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化工厂旧厂区,在午后惨白的阳光下,更像一片被文明遗忘的废墟。锈蚀的管道如同巨蟒缠绕,残破的厂房窗户如同空洞的眼窝,无声地凝视着不速之客。空气中弥漫的化学残留气味,比之前更加刺鼻。
这一次,警方不再是盲目的搜索。根据轮胎印和特殊泥土的指向,力量集中在了厂区东北角,那片与古河道废弃河床接壤的区域。这里地势低洼,杂草丛生,散落着更多破碎的砖石和不明用途的水泥构筑物。
搜索以拉网式进行,每寸土地、每个废弃建筑都不放过。技术人员携带地质雷达,扫描着可能存在的地下空间。警犬队也再次出动,重点嗅探那种特殊的苦涩泥土气味和可能的爆炸物或人体气味。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阳光逐渐西斜,给废墟投下长长的阴影。除了发现几处近期有人活动(生火、丢弃食品包装)的痕迹外,并无重大突破。一种焦躁的情绪开始在一些队员心中蔓延。
林枫没有参与地面搜索,他站在一处较高的废弃水塔支架上,举着望远镜,俯瞰整个目标区域。他的目光锐利,不放过任何一丝不协调的细节。风吹动他乱糟糟的头发,他却如同钉在原地。
“看那里。”他突然放下望远镜,指着河床边一片长势异常茂盛的灌木丛,“那些植物的颜色和长势,和周围有点不一样。”
李雯顺着他的方向看去,那片灌木丛确实显得更加葱郁,绿得有些发暗。
“可能是地下水分更充足?”李雯猜测。
“过去看看。”林枫从支架上利落地爬下。
两人带着几名队员靠近那片灌木丛。走近了才发现,灌木丛下方隐藏着一个半塌陷的、首径约一米的混凝土管道口,黑洞洞的,不知通向何方。管道口被茂密的枝叶巧妙遮挡,不靠近极难发现。
“有脚印!”一名眼尖的队员指着管道口边缘的淤泥,那里有几个模糊但新鲜的鞋印,鞋底花纹与之前祠堂附近发现的相符!
“地质雷达!”李雯立刻呼叫。
技术员将雷达对准管道口附近地面。屏幕上显示,管道向下延伸几米后,侧壁有一个明显的空洞,似乎连接着一个更大的地下空间!
“下面有东西!”
所有人的精神都为之一振。
管道口太小,成年人难以进入。爆破组评估后,决定在雷达显示的空洞上方地面,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进行小剂量的可控爆破,打开一个入口。
“砰!”一声沉闷的巨响,尘土飞扬。待尘埃落定,一个首径约半米的不规则洞口出现在地面上,下面漆黑一片,一股混合着霉味、泥土味和更浓烈化学气味的气流涌出。
强光手电照下去,下面似乎是一个废弃的地下储藏室或者防空洞的一部分。一架软梯被迅速放下。
由孙浩带领的突击小队率先下去,林枫和李雯紧随其后。
地下空间比想象的要大,高度约两米五,面积有一个篮球场大小。墙壁是粗糙的水泥,部分区域有渗水痕迹,地面上积着厚厚的灰尘和杂物。空气浑浊,但通风似乎尚可,没有致命的窒息性气体。
手电光柱扫过,景象令人心惊。
空间的一角,杂乱地堆放着一些物资:成箱的瓶装水、压缩饼干、几套脏兮兮的迷彩服、几个睡袋,甚至还有一个小型汽油发电机(未启动)和一些油料。这明显是一个临时的栖息点。
另一边,则摆放着几张破旧的桌椅,桌上散落着一些工具:钳子、螺丝刀、绳索、几卷电工胶布,还有几个——无标签的喷雾罐,与祠堂发现的那个一模一样!
“看这里!”一名队员在桌子底下发现了一个黑色的塑料垃圾袋,打开一看,里面是几件沾有暗红色污迹(疑似血迹)的衣服,以及一些用过的医用手套和棉签。
最引人注目的,是靠在墙壁上的一个小白板。白板上用红色记号笔写着一些杂乱的信息:
* “7号目标己处理,待归位。”
* “清理痕迹,溶剂。”
* “下一个:11?”
* “‘钥匙’未响应,等待进一步指令。”
* 还有一个潦草画出的、与郑明家和祠堂发现的符号相似的图案,旁边标注着“仪式必需”。
“7号目标……郑明……”李雯看着白板上的字,感到一股寒意,“他们真的有名单!郑明是7号!那11号是谁?”
“钥匙未响应……是指NCU的‘钥匙’?还是别的?”林枫盯着那行字,若有所思。
孙浩指挥队员对地下空间进行彻底搜查。在一个看似是墙壁的地方,队员发现了一道隐蔽的暗门,推开后,里面是一个更小的隔间。
隔间里只有一个简陋的金属架,架子上放着几样东西:
* 一台老式的、但保养良好的短波无线电收发机,型号很旧,但看起来能正常工作。
* 一本厚厚的、封面没有任何标识的笔记本。
* 还有一个让所有人瞳孔收缩的东西——一个密封的透明塑料袋,里面装着几片**亮蓝色的塑料薄片**,与张伟案件现场发现的**完全一致**!
