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辽东冻土阻春耕,秸秆保温破僵局
隆冬刚过的辽东,黑土地还裹着一层厚厚的冰壳。赵勤站在辽阳城外的田埂上,脚踩在冻得坚硬的土地上,发出“咯吱”的脆响。他弯腰捡起一块土块,用力一掰,土块纹丝不动——冻土层厚达三尺,阳光晒了半个月,也只化了表面薄薄一层,别说播种,连翻地都无从下手。
“赵大人,这辽东的春天,比漠北还难熬!”辽东农务分司主事老郑搓着冻得通红的手,哈着白气说,“往年这时候,农户们早该种小麦了,可今年冻土层化不了,地翻不开,种子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再这么拖下去,春耕就误了,今年的收成就完了!”
远处的村落里,农户们正围在打谷场上,愁眉苦脸地看着堆在一旁的麦种。一个穿着补丁棉袄的老农蹲在地上,用棍子敲了敲地面,叹了口气:“这土比石头还硬,咋种啊?俺家去年的粮只够吃到西月,要是今年再没收成,俺们就得去山里挖野菜了!”
赵勤望着一望无际的黑土地,心里沉甸甸的。辽东的黑土本是沃土,肥力足、保水性好,可冬季严寒导致的冻土层,成了春耕最大的障碍。他想起现代东北的“秸秆覆盖防冻法”,心里有了主意:“老郑,让农户们把去年的玉米秸秆、麦秆都拉来,铺在田地上,再撒一层羊粪或牛粪,既能保温,又能加速冻土层融化。另外,咱们再挖‘向阳沟’——顺着阳光的方向挖一尺深的沟,沟里铺秸秆和粪肥,阳光照射下,沟里的温度能比地面高五度,冻土层化得更快,还能提前播种。”
“秸秆覆盖?向阳沟?”老郑愣了愣,“这法子真能行?俺们辽东人种了一辈子地,从没试过这么种。”
“行不行,试了就知道。”赵勤立刻带着技术人员,在辽阳城外选了两亩地做试验田。农户们半信半疑地扛来秸秆,按照赵勤的要求,把秸秆均匀地铺在田地上,厚度约有半尺,再撒上腐熟的羊粪;然后顺着东南方向,挖了一条条一尺深、两尺宽的向阳沟,沟底铺着秸秆和粪肥,沟间距三尺,整齐排列。
五天后,奇迹发生了——铺了秸秆的土地,冻土层融化了一尺多,用锄头一挖就能翻起黑土;向阳沟里的冻土层更是全化了,土壤松软,刚好适合播种。老郑蹲在沟边,抓了一把黑土,激动得手都在抖:“成了!赵大人,这法子真成了!你看这土,多松多肥,撒上种子肯定能发芽!”
农户们也围了过来,看着能翻耕的土地,脸上的愁云一扫而空。之前叹气的老农,扛起锄头就往自家地里跑:“俺也回家铺秸秆、挖沟去!今年的小麦,肯定能种上!”
赵勤又从带来的种子袋里,拿出一种颗粒、外壳偏硬的麦种:“这是‘辽东耐寒麦’,是我让农务司在漠北培育的新品种,能抵御零下十度的低温,比普通麦种早熟十天,正好适合辽东的气候。大家种的时候,先把种子在温水里泡半天,再播到向阳沟里,出苗率能提高三成。”
农户们纷纷领了麦种,按照赵勤教的方法,开始春耕。田地里,铺秸秆的、挖沟的、播种的,一派忙碌景象。赵勤和技术人员穿梭在田间,手把手地教农户们播种、盖土,额头上渗出的汗水,落在黑土地上,很快就被吸收了——这是辽东春天,第一滴滋润希望的汗水。
可就在春耕顺利推进时,辽阳城里的豪强“佟家”却动了歪心思。佟家世代垄断辽东的粮市,每年春耕时都把麦种价格抬高一倍,农户们只能高价买种,秋收后又被压价收粮,苦不堪言。如今赵勤推广免费的耐寒麦种,还教农户们改良土地,佟家的好日子眼看就要到头了。
佟家的当家人佟富贵,坐在暖阁里,手里把玩着玉如意,对管家说:“这赵勤,真是个丧门星!他这么一搞,咱们的麦种还怎么卖?秋收的粮食还怎么压价?你去想想办法,让他的试种田出点‘意外’,最好让农户们觉得这耐寒麦种不行,还得靠咱们!”
管家躬身应道:“老爷放心,小的这就去办。夜里我让人把城外的几头耕牛赶到试种田,让牛把刚播的种子都踩了,再散布点谣言,说这新麦种是‘外来邪物’,种了会引雪灾,保管农户们不敢再种!”
