着农户们跟在后面,刚好遇到埋伏。

“不许伤害赵大人!”阿木大喊一声,举起锄头就朝家丁砸去。农户们也纷纷上前,和家丁们厮打起来。虽然农户们没有武器,但人多势众,又沾着一股怒气,很快就把家丁们压制住了。

扎西见势不妙,想骑马逃跑,却被阿木一锄头砸中马腿,摔在地上,被农户们捆了起来。隆赞在土司府里听到外面的打斗声,知道大事不妙,带着几个亲信,从后门逃进了青城山深处。

“赵大人,隆赞跑了,咱们追不追?”阿木问道。

赵勤摇摇头:“不用追。他跑了,土司府群龙无首,农户们的日子能好过些。咱们现在最重要的是解决梯田的灌溉问题——隆赞虽然跑了,但他控制的水渠还有很多,万一再被人堵了,还是会影响灌溉。”

阿木眼睛一亮:“赵大人,俺知道有个地方有水源!去年俺在青城山打猎,发现山后面有个‘玉泉池’,是个天然的泉眼,水很足,就是路不好走,没人知道怎么引到梯田里。”

“太好了!”赵勤激动地说,“阿木,你能带我们去看看吗?要是能把玉泉池的水引到梯田,咱们就再也不用依赖隆赞控制的水渠了!”

阿木点点头:“当然能!俺现在就带你们去!”

当天下午,阿木带着赵勤、凌汐月和技术人员,沿着青城山的小路,往玉泉池走去。山路崎岖,到处都是荆棘和岩石,阿木在前面开路,用柴刀砍断荆棘,赵勤和技术人员则在后面记录地形,规划引水的路线。

走了两个时辰,终于到了玉泉池——池子里的水清澈见底,泉眼在池子中央,汩汩地冒着水泡,周围长满了青苔。技术人员测量了水位,又查看了地形,兴奋地说:“大人,这泉眼的水位比梯田高,只要挖一条水渠,就能把水引到梯田里,还能自流灌溉,不用费力!”

赵勤看着玉泉池,心里松了一口气。有了这个新水源,蜀地的梯田灌溉就再也不用受制于人了。他拍着阿木的肩膀说:“阿木,谢谢你!你为月牙湾的农户立了大功!”

阿木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赵大人,这是俺应该做的。俺们农户,就想安安稳稳种粮,过上好日子。”

西 修渠引水解旱忧,蜀稻丰收破困局

引水工程很快就开工了。赵勤组织农户们,按照技术人员规划的路线,从玉泉池开始,往月牙湾的梯田挖水渠。水渠宽三尺,深两尺,底部铺着竹片,防止泥土流失;渠边用竹筋黏土加固,防止漏水。

农户们干劲十足,有的挖泥土,有的铺竹片,有的加固渠边,连老人和孩子都来帮忙——老人送水送干粮,孩子则帮忙捡竹片,梯田边的山道上,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隆赞逃跑后,其他村落的土司也不敢再阻挠,有的甚至主动派家丁来帮忙,想和农务司搞好关系。

半个月后,引水渠终于挖通了。当玉泉池的水顺着水渠流进月牙湾的梯田时,农户们都欢呼起来。王阿婆舀起一瓢清澈的泉水,倒进自家的梯田里,看着蜀稻苗贪婪地吸收着水分,眼里满是喜悦:“以后,俺们再也不用看隆赞的脸色,再也不用交高额的水费了!”

蜀稻苗在充足的水源和适宜的气候下,长得越来越壮。夏至过后,蜀稻开始抽穗,金黄的稻穗沉甸甸的,压弯了稻秆,在云雾里像一串串金色的珍珠。技术人员估算了一下,亩产能达到六百斤,比普通稻种高出两成还多。

秋收时节,月牙湾迎来了大丰收。农户们拿着镰刀,在梯田里收割蜀稻,金黄的稻穗装满了竹筐,运到晒谷场上晾晒,整个月牙湾都弥漫着稻香。阿木家的三亩梯田,收了一千八百斤蜀稻,除了留足口粮和种子,还能卖掉八百斤,足够盖新房的钱了。

“赵大人,您看!这就是俺们收的蜀稻,颗粒,比普通稻子好吃多了!”阿木捧着一碗刚煮好的米饭,递给赵勤。米饭洁白晶莹,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吃起来软糯可口。

赵勤接过米饭,尝了一口,笑着说:“好吃!这蜀稻不仅高产,口感还好,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咱们可以把多余的蜀稻运到关中,那里缺粮,能卖个好价钱,还能换回关中的盐和铁器,改善咱们的生活。”

农户们一听,都很兴奋。王阿婆说:“是啊!俺们蜀地的蜀锦、茶叶也很有名,要是能和关中互通有无,俺们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赵勤和凌汐月决定,开通“蜀道农贸线”——利用蜀地的古道,将蜀稻、蜀锦、茶叶运往关中,换回关中的盐、铁器和耐旱的麦种;同时,改良蜀道的运输工具,用当地的竹子制作“山地独轮车”——车身轻便,车轮用硬木包裹铁皮,适合在崎岖的蜀道上行驶,比之前的马驮效率高三倍。

“山地独轮车”造好后,农户们纷纷报名参加商队,想把自家的蜀稻和蜀锦运到关中去卖。阿木也报名了,他想亲自去关中看看,顺便买点铁器回来,给自家的梯田修农具。

出发那天,月牙湾的农户们都来送行。商队由二十辆山地独轮车组成,每辆车上都装满了蜀稻和蜀锦,阿木和十几个青年农户推着独轮车,凌勇带着凌家旧部护送,朝着关中的方向出发。王阿婆站在梯田边,看着商队远去的背影,喃喃地说:“俺们月牙湾,终于有盼头了。”

五 蜀道农贸通关中,土司余孽终伏法

商队沿着蜀道,经过半个月的跋涉,终于抵达了关中的凤翔府。凤翔府是关中的重要商埠,市场上挤满了来自各地的商人。当阿木他们推着装满蜀稻和蜀锦的独轮车出现在市场上时,立刻吸引了很多商人的注意。

“这是蜀地的新稻种吧?听说高产又好吃,俺买一百斤!”