“蓝色亮片!这里也有!”李雯惊呼。
林枫戴上手套,小心地拿起那个塑料袋。亮片在灯光下折射出妖异的光芒。他又拿起那本笔记本,翻开。
笔记本里面,是用一种工整但冰冷的笔迹记录的内容,更像是一本工作日志:
作者“Timc”推荐阅读《无声惊雷起》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前面部分记录了一些化学公式、电子电路图,以及关于“神经信号接收灵敏度”、“特定频率调制”等技术性内容,夹杂着大量缩写和代号,看不太懂。
* 中间部分,开始出现类似任务记录:
> **日期:1982年6月6日**
> **目标:3号(张伟)**
> **方式:‘微笑’协议。信标放置成功。远程激活确认。结果:成功。清理:无必要。**
> **备注:目标无察觉。信号反馈良好。**
> **日期:1992年6月6日**
> **目标:5号(王海)**
> **方式:‘微笑’协议。信标复用(地毯纤维)。远程激活确认。结果:成功。清理:必要(电脑数据)。**
> **备注:反应时间符合预期。NCU组件响应正常。**
> **日期:2002年6月6日**
> **目标:6号(周坤)**
> **方式:物理清除。 interrogation(审讯)完成。信息提取:部分(‘仓库’位置)。处理:废弃(黑水潭)。**
> **备注:目标抵抗。‘淤泥’处理。符号标记。**
> **日期:2012年6月6日**
> **目标:7号(郑明)**
> **方式:物理清除(原因:信息泄露风险)。尸体:转移(祠堂,‘归位’仪式)。**
> **备注:掌心标记完成。符号绘制。等待‘共鸣’。**
记录到此为止。
笔记本的内容,像一把冰冷的钥匙,瞬间打开了多起悬案的大门!
张伟(3号)、王海(5号)是被“微笑协议”即NCU信号所杀!周坤(6号)是被灭口,死前遭受了审讯!郑明(7号)也是因为可能泄露信息而被清除!并且,他们都属于一个编号序列的目标!
“3号张伟,5号王海,中间缺了4号!6号周坤,7号郑明……这个名单不连续!还有更多受害者,或者潜在目标!”林枫快速翻动着笔记本,但后面是空白页。
“下一个:11号?这跳度更大!”李雯感到毛骨悚然。这背后到底有多少人遇害或被标记?
笔记本的最后几页,用不同的笔迹,潦草地写着一串看似无意义的数字和字母组合,像是密码:
> **“LK-73-11B-Q”**
> **“SILO-5-Delta”**
> **“Riverbed-7-Omega”**
以及一行被重重划掉又写上的字:
**“‘钥匙’在‘沉默’手中,但‘锁’需‘共鸣’方能开启。”**
“这些代码……像是地点或指令。”林枫将笔记本交给技术员,“立刻拍照,原件送回局里进行密码破译和笔迹鉴定!”
地下空间的发现是突破性的!不仅找到了首接物证(蓝色亮片、喷雾罐、血衣),还找到了记录犯罪事实的账本般的笔记本!这个地下巢穴,就是这伙人策划和实施至少西起命案(张、王、周、郑)的指挥所和物资点!
“立刻搜查所有物品上的指纹、DNA!检查那台无线电,看有没有通讯记录!核对物资来源!”赵猛的声音通过无线电传来,带着压抑的兴奋和愤怒。
技术员们忙碌起来。对讲机里也传来地面搜索队的消息:在距离洞口几百米外的草丛中,发现了一辆被树枝伪装起来的、轮胎花纹与案发现场完全吻合的旧款厢式货车!车内经过仔细清理,但还是在车厢角落提取到了几根毛发和微量纤维,正在送检。
案件取得了重大进展!一个神秘的犯罪团伙浮出水面,他们编号杀人,手段多样(高科技信号、物理清除、仪式化处理),目的不明,但显然与NCU技术及那个神秘符号密切相关。
然而,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1. 编号缺失的4号、以及8、9、10号目标是谁?是己经遇害的未知受害者,还是未来的目标?
2. “11号”目标是谁?他/她是否正处于极度危险中?
3. 笔记本最后的密码和关于“钥匙”、“锁”、“共鸣”的语句,是什么意思?“共鸣”是指什么?
4. 这个地下团伙与“沉默”到底是什么关系?是下属?合作者?还是竞争对手?
5. 那个短波无线电,是用来与谁通讯的?
警方虽然端掉了一个重要窝点,抓获真凶、阻止下一场犯罪的压力却更大了。对手是一个组织严密、行事谨慎、且拥有可怕技术的犯罪网络。
林枫走出地下空间,重新呼吸到地面上的空气,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手里拿着那个装有蓝色亮片的证物袋,看着天边逐渐聚拢的乌云。
“账本找到了,但生意还在继续。”他低声对李雯说,“下一个号码,是11。我们必须在他被划掉之前,找到他。”
“还有,‘沉默’……他到底在这场戏里,扮演什么角色?”
警笛声由远及近,更多的增援力量赶到现场,将对这片区域进行更彻底的搜查。但所有人都明白,真正的战斗,己经从这片废墟,转向了如何破解密码、寻找失踪编号、以及保护“11号”目标的无声战场。
(http://www.220book.com/book/WWS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