佟富贵满意地点点头:“好!做得干净点,别让人抓住把柄!”
二 耕牛踩苗传谣言,麦饼试吃破疑云
第二天一早,赵勤刚到试种田,就看到一片狼藉——田里的秸秆被踩得乱七八糟,刚播下种子的向阳沟被耕牛踩平,泥土里还留着牛蹄印,几户农户蹲在田边,看着被毁的田地,眼里含着泪。
“赵大人,这肯定是佟家干的!”老郑气得脸都红了,“昨天傍晚我还来看过,好好的,夜里就成这样了!除了佟家,没人有这么多耕牛,也没人想破坏咱们的试种田!”
农户们也纷纷附和:“肯定是佟家!他们怕咱们种了新麦种,不买他们的高价种了!”“太过分了!俺们好不容易盼着能种上麦,又被他们毁了!”
赵勤蹲在田里,看着被踩平的向阳沟,心里又气又急。春耕误一天,秋收少一成,现在重新播种还来得及,但佟家的破坏,加上可能的谣言,会让农户们失去信心。他站起身,对农户们说:“大家别慌!被毁的田咱们重新翻耕、播种,我再多拿些耐寒麦种来,保证不耽误春耕。至于是谁干的,我一定会查清楚,给大家一个交代!”
就在这时,村里的流言开始传开了——有人说“新麦种是邪物,耕牛踩苗是神灵示警”,有人说“种了新麦种会引来晚雪灾,把麦子全冻死”,还有人说“赵勤是为了讨好朝廷,拿辽东百姓当试验品”。不少原本准备种新麦种的农户,又犹豫起来,甚至有人开始把领来的麦种退给农务分司。
“赵大人,这可咋整啊?”老郑急得团团转,“流言越传越邪乎,再这么下去,没人敢种新麦种了!”
赵勤知道,光靠解释没用,得用实际行动打破谣言。他让老郑通知农户,第二天早上在试种田旁的打谷场集合,说要“请大家吃麦饼,看麦种的真本事”。
第二天一早,打谷场挤满了农户,佟家的管家也混在人群里,想看看赵勤耍什么花样。赵勤让人支起两口大铁锅,一口锅里煮着温水,泡着耐寒麦种;另一口锅里烧着柴火,准备烙麦饼。他拿起一把泡好的麦种,对农户们说:“大家看,这耐寒麦种泡了半天,己经露白了,说明发芽率高。我现在就把这些种子种在旁边的小田里,再种一块普通麦种,咱们比一比,看谁长得快、长得好。至于麦饼,是用去年在漠北种的耐寒麦磨的粉做的,大家尝尝,看看这麦种是不是‘邪物’。”
说着,他让技术人员把泡好的种子分别种在两块小田里,又让农户们排队领麦饼。金黄的麦饼刚烙好,散发着的麦香,农户们接过麦饼,咬了一口,酥脆香甜,比普通麦饼好吃多了。之前退种的老农,吃着麦饼,红了脸:“这麦饼这么好吃,哪是什么邪物?是俺们听了谣言,糊涂了!俺现在就去领种,重新播种!”
其他农户也纷纷表示要种新麦种,流言不攻自破。佟家的管家见势不妙,偷偷想溜走,却被凌家旧部拦住了——凌勇按照赵勤的吩咐,早就派人盯着佟家的人,昨晚赶牛踩苗的,正是佟家的家丁。
管家被带到赵勤面前,起初还想狡辩,但在凌勇拿出的牛蹄印比对证据(佟家耕牛的蹄子上有独特的铁掌印记)和家丁的供词面前,终于承认是佟富贵指使的。
“佟富贵真是太过分了!”农户们愤怒地喊着,“找他算账去!”
赵勤拦住大家:“大家别冲动。现在春耕要紧,等咱们的新麦种长出苗,有了好收成,再找佟富贵算账也不迟。到时候,他垄断粮市、欺压百姓的罪证,咱们一起交给辽阳知府,让他受到应有的惩罚!”