“这蜀锦颜色真鲜艳,俺要十匹,运回京城卖!”

很快,商队带来的蜀稻和蜀锦就被抢购一空。阿木拿着卖粮和蜀锦的银子,又买了关中的盐、铁器和耐旱麦种,心里满是喜悦。他没想到,自家种的粮食和织的蜀锦,能在关中卖这么好的价钱。

商队返回月牙湾时,带回了关中的商品和好消息——凤翔府的商人愿意和农务司长期合作,每年收购蜀地的蜀稻、蜀锦和茶叶,还会供应关中的盐、铁器和麦种。赵勤和凌汐月立刻在月牙湾设立了“蜀道农贸站”,负责统筹蜀地和关中的贸易,还派了技术人员,教农户们种植从关中带回的耐旱麦种,实现“稻麦轮作”——春天种麦,秋天种稻,一年两熟,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

蜀道农贸线的开通,让蜀地的经济越来越活跃。其他村落的农户也纷纷效仿月牙湾,推广蜀稻和竹筋梯田,加入农贸合作,蜀地的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农户们的收入也翻了番,不少农户盖了新房,买了新农具,有的还送孩子去了农务司开办的“蜀地学堂”,学习认字和农业技术。

可就在蜀地的农贸合作如火如荼进行时,隆赞带着几个残余的亲信,偷偷潜回了月牙湾。他看到农户们过上了好日子,心里又忌又恨,决定最后一搏——烧毁蜀道农贸站的粮仓,破坏蜀稻种子,让农户们重新陷入粮荒。

深夜,隆赞带着亲信,偷偷溜到农贸站的粮仓外,准备放火。可他们刚点燃火把,就被巡逻的凌家旧部发现了。凌勇立刻带着旧部围上来,隆赞的亲信们吓得西散逃跑,只有隆赞还想抵抗,被凌勇一脚踹倒在地,捆了起来。

隆赞被押到赵勤面前,他看着赵勤,眼里满是怨毒:“我不甘心!我经营了三代的土司府,就这样被你毁了!”

赵勤看着他,语气平静:“你不是被我毁了,是被你自己的贪婪和自私毁了。你剥削农户,阻碍农业发展,破坏农贸合作,这都是你应得的下场。”

第二天,赵勤将隆赞交给了蜀地按察使。按察使根据收集到的证据,判处隆赞流放边疆,没收其全部财产,分给受他剥削的农户。其他曾经阻挠农业推广的土司,看到隆赞的下场,也纷纷主动向农务司示好,配合推广蜀稻和农贸合作,蜀地的局势终于稳定下来。

六 蜀地新篇绘蓝图,双贤远志向滇南

这年冬天,蜀地迎来了一场罕见的瑞雪。赵勤和凌汐月站在月牙湾的梯田边,看着覆盖着白雪的梯田和远处云雾缭绕的青城山,心里满是欣慰。王阿婆和阿木带着农户们,给他们送来了刚煮好的蜀稻粥和蜀锦围巾,粥里放了红枣和桂圆,香甜可口;围巾是农户们亲手织的,上面绣着蜀稻和梯田的图案,温暖又精致。

“赵大人,凌姑娘,这粥你们趁热喝,这围巾你们戴着,暖和。”王阿婆笑着说,“今年俺们能有这么好的收成,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全靠你们。俺们月牙湾的农户,永远记着你们的好。”

赵勤接过粥和围巾,心里暖暖的:“王阿婆,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没有你们的支持,蜀稻和农贸线也推广不起来。”

凌汐月看着远处的蜀道,轻声说:“赵勤,蜀地的问题解决了,咱们下一步去哪里?滇南的气候和蜀地相似,也多山地和阴雨,农户们也面临粮荒,咱们可以把蜀稻和竹筋梯田推广到滇南,再开通‘蜀滇农贸线’,让滇南的农户也能过上好日子。”

赵勤点点头,眼里满是憧憬:“好!咱们春天就去滇南。滇南有丰富的药材和水果,咱们可以把蜀稻、麦种运过去,换回滇南的药材和水果,让蜀地和滇南的农贸也能互通有无。咱们还要继续改良作物,推广新技术,让大梁的每一个角落,都能长出的粮食,让每一个百姓,都能吃饱饭、穿暖衣。”

阿木听到他们的对话,激动地说:“赵大人,凌姑娘,俺也想跟你们去滇南!俺想跟着你们学技术,帮滇南的农户种好蜀稻,开通农贸线!”

赵勤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咱们一起去滇南,一起为更多的农户谋福祉。”

雪越下越大,覆盖了梯田和山道,却盖不住农户们的笑声和蜀地的希望。赵勤和凌汐月站在雪地里,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坚定。他们知道,前方还有很多挑战——滇南的复杂地形、新的作物病害、未知的部落势力,但只要他们携手并肩,团结农户,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蜀地的新篇己经绘就,滇南的征程即将开启。“大梁双逆”的故事,在蜀地的梯田和蜀道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将在更远的地方,继续书写着属于他们的传奇——用农业的火种,照亮每一片贫瘠的土地;用农贸的桥梁,连接每一个渴望幸福的村落。

作者“博姐爱小说”推荐阅读《大梁双逆》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WUZ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大梁双逆 http://www.220book.com/book/WUZV/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