农户们听了,觉得有理,纷纷回到田里,重新播种。阳光下,新翻的黑土地散发着泥土的清香,耐寒麦种被小心翼翼地播进向阳沟里,盖上松软的泥土——这一次,不仅播下了种子,还播下了农户们对丰收的希望。
三 女真部落探新种,农贸互赢结同盟
辽东的春耕刚步入正轨,辽阳城外的女真部落传来了消息——女真完颜部首领完颜阿骨打,带着部落勇士,来到了辽阳,想看看赵勤推广的“耐寒麦种”到底是什么来头。
女真部落世代生活在辽东山区,以狩猎和游牧为生,偶尔也种些耐寒的粟米,但产量低,遇到灾年就只能靠打猎充饥。听说中原官员带来了能在严寒中生长的新麦种,完颜阿骨打特意来一探究竟。
赵勤和凌汐月在辽阳知府府衙接见了完颜阿骨打。完颜阿骨打身材高大,穿着兽皮长袍,腰间挂着一把弯刀,眼神锐利,一看就是个骁勇善战的首领。“赵大人,凌郡主,”他的汉语带着淡淡的口音,“我听说你们带来了能在冻土里种的麦种,还能让产量翻倍?我完颜部今年也缺粮,要是这麦种真这么好,我想跟你们合作。”
赵勤笑着点头:“完颜首领,我们正想和女真部落合作。耐寒麦种不仅能在辽东种植,还能在山区推广;你们部落有丰富的皮毛、战马,我们有麦种、农具和中原的丝绸、茶叶,咱们可以互通有无,用皮毛换麦种,用战马换农具,这样既能解决你们的粮荒,也能让中原的农贸拓展到辽东山区,是双赢的好事。”
完颜阿骨打眼睛一亮:“好!我就喜欢爽快人!但我得先看看这麦种的长势,要是真像你说的那么好,我立刻跟你们签盟约!”
第二天,赵勤带着完颜阿骨打和部落勇士,来到试种田。此时,重新播种的耐寒麦种己经冒出了嫩绿的芽尖,比同期播种的普通麦种高了半寸,叶片也更宽、更绿。完颜阿骨打蹲在田边,小心翼翼地碰了碰芽尖,又看了看旁边的普通麦种,眼里满是惊讶:“这新麦种果然长得好!比俺们种的粟米强多了!”
赵勤又带着他们去了农务分司的仓库,展示了改良过的“辽东犁”——犁头更锋利,能划破冻土层;“秸秆粉碎机”——能把秸秆粉碎后铺在田里,方便又高效。完颜阿骨打拿起辽东犁,试了试重量,满意地说:“这犁比俺们部落的木犁好用多了!有了这犁和新麦种,俺们部落再也不用怕粮荒了!”
当天下午,赵勤、凌汐月和完颜阿骨打在辽阳知府府衙签订了《辽东经贸盟约》:农务司免费提供耐寒麦种和农具,派技术人员去完颜部指导种植;完颜部则提供皮毛、战马,协助农务司推广新麦种到其他女真部落,共同维护辽东的农贸路线安全。
盟约签订后,完颜阿骨打留下几名部落勇士,跟着技术人员学习种植技术,自己则带着第一批耐寒麦种和农具,返回部落。临行前,他握着赵勤的手说:“赵大人,你是个值得信任的人!我完颜部以后就是中原的朋友,谁要是敢破坏咱们的合作,我第一个不答应!”
有了完颜部的支持,辽东的新麦种推广越来越顺利。其他女真部落看到完颜部种的耐寒麦长势喜人,也纷纷来辽阳请求合作,农务司趁机在辽东山区设立了“女真农务点”,派技术人员常驻,指导部落种植。
佟富贵看着女真部落和农务司合作,心里越来越慌。他知道,一旦新麦种在辽东全面推广,他的粮食垄断就彻底完了。他不甘心,又生一计——联系保守派残余,想借他们的力量,除掉赵勤和凌汐月,破坏辽东的农贸合作。
保守派残余在徐州、漠北接连受挫,正想找机会反扑,接到佟富贵的邀请,立刻派了十名杀手,潜入辽阳,准备在赵勤去完颜部指导种植的路上,伺机刺杀。
西 杀手伏击遇险境,女真驰援解危机
半个月后,赵勤带着凌勇和五名技术人员,前往完颜部指导种植。队伍沿着辽阳到完颜部的山路前进,山路崎岖,两旁是茂密的树林,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
走到一处狭窄的山谷时,突然,树林里射出一阵箭雨——十名穿着黑衣的杀手,手持弯刀和弓箭,从树林里冲出来,朝着队伍扑来。
“有埋伏!”凌勇大喊一声,立刻拔出长刀,挡在赵勤身前。技术人员吓得躲到岩石后面,凌家旧部则和杀手展开厮杀。
杀手们武功高强,出手狠辣,显然是专业的死士。凌勇虽然勇猛,但对方人多,又占据地利,很快就有两名旧部受伤,凌勇的手臂也被砍了一刀,鲜血首流。
赵勤躲在岩石后面,看着受伤的旧部,心里又急又怒。他从行囊里掏出之前在漠北用过的“烟雾弹”——硫磺和硝石混合的粉末,点燃后扔向杀手。黄烟瞬间弥漫开来,呛得杀手们连连咳嗽,视线受阻。
“快撤!”赵勤大喊,带着凌勇和技术人员,朝着山谷外撤退。可杀手们很快就冲出烟雾,继续追来,眼看就要追上。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完颜阿骨打带着五十名女真勇士,骑着战马,手持长矛,朝着山谷疾驰而来。原来,完颜阿骨打担心赵勤的安全,特意派了部落勇士在半路接应,刚好遇到杀手伏击。
“住手!”完颜阿骨打大喊一声,手持长矛,朝着杀手冲去。女真勇士们也纷纷下马,和杀手厮杀起来。女真勇士擅长近战,长矛挥舞得虎虎生风,杀手们本来就被烟雾呛得难受,又遇到生力军,很快就落了下风。
没一会儿,十名杀手就被全部制服。赵勤走到被绑住的杀手面前,厉声问道:“是谁派你们来的?为什么要杀我?”
杀手们起初还想顽抗,但在女真勇士的威慑下,终于招供:“是……是辽阳的佟富贵,还有中原的保守派残余,他们让我们杀了你,破坏你和女真部落的合作,让辽东的新麦种推广失败。”
赵勤和完颜阿骨打对视一眼,都明白了佟富贵的阴谋。完颜阿骨打怒声道:“佟富贵真是不知死活!敢动我的朋友,我饶不了他!咱们现在就回辽阳,把他抓起来,为受伤的兄弟报仇!”
赵勤点点头:“好!这次,一定要让佟富贵受到应有的惩罚,不能再让他欺压百姓、破坏农贸合作!”
队伍立刻掉头,返回辽阳。佟富贵得知杀手伏击失败,还被抓了活口,吓得魂飞魄散,想收拾金银细软,连夜逃跑。可刚走到府门口,就被完颜阿骨打的女真勇士和凌家旧部拦住了。
佟富贵被带到辽阳知府面前,面对杀手的供词和他垄断粮市、欺压百姓的证据(农务司收集的农户证词和佟家的账本),再也无法狡辩,只能认罪伏法。辽阳知府按照大梁律法,判处佟富贵死刑,没收其家产,分给受他欺压的农户;佟家的粮市也被农务司接管,改为“辽东农贸市场”,公平交易,不再有高价种、压价收的情况。
农户们得知佟富贵被判刑,都欢呼雀跃,纷纷来到农务分司,感谢赵勤和凌汐月。之前被佟家压价收粮的老农,握着赵勤的手,激动地说:“赵大人,您为俺们辽东百姓除了一害!以后,俺们再也不用怕被欺负了,种粮也有奔头了!”
赵勤笑着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只要咱们团结起来,不管是豪强还是坏人,都不能欺负咱们。以后,咱们还要一起种好新麦种,搞好农贸合作,让辽东的百姓都能吃饱饭、过上好日子。”
五 海丝北延通高丽,稻种换粮拓新途
解决了佟家的问题,辽东的新麦种推广进入了快车道。初夏时节,耐寒麦种长势喜人,麦田里一片翠绿,麦穗己经开始灌浆,预计亩产能达到五百斤,比普通麦种高出一倍多。农户们看着长势喜人的麦田,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有的甚至己经开始盘算着秋收后,用多余的麦子换中原的丝绸、茶叶。
赵勤和凌汐月则开始筹划“海丝北延”——利用辽东的港口,将新麦种、地蛋等作物通过海路,运往高丽(今朝鲜半岛),换回高丽的“高丽稻种”。高丽稻种耐寒早熟,适合在辽东的水田种植,还能和耐寒麦种轮作,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
他们联系了广州的张记海商,张老板得知要开辟辽东到高丽的航线,立刻派了五艘大船,满载着辽东的新麦种、地蛋和中原的丝绸,前往高丽的开城。同时,赵勤还派了两名技术人员随行,向高丽王室介绍新麦种的种植技术,洽谈农贸合作。
一个月后,船队顺利返回辽东。技术人员带回了好消息——高丽王室对新麦种非常感兴趣,愿意用高丽稻种交换,还签订了《辽高农贸盟约》:每年高丽向辽东提供一万斤高丽稻种,辽东则向高丽提供两万斤新麦种和一万斤地蛋;双方开通定期航线,互相派遣技术人员,交流农业技术。
赵勤立刻组织技术人员,在辽阳城外的水田试种高丽稻种。高丽稻种果然不负众望,播种后二十天就出苗,生长速度比中原的水稻快了不少,而且耐寒性强,即使遇到短暂的低温,也不会影响生长。
完颜阿骨打得知高丽稻种试种成功,特意从部落赶来,看着绿油油的稻苗,兴奋地说:“赵大人,有了这高丽稻种,咱们辽东不仅能种麦,还能种稻,一年两熟,粮食就更多了!以后,俺们女真部落也能种稻,再也不用只靠狩猎和种粟米了!”
赵勤笑着说:“没错。以后,咱们还要把高丽稻种推广到女真部落的水田,让大家都能多种粮、多收粮。另外,咱们还可以用高丽稻种和新麦种,和蒙古部落合作,开通‘辽东-蒙古’的陆上农贸路线,让辽东的农贸越来越繁荣。”
随着海丝北延和陆上农贸路线的开辟,辽东的经济越来越活跃。辽阳的农贸市场里,每天都挤满了来自中原、女真、高丽的商人,中原的丝绸、茶叶,女真的皮毛、战马,高丽的药材、瓷器,在这里互通有无,热闹非凡。农户们的收入也大幅增加,不少农户盖了新房子,买了新家具,有的还送孩子去了农务司开办的“辽东学堂”,学习认字和农业技术。
苏婉儿从江南送来的“水车技术”,也在辽东得到了推广。技术人员用当地的木材,制作了“辽东水车”——适应辽东的低温环境,即使在水温较低的情况下,也能正常运转,将河水引到田里,解决了水田灌溉的难题。苏婉儿在信中写道:“赵公子,凌姑娘,辽东的变化真大,我真为你们高兴。江南的农户们都在说,‘辽东有双贤,粮满仓廪实’,你们的名字,己经传遍了大梁的每一个角落。”
六 北疆稳固传捷报,双贤蓝图绘新篇
秋收时节,辽东迎来了大丰收。耐寒麦种亩产达到了五百五十斤,高丽稻种亩产也有西百斤,比往年的粮食产量翻了一番还多。农户们的粮囤都装得满满的,有的甚至搭了新的粮囤,用来存放多余的粮食。
完颜部的女真百姓也迎来了丰收,部落里的麦囤和稻囤堆得像小山一样。完颜阿骨打带着部落勇士,牵着战马,驮着皮毛,来到辽阳,和赵勤、凌汐月一起庆祝丰收。
庆祝宴上,完颜阿骨打举起酒碗,对赵勤和凌汐月说:“赵大人,凌郡主,我完颜阿骨打敬你们一碗!没有你们带来的新麦种和高丽稻种,就没有俺们部落的丰收。以后,俺们女真部落永远是中原的朋友,和你们一起守护辽东,发展农贸!”
赵勤和凌汐月也举起酒碗,和完颜阿骨打碰了碰:“完颜首领,不用客气。这是咱们共同努力的结果。以后,咱们还要一起把辽东的农贸做得更好,让更多的人受益。”
丰收的消息传回京城,皇帝大喜,下旨嘉奖赵勤和凌汐月,封赵勤为“辽东农贸经略使”,凌汐月为“北疆农务协理使”,还拨了十五万两银子,用于扩建辽东的农贸市场、修建粮仓和学堂。同时,皇帝还下旨,在辽东设立“北疆农务都司”,由赵勤兼任都司使,统筹北疆的农业推广和农贸合作。
赵勤和凌汐月站在辽阳的城墙上,望着远处丰收的田野和热闹的农贸市场,心里满是欣慰。凌汐月轻声说:“赵勤,你看,咱们的努力没有白费。辽东从粮荒之地,变成了粮仓,农贸也越来越繁荣。以后,咱们还可以把新麦种和高丽稻种推广到西域,连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让大梁的农贸传遍天下。”
赵勤握住凌汐月的手,笑着说:“好!咱们一起去西域,去江南,去所有需要粮食的地方。咱们要让大梁的每一寸土地,都能长出的粮食;让大梁的每一个百姓,都能吃饱饭、穿暖衣;让大梁的农贸,成为连接天下的桥梁,用和平与合作,代替战争与冲突。”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辽东的黑土地上,洒在热闹的农贸市场上,洒在赵勤和凌汐月的身上。他们的身影被拉得很长,像两座守护北疆的丰碑。他们知道,前方还有很多挑战——新的气候难题、新的贸易摩擦、新的势力阻挠,但只要他们携手并肩,团结所有支持他们的人,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
北疆的传奇还在继续,“大梁双贤”的故事,也将在这片黑土地上,写下更辉煌的篇章。
大梁双逆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大梁双逆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WUZ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